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71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

(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1·枣庄模拟)19世纪40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生产的“纱纸”比“洋纸”的质量好

B.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2.(2011·东营模拟)据记载:

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

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771万余两。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B.外国资产阶级剥削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C.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

3.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茶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2011·银川模拟)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

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

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7.(2011·德州模拟)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农村商品开始流通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2011·抚顺模拟)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读下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0.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1.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神奇地预言:

100年后上海将办世博会,其细节之精准、想象之瑰丽令人叹服。

这说明了(  )

①世博会承载了一个民族对开放、创新、腾飞的美好向往 ②近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③上海在近代具有较强的优势地位 ④预言家具有先知先觉的特异功能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③④D.①②③

12.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何昆山只好作罢。

此事说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13.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

直隶(含

天津)

江苏(含

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

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

A.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4.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15.下图为《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该图蕴含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民族经济发展

B.列强侵华战火直接摧残民族工业

C.限制中国进口机器

D.民族企业以各种形式坚持反抗斗争

16.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896~1911年应是(  )

A.4.6个B.3个

C.2.5个D.0.55个

17.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

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

“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的重压B.外国资本的侵略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8.上图内容反映了(  )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美国扩大了对华经济特权

19.1934年6月荣宗敬在一封信上说:

“弟经营纺织业三十余年,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

外厂竞争,农村破产,纱销呆滞,而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

现状如斯,何能持久?

”你从中能得到的信息符合史实的有(  )

①外国资本操控市场 ②国民政府征收重税 ③农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④民族工业空前艰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D.①④

20.

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如上图),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

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

这种现象说明(  )

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

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

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

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8分,23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1920

1936

1920~1936年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平均增长(%)1

官僚

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

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

亿元)

材料二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1920

1936

1920~1936年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平均增长(%)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

亿元)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哪三种资本形态?

哪一种产生的最早?

(4分)

 

 

 

 

 

(2)根据材料指出哪一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

这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3)从193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6分)

 

 

 

 

 

 

 

 

22.“宁波帮”形成于明末清初,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

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1984年8月1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进一步发出号召“要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

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

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

“海禁驰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

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

”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

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

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

(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

(3分)

 

 

 

 

 

(3)自近代以来,宁波曾两度对外开放。

请列出具体史实。

(4分)

 

 

 

 

 

(4)联系材料一、二、四,说明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

“宁波帮”企业的发展在近代遇到的主要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4分)

 

 

 

 

(5)联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

(4分)

 

 

 

 

23.(2011·陕西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生和新的经济、阶级关系的出现,我国逐步产生了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了早期的维新派……他们在呼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进行政治变革的相应要求。

——《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三 (资产阶级)制定出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

工商部于1912年12月5日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1914年1月公布了《公司条例》和《公司保息条例》,1915年公布了《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旨在发展实业的各种团体——“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实业协会”等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工业产生后出现了哪两次发展热潮?

(5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两次发展热潮的外部原因。

这两次热潮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思潮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6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些趋势没有变成现实的主要原因。

(5分)

 

 

 

 

答案解析

1.C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4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B、D。

此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所以中国广西内地的“纱纸”比“洋纸”质量好不符合事实。

而“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则可判断出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

2.B [本题材料反映了英国商人利用在华特权,抢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

草帽辫手工编织方法由英国传入,不属于中国传统的手工业,A项错误;一战(1914~1918)年间草帽辫输出额300万两左右,远少于1911年和1919年项输出额,从材料不能表现C项所说民族手工业发展;D项和本题材料无联系。

]

3.A [从图表数据来看,只是出口数据,故不能体现③④的内容;从表中数据和时间看,只能体现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和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的信息。

]

4.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随后带来了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

5.C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随着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说其“进一步发展”不正确。

]

6.B [此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的演进过程,根据时间提示——同治、光绪年间,根据所学知识,应该理解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是近代化的开始,所以选择B。

]

7.D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的经济侵略,我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而农村商品进入城市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出现。

]

8.B [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

①项成立,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江浙等地;②项近代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民族工业比例小;③项说法成立;④项我国经济发展呈不平衡状态。

]

9.B [从图中可以了解到187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的工业资本所占比例中外国资本占一半以上,其次分别是官办和官商合办资本,再次是商办;而其工业企业数中外国人办企业依然占绝大部分,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数是最少,商办企业数居第二位。

因此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相比,具有规模小、资金少的特征。

]

10.A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将兴办实业与收回利权相结合,带有明显的爱国性,1904~1907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执行奖励实业的政策,所以B项不正确;C、D两项从时间上看都发生在1904~1907年之后,不是形成这一浪潮的原因。

]

11.D [此题关键在于能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理解上海在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

④是唯心主义观点,所以应该排除,应该选择D项。

]

12.D [从时间和人物看,自来水公司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从材料信息看,地方绅士和落后观念等封建势力和思想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

13.B [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但新注册工厂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说明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集中在沿海,内地薄弱。

]

14.C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年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资本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

所以,答案为C。

A、B本身并不正确,可以轻易排除。

D有一定的干扰,但材料的重点不在民族资本或官僚资本的数量上。

]

15.B [从图示信息可以得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日本侵华的摧残。

]

16.C [题目中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四个时期,分别是:

1875~1895年产生时期;1896~1911年初步发展时期;1912~1913年进一步发展时期;1914~1918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上述时期与选项中的数字对应关系应为:

1875~1895年是0.55;1896~1911年是2.5;1912~1913年是3;1914~1918年是4.6。

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答案应为C项。

]

17.A [题干限定时间是抗战胜利后,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的原因是官僚资本的压榨,故选A。

]

18.C [从民国三十七年可以判断是指1948年。

又从公告内容可以分析出体现的是垄断经营,故C项正确。

]

19.C

20.A [联系1931年日本入侵我国东北的史实,不难理解当时国人抵制洋货的心态,故选A。

]

21.

(1)三种资本: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最早:

外国资本。

(2)最快:

民族资本。

主要原因:

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3)基本特点: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原因:

①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②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

22.

(1)①晋商和徽商:

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

②宁波帮:

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

(2)①君主政治观: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

②经济发展观: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③根源: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①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宁波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对外开放。

②1984年宁波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

(4)①善于创新、团结;具有现代商业意识;浙江商人诚信。

(任答两点即可)

②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5)①受到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②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

③宁波帮敢为天下先,勇于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

④宁波地方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和商业传统。

⑤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⑥辛亥革命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等。

(任意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3.

(1)两次发展热潮:

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

(2)原因:

初步发展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进一步发展阶段: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影响:

初步发展阶段: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社会思潮,传播维新思想,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进一步发展阶段: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社会思潮,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思潮盛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矛头指向封建文化,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3)趋势:

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

原因:

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