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7735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8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

11中考物理必备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

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

第一部分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2.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3.如图所示,是物质

从固态(初温

)到液态最后沸腾(沸点

)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质

的熔化时间持续了

B.

后物质

全部变成气态;

C.物质

是晶体;

D.加大火力可使物质

的沸点超过

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B.

C.

D.

5.大自然四季如画,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熔化﹣﹣放热;

B.盛夏大树底下好乘凉﹣﹣蒸发﹣﹣吸热;

C.秋后雨天山峰云雾缭绕﹣﹣液化﹣﹣吸热;

D.深冬九华山雾凇茫茫﹣﹣凝固﹣﹣放热

6.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干手器将手烘干;B.

窗户上形成水雾;

C.

寒冬,湿衣服冰冻;D.

初春,冰雪消融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冰的形成是升华;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干冰(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则白雾是(  )。

A.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干冰凝固形成的;D.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雪人没有融化却变小了;B.

冬天,窗上结有冰花;

C.

烧开的水,水壶嘴冒白气;D.

   晒衣服

10.衣橱中的樟脑丸慢慢变小,下列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与此相同的是(  )。

A.

冰冻的衣服晾干;B.

干手机将手吹干;

C.

河水结冰;D.

露珠的形成

二、填空题

11.用如图所示的水银体温计测量某高烧病人的体温时,则体温计内水银的质量,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

______;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______;

(3)这种物质液态时是什么名称?

______;

(4)凝固的时间有几分钟?

______;

(5)第5分钟时处于______态。

13.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由于______的原因。

14.小明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通过烧杯中水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好处是;

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酒精灯加热,这样可以。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如图乙所示)。

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

(a);(b)。

(3)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

在第3min时,物质处于态。

(4)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15.九年级六班的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___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图乙是A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C;

(3)下表是在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A组的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C,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C

96

97

98

98

95

98

98

98

98

实验现象

水未沸腾

水未沸腾

水未沸腾

沸腾

沸腾

沸腾

沸腾

沸腾

沸腾

沸腾

(4)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第二部分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长沙)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

2.(2020·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3.(2020·哈尔滨)太阳岛公园里出现的自然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露﹣﹣液化B.冰锥﹣﹣凝华C.霜﹣﹣凝固D.雾﹣﹣升华

4.(2020·恩施)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

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A.熔化吸热B.熔化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

5.(2020·龙东)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6.(2020·恩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

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7.(2020·荆门)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8.(2020·天门)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9.(2020·咸宁)医护人员所戴的护目镜容易起水雾,护镜上水雾的形成与下列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

玻璃上的“冰花”;B.

嘴里呼出“白气”;

C.

湿衣服变干了;D.

雪人直接变小

10.(2020·孝感)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

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

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

11.(2020·达州)4月29日以来,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每天早上我们都要经过红外线热成像测温通道进入校园,此时我们体温的示数和行走的图像将显示在与仪器相连的显示屏上。

红外线是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仪器成像的原理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相同。

每天我们还用水银体温计检测体温,水银体温计是根据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

12.(2020·长沙)小杰同学为了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选用A、B两种物质进行实验,得到了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甲)。

(1)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2)用温度计测量该晶体物质的温度,某时刻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晶体物质的温度是  ℃,处于  状态。

13.(2020·扬州)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  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

14.(2020·无锡)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

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0·荆门)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下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此时应适当将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进行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3)图乙、丙是朵朵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丁所示。

分析该图除可知水的沸点外,还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水银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的,它的分度值是0.1℃,由于体温计中间有一弯曲的小细管,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但在使用之前,必须把体温计水银柱甩回到原始状态。

由此可知,此题正确答案是C。

2.【答案】A。

【解析】在寒冷的北方,滴水成冰是经常看到的现象,水是液体,冰是固体,由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是凝固;凝固时,物体要放热。

从以上四种答案可知,正确的是A。

3.【答案】C。

【解析】物质

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持续了

分钟后,物质

达到沸点,开始由液体转变为气态.因为物质

摄氏度时,在吸热的过程中温度没有变化,说明物质

的熔点为

摄氏度,该物质为晶体.物质

的沸点不随热量的增加而变化。

故选C。

4.【答案】B

【解析】①冰雪融化成溪流,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②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符合题意;

③雾散去,是液态小水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④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凝华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

B。

5.【答案】B。

【解析】A、冰雪化成水,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B、大树上树叶的蒸腾作用要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使得树下的温度更低,人感到凉快,故B正确;

C、云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

B。

6.【答案】B。

【解析】A、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窗户上形成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寒冬,湿衣服冰冻是液态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故C不符合题意;

D、初春,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答案】D。

【解析】A、“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冰的形成是凝固;故A错误;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错误;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

D。

8.【答案】B。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液滴,形成白雾现象。

故选:

B。

9.【答案】A。

【解析】A、雪人没有融化却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B、冬天,窗上结有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C、烧开的水,水壶嘴冒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D、晒衣服,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

A。

10.【答案】A。

【解析】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的一部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物体的升华现象;

A、冰冻的衣服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手上的水被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河水结冰,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清晨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二、填空题

11.【答案】不变;变小。

【解析】①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水银体积膨胀,液柱上升,但所含物质总量没有变化,所以此时水银的质量不变;

②在质量一定时,水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由公式ρ=

知:

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

不变;变小。

12.【答案】

(1)凝固图象;

(2)0℃;(3)水;(4)4min;(5)固液共存。

【解析】

(1)图象中,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总体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该图象反映了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故这是凝固图象;

(2)由于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温度是不变的,据图象能看出,这种晶体的熔点是0℃;

(3)这种物质液态时的名称是水;

(4)图象中,从2min开始凝固,到第6min凝固完毕,凝固的时间有4min。

(5)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故答案为:

(1)凝固图象;

(2)0℃;(3)水;(4)4min;(5)固液共存。

13.【答案】凝华;冰棒熔化吸热。

【解析】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会直接凝华形成小冰粒附着在冰块上,这就是“白粉”;

(2)冰棒在嘴里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凉快些。

故答案为:

凝华;冰棒熔化吸热。

14.【答案】

(1)使试管中物质受热均匀;不需要;方便记录物体的温度和状态;

(2)时间t/min;物质状态;(3)固液共存;(4)非晶体。

【解析】

(1)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不需要酒精灯加热,冰会从室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这样可以方便记录物体的温度和状态

(2)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刻的状态,故表格中应添加时间/min和状态;

(3)冰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熔化完,所以第3min时,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蜡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故蜡为非晶体。

故答案为:

(1)使试管中物质受热均匀;不需要;方便记录物体的温度和状态;

(2)时间t/min;物质状态;(3)固液共存;(4)非晶体。

15.【答案】

(1)铁圈;

(2)96;(3)95;水沸腾时,温度不变;(4)烧杯中水量不同。

【解析】

(1)为了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先下而上的原则,故应先调整固定铁圈位置。

(2)温度计每小格代表1℃,故温度计读数应是96℃;水的温度是96℃。

(3)水的沸腾过程,水温保持不变,故10min时的温度95℃是错误数据。

(4)由丁图可知,a图像表示水沸腾较快,其原因可能是A组实验中烧杯里的水少些(或者A组酒精灯火焰较大等)。

故答案是:

(1)铁圈;

(2)96;(3)95;水沸腾时,温度不变;(4)烧杯中水量不同。

第二部分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A、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故A错误;

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35℃~42℃,沸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体温计不能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D、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直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使用体温计之前应先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故D正确。

故选:

D。

2.【答案】A。

【解析】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不符合题意;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答案】A。

【解析】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的花草树木上形成露,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B、冰锥是液态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不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变成小冰晶,形成霜,这是凝华现象,不是凝固,故C错误;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雾,是液化现象,不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

A。

4.【答案】A。

【解析】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A。

【解析】A.冬天衣服冻干是升华现象,需吸热,故A正确;

B、冬天窗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需放热,故B错;

C、冬天草上的白霜是是凝华现象,需放热,故C错;

D、压缩乙醚成液体是液化现象,需放热,故D错。

故选A。

6.【答案】A。

【解析】AC.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这是熔化现象,再慢慢晾干变硬,这是凝固现象,所以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故A正确,B错误;

BD.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C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

C.发现人中暑时,在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解析】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A错误;

B.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B错误;

CD.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的露珠和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的“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C正确,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护目镜上的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液体小水滴。

A、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湿衣服变干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雪人直接变小,是固态冰雪变为气态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答案】B。

【解析】A.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正确;

C.由丙图知,采用的是仰视读数,会使测量偏小,故C错误;

D.由丁图知,BC段物质处于熔化状态,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1.【答案】

(1)电磁波;

(2)照相机;(3)液体热胀冷缩;(4)36.1。

【解析】红外线是电磁波大家族中的一种。

仪器成像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

每天我们还用水银体温计检测体温,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已知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1℃。

12.【答案】

(1)A;

(2)66;液体。

【解析】

(1)由图甲知,A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为晶体;

B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为非晶体;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66℃,晶体在熔化时保持48℃不变,所以该晶体的熔点为48℃,66℃物质已经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故答案为:

(1)A;

(2)66;液体。

13.【答案】液化;汽化。

【解析】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到瓷砖液化形成的。

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

液化;汽化。

14.【答案】汽化;放出。

【解析】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汽化,产生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向上运动过程中,接触到馒头时液化成小水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故答案为:

汽化;放出。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A处向上;

(2)减少从加热至沸腾的时间;(3)乙;(4)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

(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A处向上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3)水在沸腾前,气泡从下往上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从下往上逐渐变大,图乙是沸腾时的情况。

(4)由图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