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245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x

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闵行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

雅俗之伪:

二人转的生态学

  ①我国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优秀的民间文艺滋养着主流文化。

新世纪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使衍生于农耕文明的民间文艺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前所未有的重视。

民间文艺的传承传播呈现出从官媒、精英到民众、社区的反哺状态。

就二人转传承传播的现状而言,像赵本山这样有着极高社会身份和社会影响力的二人转的传承者,正是在和央视、尤其是“春晚”的推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明星效应和聪明才智,将二人转这一原本主要在东北乡野生存的民间艺术进行了有效的挪移,重新赋予了二人转以新的生机。

②根据展演形态和空间的变化,二人转的类型也不同。

广场二人转满足了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不同群体的闲暇需求,它与黑土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水乳交融,成为后来诸多形态二人转之母。

剧场二人转的盛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时代变化,它多了对新社会、新时代的歌颂和对旧社会、旧时代的批判。

当下的剧场二人转的演者,会根据自己对二人转的理解和对受众欲望的解读,在经济利益和名誉追求最大化的驱使下,使自己的表演在雅俗警戒线上下游移。

现代传媒的传播手段使二人转节目变成一种音像制品出现在市场,并拥有了自己的消费者,媒介二人转因其传播的便捷,将广场二人转和剧场二人转最大程度地散布到生活世界的各个角落。

③民间艺术是伴随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传承和演变的,凝聚着人们对自然、社会的基本认知,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习惯。

在任何一种有着生命力的民间文艺那里,雅俗是一体的,雅俗的区分,主要的体现在这些民间文艺展演的现场,是由特定的时间、空间、演者、观者、展演内容与形式等互相影响、制约并合力决定的。

  ④在今天的中国,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多种文明混融并存的状态下,任何一种艺术如果只能满足小部分人一时的兴趣和欲望,都将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虽然难于将之与公民意识、公民社会等联系起来,但在政治、文化、市场、传媒、明星艺术家的相互合作下,二人转在剧场内外、舞台上下、荧屏里外的红火,正是因为它在相当意义上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语境和心境下的欲求。

  ⑤在央视春晚二人转的红火大潮中,一直持续不断与之相伴的是指其低俗、庸俗、媚俗的批评之声,这既与批评者对民间文艺的陌生有关,也与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央视与明星赵本山之间的博弈有关,还与媒体过度热心的应景炒作、快餐写作、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当政者对变化中的文化艺术市场管理经验不足等密切相关。

  ⑥要提供多样并满足当下有着不同思想意识的不同群体需求的文艺产品,需要决策部门和生产者深入调查了解这些群体的生活状态、心态与需求。

在电视、网络等传媒能裹挟政治和市场前行的当下社会,包括央视在内的主流媒体过分包装并依赖了赵本山。

⑦无论怎么看,二人转的传承传播都如一片森林,其中有参天大树,有高高矮矮的灌木,还有花花草草。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大树可能枯萎或自燃,灌木可能生长。

传承者有自己的识别,有自己的选择,有其自发的平衡机制,这是官媒精英不应该视而不见的。

政府职能部门倡导正面积极的意识形态、健康的娱乐方式是必要的,但不要试图控制一切。

民众娱乐需求是多层次的,尤其是在这个信息传媒发达的媒介社会。

媒介社会不是一个“熟人社会”,它凸显的是个体、异质、多元与新颖、新鲜、刺激。

因此,不应一刀切地给二人转定性,让所有的二人转都成为“绿色”。

只有实现多元发展,赵本山是否继续在春晚演出,才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选自《读书》第2期,有删改)

1.解释第①段中加点词“反哺”在文中的意思。

(2分)

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

3.联系全文,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⑴绝大多数观者都说不会和家人一起去看二人转

⑵雅俗的杠杆自然向俗倾斜也就不足为怪了

⑶这样,观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陌生的

⑷在当下剧场二人转的现场

⑸公共空间的演出反而成了私密的

A.④①②③⑤B.⑤④③②①C.④①③⑤②D.⑤①②④③

5.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目前的二人转已成为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和媒介文化的一部分。

B.批评二人转低俗与媒体的炒作及人们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等相关。

C.当前的主流媒体和公共演出空间对赵本山的包装和依赖过分了。

D.文章认为,必须使二人转成为正面的积极健康的民众娱乐方式。

6.根据本文第⑦段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关于“海派清口”不同评论的看法。

(5分)

近年走红的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是从上海滩的单口滑稽、北京的单口相声等曲艺表演样式中汲取精华发展而成的。

对此,有人认为,他的表演能够及时地捕捉当下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形式和轻松诙谐的表达,诠释了海派文化的魅力,融化着世俗精神、平民意识,体现着市民文化的乡土美。

也有人批评他在舞台上,油头粉面,喜欢高谈阔论却一再显出功底浅薄,低俗的嬉笑怒骂,只落得一地鸡毛,是一个失根的“白相人”(玩家)。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

送你一张捕梦网

毕淑敏

  ①人每日穿行于双重宇宙。

  ②一个是包绕肉体的现实中情境,一个是潜藏于我们内心的幽谧洞穴。

人在清醒的时候,五官开放,不停接受着外界的信息,做出各种应答和反应。

到了困乏之时,操劳了一天的理智,不得不开始陷进或深或浅的抑制,人就放松地进入了睡眠。

但是,除了死亡,人不可能完全丧失感知。

人的生理和心理依然保持着最基础的警醒。

  ③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放弃意识。

当外界的干扰减到最小时,那个在理智控制之下的内在系统,就像地下水的泉眼,汩汩流出。

它的代表作,就是弥漫夜晚的梦境。

  ④人们当然希望多做好梦。

可人无法控制梦的性质,梦是无拘无束的黑蝴蝶。

你不能制订今晚完成一个好梦的计划。

梦如野马,放任不羁来去无踪。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越是内心不安宁,精神力量越是薄弱,安全感越差的人,越容易出现恶梦。

  ⑤儿童是恶梦的高发群体。

婴儿会在睡眠中突然毫无来由地哭闹,旁边的人一定会说,这孩子做噩梦了。

如果某人在睡眠中陡地脸色大变表情狰狞,人们也会赶紧叫醒他,说刚才你做噩梦了。

  ⑥为了控制无法无天纵横驰骋的梦境,古人一定做过不懈的努力。

在北美洲的印地安人土著部落,有一个绵延至今的风俗,就是妈妈会亲手制作一种名叫“捕梦网”的羽毛箍,放在婴儿的摇篮边,期待以这种方式保佑孩子们梦境平安。

  ⑦捕梦网源于一则古老的神话。

太阳女神是个长得如蜘蛛模样的神灵,她每天晚上会在婴儿睡觉的地方织网。

当梦境的大军浩浩荡荡杀将过来之时,网就会把噩梦滤走,只放好梦通行,以保证宝宝们安睡到天明。

印地安人的部落越来越大,孩子们也越来越多。

蜘蛛女太阳神分身无术,无法亲自织网贴身照料每一个孩子,就把织网术教给了所有的印地安母亲。

从此每一个妈妈都会织“捕梦网”了。

  ⑧我到加拿大北部山区观看北极光。

看北极光是要靠运气的。

我们安营扎寨的酒店,外观很像印地安人的小屋,只是放大了很多倍。

大堂的屋顶上,悬挂着一张巨网。

当地人说,此网耗时许久,功能卓著。

我大喜,问,是否所有住您这酒店的人,都不会做恶梦?

当地人答,单有一张捕梦网还不够,必须下符咒才灵。

  ⑨印地安人相信“万物有灵”,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

他们制作“捕梦网”的材料,可谓充满象征意味。

网代表力量,石头代表土地,主要指陆地;羽毛,代表着通往梦境那看不见的道路。

黑羽代表着权贵和死亡,艳丽的红羽则表达善意、能力和富饶。

贝壳,是情感的保护者。

玻璃小球和珠子,表示梦幻、创意、魔力和转变。

捕梦网的环,单圈代表能力,双圈代表平衡。

如果是三圈,象征着身体、精神、灵魂的统一。

还有人说,圈越多,法术越大,有镇静、平衡、减压、自控、智慧和爱的能力。

  ⑩我却陡地生出疑心,疑惑在更多圈圈上所附会的意义,是现代人面对困境无可奈何的求祈。

想当年在密林和旷野中自在生活的印地安人,应该没有如此多的烦闷,需要一层又一层的圈来佑护。

  ⑪当地朋友们想得很周到,夜里去看北极光,白日怕我们闲得无聊,安排学做捕梦网。

老师是位娴雅的当地女士,为我们早早备下了原材料。

大家围坐在小桌旁,老师手把手地开始教我们。

窗外大雪飘飘。

端坐在椅子上,轻触精巧的小剪刀和圆圆胖胖的胶水瓶,突然忆起了小时候做手工时的情形。

多少年了,我们不再有闲情逸致动手做玩具,不想却在这异国他乡的漫天飞雪中,用古老的印地安人方式,为自己编织祝福……

  ⑫几小时后,我的捕梦网宣告完工。

印地安人可愿以他们古老的法术,来保障恶人的睡眠吗?

我问老师。

  ⑬光有捕梦网的形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下魔咒。

老师回答。

  ⑭我触摸这垂挂着鸡毛的微小版捕梦网,一眼瞥到那个曾装着各式制作材料的纸上赫然印着,“本品供5岁以上孩童使用”。

它和印地安人的神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⑮回国后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友,总是夜不能寐。

她说,就算服了强力安眠药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噩梦连连。

我说,送你一个捕梦网算作祝福吧。

  ⑯她双手接过来,连珠炮地发问:

捕梦网张挂哪儿最好?

床头还是床尾?

可以用钉子吗?

真有效果吗?

 ⑰我说,不要用铁器,就用一根树枝悬挂吧。

  ⑱她思忖着说,古老的捕梦网,就算从前灵光,它能与时俱进吗?

有本事分辨出今天的梦境,什么是美好,什么是邪恶吗?

如果在升任主管和调到外地去当大区代表这二者间做出选择,哪一个是善?

哪一个是凶?

在好强的屌丝和纨绔的富二代之间,梦见谁算是恶梦呢?

  ⑲我苦笑,说,捕梦网哪里管得了这么惊悚的东西?

印地安人信奉强大的“灵力”,只有施了咒语的捕梦网,才构成完整的保障体系。

  ⑳朋友眼巴巴地问,你可会这咒语?

  

我摇头说,不会。

  

朋友失望已极,愁眉苦脸地说,那捕梦网不配上咒语,还是没法安眠啊。

我说,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比内心的平和更能催眠的了。

自己在心里织一张捕梦网吧,心安为经纬。

7.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加以分析。

(3分)

8.请对第③段中加点的“弥漫”一词进行赏析。

(3分)

9.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10.第⑭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它和印地安人的神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3分)

11.下列对第⑪段的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习做捕梦网,打发了白日里苦等北极光的无聊。

B.看窗外的漫天飞雪,增加了我们做捕梦网的兴致。

C.在异国他乡做捕梦网,少了些小时候的闲情逸致。

D.当地朋友用印第安人的方式,为我们送来了祝福。

12.文章以讲述回国后年轻女友追问捕梦网作用的故事结尾,颇有意味。

请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进行分析。

(5分)

(三)默写。

(6分)【任选6空。

如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⑴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⑵,何事苦淹留?

(柳永《八声甘州》)

⑶,青眼聊因美酒横。

(黄庭坚《登快阁》)

⑷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⑸,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⑹,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⑺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⑻王杨卢骆当时体,。

(杜甫《戏为六绝句》)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①。

凉波不动簟纹平②。

水精③双枕,傍有堕钗横。

注释:

①帘旌:

指帘幕。

②凉波:

指竹席平整如不动的波纹。

③水精:

即水晶。

14.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又号。

(1分)

15.下列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写傍晚雨后,月亮升起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寓其中。

B.首句写雷声来自柳树之外,隐隐隆隆,声音愈来愈小,故是轻雷。

C.上片的“待得月华生”写女子独自倚栏等待月亮升起以寄托情思。

D.下片从燕子的视角,写女主人公夏日昼寝,画面描摹得清雅自然。

16.请对本词上片中的“碎”字进行赏析。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

①崔彦昭,字思文,清河人。

大中三年进士擢第,释褐(始任官职)诸侯府。

咸通初,累迁兵部员外郎,转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再迁户部侍郎,判本司事。

彦昭长于经济①,儒学优深,精于吏事。

前治数郡,所莅有声,动多遗爱。

十年,检校礼部尚书、河阳怀节度使,进阶金紫。

②时徐、泗用兵之后,北戎多寇边,沙阤诸部动干(触犯)纪律。

彦昭柔以恩惠,来以兵威,三年之间,北门大治,军民歌之。

考满②受代,耆老数千诣阙(借指朝廷)乞留。

诏报曰:

“彦昭早著令名,累更剧任。

入司邦计,开张用经纬之文;出统籓维(边防),抚驭得韬钤(用兵)之术。

自临并部,隐若长城。

但先和众安人,不欲恃险与马。

遂致三军百姓,沥恳同词,备述政能,唯恐罢去。

顾兹重镇,方委长材。

既获便安,未议移替,想当知悉。

③僖宗即位,就加检校吏部尚书。

时赵隐、高璩知政事,与彦昭同年进士,荐彦昭长于治财赋。

先是,杨收、路岩、韦保衡皆以朋党好赂得罪。

萧仿秉政,颇革前弊,而彦昭辅政数月,百职斯举,察而不烦,士君子称之。

④彦昭事母至孝,虽位居宰辅,退朝侍膳,与家人杂处,承奉左右,未尝高言。

累迁门下侍郎,兼刑部尚书,充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三加兼官,皆领度支(经费开支)如故。

累兼尚书右仆射。

罢相,以太子太保分司卒。

注释:

①经世济民。

②考满:

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

受代:

官吏任满由新官代替。

(《旧唐书•崔彦昭》有删节)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⑴荐彦昭长于治财赋()⑵备述政能()

⑶耆老数千诣阙乞留()⑷但先和众安人()

18.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

彦昭柔以恩惠(《旧唐书•崔彦昭》)

A.皆以朋党好赂得罪(《旧唐书•崔彦昭》)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班固《汉书•苏武传》)

D.请其矢,盛以锦囊(欧阳修《伶官传序》)

19.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三年之间,北门大治,军民歌之。

⑵与家人杂处,承奉左右,未尝高言。

21.请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崔彦昭的主要性格特点。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

①萧何曰: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示威。

”其言鄙矣,而亦未尝非人情也。

游士之屦,集于公卿之门,非必其能贵之也;蔬果之馈,集于千金之室,非必其能富之也。

释、老之宫,饰金碧而奏笙钟,媚者匍伏以请命,非必服膺于其教也,庄丽动之耳。

愚愚民以其荣观①,心折魂戢而荧其异志②,抑何为而不然哉!

特古帝王用之之怀异耳。

  ②古之帝王,昭德威以柔天下,亦既灼见民情之所自戢,而纳之于信顺已③。

奏九成于圜丘④,因以使之知天;崇宗庙于七世,因以使之知孝;建两观以县法⑤,因以使之知治;营灵台⑥以候气,因以使之知时;立两阶于九级,因以使之知让。

即其歆动之心,迪之于至德之域,视之有以燿其目,听之有以盈其耳,登之、降之、进之、退之、有以诒其安。

然后人知大美之集,集于仁义礼乐之中,退而有以自惬。

非权以诱天下也;至德之荣观,本有如是之洋溢也。

贤者得其精意,愚不肖者矜其声容,壮丽之威至矣哉!

而特不如何者徒以宫室相夸而已。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

①荣盛的景象。

②戢:

收敛。

荧:

迷亂,迷惑。

③忠信而顺从。

④圜丘:

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

九成:

犹九重,言极高。

⑤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县法”。

⑥灵台:

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的建筑。

22.根据文意,第①段中加点词“壮丽”在文中指的是。

(2分)

23.下列对“特古帝王用之之怀异耳”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特别是古代帝王使用它的胸怀不同罢了

B.不同的是古代帝王使用它觉得奇异罢了

C.但是古代帝王在使用它时心态不同罢了

D.只是古代帝王在使用它时用意不同罢了

24.第①段中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3分)

25.第②段中,作者对“壮丽之威”看法与萧何“徒以宫室相夸”不同,其不同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26.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二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也不能一味依附在社会和他人身上。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闵行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答案

1.民间文艺本来滋养着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1分)给予民间文艺前所未有的重视(1分)。

(从官媒、精英前所未有的重视民众、社区)。

2.介绍了二人转的三种类型及其特征。

3.承上启下。

上承民间艺术是与民众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关系(1分),下启民间文艺的雅俗问题(1分)。

(不分析,不给分)。

4.C

5.D

6.上述两种评论,虽有合理成分,但都失之偏颇。

(1分)我们既要倡导正面积极的健康的娱乐方式,也要考虑民众娱乐多层次的需求,媒介社会是个体、异质、多元的,民众需要新颖、新鲜、刺激。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来自民间艺术,在艺术的园地里,什么艺术都有自己识别、选择、平衡的机制。

我们不应一刀切地给“海派清口”定性,只有实现多元发展,民众才会自主选择。

(引用文中观点1分;分析现象1分;结论1分;表达准确、逻辑严密1分)

7.该句将人进入睡眠的内心状态比喻为洞穴(1分),突出了这种状态无法控制、隐秘、深不可测的特点(1分),把作者对人在睡梦中的情境的独特感受表现了出来,形象而生动(1分)。

8.“弥漫”有像雾一般笼罩一切、连续不断(充满、遍布、到处都是)等特点(1分),它把无法看见的梦形象化了,化抽象为具体(1分),生动地写出了睡眠中的梦境且无拘无束的特点(1分)。

9.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梦具有无法控制、无拘无束、放任不羁的特点(1分),引出下文写出了梦境和内心世界的关系,为后文表达主旨作铺垫(1分)。

10.这里的捕梦网只是一种商品、流水线上的产品(1分);印第安人的捕梦网则充满神奇色彩,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表达了印第安人美好的祝福(1分),所以作者认为二者一种是物质的呈现一种是精神上的追求,不可同日而语(1分)。

11.C

12.本文的主旨是借捕梦网的传说,表达了对现代人面对困境时内心不安宁、精神力量薄弱、缺乏安全感的无可奈何的处境的忧虑。

(2分)年轻女友追问捕梦网作用的故事,既呼应了前文关于捕梦网的传说,又表达了希望现代人找回内心平和美好心境的愿望。

这样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3分)

13.⑴飞鸟相与还⑵叹年来踪迹⑶朱弦已为佳人绝⑷官盛则近谀

⑸香雾云鬟湿⑹伤心秦汉经行处⑺弓如霹雳弦惊⑻轻薄为文哂未休

14.醉翁

15.C

16.此处一个“碎”字用得巧妙,把形容词用作动词、或者碎有击碎打碎的意思(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表现出雨打荷叶的声音的密集,细碎(1分)使无形化有形、听觉转化成视觉(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烘托了女主人公烦忧的心境。

17.⑴管理整治治理处理⑵完全全面详细⑶到前往⑷只仅只是

18.D

19.侧面烘托(间接描写)(1分),表现崔彦昭政绩卓著,深得民心。

(1分)

20.⑴三年的时间,国家的北部边疆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军队和百姓都赞美崔彦昭(的功绩。

⑵(崔彦昭)与家人生活在一起,身边的人都很尊重他(或“受到身边人的尊重”),他说话从没有高声大语(或“高谈阔论”)。

21.勤勉好学智勇双全忠于职守孝敬长辈待人和蔼为政清廉(答对一点一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3分)

22.建筑(宫室)高大、辉煌、华丽、奢华(2分,至少写出2个形容词)

23.D

24.作者通过“游士之屦”、“蔬果之馈”、“释、老之宫”这些具体的例子(写出例子1分),说明华丽的形式是必要的,进而得出“愚愚民以其荣观”,能够使他们“心折魂戢”且“荧其异志”,“抑何为而不然哉”的观点(1分),从而证明了萧何的话虽然言语粗俗,但也有合理成分(1分)。

25.萧何所谓的“壮丽”,徒以宫室相夸,注重从物质层面的壮丽奢华来提升自己的影响(1分);而作者所谓的“壮丽”是统治者注重从仁义礼乐教化来感染百姓(1分),使百姓在精神层面上服从君主,进而统治天下。

(1分)

26.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整句),增强了语势(使文章更有气势)(1分),这些具体事例,强调了君王的“壮丽之威”对仁义礼乐教化的作用(1分),为下文提出辉煌建筑中蕴含道德等因素的观点做铺垫(1分)。

2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