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7435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docx

替换替代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替代指的是用译

第二节替换

一、替代

替换包括替代和转换两种方法。

替代指的是用译入语中现成的说法替代原文中的说法。

翻译中使用替代法的原因是原语中某些词语、句式、表现法在译入语中空缺,只有通过变通,才能传递原语信息。

替代可分为语义性替代和语用性替代。

(一)语义性替代

英汉语中有些表达法形式殊异,含义也不够显豁,但意义完全或基本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替代法可以很好地实现翻译“达”的目标,因为译文读者一看即懂。

不过运用替代法要注意文化因素,亦即不能用译入语中含有文化成分(如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等)的词语替换,不然就会歪曲原作的身份,例如我们不能用“说曹操,曹操到”替换英语的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come,虽然二者意思一样,但英语历史文化里没有曹操这样的人物,曹操为汉文化所独有。

语义性替代一般用于语言或文化空缺的词语的翻译,如特有语词、成语、谚语、典故、俗语等。

语义性替代常常表现为一种文化词语的借用。

下面略举几例。

(1)Swansong(典出西方古代传说,天鹅临死前的美妙歌声)---绝唱

(2)Mascot(英美蓝、足球比赛中穿奇装异服者)---吉祥物

(3)Letthemeatcake.(18世纪法国典故)---何不食肉麋

(4)Betweencupandlip(出自希腊神话)---功败垂成之际

(5)Figleaf(《圣经》典故)---遮羞布

(6)Ostrich-like---自欺

(7)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

(8)Agentlemanuseshistongue,nothisfists---君子动口不动手

(9)风水轮流转---Everydoghashisday.

(1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tomakebrickswithoutstraw

(11)眼中钉---athornintheflesh

(12)新官上任三把火---Newbroomssweepclean.

(13)脱胎换骨---toturnoveranewleaf

(14)胸有成竹---tohaveacardupone’ssleeves

(15)竭泽而渔---tokillthegoosethatlaysthegoldenegg

(二)语用性替代

人类语言中,有些说法其意不在字表,而在其功能即语用意义上,如一些寒喧语、脏话等。

这样的词语无须直译,用译入语中语用功能对应的表达法代替即可,如:

(16)吃饭没有?

---Howareyou?

/Hi/Hello

(17)请慢走!

---Good-bye/Bye/Seeyou

(18)该死的!

---Damnyou!

(19)Blastyou!

---挨刀货!

二、转换

转换是翻译常用的方法之一。

翻译中使用转换的原因是两种语言的语言系统、表达习惯以及文学艺术传统存在差异。

转换法包括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句式转换、词汇-语法转换、修辞转换等。

(一)词类转换

英汉对译中运用词类转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两种语言的词类系统不完全对应。

也就是说,表示同一意义的语词的词性可能不一样,如“确信”在汉语里是个动词,而意义对应的sure,certain则是形容词。

又如汉语表示“超过”、“进入”、“穿越”只能用动词,而英语除了动词外还可用介词beyond,into,across表示。

一旦翻译这样的词语就会发生词类变化。

二是操这两种语言的人具有不同的用词倾向,中国人喜用动词和量词,英美人喜用名词、介词、形容词。

翻译中要做到合乎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就必须进行词性转换,如将英语的名词(特别是动词派生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派生或具有动作意味的形容词)、介词转类为汉语的动词,反之亦然。

例如:

(20)…andthatgovernment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shallnotperishfromtheearth.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永存于世。

(21)Weareenemiesofallwars,butaboveallofdynasticwars.

我们反对一切战争,特别是王朝战争。

(22)Thevolumeoftradehasincreasedtremendouslytotheadvantageofbothcountries.贸易的剧增给两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23)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China’ssuccessfulexplosionofitsfirstatomicbombcausedtremendousrepercussionthroughouttheworld.

(二)句子成分转换

大多数情况下,英汉对译中句子成分的转换是由词类转换、表达法即词序转换、语态转换等引起的,如:

(24)徐悲鸿画马画得特别好。

(“画”为动词、谓语)

XuBeihong’sdrawingsofhorsesareexceptionallygood.(drawings为名词,主语)

(25)Theillnesskepthiminhospitalforfivemonths.(him作宾语)

他因病在医院住了五个月。

(“他”作主语)

(26)Frictioncanbereducedandthelifeofthemachineprolongedbylubrication.(friction与thelifeofthemachine为主语,lubrication为介词by的宾语)

润滑能减少摩擦,延长机器寿命。

(“润滑”为主语,“摩擦”与“机器寿命”为宾语)

(三)句式转换

句式转换追求的是功能对等,虽然翻译中原文句式变了,但语义和语用功能未变。

如廖承志先生的《致蒋经国信》中有这么一句: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

新华社译文平铺直叙:

Nooneeverexpectedthatastripofwatershouldbecomesovastadistance.。

张培基先生的译文采用疑问式的感叹句,将作者蕴藏在文字背后的强烈感情很好地再现出来:

Whowouldhaveexpectedthattheshortdistancebetweenusshouldbekeepinguspolesapart!

(四)语态转换

英语,特别是科技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则多用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不常用,即便是被动意义也常常用主动句来表达。

例如,汉语里,我们常说“文章写好了”,形式上虽然是主动语态,却含有被动意义,动词“写”前习惯性地省略了“被”字,因此翻译时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句:

Thearticlehasalreadybeenfinished.。

英汉语的这一差异告诉我们,翻译时要考虑语态是否需要转换,以便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下面略举几例。

(27)AnewinstantNESPRAYhasbeenputintothemarketinHongKong.

新配方雀巢即溶奶粉在港上市。

(被动变主动,原文主语不变)

(28)Bestsurfacefinishisprovidedbymachiningmethods,especiallybygrinding.

用机械加工方法,特别是用磨削方法,可以获得最佳表面光洁度。

(被动变主动,使用无句,原文主语转换为宾语)。

(29)这座桥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Theconstructionofthebridgewillbecompletedbytheendofthisyear.(汉语的隐形被动句转换为英语的显性被动句)

(30)希望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

ItishopedthatyouwillhaveachancetovisitChina.(增补形式主语,主动变被动)

(31)中美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

Diplomaticrelationshavebeenestablished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原文宾语转换为译文主语,加以强调,主动变被动)

(五)正反转换

人类自然语言的形式有两种:

肯定和否定。

同一个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形式正面表达,也可以用否定形式反面表达。

例如,在汉语里我们可以说“你说得很对”,也可以说“你说得一点不错”。

这里的“对”和“不错”,一个是正面表达,一个是反面表达。

英汉语里都有供反面表达的否定词语,如汉语的“不”、“非”、“无”、“未”等,英语的not,no,never,un-,non-,dis-等。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用肯定形式表达的意思有时转换成汉语的否定表达形式会显得更自然,意思更清楚,反之亦然。

翻译中的正反转换,就是将肯定形式的说法转换为否定形式的说法,或者将否定形式的说法转换成肯定形式的说法,有些教材称之为“正反译法”或“反译”,其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意思清楚、表达自然。

例如:

(32)Thatthermometermustbelying.

那个温度计一定不准。

(肯定变否定)

(33)A:

“Hadyoueverseenthemanbeforethen?

B:

“No,Ihadn’t.Hewasatotalstranger.”

甲:

“你以前见过此人吗?

乙:

“没有。

我根本不认识他。

”(肯定变否定)

(34)Suddenlyheheardasoundbehindhim,andrealizedhewasnotaloneinthegarage.

他突然听到背后有声响,便立刻意识到车库里还有人。

(否定变肯定)

(35)他七十五岁了,可是并不显老。

Herwas75,buthecarriedhisyearslightly.(肯定变否定)

(36)他的解释不能让人满意。

Hisexplanationisfarfromsatisfactory.(否定变肯定)

(六)词汇-语法转换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的语法形式与手段比汉语要丰富,很多英语语法结构如时、体、态在汉语中空缺。

而语法结构是有意义的。

翻译英语特有的语法结构,必须借助于汉语的词汇手段,有翻译教材把这种方法视为增词法。

反过来看,汉语词汇手段表达的语法意义可转换为英语相应的语法结构。

例如:

(37)Theoldmansaid,“Theysayhisfatherwasafisherman.Maybehewasaspoorasweare.

老头儿说:

“听人说,从前他爸爸是个打渔的。

他过去也许跟我们现在一样穷。

”(原文划线部分的时态意义分别转换为词汇“从前”,“过去”和“现在”)

(38)Ifthereactiontookhours,andnotseconds,thefuelcostswouldbeprohibitive.

假如这一反应需要数小时而不是几秒钟,那么燃料成本就太高了。

(名词复数意义分别转换为词汇“数”和“几”)

(39)Thiskindofsteelisnotcorrodedbyairandwater.

这种钢不会被空气和水腐蚀。

(被动语态意义转换为词汇“被”)

(40)Itwouldbeabsurdtodenythefact.

如果否定这一事实,那将是毫无道理的。

(虚拟语气暗含的意义转换为词汇“如果”)

(41)在外面多跑跑也是好的,比在家里受闲气好多了。

Runningaroundoutsideismuchbetterthansittingathomebeingsnipedat.(词汇“受”转换为被动结构beingsnipedat)

(6)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Sheisthehappiestpersonaroundworld.(词汇“最”转换为形容词最高级词尾形式-est)

(42)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Hehasbeenthinkingoftheproblem.(词汇“一直在”转换为现在完成进行体结构hasbeenthinkingof)

(七)修辞转换

英语和汉语里的修辞格,有相同或相似的,如拟人,比喻,夸张,双关,排比,头韵(汉语里叫双声)等,也有不同的,如英语的矛盾修饰法(oxymoron)、一语双叙法(syllepsis)等,汉语的重叠(叠字)、顶真、对仗、衬托、拈连等。

即使修辞相同,也因为两种语言在音、形、义构造上的不同,常常颇难传译。

对于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如若不能对等再现,译者常常将其转换为另外一种修辞,以作补偿。

例如:

(43)ThenLieutenantGrublaunchedintotheoldrecruitingroutine,“See,saveandserve!

Hanigan,freetourtoalltheportsintheworld.Afineshipforahome.Threemealsadaywithoutcharge…“

于是,格拉布上尉开始说起招兵的老一套了:

“见见世面,攒点钱,为国家作贡献!

汉尼根,免费周游世界上所有的港口,一艘上好的船为家,一天三餐不要钱……”。

原文中的see,saveandserve采用了头韵,即三个单词的词首辅音相同。

头韵是英语的一种常见修辞,如常用语fairandfoul(好坏),safeandsound(安全地),bedandboard(食宿),bagandbaggage(完全彻底地,连同全部财物),forgiveandforget(不念旧恶),timeandtide(时间,时候),titfortat(针锋相对),sinkorswim(不论好歹)、partandparcel(重要部分)等等。

汉语里与英语头韵对应的是双声,即一个词组中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忐忑”(tante),“慷慨”(kangkai),“叮咚”(dingdong),“芬芳”(fenfang),“驰骋”(chicheng),“坎坷”(kanke)等。

某种修辞为两种语言共有,并不意味着这种修辞任何情况下都能对等直译。

相对而言,在汉语里,押韵比双声更容易一些。

上例译文用押尾韵法对原文难以保存的头韵进行了补偿,即“面”、“钱”、“献”含有共同的韵母[ian]。

(八)度量衡转换

原文中特有的度量衡单位一般要转换为国际通用或译入语通用的度量衡单位,当然也可采用直译+注释或解释的方法。

例如:

(44)Itisaboutthesizeofafist,weighsabout9-11ouncesandisplacedsnuglybetweenthelungs,alittlemoretotheleftthantotheright.

心脏大小似一只拳头,重约0.5公斤,位于两肺之间,略偏左。

(45)长江大学位于长江中游的荆州古城,校园总面积4,042亩。

YangtzeUniversityislocatedintheancienttownofJingzhouinthemiddlereachesoftheYangtzeRiver,withthetotalareaofabout660acres.(“4,042亩”也可采用直译+解释的方法译为“4,042mu(about660acres)”)。

另外,有的翻译教材上提到的正反译法,即肯定表达法与否定表达法相互之间的转换,属于表达方式转换,也是翻译转换法的一种。

【实例分析】

(1A)ABouquetforMissBenson.(ABouquetforMissBensonbyPaulVillard,下同)

送给卞老师的一束花伴(李贻荫译,下同)

(1B)MissBensonwasthekindest,sweetest,mostbeautifulcreaturethateverwalkedtheearth.

卞老师是世界上最亲切可爱、美得出奇的人。

(1C)MissBensonwouldcomeinandsitdown.

“Goodmorning,children.”

“Goodmorning,MissBenson,”inunison.

卞老师进教师,坐下。

“小朋友们早!

“卞老师早!

”全班齐声回答。

[分析]MissBenson不译“本森小姐”而译“卞老师”,是为了符合我国的文化习惯。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

(朱自清:

《荷塘月色》)

Alloverthiswindingstretchofwater,whatmeetstheeyeisasilkenfieldofleaves,reachingratherhighabovethesurface,liketheskirtsofdancinggirlsinalltheirgrace.(朱纯深译)

[分析]有翻译,就有丢失,如修辞及形象化语言里的生动性,成语典故、俚俗用语中的文化内涵与风格等。

因各民族语言修辞系统、思维及观察事物的方式、文化积累等方面的差异,很难在译文中完全保存,有时甚至不得不作出牺牲,有用心的译者会费尽心机地为这种牺牲作出补偿。

例中原文的叠字,译者用英文的头韵(thiswindingstretchofwater,what)进行补偿。

虽然这种补偿在多大程度上能弥补原文的韵味值得怀疑,但译者的努力应当肯定。

(3)Abovethem,herthickblackbrowsslantedupward,cuttingastartlingobliquelineinhermagnolia-whiteskin…(GonewiththeWindbyMargaretMitchell)

……上面斜竖着两撇墨黑的蛾眉,在她那木兰花一般白的皮肤上,划出两条异常惹眼的斜线。

(傅东华译)

[分析]用中国传统文学的特有词汇“蛾眉”译brows,明显带有译入语文化的痕迹,是一种归化式的替代。

(4)“老师,不会作的怎么办呢?

”有位不知姓名的同学忽然这样问。

(谢冰莹:

《我爱作文》)

“Sir,whatifit’sbeyondmyabilitytodoso?

”aclassmate,whosenamewasnotpersonallyknowntome,suddenlyasked.(张培基译)

[分析]“老师”在汉语文化里是一个表示尊敬的称呼,而英语里对应的词teacher还没有变成像Dr.,Judge,Professor等有尊敬含义的习用称呼,这里不如译作sir以求得语用上的对等,且不考虑“老师”的性别。

(5)更有趣的,是当我们在槐树中间穿过时,好象另走进了一个草木青青的仙境,真正的桃花源。

(谢冰莹:

《黄昏》)

What’smore,inpassingthroughthelocusttrees,weoftenfeltasifwehadenteredafairylandwithlushgreenery—arealShangri-la.(张培基译)

[分析]“桃花源”是个文化词语,来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国读者都很熟悉,知道它指的是“与世隔绝的美好地方”,但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外国读者未必知道“桃花源”的真正含义,因此不能直译。

要么用直译加解释或注释,要么用意译。

直译加解释或注释的功用是有助于介绍文化背景,但却使阅读变得不畅和支离破碎;意译的缺陷是回避了原文的文化信息,但传意明确易懂,使阅读流畅无阻。

译者可根据自己的目的选用其一。

上译使用了意译,即借用译入语中意义对等的Shangri-la(此词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Horizon,1933]中假想的喜马拉雅山山谷名,常用来表示“僻静的美好的所在”)来翻译“桃花源”。

翻译中使用平行替代法要注意所借用的词语不应具有明显的译入语民族、地方或时代色彩。

(6)后来他的一个日本老师介绍他到青岛胶济铁路四方医院做主治医生,一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海军占领了青岛到济南的铁路沿线一带,他因为不能忍受日本浪人和军人的气焰,便托故辞职回到上海。

(冯亦代:

《忘了过去就是犯罪》)

Later,throughrecommendationofaJapaneseteacherofhis,hebecameaphysicianinchargeofQingdaoSifangHospitalaffiliatedtotheQingdao-JinanRailwayuntilaftertheoutbreakoftheJuly7Incidentof1937,anincidentstagedbytheJapaneseimperialistsininitiatingtheirall-outwarofaggressionagainstChina.AftertheJapanesenavyoccupiedourterritoryalongtheQingdao-JinanRailway,hehadnochoicebuttoresignonapretextandreturntoShanghaibecausehecouldnolongerputupwiththearroganceofJapaneseroninandarmymen.(张培基译)

[分析]“浪人”的翻译借用了源自日本的外来词“ronin”,此种替代指明了原词所指对象的原籍。

此词原指“日本失业武士”,后来指“为日本军国主义所利用的日本流氓或无业游民”。

另外要注意,“七七事变”的翻译增加了解释性文字“anincidentstagedbytheJapaneseimperialistsininitiatingtheirall-outwarofaggressionagainstChina”。

(7)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

(丰子恺:

《渐》)

Ordinarypeoplehaveonlyasuperficialunderstandingoftime.Theyseemtoknowitonlyasregardssuchsmallmattersasboard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