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250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docx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精神病学考:

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二、精神障碍考:

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第三节精神障碍的病因考

一、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可分为遗传、神经发育、环境、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⑴遗传

⑵心理社会因素:

①应激性生活事件:

可以成为直接原因。

②父母教养方式:

个性和应对模式的形成。

③经济状况:

差异性。

④文化背景⑤人际关系

⑶人格特征:

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①精神障碍的易感人格②分裂样人格③癔症样人格④偏执型人格⑤强迫型人格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考

第一节概述

1、精神病理学考:

研究精神症状(对症状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深入精神病人心灵的钥匙。

精神活动考是通过外显行为(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的。

2、精神症状的判定考

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首先不能脱离现实谈症状,离开现实无症状可言。

其次可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

①纵向比较:

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如性格改变。

②横向比较:

与大多精神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如偶尔的入睡前幻觉。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3、精神症状的特点考:

⑴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故意就不是精神症状)。

⑵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⑶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⑷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精神症状间的关系及鉴别考

当确定某精神症状存在时,应注意:

⑴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如幻觉。

⑵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⑶注意各症状间的鉴别,如内脏幻觉与内感不适。

⑷分析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考: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1)、感觉考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大小、形状、颜色、重量、气味、温、痛等。

2)、感觉障碍的类型包括:

①感觉过敏:

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光、声、触)感受性增高,如更年期综合征。

②感觉减退:

感觉阈值增高,对强烈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觉(感觉缺失),如木僵、失聪。

③内感性不适:

体内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定位,如疑病症。

2、知觉障碍考:

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

1)、知觉考是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2)、知觉障碍的类型包括:

①错觉考: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谵妄状态。

②幻觉考:

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A、按其所涉及的感官可分为:

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

幻听:

非言语性(机器轰鸣、流水、鸟叫)和言语性(评论、议论、命令、赞扬、辱骂)。

幻视:

光、色、景象、人物。

幻味:

特殊的怪味,可继发被害妄想。

幻嗅:

难闻的气味,如尸臭、焦味、浓烈的刺鼻气味

幻触:

皮肤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

内脏幻觉:

对体内某部位、器官一种异样知觉体验,如肠扭转、心脏穿孔、虫在爬。

B、按幻觉体验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假性幻觉:

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发生于主观空间。

真性幻觉:

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客观空间。

真性幻觉具有感知觉的四个特点,因此患者深信不疑,甚至受幻觉的支配。

形象的生动性;存在于客观空间;不从属于自己;不能随自己的意愿而加以改变。

C、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

①功能性幻觉:

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的同时,出现幻觉。

如听到关门声时,出现:

“你好”的幻觉听。

②反射性幻觉:

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出现另一感官的幻觉。

如听到关门声时,看到一个人的形象(幻视)。

3)感知综合障碍考:

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常见:

①视物变形症考:

感受到人或物体的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变化。

视物显大症,如看到父亲变成了巨人。

视物显小症,如看到周围的人都是小人国的人。

②空间感知觉障碍考:

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如车离自已很近,但感到离自己很远。

③时间感知觉障碍考:

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感到时间飞逝,似乎进入“时空隧道”;或者感受到时间凝固了,外界事物停滞不前了。

④非真实感考:

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如隔一层帷幔,人象木偶,房屋象纸做的,缺乏生机活力。

二、思维障碍考

思维考是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的特性考。

思维障碍时这些特性受破坏。

思维障碍障碍的类型包括:

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考:

包括联想障碍和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考:

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音联和意联。

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考:

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言语缓慢。

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考:

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沉默少语。

4思维散漫考:

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联想松弛、缺乏主题、东拉西扯。

见于精神分裂症。

5思维破裂考:

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词语杂拌。

见于精神分裂症。

6病理性赘述考: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或迂回曲折。

见于癫间。

7思维中断考:

无意识障碍,思维过程突然中段,说话时突然停顿。

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考:

某种思想不属于自己,或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意义的联想。

见于精神分裂症。

9思维化声考:

自己的思想变成了言语声,别人也能听到。

见于精神分裂症。

10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考:

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人尽皆知,毫无隐私。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⑾象征性思维考:

以无关的具体东西代替某一抽象概念。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⑿词语新作考:

自创新的符号、文字等。

见于精神分裂青春型。

⒀逻辑性思维倒错考:

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

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

⒁强迫观念考:

脑中反复出现某概念或思维,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

见于强迫症。

(二)思维内容障碍考:

各种妄想。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信念。

A、妄想的特征考:

a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b想均涉及患者本人,总与个人利害有关;

c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d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也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B、妄想的分类考:

①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包括妄想阵发、妄想知觉(对正常知觉“顿悟式”赋予特殊意义,如对某人的举止突然觉得是有某种意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令他迷惑不解,并有不祥的预兆)。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如幻听引起的被害妄想。

②按照妄想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

系统妄想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与现实生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妄想,反之则为非系统性妄想。

常见的妄想:

①被害妄想考:

最常见。

坚信自己被跟踪、监视、诽谤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②关系妄想考:

认为环境中的事、别人的举动都与他有关系。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③物理影响妄想考:

自己的思想行为受到外界的控制不能自主。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④夸大妄想考:

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权力地位、财富等。

见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⑤罪恶妄想考:

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恶,应受到惩罚。

见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⑥疑病妄想考:

坚信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到处求医。

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⑦钟情妄想考:

坚信自己被异型钟情,追求对方被拒绝后仍不置疑,纠缠不休。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⑧嫉妒妄想考:

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诚,为此跟踪对方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精神障碍。

⑨被洞悉感考:

认为自己的内心所想的事情还未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超价观念考:

在意识中占主导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

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三、注意障碍考

注意考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一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障碍的类型考包括:

①注意增强考:

为主动注意增强。

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疑病妄想的患者过分注意自己身体的各种微细变化,常出现感觉过敏。

②注意涣散考:

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

③注意减退考:

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④注意转移考:

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⑤注意狭窄考:

注意范围缩小,注意于某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四、记忆障碍考

1、记忆考是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

2、记忆障碍的类型包括:

①记忆增强:

病态的增强,对病前不能记起或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②记忆减退:

从近事记忆发展到远事记忆。

近事如:

刚见过的人、刚吃过的饭;远事如:

结婚日期、有几个孩子。

③遗忘:

对以往一段时间的经历部分或完全不能回忆。

包括:

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和界限性(心因性)遗忘:

对以往一段痛苦经历不能回忆,如被强暴。

④错构:

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

⑤虚构:

将未曾经历过的事件认为是自己经历过的。

五、智能障碍考

1、智能考是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是进行有理智的思考及有效地应付环境的整体的或综合的能力,其涵义包括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能必须在解决某种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并因问题的不同需要有不同的能力,如表现为理解力、分析力、计算力、创造力等。

通常所讲的智能的高低,是对智能的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智能的某个方面超常发展或受损并不表示智能高或低。

如“白痴学者”,在某个方面(如推算日期、记忆枯燥的文字)远远强于一般人,但其综合智力仍明显低于常人。

而神经症患表现记忆力减退,但其综合智能仍正常,因此不认为是智力减退。

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工具是韦氏(Wechsler)智力量表,以智商(IQ)表示。

IQ=心理(智力)年龄÷实际(生理)年龄×100

WAIS智力等级分类

智力等级IQ范围比例%备注

超高智130以上2.2

高智120~1296.7

聪明110~11916.1中智

中等90~10950.0中智

愚钝80~8916.1中智

临界70~796.7

智力缺陷69以下2.2

2、智能障碍的类型考包括:

①精神发育迟滞考:

在生长发育成熟之前(18岁),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

根据智能损害程度可分为:

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②痴呆考:

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

由脑器质性病变所所致的智能损害称痴呆或真性痴呆,根据大脑病理变化的性质和所涉及的范围大小的不同,可分为全面痴呆和部分痴呆。

由于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出现短时期的、可逆的痴呆样表现,称为假性痴呆。

痴呆又可分为:

A、全面性痴呆考:

弥散性脑器质性损害,智能全面受损,并出现人格改变、定向障碍及自知力缺乏。

B、部分痴呆考:

大脑局部受损,产生记忆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人格保持完整,自知力存在。

C、假性痴呆考:

有以下三种形式

a刚塞综合征考(Gansersyndrome):

又称心因性痴呆,特点是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回答。

如说:

2+3=4。

把笔倒过来写字等。

但对复杂的活动反而能完成,如下棋、打牌。

b童样痴考:

成人患难与共者表现为类似儿童稚气的样子,如学幼童说话的声音、自称3岁、逢人叫叔叔阿姨。

c抑郁性假性痴呆考:

由于严重的抑郁导致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

六、定向力:

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七、情感障碍考

情绪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

喜、恕、忧、思、悲、恐。

当情绪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就表现为情感,如道德感、审美感等。

但在精神医学中,情绪和情感常作为同义词使用。

1)情感性质的改变

①情感高涨考:

病态的喜悦,自我感受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

②情感低落考:

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

③焦虑考:

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表现为惶惶不可终日,似有大祸临头之感。

伴有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④恐惧考:

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表现紧张害怕、四肢发抖发软。

2)情感波动性改变

①情绪不稳考:

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极端,显得喜恕无常。

②情感淡漠考:

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既无面部表情,又无内心体验。

③易激惹考:

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

3)情感协调性改变

①情感倒错考:

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相反。

②情感幼稚考:

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

八、意志障碍

意志考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受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又相互影响。

1、意志增强:

极大的顽固性,病态的、顽固的坚持某些行为。

2、意志减弱:

缺乏主动性及进取心,不愿活动,甚至懒于料理日常生活。

见于抑郁症。

3、意志缺乏:

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

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精神衰退及痴呆。

4、犹豫不决:

反复思考,不知如何是好。

见于精神分裂症。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动称为动作考。

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考。

动作行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考:

动作行为增加伴有思维、情感的变化。

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相一致的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不一致的称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考:

行为动作减少。

①木僵和蜡样屈曲考: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明显减少或完全抑制,严重时保持一种姿势僵住不动,称为木僵。

若蜡塑样维持不动,肢体任人摆布,即使不舒服的姿势也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动,称为蜡样屈曲。

②缄默症考:

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可以动作示意。

③违拗症考:

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或做出相反的行为。

3)刻板动作考:

机械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4)模仿动作考:

无目的地模仿他人的动作。

5)作态考:

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

如扮怪相。

十、意识障碍考:

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意识障碍时主要表现意识的清晰度、意识的范围、意识的内容的变化。

①嗜睡考:

意识清晰度轻微降低。

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遇刺激可醒转并能进行正常交谈,刺激过后又入睡。

②意识混浊考:

意识清晰度轻度降低,反应迟钝,思维缓慢,理解困难。

能回答简单问题,生理反射存在,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强握、吸吮等。

③昏睡考:

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强刺激才引起防御反应。

④昏迷考:

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不反应,出现病反射。

⑤朦胧状态考:

意识范围缩窄,伴意识清晰度降低。

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受知觉,可进行相对复杂的行为,但除此范围以外的感知判断不正确。

可有片断幻觉、错觉、妄想。

常忽然发生,突然中止,反复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事后部分或完全遗忘。

⑥谵妄状态考:

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片断的妄想。

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定向力障碍,出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⑦梦样状态考:

意识清晰度降低,同时伴有梦样体验。

完全沉湎于幻觉幻想中,与外界失去联系。

事后可部分回忆。

十一、自知力:

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精神病患者一般有自知力缺失,不认为有病,拒绝治疗。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一节概述

一、常见综合征

1、谵妄考(急性脑病综合征考):

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1)临床表现为:

意识障碍、定向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伴有感觉过敏、错觉、幻觉片段妄想、冲动行为等。

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昼轻夜重。

2)病程:

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个别可达一个月。

2、痴呆考(慢性脑病综合征考)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3、遗忘综合征考(柯萨可夫综合征考)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与虚构、定向障碍构成三联征。

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第二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阿尔茨海默病

1、阿尔茨海默病考(AD考):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NFT)。

1)临床表现:

AD通常起病隐匿,为持续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均病程约8~10年,但也有些患者病程可持续15年或以上。

①轻度为疾病的早期阶段,突出的表现是近记忆障碍,患者对自己记忆问题有一定的自知力,会主动采用方法补救。

人格改变往往出现在疾病的早期,病人变得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

②中度疾病进一步发展,近记忆障碍更加严重,远事记忆也受损,可出现错构和虚构。

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和地点定向也出现障碍,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也比较突出,情绪波动不稳;

③重度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

行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退化,最终只能终日卧床。

病程呈进行性,一般经历8~10年左右,罕见自发缓解或自愈,常因褥疮、骨折、肺炎、营养不良等继发躯体疾病或衰竭而死亡。

二、血管性痴呆考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考)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过去曾称为多发性梗死型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近年来病理形态学研究发现,除了多发性脑梗死性病变外还有其它脑血管病变,故现已改称为血管性痴呆。

VD发病率与年龄有关,男性多于女性。

导致VD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但通常认为与卒中的危险因素类似,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房颤、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高龄、既往卒中史等。

第三节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概述: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考是由于脑以外的躯体疾病,如躯体感染、内脏器官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代谢疾病等,引起脑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精神障碍。

主要发病机制常为毒素作用、能量供应不足、神经递质改变、缺氧、酸碱平衡紊乱等。

2、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共同特征

①精神障碍与原发躯体疾病的病情在程度上有平行关系,在时间上常有先后关系。

②躯体疾病常引起意识障碍,慢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

急性期、慢性期、迁延期均可叠加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及神经症症状。

③精神障碍缺少独特症状,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精神症状,不同疾病可有类似的精神症状。

④治疗原发疾病及处理精神障碍,可使精神症状好转。

3、诊断依据

1)有躯体疾病的依据,并已有该躯体疾病可引起精神障碍的报道。

2)有证据显示精神障碍系该躯体疾病导致,如在时间上、病程上的关联。

3)精神障碍的表现不典型,难于构成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4、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2)支持治疗(水电酸碱平衡、营养);3)控制精神症状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精神活性物质考:

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考: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如巴比妥类、苯二氮类、酒精等。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等。

3).大麻:

大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名的致幻剂,适量吸入或食用可使人欣快,增加剂量可使人进入梦幻,陷入深沉而爽快的睡眠之中,主要成分为Δ9-四氢大麻酚。

4).致幻剂:

能改变意识状态或感知觉,如麦角酸二乙酰胺(LSD)、仙人掌毒素(mescaline)等。

5).阿片类:

包括天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吗啡、鸦片、美沙酮、二氢唉托啡、杜冷丁、丁丙诺啡等。

6).挥发性溶剂:

如丙酮、苯环已哌啶(PCP)等。

7).烟草(tobacco)。

2、依赖考:

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

躯体(生理)依赖:

反复用药所致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

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3、耐受性考:

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4、戒断状态考(症状群):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考: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良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一、流行病学:

1.城市高于农村:

2.与家庭经济水平负相关:

3.女性高于男性:

发病年龄:

多在成年早期发病。

男性为15-25岁,女性稍晚。

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孪生子研究:

精神分裂症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高4~6倍)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大脑结构异常{脑组织萎缩}、中枢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5—羟色胺代谢障碍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知、情、意各自分开。

(一)前驱期症状:

情绪改变、认知改变、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行为改变、躯体改变。

(二)显症期症状:

1.感知觉障碍:

听幻觉最常见,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出现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常指向精神分裂。

幻视亦较常见,而幻嗅、幻味和幻触不常见。

2.思维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表现在思维内容,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方面的异常。

1)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具有的特征性症状。

①思维破裂:

是精神分裂症最典型的表现。

其特点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病人的言谈或书写,虽然语句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缺乏中心内容。

交谈时言语支离破碎,难以理解。

有时甚至个别语句之间也缺乏联系,称“语词杂拌”。

②思维松弛:

是思维障碍在疾病早期阶段的表现。

在交谈时可表现为对问题的回答不切题,对事物的叙述不中肯,使人感到不易理解。

(非特征性表现)

③其他思维联想障碍: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语词新作:

逻辑倒错性思维。

2)妄想:

最常见的为:

被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