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7923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docx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李嘉图模型的一个含义:

贸易是因为各方劳动生产率有差异才得以展开的。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是由生产技术的差异造成的。

但是技术会趋同,那么贸易会消失吗?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一模型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资料:

瑞典学派代表人物——赫克歇尔与俄林

v赫克歇尔于1879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97年起,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历史和经济,并于1907年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年-1929年任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

此后,因他在科研方面的过人天赋,学校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经济史研究所所长。

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为瑞典各大学的一门研究生课程。

v1919年他发表了《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起源。

v俄林于1899年4月生于瑞典。

1917年在隆德大学获得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学位。

1919年在赫克歇尔的指导下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学位。

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24年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

1925年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5年后回瑞典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学,193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9年8月于书桌前逝世。

v1933年,俄林在《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中系统地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

二、几个概念

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FactorsofProduction),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

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

这些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

要素价格(Factorprice):

生产要素的使用费或者要素的报酬

土地——租金;劳动——工资;资本——利息;企业家管理——利润

2、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投入绝对量无关。

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intensitcommodity)

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K/L)X,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K/L)Y,且有:

(K/L)X>(K/L)Y

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例题:

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注意:

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随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变化

 

3、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

(1)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并能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这些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土地、矿产、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和信息等。

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

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产出的差异

(2)要素丰裕度

是指一国拥有经济资源相对丰富程度,即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若A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

 

(3)要素丰裕度的测度方法:

A、以实物单位测度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为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之,则称为劳动丰富资本稀缺国家。

B、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测度

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

w/r;

(w/r)A>(w/r)B

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B国是劳动丰裕国家

三、模型假设条件

①2×2×2模式,即两个国家(AB),两种商品(XY),两种生产要素(KL);

②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因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③A国为资本丰裕国,B国为劳动丰裕国;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

④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化;

⑤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

⑥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即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相同;

⑦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⑧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它壁垒。

⑨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

⑩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1、H-O的要素禀赋定理的主要观点

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贸易基础:

相对要素丰裕度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

俄林认为:

在一种不太精确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生产要素配置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原因。

贸易模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贸易利得:

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

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为:

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例不同和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1)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国际贸易能够发生

举例分析:

假设两个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生产两种产品如小麦和纺织品,1美元兑换1英镑,国内的价格比例如表所示:

 

美英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是不相同的。

美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1∶2,英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3∶1。

这说明在美国的国内贸易中,可以用1单位的小麦交换1/2单位的纺织品;在英国的国内贸易中,1单位的小麦则可以换回3单位的纺织品。

这个交换比例上的差距决定了双方若按照差距之内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易,都可获得利益,从而使两国间的贸易能够发生。

也就是说,小麦和纺织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在1∶1/2~1∶3之间,对参加交易的两国都是有利的。

如果国际交换比例为1:

1,则对于美国来说,每单位小麦比国内交换多得1/2单位的纺织品;对于英国来说,每单位纺织品比国内交换多得2/3单位小麦。

这就使国际贸易的发生有了现实基础。

2)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

国际贸易不能发生

 

美国在两种商品中都处于优势,但优势一样大,“两优无其重”,贸易难以发生。

结论: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俄林的假设:

各国生产同一类商品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

•生产函数: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

比如,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个单位的土地和1个单位的劳动。

(1)两国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美国是1:

2;英国是4:

1)

美国:

土地1美元,劳动2美元;

英国:

土地4英镑,劳动1英镑

(2)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

美国:

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

生产1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

英国:

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

生产1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

(3)两国的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美国:

小麦:

5单位土地*1美元+1单位劳动*2美元=7美元

纺织品:

1单位土地*1美元+10单位劳动*2美元=21美元

英国:

小麦:

5单位土地*4英镑+1单位劳动*1英镑=21英镑

纺织品:

1单位土地*4英镑+10单位劳动*1英镑=14英镑

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美国为1:

3,英国为3:

2

结论:

美英两国的两种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两国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中的丰缺程度是很不相同的。

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相反,供给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就昂贵。

比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本较少,因此地租较便宜而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较贵。

所以说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要素禀赋说示例

 

 

贸易结构:

美国生产并出口钢,德国生产并出口布。

各国要素禀赋状况:

在美国,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

30/50=0.6

在德国,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

100/150=0.67

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国家,德国是劳动相对丰富国家。

★各产品要素密集度:

布的要素比例:

资本/劳动力=2/5=0.4

钢的要素比例:

资本/劳动力=4/2=2

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

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

建立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由萨缪尔森发展。

保罗·萨缪尔森(Paul.Anthony.Samuelson),(1915-2009)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内容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

要素价格均等化证明

 

现实世界中

我们看到的事实与上面的理论描述却不尽相同,如美国的工程师、医生和工人的相对工资要大大高于其在中国的同行,为什么?

得出的结论与现实不符的主要原因:

1)各国并非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

2)生产要素也并非同质的;

3)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阻碍;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意义

1.证明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而且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以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2.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

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结合H-O定理:

出口贸易将导致该国丰裕要素实际报酬的上升,稀缺要素实际报酬则下降

在一国不存在完全专业化和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继而影响到要素所有者的报酬。

图例:

由以上分析可知,X(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它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资本)名义价格的上升,以及另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名义价格的下降。

因此,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自由贸易不利于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有者。

贸易对一个国家整体是有益的,但对不同的利益集团其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生产出口商品时,越是专门或集中使用某一生产要素,就越是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反之,在生产可进口商品时,越是集中使用某一生产要素,就越可能从贸易中受到损失。

换言之,从自由贸易中很可能获得更多利益的生产要素,是那些同可出口商品生产相联系的生产要素,而不是与进口竞争的生产相联系的生产要素。

贸易的确会损害国内一些大集团的利益。

利益受到损害的大集团就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支持者。

本国进口行业总是希望通过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减少竞争,提高本国同类产品价格和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报酬。

3、雷布津斯基定理

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得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减少。

雷布津斯基定理阐述了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对该国产出及国际贸易的影响。

以资本为例:

资本增加后,资本的成本降低,并且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成本降低幅度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的增加使得资本密集型商品生产扩张。

资本增加后,资本的成本降低,并且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成本降低幅度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的增加使得资本密集型商品生产扩张。

如果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产品属于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出口产品),那么随着要素量的增加,其产品的出口也会增加,由于其他非比较优势产品的国内生产减少,非比较优势产品的进口量也增加了;

如果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产品不属于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进口产品),那么随着这种要素量的增加,需要进口的份额被国内生产替代,进口量减少;由于要素从其他产品生产(比较优势产品)中转移过来,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减少了,于是进一步使得出口减少。

总之,当一种生产要素供给增加时,如果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是比较优势产品,那么该国的对外贸易量(出口与进口量)会增加;

如果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不是比较优势产品,那么该国的对外贸易量(出口与进口量)会减少。

雷布津斯基定理表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决定着资源配置的变化,也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就有力地暗示:

要素禀赋理论具有动态化的性质。

典型案例:

“荷兰病”

“荷兰病”——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该现象在荷兰表现的最突出,由此得名。

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

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带来的横财,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墨西哥等)都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

鉴于此,经济学家们认识到“荷兰病”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适用于所有“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