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8193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岳麓版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x

历史岳麓版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1|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背景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是欧洲革命与改革的年代,革命或改革后的欧洲使人们感到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代表

拜伦

雪莱

作品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

《西风颂》

成就

塑造“拜伦式英雄”;《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充满幻想,体现真正乐观主义精神

特征

揭露丑恶现实,追寻个性解放和理想主义;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同情下层劳动群众,强调人道主义道德感化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

(2)代表

国别

代表

作品

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英国

狄更斯

《双城记》

俄国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3)特征

①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②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

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反映,区别在于前者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它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后者则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

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2)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尔基的《母亲》。

①内容:

生动描写了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②地位:

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4.现代荒诞派戏剧

(1)背景:

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国家人民的精神危机,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2)特点:

以荒诞的主题和手法,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

(3)代表人物及作品:

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史料一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①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中学教育参考》

史料二 《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

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②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摘自《历史教育参考资料》

[学会读史]

史料一中《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①体现了《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史料二中《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②强调《死魂灵》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揭露了19世纪上半期处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下的俄国的社会现实。

史料一和史料二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文学流派。

浪漫主义文学在创作风格上,刻意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中的罪恶现象。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指出《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

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提示】 手法:

浪漫主义。

特点:

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根据史料二,《死魂灵》表现出的创作手法是什么?

试举与其相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

【提示】 手法:

现实主义。

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3)从上述史料中,你怎样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提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思维拓展

1.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流派

浪漫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描写对象

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

强调再现剖析社会现实

表现手法

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有幻想和传奇色彩

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思想内容

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前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地批判

2.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对文学真实观的重新阐释,作品主题的深度模式,人物个性化特征的消失,作品结构的因果逻辑关系的拆解,时空倒错、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反讽等艺术表现方法的革新。

(2)现代主义文学的两种极端走向:

强调非理性直觉的意识流小说;强调还原客观现象,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1.(2016·广东六校联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

A.古典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材料论述了其创作风格主要是描摹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自我。

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C项正确。

【答案】 C

2.“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

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中不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

A.《人间喜剧》B.《西风颂》

C.《双城记》D.《战争与和平》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可判断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四个选项所列的作品中,只有雪莱的《西风颂》是浪漫主义作品,其余三项都批判是现实主义作品。

【答案】 B

3.(2016·惠州调研)小说《无法命名者》是以如下文字作为结束语的:

“你必须讲下去。

我不能讲下去。

我愿意讲下去。

”该小说的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该小说结束语中,作者用后面的话去推翻前面的话,用矛盾的手法,使叙述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2|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及影视艺术

1.音乐

(1)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①时间:

18—19世纪之交。

②人物:

贝多芬。

时代

背景

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作品

特点

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成就

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创作了《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九部交响曲

地位

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2)印象派音乐

①特点:

强调声音的响度和音色。

②代表: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③影响:

开辟了欧美音乐语言新天地,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音乐的全面突破。

(3)现代音乐:

流派众多,作曲家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谱写乐曲。

2.美术

(1)印象派

①产生原因:

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

②特点:

重光色,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

③代表作品:

莫奈的《日出印象》和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等。

④影响:

不仅改变了绘画方式,而且影响了音乐创作。

⑤发展

(2)现代派

①特征:

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新材料。

②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坐在椅子上的女人》等。

图示法理解绘画艺术两大流派

3.电影与电视

(1)电影

①诞生

a.条件:

19世纪末,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

b.发明者: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②默片时代

a.由来:

1927年之前的电影全是无声电影。

b.特点:

声与画脱节;故事情节简洁明快;动作夸张生动。

c.成就:

美国人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重大改革而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影片成为经典之作。

③繁荣

a.条件:

影像与声音结合的技术日趋成熟。

b.成就:

有声电影崛起,电影进入繁荣阶段。

(2)电视

①发明: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②特点:

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③功能:

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功能;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④影响

a.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

b.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近代影视艺术的发展

史料一 ……电视的兴起,在人类①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教师用书

史料二 198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实况转播超级杯美式足球决赛时,每插播30秒广告便收费67.5万美元,平均②每秒钟达2.25万美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教师用书

史料三 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受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尽的直观形象不断③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学会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电视的魅力。

①肯定了电视对人类文化发展、传播的贡献。

史料二反映电视转播应用领域广泛。

②体现了电视的商业化倾向。

史料三指出了电视艺术的消极影响。

③说明电视带给人类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学会用史]

(1)史料一反映了电视使艺术大众化,加快了________的传播。

史料二反映了________利益的驱动促进了电视艺术的发展。

史料三反映了电视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成为________接受信息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提示】 信息 商业 被动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提示】 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给影视艺术以不断发展的动力。

思维拓展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着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②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③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④传播迅速,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⑤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

①电视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垄断”现象。

②语言和图像的直接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想象力的退化。

③有的影视节目宣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观众会产生误导,尤其是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成长有一定危害性。

④看电视的不良习惯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可能会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和诸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4.下列关于印象派音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指以理念创作的音乐

B.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

C.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

D.认为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彪西。

塞尚是后期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

【答案】 B

5.“总之(画家关注的)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出的“悲喜剧”……“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

”与上述评价最符合的绘画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D.现代派

【解析】 从材料信息“光线变幻”即可判断与印象画派提倡户外写生,追求外光的色彩变化,强调表现直观感受相吻合,故C项正确。

【答案】 C

6.无声片大师卓别林拍摄讽刺希特勒的影片《大独裁者》时,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德国市场对于好莱坞意义重大

B.《大独裁者》是又一部无声片

C.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D.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

【解析】 依据材料“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可知,好莱坞跟随纳粹分子立场而变化,由此可见,德国市场是好莱坞不敢得罪的地方,也就是德国市场对好莱坞意义重大。

【答案】 A

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

考纲

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4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幻想型影片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电影艺术

主题一 欧美文学的“精神历程”——近现代三大文学流派

[主题立意]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兴起,反对封建制度、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成为主要特点。

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些文学家关注社会生活,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兴起,其特点是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近现代三大文学流派纷纷抒发情感,与时俱进,体现了欧美文学的“精神历程”。

[知识交汇]

1.德国作家席勒说:

“(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特色?

【提示】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区别?

【提示】

项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

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艺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

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从创作特点来看

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反理性。

[跟踪训练]

1.“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

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材料中的“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由材料“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可知,这一文学流派是在启蒙运动后才出现的,所以A项不正确,因为古典主义在17世纪已经出现;重视“想象”与“直觉”,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且时间上也符合,所以B项正确;批判现实主义是揭露现实的黑暗的,缺少想象,所以C项不正确;现代主义是反传统反理性,而不是“非理性”,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 B

2.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解析】 《红楼梦》和《人间喜剧》都不是现代主义的风格,故A项错误;《红楼梦》以贾府的兴衰变化批判封建社会,《人间喜剧》以“历史书记员”的描述批判资产阶级,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故B项正确;《红楼梦》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人间喜剧》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是萌芽阶段,故C项错误;《红楼梦》反映清朝状况,《人间喜剧》反映法国近代史,都与当代人的精神创伤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主题二 魅力无穷的人类艺术宝库——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成就

[主题立意]

19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世界艺术空前繁荣,出现了浪漫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等流派,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电影和电视艺术产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重要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4围绕这一主题考查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幻想型影片。

[知识交汇]

1.19世纪以来,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条件。

欧洲诞生了若干杰出的音乐大师,宛如一座座艺术高山。

19世纪欧洲兴起的音乐流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精神?

浪漫主义音乐有何特点和影响?

【提示】 

(1)历史精神

①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注重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就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

②因为各国国情不同,音乐也充分表达了民族主义情绪,如威尔第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俄国的民族乐派也表达了同样的历史精神。

(2)特点

①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

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

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

②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

这反映了19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备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

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

正是这种强大的民族、民主文化潮流赋予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以旺盛的生命力。

(3)影响:

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宫廷、走向民间。

新的艺术题材的出现(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经久不衰,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2.浪漫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现实主义美术和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提示】 

(1)主要特征

①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②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

(2)主要区别

①从产生的背景看:

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危机的结果。

②从表现内容来看:

现实主义美术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现代主义美术不仅表现了物体的外在形象,而且还向人们揭示了关于物体的本质东西。

③从表现手法看:

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现代主义美术是反传统的各种流派的统称。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使人们可以坐在家中环视全球。

影视艺术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 

(1)直观性强,信息量丰富,传播资讯。

(2)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3)快速发展,普及率高,覆盖面广。

(4)雅俗共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跟踪训练]

3.《西方艺术史》认为:

“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

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

A.《格尔尼卡》B.《日出印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自由引导人民》

【解析】 “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抒情取代了理性”“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表明了这是浪漫主义流派。

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风格,故A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故B项错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故C项错误;按材料描述的艺术特征是浪漫主义风格,《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采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故D项正确。

【答案】 D

4.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

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  )

A.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B.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C.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解析】 从“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知体现的是现代主义风格。

A项是工业文明中出现的精神危机,与现代主义流派的风格相符,故选A项;B项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故排除;C项是浪漫主义风格的背景,故排除;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是在19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和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展答题模板]

“三看三思”快速、准确解答选择题

(见第11讲[展答题模板])

[示经典例题]

【例】 (2015·福建高考)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点拨】 解答本题应注意“三看三思”。

一看关键信息:

列宁评价列夫·托尔斯泰;二看关键词句:

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三看答题方向:

材料表明托尔斯泰。

三思分析选项:

托尔斯泰是作家,不是农民运动的引领者、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也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根据“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说明托尔斯泰的文作品客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状况,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