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2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探究1 古代文体记的阅读中考篇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从所写内容和形式来看,也不尽相同。

大抵唐以前的山水游记,在记游写景的同时,往往兼写感受,景中寓情,把情景融为一体。

至宋代为之一变,往往在记游写景的同时,发诸议论,多为借题发挥之作,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

至明清又为之一变,不写感受,不发议论,单纯客观记游写景者居多。

三、人事杂记

人事杂记,是专指除传状、纪事和碑志以外的,以记或志命名的,以记人记事为内容的文章。

四、书画器物记

书画器物记,是一种专门为书画、器物而写的文章。

这类记文,或记书画的内容、风格、特色,或记器物的形状、形制、用途,以及得失的情况等等。

这类记文,除以“记”名篇者外,偶或以“序”命名。

五、托物寓意记

托物寓意记,是指借助某种事物以寓深刻意义的作品,实际上就是讽刺小品。

这类文章,唐以前不多见,唐以后才逐渐多起来。

它或以“某记”“记某”名篇,或以“某志”命名,名异而实同。

中考演练

第一组名胜营造记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

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

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

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

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

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

进于是,则草堂也。

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

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

名花时果,杂植垣内。

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

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

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

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

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

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

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

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

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

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

於乎!

此何足以知子美哉?

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

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属:

通“嘱”,嘱托B.临于官道者为门临:

靠近

C.夫世称子美者称:

称赞D.轩然与之并并:

合并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

(2)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

3.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

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

 

【答案】

1.D

2.

(1)(重修者)(在)墙外将桤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貌。

(2)唐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

3.

(1)诗歌的卓越成就,孝友忠信的品节。

(2)示例:

杜甫孝友忠信的品节。

杜甫关心人民疾苦,心怀天下。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字里行间蕴含这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为后世传诵。

【1题详解】

D.并,并列,并称。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其,代词,指墙;

树,名词动用,种植;

象,仿照;

旧,旧貌

(2)文章,名词动用,做文章;

祠,名词动用,祭祀;

指,手指。

【3题详解】

第一问:

考查内容理解。

三段“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概括为“诗歌的卓越成就”;

“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

”概括为“孝友忠信的品节”。

第二问:

考查语言表达。

可从学过的诗歌中摘取相关主题句子进行回答。

示例:

杜甫诗歌的成就卓越。

他的诗在艺术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例如《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形象地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参考译文】:

成都草堂,是唐代杜甫旧时居住的地方。

草堂多次废弃,重新修建草堂,是看重杜甫为人。

今日重修草堂,是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议的。

已经修建完毕,成都府的同知吴君廷举寄来书信和图,嘱托我写文章记录这件事。

那挺直而起的,靠近官道的是门。

门后是祠堂,祠堂后是书院。

引水成为溪流,水上有桥,凭借它往来于前门,题名为“浣花深处”。

从这里进去,就是草堂。

草堂的左右两边,各是屋室,四周是围墙。

东边是池塘,将桥下的水引入池塘中,水菱、莲花互相交错而生,鱼儿飞鸟互相嬉戏玩乐。

著名的花卉,当季的果树,在围墙内间隔种着。

(重修者)在墙外将桤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貌。

从弘治庚申的春天开始,秋天修建完毕,钱财没有用多少,但是功劳很大,民众不受劳苦但事情做成功了。

世人称赞杜甫,多把他作为诗人。

我认为诗道从杜甫开始达到顶峰,杜甫被人们敬重,不仅仅因为诗。

唐代写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

杜甫的草堂,人人皆知,难道仅仅因为他的诗吗?

蜀地从先秦到现在,几千年间,被大家祭祀的才几人。

像秦朝的李冰,汉朝的文翁、孔明,都因为功德而美名流传。

但是,杜甫凭借羁旅困穷之人,和他们美名并称,实在不仅仅是凭借他的诗啊。

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诚信,具备高尚的节操,读他的诗,根据他朴实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事态度,一一可知。

为其记录生平事迹的人,不过称他为文先生罢了。

哎,这怎么能足够了解杜甫呢?

杜甫不被当世人所了解,却被后世人所了解。

一世很短,百世很长,杜甫的美名像草堂,即使和天地一起存在也是可以的。

现在众公卿的行为,是在尊重贤人,激励世俗,这对风俗教化(即文学艺术作品对改变世情民风所起的教育感化作用)来说,怎么能称之为小小的益处呢!

【2019年浙江台州椒江区模拟试题】

超然台记

[北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糟啜醨①,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

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③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④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⑤,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⑥脱粟而食之,曰:

“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⑦,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有删节)

【注释】①

(bū)糟啜醨(lí

):

吃酒糟,饮薄酒。

②岁比不登:

连年歉收。

比,连续。

登,丰收。

③葺:

修缮。

④庶几:

或许,也许。

⑤遗烈:

功业。

⑥瀹(yuè

煮。

⑦超然:

超凡脱俗,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安】释舟楫之安(  )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

②【因】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

③【稍】稍葺而新之(  )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

【答案】①安逸,安适怎么

②靠着,顺着,就着于是,就

③略微,稍微公家供给的粮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掌握。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作答此类题目,也可以先判定该词在文中的词性,然后再从日常积累的知识中进行筛选。

本题中的字词结合句意理解即可。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答案】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解析】本题考查为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断句,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句句意为:

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

也可以根据“雨雪之朝”“风月之夕”和“未尝不在”“未尝不从”的相似结构以及主语“余”“客”等的提示作用进行判断。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小贴士

背:

参照成语“背井离乡”,可推测其含义。

观:

回顾“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知其义。

适:

①〈动〉适应,顺从。

②〈动〉出嫁,嫁。

③〈动〉往,到。

④〈形〉适宜,舒适。

⑤〈副〉恰好。

⑥〈副〉刚才。

(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我)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

“背”,远离;

“观”,美景;

“适”,往,到。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乐”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谈到的“乐”,有何不同。

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苏轼乐于超然物外,他认为只要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就无往而不乐(无论到哪儿都能找到快乐),世间万物皆有可乐。

欧阳修则立足现实,与民同乐,率领百姓同游琅琊山,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对比分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的第二年。

文章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此文中苏轼的“乐”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

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饮薄酒,都可以用来让人醉;

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用来充饥。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我从杭州调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

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

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

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

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

高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

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

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

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高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

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边赞叹:

“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2019·

金华、丽水·

真题】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

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

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

啸侣为工,即山求材。

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

词人处之,思出常格;

禅子处之,遇境而寂;

忧人处之,百虑冰息。

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

月来松闲,雕镂轩墀⑥。

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

修竹万竿,夏含凉飔。

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

“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

”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

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①吉祥尤章章:

吉祥寺尤为著名。

②弭:

消除。

③槃(pá

n):

回旋,弯曲。

④坌(bè

并,一起。

⑤榱(cuī):

椽子。

⑥墀(chí

台阶。

⑦虡(jù

柱子。

⑧然上人:

指义然。

上人,对僧的尊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修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理解。

A项中加点的“恨”意思都是:

遗憾。

B项中加点的“修”意思分别是:

长,高/培养。

C项中加点的“志”意思分别是:

记述/立志。

D项中加点的“故”意思分别是:

因此/原来。

因此,A项符合题意。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答案】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解析】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

根据对句子大意的理解以及句中关键词语的提示进行断句即可。

如本句可根据动词“蹲、俯、交错”以及题目中的要求“限断三处”进行断句。

3.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

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答案】示例:

“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

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是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及语言的拓展表达能力。

“月来松闲”的句意是:

明月照在闲适的松林中。

营造了一种清朗的意境。

“闲”用来指松林,是拟人修辞,这句话表面是写松林的清幽,实则是作者内心的写照。

4.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

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

“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

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对比探究。

根据对吴均《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和本文中“忧人处之,百虑冰息”的理解以及对“息心(指平息世俗名利之心)”和“洗心(洗去心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的辨析,合理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普天之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个等级,而其中以吉祥寺尤为著名。

(吉祥寺)傲立在名山之中,(它)俯视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

起初我因没有去过深感遗憾,现在亲眼所见才消除了遗憾,满足了过去的愿望。

游玩了四周赞叹不已,在竹林奇石处发现有一座刚落成的亭子。

红彤彤的亭子,隐现于竹石之间,仿佛巧匠所画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各种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让人的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我)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

是僧人义然。

他召唤同伴一起动手,就地取材,在此处建亭。

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

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

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

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

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

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

巨石上悬挂着钟磬的木架,常绿藤就像蛟龙一样依附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上。

其间有万竿修长的竹子,夏季依然舒爽清凉。

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僧人义然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

“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得更远呢!

”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2020·

黑龙江绥化·

何陋轩记(节选)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

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

②蔡:

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

③上国:

国都,④郁:

阻滞。

⑤莳(shì

载种。

⑥琴编:

琴书。

⑦通都:

四通八达的都市。

1.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能力。

A项,句中“以”是以为、认为的意;

C项,“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是一个陈述句;

D项,前一句中的“之”是助词,的。

后一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B。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

【答案】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

应结合句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见文言现象。

如果存在上述现象,翻译时应明确体现出来。

翻译时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句中重点词语有:

予,我。

因,于是。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命名。

3.结合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

(至少答出两方面)

【答案】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

从“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和《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看出,居住环境优美;

从“琴编图史”和《陋室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看出,生活情趣高雅;

从“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和《陋室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看出,交往人物不俗。

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

孔子说:

“君子居住在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