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166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5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docx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

1.纸幅面按尺寸大小可分为5种,图纸幅面代号分别为A0、A1、A2、A3、A4。

图框右下角必须要有一标题栏,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与看图方向一致。

2.图线的种类有粗实线、细实线、波浪线、双折线、虚线、细点划线、粗点划线、双点划线等八类

3.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尺寸线和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画出来,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

虚线、细实线和细点划线的图线宽度约为粗实线的1/3。

4.比例是指图中图形尺寸与实物尺寸之比。

5.比例1:

2是指实物尺寸是图形尺寸的2倍,属于缩小比例。

6.比例2:

1是指图形尺寸是实物尺寸的2倍,属于放大比例。

7.在画图时应尽量采用原值比例的比例,需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

2为缩小比例,2:

1为放大比例无论采用那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应是机件的实际尺寸。

8.图样中书写的汉字、数字和字母,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汉字应用长仿宋体书写。

9.标注尺寸的三要素是尺寸界限、尺寸线、尺寸数字。

10.尺寸标注中的符号:

R表示圆半径,ф表示圆直径,Sф表示球直径。

11.图样上的尺寸是零件的实际尺寸,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代号或名称。

12.标准水平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向上;标注垂直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朝左。

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水平位置书写。

当任何图线穿过尺寸数字时都必须断开。

13.斜度是指斜线对水平线的倾斜程度,用符号∠表示,标注时符号的倾斜方向应与所标斜度的倾斜方向一致。

14.装配图中的尺寸种类有①规格尺寸②装配尺寸③安装尺寸④外形尺寸⑤其它重要尺寸。

15.符号“∠1:

10”表示斜度1:

10,符号“1:

5”表示锥度1:

5。

16.平面图形中的线段可分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三种。

它们的作图顺序应是先画出已知线段,然后画中间线段,最后画连接线段。

17.已知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的线段叫已知线段;有定形尺寸,但定位尺寸不全的线段叫中间线段;只有定形尺寸没有定位尺寸的线段叫连接线段。

18.主视图所在的投影面称为正投影面,简称正面,用字母V表示。

俯视图所在的投影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字母H表示。

左视图所在的投影面称为侧投影面,简称侧面,用字母W表示。

19.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主视图与俯视图等长;主视图与左视图等高;俯视图与左视图等宽。

20.零件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上能反映零件的长和高,俯视图上只能反映零件的长和宽,左视图上只能反映零件的高和宽。

21.零件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在主视图上只能反映零件的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图上只能反映零件的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图上只能反映零件的上,下,前,后方位。

22.基本视图一共有三个,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3.除基本视图外,还有仰视图,右视图和后视图三种视图。

24.按剖切范围的大小来分,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三种。

25.剖视图的剖切方法可分为全剖、半剖、局部剖、阶梯剖、组合剖五种。

26.剖视图的标注包括三部分内容:

①表示剖切平面位置的符号(剖切线),并在两端标有字母②表示投影方向的箭头③在剖视图上方注写有“×——×”字样。

27.省略一切标注的剖视图,说明它的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进行剖切后而后画出的。

28.剖面图用来表达零件的内部形状,剖面可分为实体部分和空心部分两种。

29.移出剖面和重合剖面的区别是:

移出剖面-画在视图轮廓外面的剖面,重合剖面-画在视图轮廓里面的剖面。

30.图样中的图形只能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零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为依据。

31.标注尺寸的数字称为尺寸基础,机器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上,每个方向至少有一个尺寸基准。

32.螺纹的五要素是螺纹牙型,直径,螺距,导程,线数,旋向。

33.只有当内、外罗纹的牙型,直径,螺距,线数,旋向一致时,他们才能互相旋合。

34.螺纹的牙型、直径、螺距都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称为标准螺纹;牙型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称为非标准螺纹;牙型符合国家标准,但直径、螺距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称为特殊螺纹。

35.外螺纹的规定画法是:

大径用_d___表示,小径用_d1_表示,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

36.在剖视图中,内螺纹的大径用_D___表示,小径用_D1___表示,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

不可见螺纹孔,其大径、小径和终止线都用粗实线表示。

37.常见的螺纹联接形式有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

38.常用键的种类有普通平键、半圆键、钩头楔键、花键。

39.圆柱齿轮按齿轮的方向可分为直齿、斜齿和人字齿。

40.齿轮轮齿部分的规定画法是:

齿顶圆用粗实线绘制;分度圆用细点划线绘制;齿根圆用细实线绘制,也可省略不画。

在剖视图中,齿根圆用粗实线绘制。

41.当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可在图样右上角统一标注;当零件表面的大部分粗糙度相同时,可将相同的粗糙度代号标注在右上角,并在前面加注其余两字。

42.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应具有下列四部分内容;①一组视图;②必要尺寸;③技术要求;④零件序号和明细栏。

43.装配图中的尺寸种类有①规格尺寸②装配尺寸③安装尺寸④外形尺寸⑤其它重要尺寸。

画线时应该使铅笔前后方向与直纸面垂直,保持与前进方向30度左右的角度,铅芯紧靠尺边,用力均匀,速度适中。

有一定经验后可以很轻松的画出粗细一致颜色深浅一致的直线,因此需要我们多加练习。

(三)机械制图常见知识

一.制图比例比例是图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需要按比例绘制图样时,应由规定的系列中选取适当的比例。

为了能从图样上得到实物大小的真实感,应尽量采用原值比例(1:

1),当机件过大或过小时,可选用表规定的缩小或放大比例绘制,但尺寸标注时必须注实际尺寸。

一般来说,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中填写。

当某个视图需要采用不同比例时,可在视图名称的下方或右侧标注比例:

二.图纸幅面㈠制图幅面机械制图时,优先采用A0、A1、A2、A3、A4这5种规定的图纸基本幅面。

特殊情况下,也允许选用所规定的加长幅面。

加长幅面的尺寸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增加后得出。

㈡图框格式在图纸上,图框线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其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有装订边两种,见机械制图手册,但同一产品的图样只能采用一种格式。

三.机械制图图框格式㈢标题栏

gb/t10609.1-89对标题栏的内容、格式和尺寸作了规定,标题栏的文字方向应为看图方向,标题栏的外框为粗实线,里边是细实线,其右边线和底边线应与图框线重合。

四.字体(gb/t14691-93)

图样中书写的字体必须做到: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字体的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mm。

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㈠汉字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并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

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其字宽一般为字高的2/3。

长仿宋体的书写要领是:

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匀称,填满方格.㈡数字和字母数字和字母有直体和斜体两种。

一般采用斜体,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线约成75°角。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形式的字体。

五.图线(gb/t17450-1998)㈠图线线型及其应用

gb/t17450-1998《技术制图图线》中规定了15种基本线型,每种基本线型的变形有四种。

图线的宽度(用d表示)分为粗线、中粗线、细线三种,其比例关系是4:

2:

1。

机械图样上多采用两种线宽。

建筑图样上可以采用三种线宽。

所有线型的图线宽度应按图样的类型和尺寸大小在下列数系中选择:

0.18,0.25,0.35,0.5,0.7,1,1.4,2mm。

宽度为0.18mm的图线在图样复制中往往不清晰,尽量不采用。

目前,在机械图样中仍采用gb4457.4-84中规定的8种线型:

粗实线、细实线、波浪线、双折线、虚线、粗点划线、细点划线、双点划线。

如表1-3所示。

㈡图线的画法⒈ 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虚线、点画线、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各自大致相等,在图样中要显得匀称协调。

⒉ 绘制点划线时,首末两端及相交处应是线段而不是短划,超出图形轮廓2~5mm。

在较小的图形上绘制点划线和双点划线有困难时,可用细实线代替。

⒊ 虚线与虚线相交,或与其他图线相交时,应以线段相交,当虚线为实线的延长线时,应留有间隙,以示两种不同线型的分界线。

六.尺寸标注(gb4458.4-84)㈠基本规则⒈ 图样中的尺寸,以mm为单位时,不需注明计量单位代号或名称。

若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计量单位或名称。

⒈ 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一般是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的延长线,超出尺寸线约2~3mm。

也可直接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一般与尺寸线垂直,必要时允许倾斜。

⒉ 尺寸线  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必须单独画出,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

并应尽量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之间相交。

尺寸线应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平行标注的各尺寸线的间距要均匀,间隔应大于5mm,同一张图纸的尺寸线间距应相等。

标注角度时,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其圆心是该角的顶点。

⒊ 尺寸线终端  尺寸线终端有两种形式,箭头或细斜线。

如图1-9所示。

箭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图样。

当尺寸线终端采用细斜线形式时,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必须垂直。

同一张图样中,只能采用一种尺寸线终端形式。

采用箭头形式时,在位置不够的情况下,允许用圆点或斜线代替。

⒋ 尺寸数字  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注写在尺寸线上方或尺寸线中断处。

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图线通过,否则应将该图线断开。

尺寸数字前的符号区分不同类型的尺寸:

φ-表示直径  r-表示半径  s-表示球面  t-表示板状零件厚度  □-表示正方形   (或 )-表示锥度  ∠(或 )-表示斜度㈡各类尺寸标注示例⒈ 线性尺寸的注法 线性尺寸的数字应按图1-11a中所示的方向注写,即以标题栏方向为准,水平方向字头朝上,垂直方向字头朝左,倾斜方向时字头有朝上趋势。

⒉ 角度尺寸注法 标注角度时,尺寸数字一律水平书写,即字头永远朝上,一般注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⒊ 圆、圆弧及球面尺寸的注法⑴标注圆或大于半圆的弧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φ”;标注圆弧半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r”。

尺寸线应通过圆心,终端为箭头。

⑵当圆弧的半径过大,图纸范围内无法注出圆心位置时,可将尺寸线只画一部分。

⑶标注球面的直径或半径时,应在符号“φ”或“r”前加注“s”。

⒋ 小尺寸的注法 对于小尺寸,在没有足够的位置画箭头或注写数字时,箭头可画在外面,或用小圆点代替两个箭头,尺寸数字也可采用旁注或引出标注。

⒌弦长和弧长的标注 弦长和弧长的尺寸界线应垂直于弦的垂直平分线。

标注弧长尺寸时,尺寸线用圆弧,并应在尺寸数字上方加注符号“⌒”。

⒍ 其他结构尺寸的注法⑴光滑过渡处的尺寸注法在光滑过渡处注尺寸,必须用细实线将轮廓线延长,从交点处引尺寸界线。

尺寸线应平行于两交点的连线。

⑵板状零件和正方形结构的注法 板状零件的厚度可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t”。

标注机件的断面为正方形结构的尺寸时,可在边长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或注“边长×边长”。

⑶均匀分布成组结构的注法 均匀分布的成组结构,标其中一个,在尺寸标记组成是“个数×尺寸(均布)”的形式。

当成组结构的定位和分布情况明确时,可不标注其角度并省略“均布”二字。

一、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1.避免受力点与支持点距离太远

2.避免悬臂结构或减小悬臂长度

3.勿忽略工作载荷可以产生的有利作用

4.受振动载荷的零件避免用摩擦传力

5.避免机构中的不平衡力

6.避免只考虑单一的传力途径

7.不应忽略在工作时零件变形对于受力分布的影响

8.避免铸铁件受大的拉伸应力;

9.避免细杆受弯曲应力

10.受冲击载荷零件避免刚度过大

11.受变应力零件避免表面过于粗糙或有划痕

12.受变应力零件表面应避免有残余拉应力

13.受变载荷零件应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

14.避免影响强度的局部结构相距太近

15.避免预变形与工作负载产生的变形方向相同

16.钢丝绳的滑轮与卷筒直径不能太小

17.避免钢丝绳弯曲次数太多,特别注意避免反复弯曲

18.起重时钢丝绳与卷筒联接处要留有余量

19.可以不传力的中间零件应尽量避免受力

20.尽量避免安装时轴线不对中产生的附加力

21.尽量减小作用在地基上的力二、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

1.避免相同材料配成滑动摩擦副

2.避免白合金耐磨层厚度太大

3.避免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能而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

4.避免大零件局部磨损而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5.用白合金作轴承衬时,应注意轴瓦材料的选择和轴瓦结构设计

6.润滑剂供应充分,布满工作面

7.润滑油箱不能太小

8.勿使过滤器滤掉润滑剂中的添加剂

9.滑动轴承的油沟尺寸、位置、形状应合理

10.滚动轴承中加入润滑脂量不宜过多

11.对于零件的易磨损表面增加一定的磨损裕量

12.注意零件磨损后的调整

13.同一接触面上各点之间的速度、压力差应该小

14.采用防尘装置防止磨粒磨损

15.避免形成阶梯磨损

16.滑动轴承不能用接触式油封

17.对易磨损部分应予以保护

18.对易磨损件可以采用自动补偿磨损的结构

三、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

1.尽量不采用不符合阿贝原则的结构方案

2.避免磨损量产生误差的互相叠加

3.避免加工误差与磨损量互相叠加

4.导轨的驱动力作用点,应作用在两导轨摩擦力的压力中心上,使两条导轨摩擦力产生的力矩互相平衡

5.对于要求精度较高的导轨,不宜用少量滚珠支持

6.要求运动精度的减速传动链中,最后一级传动比应该取最大值

7.测量用螺旋的螺母扣数不宜太少

8.必须严格限制螺旋轴承的轴向窜动

9.避免轴承精度的不合理搭配

10.避免轴承径向振摆的不合理配置

11.避免紧定螺钉影响滚动导轨的精度

12.当推杆与导路之间间隙太大时,宜采用正弦机构,不宜采用正切机构

13.正弦机构精度比正切机构高

四、考虑人机学的结构设计问题

1.合理选定操作姿势

2.设备的工作台高度与人体尺寸比例应采用合理数值

3.合理安置调整环节以加强设备的适用性

4.机械的操纵、控制与显示装置应安排在操作者面前最合理的位置

5.显示装置采用合理的形式

6.仪表盘上的刻字应清楚易读

7.旋钮大小、形状要合理

8.按键应便于操作

9.操作手柄所需的力和手的活动范围不宜过大

10.手柄形状便于操作与发力

11.合理设计坐椅的尺寸和形状

12.合理设计坐椅的材料和弹性

13.不得在工作环境有过大的噪声

14.操作场地光照度不得太低

五、发热、腐蚀、噪声等问题的结构设计

1.避免采用低效率的机械结构

2.润滑油箱尺寸应足够大

3.分流系统的返回流体要经过冷却

4.避免高压容器、管道等在烈日下曝晒

5.零件暴露在高温下的部分忌用橡胶,聚乙烯塑料等制造

6.精密机械的箱体零件内部不宜安排油箱,以免产生热变形

7.对较长的机械零部件,要考虑因温度变化产生尺寸变化时,能自由变形

8.淬硬材料工作温度不能过高

9.避免高压阀放气导致的湿气凝结

10.热膨胀大的箱体可以在中心支持

11.用螺栓联接的凸缘作为管道的联接,当一面受日光照射时由于两面温度及伸长不同,产生弯曲

12.与腐蚀性介质接触的结构应避免有狭缝

13.容器内的液体应能排除干净

14.注意避免轴与轮毂的接触面产生机械化学磨损(微动磨损)

15.避免易腐蚀的螺钉结构

16.钢管与铜管联接时,易产生电化学腐蚀,可安排一段管定期更换

17.避免采用易被腐蚀的结构

18.注意避免热交换器管道的冲击微动磨损

19.减少或避免运动部件的冲击和碰撞,以减小噪声

20.高速转子必须进行平衡

21.受冲击零件质量不应太小

22.为吸收振动,零件应该有较强的阻尼性

六、铸造结构设计

1.分型面力求简单

2.铸件表面避免内凹

3.表面凸台尽量集中

4.大型铸件外表面不应有小的凸出部分

5.改进妨碍起模的结构

6.避免较大又较薄的水平面

7.避免采用产生较大内应力的形状

8.防止合型偏差对外观造成不利影响

9.采用易于脱芯的结构

10.分型面要尽量少

11.铸件壁厚力求均匀

12.用加强肋使壁厚均匀

13.考虑凝固顺序设计铸件壁厚

14.内壁厚应小于外壁厚

15.铸件壁厚应逐渐过渡

16.两壁相交时夹角不宜太小

17.铸件内腔应使造芯方便

18.不用或少用型芯撑

19.尽量不用型芯

20.铸件的孔边应有凸台

21.铸件结构应有利于清除芯砂

22.型芯设计应有助于提高铸件质量

23.铸件的孔尽可能穿通

24.合理布置加强肋

25.保证铸件自由收缩,避免产生缺陷

26.注意肋的受力

27.肋的设置要考虑结构稳定性

28.去掉不必要的圆角

29.化大为小,化繁为简

30.注意铸件合理传力和支持

七、锻造和冲压件结构设计

1.自由锻零件应避免锥形和楔形

2.相贯形体力求简化

3.避免用肋板

4.自由锻件不应设计复杂的凸台

5.自由锻造的叉形零件内部不应有凸台

6.模锻件的分模面尺寸应当是零件的最大尺寸,且分模面应为平面

7.模锻件形状应对称

8.模锻件应有适当的圆角半径

9.模锻件应适于脱模

10.模锻件形状应尽量简单

11.冲压件的外形应尽可能对称

12.零件的局部宽度不宜太窄

13.凸台和孔的深度和形状应有一定要求

14.冲压件设计应考虑节料

15.冲压件外形应避免大的平面

16.弯曲件在弯曲处要避免起皱

17.注意设计斜度

18.防止孔变形

19.简化展开图

20.注意支撑不应太薄

21.薄板弯曲件在弯曲处要有切口

22.压肋能提高刚度但有方向性

23.拉延件外形力求简单

24.拉延件的凸边应均匀

25.利用切口工艺可以简化结构

26.冲压件标注尺寸应考虑冲模磨损

27.标注冲压件尺寸要考虑冲压过程八、焊接零件毛坯的结构

1.合理设计外形

2.减少边角料

3.采用套料剪裁

4.断面转折处不应布置焊缝

5.焊件不能不顾自己特点,简单模仿铸件

6.截面形状应有利于减少变形和应力集中

7.正确选择焊缝位置

8.不要让焊接影响区相距太近

9.注意焊缝受力

10.焊缝的加强肋布置要合理

11.减小焊缝的受力

12.减小热变形

13.合理利用型材,简化焊接工艺

14.焊缝应避开加工表面

15.考虑气体扩散

16.可以用冲压件代替加工件

17.采用板料弯曲件以减少焊缝九、机械加工件结构设计

1.注意减小毛坯尺寸

2.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不应平齐

3.减小加工面的长度

4.不同加工精度表面要分开

5.将形状复杂的零件改为组合件以便于加工

6.避免不必要的精度要求

7.刀具容易进入或退出加工面

8.避免加工封闭式空间

9.避免刀具不能接近工件

10.不能采用与刀具形状不适合的零件结构形状

11.要考虑到铸造误差的影响

12.避免多个零件组合加工

13.复杂加工表面要设计在外表面而不要设计在内表面上

14.避免复杂形状零件倒角

15.必须避免非圆形零件的止口配合

16.避免不必要的补充加工

17.避免无法夹持的零件结构

18.避免无测量基面的零件结构

19.避免加工中的冲击和振动

20.避免在斜面上钻孔

21.通孔的底部不要产生局部未钻通

22.减少加工同一零件所用刀具数

23.避免加工中的多次固定

24.注意使零件有一次加工多个零件的可能性

十、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结构设计

1.避免零件各部分壁厚悬殊

2.要求高硬度的零件(整体淬火处理)尺寸不能太大

3.应避免尖角和突然的尺寸改变

4.避免采用不对称的结构

5.避免开口形零件淬火

6.避免淬火零件结构太复杂

7.避免零件刚度过低,产生淬火变形

8.采用局部淬火以减少变形

9.避免孔距零件边缘太近

10.高频淬火齿轮块两齿轮间应有一定距离

11.电镀钢零件表面不可太粗糙

12.电镀的相互配合零件在机械加工时应考虑镀层厚度

13.注意电镀零件反光不适于某些工作条件十一、考虑装配和维修的机械结构设计

1.拆卸一个零件时避免必须拆下其他零件

2.避免同时装入两个配合面

3.要为拆装零件留有必要的操作空间

4.避免因错误安装而不能正常工作

5.采用特殊结构避免错误安装

6.采用对称结构简化装配工艺

7.柔性套安装时要有引导部分

8.难以看到的相配零件,要有引导部分

9.为了便于用机械手安装,采用卡扣或内部锁定结构

10.紧固件头部应具有平滑直边,以便拾取

11.零件安装部位应该有必要的倒角

12.自动上料机构供料的零件,应避免缠绕搭接

13.简化装配运动方式

14.对一个机械应合理划分部件

15.尽量减少现场装配工作量

16.尽量采用标准件

17.零件在损坏后应易于拆下回收材料十二、螺纹联接结构设计

1.对顶螺母高度不同时,不要装反

2.防松的方法要确实可靠

3.受弯矩的螺杆结构,应尽量减小螺纹受力

4.避免螺杆受弯曲应力

5.用螺纹件定位

6.螺钉应布置在被联接件刚度最大的部位

7.避免在拧紧螺母(或螺钉)时,被联接件产生过大的变形

8.法兰螺栓不要布置在正下面

9.侧盖的螺栓间距,应考虑密封性能

10.不要使螺孔穿通,以防止泄漏

11.螺纹孔不应穿通两个焊接件

12.对深的螺孔,应在零件上设计相应的凸台

13.高速旋转体的紧固螺栓的头部不要伸出

14.螺孔要避免相交

15.避免螺栓穿过有温差变化的腔室

16.靠近基础混凝土端部不宜布置地脚螺栓

17.受剪螺栓钉杆应有较大的接触长度

18.考虑螺母拧紧时有足够的扳手空间

19.法兰结构的螺栓直径、间距及联接处厚度要选择适当

20.要保证螺栓的安装与拆卸的空间

21.紧定螺钉只能加在不承受载荷的方向上

22.铝制垫片不宜在电器设备中使用

23.表面有镀层的螺钉,镀前加工尺寸应留镀层裕量

24.螺孔的孔边要倒角

25.螺杆顶端螺纹有碰伤的危险时,应有圆柱端以保护螺纹

26.用多个沉头螺钉固定时,各埋头不可能都贴紧十三、定位销、联接销结构设计 

1.两定位销之间距离应尽可能远

2.对称结构的零件,定位销不宜布置在对称的位置

3.两个定位销不宜布置在两个零件上

4.相配零件的销钉孔要同时加工

5.淬火零件的销钉孔也应配作

6.定位销要垂直于接合面

7.必须保证销钉容易拔出

8.在过盈配合面上不宜装定位销

9.对不易观察的销钉装配要采用适当措施

10.安装定位销不应使零件拆卸困难

11.用销钉传力时要避免产生不平衡力十四、粘接件结构设计

1.两圆柱对接时应加套管或内部加附加连接柱

2.改进粘接接头结构,减少粘接面受力

3.对剥离力较大部分采用增强措施

4.粘接结构与铸、焊件有不同特点

5.粘接用于修复时不能简单地粘合,要加大粘接面积

6.修复重型零件除粘接外,应加波形键

7.修复产生裂纹的零件除胶粘外,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十五、键与花键结构设计

1.底部圆角半径应该够大

2.平键两侧应该有较紧密的配合

3.当一个轴上零件用两个平键时,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

4.采用两个斜键时要相距90度~120度

5.用两个半圆键时,应在轴向同一母线上

6.轴上用平键分别固定两个零件时,键槽应在同一母线上

7.键槽不要开在零件的薄弱部位

8.键槽长度不宜开到轴的阶梯部位

9.钩头斜键不宜用于高速

10.一面开键槽的长轴容易弯曲

11.平键加紧定螺钉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