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7237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docx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一)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考生姓名得分

项目

要求

分值

扣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5

5

评估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自我介绍,询问病情,做出诊断及治疗方案,给予操作介绍并解释施术中易出现情况(如:

水泡),得到患者理解与配合之后,检查背部皮肤,做出全面评估。

嘱进食、排空二便,关好门窗、调节室温。

返回治疗室准备。

10

20

准备

洗手(七步洗手),戴口罩。

准备用物:

治疗盘,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罐(3-5个),火柴,凡士林油膏缸,小口瓶(内盛冷水)。

10

 

 

 

实施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俯卧、坐位),暴露拔罐部位,保暖。

10

50

拔罐

 

检查罐口光滑无损,手持95%酒精棉球,点燃明火后稳妥、迅速的伸入罐内中段环绕2周,迅速将罐叩在所选部位。

酒精棉球置小口瓶中灭火。

注意勿烧罐口。

5

留罐:

火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无不适则留罐l0-15分钟。

至局部皮肤红紫。

闪罐:

火罐吸附在皮肤上后立将罐起下,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反复多次,至局部皮肤红紫。

(要更换火罐)

走罐:

先在拔罐部位涂上一层凡士林,拔罐使罐体完全吸附在皮肤后,一手固定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来回推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至局部皮肤红紫。

15

观察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感觉。

5

起罐

一手扶住罐体,将火罐向一侧倾斜,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轻按下关口边缘的皮肤,空气进入罐内,罐子自然与皮肤脱开。

注意不能强行拉扯及转动罐子。

5

整理

用软纸清洁皮肤,协助患者穿衣,平卧,整理床单位,予健康指导。

5

10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将火罐浸泡消毒,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5

技能熟练

操作熟练;拔罐部位方法正确,手法稳、准、快。

与患者有沟通

5

15

理论提问

目的、禁忌症、注意事项

10

合计

100

病例:

1床,某某,男性,45岁,诊断:

腰痛(风寒湿型);医嘱:

拔罐(腰背部)

注:

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月日

拔火罐法

(一)目的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3、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二)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考生姓名得分

项目

要求

分值

扣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洁。

5

5

评估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自我介绍,询问病情,做出诊断及治疗方案,与患者解释交流,得到患者理解与配合之后,检查按摩部位,作出全面评估。

嘱排空二便,关好门窗、调节室温。

返回治疗室准备。

10

15

准备

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

治疗巾

5

 

 

 

实施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0

55

定位

取穴:

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中点(助患者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定位);内关穴,位于腕臂4内侧、掌长肌腱与绕侧腕曲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拇指定位);做好标记

按摩

拿法:

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在穴位上进行节律性提捏,用力由轻而重、连贯性。

按法:

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

深压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不移动由轻而重、持续性按压,忌暴力

揉法:

掌揉、指揉。

腕部放松,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推拿时间?

30

观察

期间要随时询问对手法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10

操作后

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5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5

技能熟练

操作正确、熟练,拿法、按法、揉法正确运用,力度均匀,与患者有沟通。

5

15

理论提问

目的、禁忌症、注意事项

10

合计

100

病例:

1床,某某,女性,20岁,诊断:

呕吐(寒邪犯胃);医嘱:

穴位按摩,

选穴:

合谷、内关

注:

若损伤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月日

穴位按摩法

(一)目的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三)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三)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考生姓名得分

项目

要求

分值

扣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洁。

5

5

评估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自我介绍,询问病情,做出诊断及治疗方案,与患者解释交流,得到患者理解与配合之后,明确并检查刮治部位,作出全面评估。

嘱排空二便,关好门窗、调节室温。

返回治疗室准备。

10

20

准备

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

治疗盘,消毒的刮具(如牛角刮板等)、卫生纸、弯盘、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刮痧介质(油膏缸)。

10

 

 

 

实施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保暖;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

10

50

 

刮痧

面刮:

右手持刮具,蘸上水,在身体平坦部位,用刮板一侧边缘接触皮肤,刮具与皮肤成45°,在选定部位采用腕力与臂力按一个方向刮拭,由轻渐重,单向重复而不来回刮,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皮下呈现轻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瘀斑即可。

一般每部位刮10-20次。

角刮:

在身体凹凸部位,用刮板的角度在穴位上以较短的距离进行刮拭。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20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10

整理

刮毕,用软纸清洁皮肤(反刮痧的方向),协助患者穿衣,合理安排体位,整理床单位,予健康指导。

(嘱喝一杯温开水)

5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将刮具浸泡消毒,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5

技能熟练

操作正确、熟练,运用刮法正确,用力均匀。

与患者有沟通

5

15

理论提问

目的、禁忌症、注意事项

10

合计

100

病例:

1床,某某,男性,30岁,诊断:

中暑;医嘱:

刮痧;刮治部位:

背部

注:

刮破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月日

刮痧法

(一)目的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三)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四)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考生姓名得分

项目

要求

分值

扣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洁。

5

5

评估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自我介绍,询问病情,做出诊断及治疗方案,与患者解释交流,得到患者理解与配合之后,明确并检查施灸部位,作出全面评估。

嘱进食、排空二便,关好门窗、调节室温,返回治疗室准备。

10

20

准备

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卫生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10

实施

取穴

选择平卧位、手放在腹部,暴露施灸部位

取穴:

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中点(助患者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定位)

15

50

施灸

撕开点燃艾条,左手食指、中指分开置于患者施灸部位两侧,右手腕部轻触患者做为着立点,对准施灸部位开始施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中,至以皮肤呈现红晕为度。

温和灸:

距离皮肤2-3cm熏烤,每次10-15分钟,弹艾灰

雀啄灸:

如鸟啄食般一上一下施灸,每次5分钟,弹艾灰。

回旋灸:

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不固定在一个点上,反复旋转、上下方向移动施灸。

30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5

整理

灸后艾条放入小口瓶彻底熄灭,用软纸清洁局部皮肤。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5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

将艾条、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5

技能熟练

操作熟练,轻巧;运用灸法正确,与患者有沟通

5

15

理论提问

目的、禁忌症、注意事项

10

合计

100

病例:

1床,某某,女性,20岁,诊断:

感冒(风寒型);医嘱:

艾条灸,选穴:

合谷

注:

1.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月日

艾条灸法

(一)目的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注意事项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五)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限时10分钟)

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得分

项目

要求

分值

扣分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洁

5

评估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自我介绍,询问病情,做出诊断及治疗方案,与患者解释交流,得到患者理解与配合,嘱进食、排空二便,关好门窗、调节室温,返回治疗室准备。

10

准备

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

治疗盘,针具无菌处理,持物钳,消毒棉球,75%酒精,弯盘,必要时备屏风。

10

 

再次核对,消毒

穴位消毒(一穴一棉球),操作者双手消毒,医用垃圾处理

10

进针

单手进针

百会

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无名指抵住针身,无名指指腹抵住穴旁皮肤,平刺,深度(0.3寸)

5

 

提捏进针

印堂

押手拇指、食指将针穴皮肤轻轻提捏起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无名指抵住针身,向下斜刺,深度0.5寸

5

 

指切进针

曲池

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甲掐切固定针穴皮肤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无名指抵住针身进针时针尖紧靠押手指甲缘,直刺,深度1寸

5

 

舒张进针

天枢

押手五指平伸,食指、中指分开绷紧置于穴位两旁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无名指抵住针身,直刺深度1寸

5

 

夹持进针

条口透

承山

押手拇指与食指夹持针尖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无名指抵住针身进针时针尖紧靠针刺部位皮肤,直刺,深度2寸透刺

5

 

行针

提插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频率(60~90次/分);幅度(3~5分)

5

捻转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频率(120~160次/分);幅度(90°~360°)

5

补泻

提插

补法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重插轻提*;幅度(3~5分)

5

提插

泻法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轻插重提*;幅度(3~5分)

5

捻转

补法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拇指朝前,食、中指向后右转,幅度小、动作慢;角度(90°~360°)

5

捻转

泻法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食、中指朝前,拇指向后右转,幅度小、动作慢;角度(90°~360°)

5

出针

棉球按压穴旁皮肤;刺手捏持针柄,将针缓慢退至皮下,快速出皮肤;按压针孔;医用垃圾处理

10

注:

消毒、进针限时3分钟;行针补泻出针限时4分钟;双侧穴位任选一侧操作。

要求进针角度、深度得当,动作协调,快速;与患者有沟通。

补泻手法中如该第一项有误,则该手法操作得分为0。

如提插补法,如操作者无重插轻提操作,则提插补法操作总分计0分。

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一、操作规范:

(一)体位:

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二)进针法:

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三)针感:

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四)进针角度:

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五)手法:

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六)起针:

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二、注意事项

(一)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二)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三)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

此外,小儿不能合作,一般采用速刺不留针。

(四)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五)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六)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严格按要求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六)推拿操作人体操作评分标准(限时20分钟)

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得分

项目

要求

分值

扣分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洁

5

操作

前准

评估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自我介绍,询问病情,嘱进食、排空二便,关好门窗、调节室温,返回治疗室准备。

10

准备

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

治疗巾、屏风。

5

5分钟

按揉项部

取舒适体位,先以右手揉右项,再以左手揉左项;左右手能操作

10

拿项部

右手操作,腕关节灵活,无背伸动作,无抓抠

5

掌根揉冈上窝

先右侧,后左侧;重心合理

5

分推冈上窝

双手拇指;部位正确,平稳协调,能借助身体重心

5

拿肩井

双手同时操作;动作灵活柔和,连贯有节奏,无抓抠动作

5

限时15分钟

整压脊柱

患者俯卧,两臂伸直交叉,右掌按压上胸部脊柱,左掌按压骶椎,用力向脊柱两端撑压,3次;能借助重心

5

 

掌根按揉冈下窝

双手对称;双手协调。

5

 

掌揉背部两侧

双手对称,2遍;协调,配合受术者呼吸。

5

 

滚腰背部

左侧立位,右手操作,以丁氏滚法在脊柱两侧竖脊肌从上往下运动操作,左右各3遍。

操作路线与脊柱平行,不可越过棘突横向操作

10

指压并推背部

蹲跪于受术者左侧。

双手拇指从胸椎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对称按压至八髎,再按压膀胱经第二侧线,各2遍后双侧向下平推膀胱经2遍;按压肩胛骨脊柱缘线,1遍。

要求能借助身体重心,平稳协调,手指不发抖,移动距离合理,频率正确。

5

叠掌压脊柱

左侧立位,从上往下,2遍;平稳,有力

5

斜扳肩髋

患者取侧卧位,按摩师站立于受术者左侧,双掌分别斜扳一侧肩部和髂骨,相反用力。

左右交换各2次;手法平稳协调,重心合理,用力方向正确

5

搓腰背部

频率较快,手腕放松;

5

扣击背部

轻巧,放松

5

合计分

100分

注:

身体不碰到受术者头部;毛巾铺盖合理,无脱落;与患者有沟通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规范:

操作手法:

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

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

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

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

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

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

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

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

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

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

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

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

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

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

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

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

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

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

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二、操作要求

(1)熟练。

要求根据不同病证,熟练选用相应手法,熟练掌握常用手法的基本要领,动作准确,用力均匀,手法柔和,避免缓急不匀,轻重不均现象。

(2)持久。

每次推拿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每疗程推拿次数必须坚持进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而影响疗效。

三、注意事项

(1)行推拿治疗前,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

(2)推拿操作时应摆好病人体位,以病人舒适、不易疲劳、操作方便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初次行推拿手法时,应尽量采用轻手法,以后根据病人适应情况逐渐加大手法力量。

体质瘦弱者,手法宜轻。

个另病人按摩后第二天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改用轻手法或改换推拿部位。

(4)腰骶部、腹部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5)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肿瘤、皮炎等禁止按摩,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按腹部、腰部、臀部。

 

附:

中医四诊

七、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

白腻苔主何证?

黄腻苔主何证?

 ①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色和苔质;  ②白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证。

  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

舌体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

舌瘀斑主何证?

 ①舌体的望诊包括舌色、舌的形质、动态及舌下络脉;  ②舌瘀班主血瘀证等。

如何望舌体?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③伸舌姿势:

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

 ④望舌质部位顺序:

先舌尖、舌侧、舌根; ⑤望舌形、老嫩、胖大、瘦小、裂纹、齿痕、芒刺。

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

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

 ①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方面特征;  ②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阳虚湿盛等证。

如何望舌下脉络?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③伸舌姿势:

病人先张口,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颚,舌体自然松弛,舌下脉络暴露; ④望形状:

粗大、细小、弯曲、怒张、珠节等 ⑤望颜色:

淡红、紫红、青紫、暗红等。

八、如何按虚里?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恻或对面;②暴露胸部;③按部位:

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心尖横动处;④感觉动气的强弱;⑤感觉动气的至数和聚散。

九、按肌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寒热:

了解人体阴阳的胜衰,表里虚实和邪气轻重;  ②润燥滑涩:

了解人体汗出,气血津液盈亏情况;  ③疼痛:

虚实; ④肿胀:

水肿及气肿; ⑤疮疡:

判断证之阴阳。

十、如何按手足?

其内容有那些?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 ②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 ③触摸冷热,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④比较诊法:

手足心与手足背,手心与上额等; ⑤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

指尖、中指。

按手足的意义

1推测疾病的寒热属性患者手足具冷多为阳虚阴盛,手足俱热多为阳盛或阴虚。

②辨别外感或内伤证患者手足背热盛,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盛,多为内伤发热,若手心热于前额,为里热,额上热于手心为表热。

③测知阳气的存亡重症患者若手足温知阳气尚存,积极治疗病可愈。

若手足厥冷,预后不佳。

十一、寸口脉诊的操作。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 ②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

③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  ④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⑤分轻、中、重三种力量切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