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7919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docx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案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

一.目标要求: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2)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3)知道春秋时期著名霸主和战国七雄;(4)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基础知识:

(自主识记检查部分)

1、________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启继禹位标志着________制代替了________制。

2、约公元前1600年,商________战胜________,建立商朝。

________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又称______朝。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_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

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经过________之战灭商。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

公元前______年,西周灭亡。

3、西周的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________、________等,封他们为________。

诸侯必须服从________的命令,向天子交纳________,平时________,战时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周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____,晋文公是通过________之战成为霸主的。

战国七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公元前________年,商鞅在________的支持下开始变法,通过变法,________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统一国家的建立

(二)

一、目标要求:

(1)认识秦统一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评价汉武帝;

(3)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稠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基础知识:

(自主识记检查部分)

(一)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__________年至前__________年,秦王__________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

2、秦朝统一后,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__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__________。

中央政府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___,分天下为__________郡,郡下设__________。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秦灭六国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创立了__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2)经济:

秦始皇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统一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开发那里经济,兴修__________,沟通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文化:

废除原来__________的文字,把__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

发布__________,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________的都要判处死刑。

秦始皇在咸阳活埋一批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史称“__________”。

(5)军事:

针对北方__________的进扰,秦始皇命大将__________反击匈奴,夺取__________,并把内地民众移居那里垦田戍边;并让__________负责,修筑了西起_______东到_________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

4、秦统一的意义:

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分裂局面,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

接受__________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__________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__________;

(2)思想上:

接受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

(3)文化上:

武帝还大力推行__________教育,在长安举办__________。

大学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实现了__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西,即今天__________和更远的地方,称为__________。

汉武帝时,曾在公元前__________年和公元前__________年两次派出__________出使西域。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前____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________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____________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是指从_________出发,通过_________、今_________,至_________,再转到__________。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北方统一: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_______族,建立了_______,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的交往,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上相互影响,_________已经成为趋势。

③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①迁都________;

②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_____、_____改革;

③主要的改革措施:

迁都以后,主要的措施包括:

(1)说_____语,穿_____服改____姓;

(2)鼓励与汉族_____;(3)采用汉族的_____;(4)学习汉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作用(影响):

这些措施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是统治阶级为了适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主动采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措施,为以后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四)

一、目标要求:

(1)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知道“开元盛世”;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3)了解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知识梳理

(一)“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1、重视生产,减轻赋税劳役;2、提倡节俭;3、合并州县;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________和________被称为“房谋杜断”,最著名的谏臣是______。

(二)武则天:

(1)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2)改唐为_____;(3)人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开元盛世”

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

1、政治清明:

(1)任用贤能(任用________为宰相),“励精图治”。

(2)重视地方吏治,把优秀地方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3)提倡节俭,烧毁宫内珠玉锦绣。

2、经济繁荣:

(1)农业:

兴修水利,发展农耕。

________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蔬菜品种大都从________传入的,________之风全国盛行,制成________犁和新的灌溉工具________。

(2)手工业:

丝织业和陶瓷业发达,越窑________瓷,邢窑________瓷和________最为有名。

(3)商业:

长安为国际性大都市,________是居民住宅区,________为繁华的商业区。

(四)隋唐科举制

1、形成时期——隋。

(1)________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________设置进士科。

2、完善时期——唐。

(1)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扩充圆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

(2)武则天开设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时以诗赋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3、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五)对外友好往来:

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2、玄奘西游。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

一、目标要求: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与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2、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然建立元朝的史实。

二、自主识记

1、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_______在江南地区推广,_______和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_______的产量在宋朝居首位,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_____扩展到_______。

2、________丝织“号为冠天下”,________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________成为著名的瓷都,宋朝的________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临海的________、________等地,造船业发达。

3、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

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________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_最后完成。

5、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1271年,__建立元朝,定都________,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和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都始于________朝。

三、知识梳理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1)原因:

①南方少战乱,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②自然条件的变化。

(2)表现:

占城稻的引进;苏州、湖州成为主要粮仓;棉花的推广;茶树的栽培。

2、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

蜀锦;棉织业;兴起于海南岛;

(2)制瓷业:

江南地区;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3)造船业。

3、商业:

(1)繁华的都市——开封、杭州;

(2)海外贸易:

①著名商港——广州、泉州;②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③交子的出现。

4、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二)宋与辽、西夏和金并立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2、916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政权);

3、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4、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5、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6、北宋时政府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

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7、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三)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统一蒙古草原。

2、1271年,忽必然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忽必然就是元世祖,1276年,南宋灭亡。

3、元世祖时期:

(1)重视农业生产;

(2)开凿运河和开辟海运;(3)商业繁荣,大都成为政治、经济中心;(4)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5)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还加强对西藏(元时正式归属中央)、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六)

一、范围:

七(下)15~20课(P88~P118)

二、目标要求: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4、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闭关锁国”的历史影响。

三、自主识记

1、1368年初__________在__________称帝,________朝建立。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帝,建立________朝。

2、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明朝:

①明太祖时,在地方废除__________,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中央废除__________,撤销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理朝政。

②明太祖时还建立特务机构__________。

③实行__________制度,选拔官吏。

(2)清朝:

①雍正帝设立__________,它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②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还大兴__________。

3、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

(1)民族英雄__________组建抗倭队伍“__________”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

(2)1662年,民族英雄__________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__________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__,隶属__________。

台湾府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17世纪时,________帝率军两次围攻__________的侵略军。

结果中俄双方于__________年签订了__________边界条约《__________》。

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流域包括___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4、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西藏地区:

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____________”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佛教首领“__________”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__________。

(2)新疆地区:

__________帝时平息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叛乱,清朝设置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__________。

(3)__________领导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清朝前期,疆域扩大,成为亚洲__________的国家。

5、清朝初期的40年实行“_________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后下令只开_____处为通商口岸,由“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七)

一、范围:

七上第16、8、9、17、21、22课和七下第21、13、7、22、8、14课

二、基础知识(识记)

第一课时古代科学技术

1、秦长城(P9七上):

秦始皇让________负责,修筑了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的城防,用来抵御__________,这就是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明长城(P122七下):

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蜿蜒__________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隋大运河(P4七下):

(1)原因: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__________。

(3)概况:

大运河以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__________的运河。

(4)作用:

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

3、北京故宫(P121七下):

_______时候,在元_______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______城,今称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4、古典科学巨著(P122七下):

(1)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__________》,书中强调人类要和__________相协调,人力要与_________相配合。

外国学者称它为“__________”。

5、四大发明:

(1)P87七上,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________早期,用________做的纸;东汉时候,宦官________改进造纸术,纸逐渐普遍使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________纸”。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________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欧洲用纸代替羊皮纸,做书写材料,已是公元_________世纪以后的事了。

(2)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P72七下):

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________的发明,________和________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北宋时,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________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________年。

早在________时期,我国人民制成“__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__________,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由________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________发明的。

唐中期________;唐末年________;宋元时期_________;13~14世纪__________。

第二课时古代思想文化

1、关于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P46七上):

A________晚期的孔子,是________的创始人。

B其贡献有:

(1)思想上:

他提出“_______”的学说,他主张“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和_______。

(2)教育:

a.创办_______;b.注意“_______”善于________思考问题;c.他教育学生要有________的学习态度,要________;d.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________,以便“________”。

e.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C.影响__________。

2、百家争鸣(P48七上):

(1)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代表:

A墨家:

①创始人:

__________②主张__________。

B儒家:

①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__________②主张:

a.提出“__________”,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b.要求统治者用“__________”治国;c.还主张__________,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C道家:

①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__________②主张“__________”。

D法家:

①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

__________②主张“__________”。

E兵家:

①鼻祖是________②著作《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_______”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3、古代文学成就:

(1)唐诗P35七下:

________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李白诗的特点:

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称他为“_________”。

杜甫诗的特点:

_________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诗史里的不朽篇章。

他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

白居易诗的特点有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是其代表作。

(2)宋词(P78七下):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________时已出现,到宋代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杰出的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苏轼:

北宋文学家,他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较大,代表作有__________等。

李清照:

生活在________之交。

她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

辛弃疾:

生活在________时期,他的词特点:

__________。

(3)明清小说(P127七下):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________阶段。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其他创者是________。

和这部小说同时成书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是________。

明朝中期的《__________》,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__________,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_____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史记》(P94七上):

(1)作者__________,

(2)体例:

是我国第一部_____通史。

5、古代书法、绘画、雕塑方面的成就:

A、魏晋南北朝时期(P122七上):

(1)书法:

_________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_______、_______转化到______,_____和_____也逐渐流行。

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_____,或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有“__________”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2)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东晋的__________最为出色,代表作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雕塑:

山西大同的__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_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B、隋唐时期(P38七下):

(1)隋唐书法:

最著名的当推_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的新书体,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2)隋唐绘画,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唐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擅长人物故事画,__________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画圣”。

开后世__________先河。

(3)隋唐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是__________,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C、宋元时期(P80七下):

(1)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突出地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