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305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 界 史.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世界史

模块综合检测(三)世界史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亚里士多德指出:

“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是梭伦改革措施中最具民主色彩的地方。

”这是因为该措施(  )

A.奠定了共和制的阶级基础

B.实现了平民对政权的控制

C.消除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D.有利于保持公民群体的稳定

解析:

选D 材料强调的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平民因为欠债而沦为债务奴隶,从而丧失公民身份,该措施有利于保持公民群体的稳定,故D项正确。

2.(2018·孝义摸底)苏格拉底认为:

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这说明他(  )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解析:

选C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强调个体感受的是智者学派而非苏格拉底,后者强调的更多的是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看出,苏格拉底在这里强调的重点是认识自我而非社会秩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的研究非常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C项正确;苏格拉底在材料中强调的是一种条件性关系,并没有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故D项错误。

3.《十二铜表法》禁止在城内埋葬尸体,其第10表第1条辞曰:

“不得在市区内埋葬或焚化死者。

”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B.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注重调整公民之间的关系D.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解析:

选B 《十二铜表法》中的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具有环境保护意识,防止环境的污染,与习惯法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无关。

4.(2018·南昌测试)“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

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

”学者的这一历史解释强调罗马法(  )

A.已经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B.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概括与升华

C.蕴含的精神具有超越时间的价值

D.勾画了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蓝图

解析:

选C 罗马法保护个人权利,而中世纪以后“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说明罗马法蕴含的精神具有超越时间的价值,故C项正确。

5.人口的聚集是近代欧洲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

比较图1和图2,导致里斯本、塞维利亚、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大规模流动

C.强大的垄断公司进行频繁的资本输出

D.欧洲联合推动人员和劳务的自由交流

解析:

选A 里斯本、塞维利亚、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处于大西洋沿岸,这些城市人口迅速发展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有关,安特卫普和伦敦的发展还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

6.16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

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

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

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16世纪中叶”可知,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故A项错误;英国于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6世纪中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其开放性,不断对外扩张,故D项正确。

7.意大利的彼特拉克非常注意塑造自己“创新者”的形象,他说:

“给在世的人一个恰当、正确的好名声,在他死后,就会升入天堂,获得永生。

”他这一说法的意义在于(  )

A.否定宗教神学的至高无上

B.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反对忽视公共道德和倡导追求功利

D.体现出对理性主义的崇拜

解析:

选A “彼特拉克非常注意塑造自己‘创新者’的形象”,突出了人的伟大,否定宗教神学的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在古代雅典时期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公共道德及功利的成分,故C项错误;“意大利的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之一,他重视对人的重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主义的高度,故D项错误。

8.《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

然而在1456年古腾堡在美茵兹的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圣经》,使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

据此可知(  )

A.宗教改革后不再需要神职人员

B.印刷《圣经》的出现导致宗教改革

C.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

D.美茵兹是德国宗教改革的中心

解析:

选C 宗教改革后依旧有对神职人员的需求,故A项错误;印刷《圣经》的出现是宗教改革的前提,但不是导致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故C项正确;美茵兹印刷《圣经》不能表明它就是宗教改革的中心,故D项错误。

9.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一观点强调(  )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解析:

选B 材料中康德强调的是思想自由,要有理性思考,学会批判质疑,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与材料中康德强调的思想自由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契约思想是卢梭的思想,故D项错误。

10.马克思写道:

“为了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曾不得不在英国两次赶走斯图亚特王朝。

”可是英国社会却流行这样一句名言:

“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

”这是因为(  )

A.英国国王“统而不治”B.英吉利民族具有激进性

C.英国历史文化传统悠久D.英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

解析:

选C 英王在英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才会有“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的谚语,故C项正确。

11.佩特森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发言:

“一个贡献多的大邦,就要比一个贡献少的小邦拥有更多的投票权,就像一个富有的公民,就要比一个贫寒的公民拥有更多的投票权一样,没有道理。

”为了满足小州的利益,美国在制度设计上(  )

A.树立联邦政府崇高性与权威性

B.按平等代表权分配参议院席位

C.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白人计算

D.以人口比例分配众议院的席位

解析:

选B 由材料可知佩特森反对大州比小州拥有更多的投票权,要求各州平等与树立联邦政府权威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参议院不论大州、小州一律设置两名议席,体现了各州平等,故B项正确;C项与各州平等无关;美国众议院席位按人口比例分配,因而大州在众议院的席位要多于小州,不能体现各州平等,故D项错误。

12.19世纪以前,英国专科医生盛行,其服务价格昂贵,19世纪以后,这个群体市场份额缩小,全科医生迅速崛起,且价格低廉。

这一变化说明(  )

A.医疗资源呈现社会化大生产趋势

B.专科医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C.工业革命导致人们健康状况恶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解析:

选A 材料中19世纪前后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变化说明了医疗资源呈现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故A项正确。

13.对下表德国科技发展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年份

姓名

发明或发现

1866年

西门子

大功率发电机

1876年

奥托

四冲程内燃机

1888年

赫兹

电磁波

19世纪

戴姆勒、卡尔·本茨

提出轻内燃发动机设计

80年代

卡尔·本茨

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世纪90年代

狄塞尔

柴油机

A.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生活推动

B.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

C.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

D.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

解析:

选C 技术革命一部分源于生产生活,“均源于”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发电机、电磁波等,并不能说以交通运输业为科技革命的核心,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中的时间可以看出德国的科技发展主要是在1866年以后,此时德国取得了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故D项错误。

14.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

A.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B.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D.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解析:

选B 当时法国的政治体制虽与美德两国有相似之处,但这些相似之处并非都是优秀成果,故A项错误;当时法国的政治体制既与美国的共和制相似,又与德国有相似之处,说明当时法国的政治体制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故B项正确;材料将法国的政治体制与美国和德国作比较,无法体现政治妥协,故C项错误;当时法国总统虽与美国总统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感,但仍要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故D项错误。

15.(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

材料说明德国(  )

A.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

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知,首相对皇帝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故D项正确。

16.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

“从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蜂拥而出;从贫民窟里,倾泻出受尽了苦难的人们,红色的彼得格勒在危险中!

……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城市曾经涌现出这样人山人海的自觉自愿的群众呵!

”这说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民群众(  )

A.对临时政府统治的不满B.对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不满

C.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D.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满

解析:

选A 材料体现了参加革命是人民群众自愿的行为,可知人们对当时的临时政府持反对态度,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对抗的不是西方列强,故B项错误;反对沙皇统治是二月革命的任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对一战的不满,故D项错误。

17.(2018·滨州调研)1926年春,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平均实际工资下降,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城市的失业问题也相当尖锐,导致了党内的激烈争论;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发生粮食收购危机,这一危机到1929年更趋严重。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B.在矛盾中运行和实施

C.改变了社会意识形态D.加剧了国家政权颠覆

解析:

选B 材料说的是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说新经济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说明是在矛盾中运行和实施的,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而实施的,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18.该经济体制(政策)不是经济规律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当时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髙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与某种先验的“社会主义观”相结合而衍生的结果。

此经济体制(政策)(  )

A.促进了苏联经济协调发展B.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C.允许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D.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解析:

选D 题目强调当时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封锁),人们对高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某种先验的“社会主义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结合而衍生的结果,可以判断此经济体制指的是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一种单一的公有制,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故D项正确。

19.胡佛反危机的核心措施是倡导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实行“自愿联合政策”。

为此,他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的生活困难者。

这主要表明(  )

A.胡佛坚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胡佛坚信民间力量和地方力量

C.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是不恰当的

D.胡佛反危机措施缺乏理论支撑

解析:

选A 胡佛反危机的核心措施反映出他仍然反对政府介入、干预经济,仍然坚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

2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C.建立养老保险制度D.规定最高工时标准

解析:

选C 材料“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建设,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故C项正确。

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属于整顿金融业方面的内容,提供农副产品补贴属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规定最高工时标准属于恢复工业生产的措施,故A、B、D三项错误。

21.右图是二战后的一幅欧洲形势漫画。

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A.导致德国走向了分裂

B.促进了欧洲市场统一

C.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D.加速了西欧经济复兴

解析:

选A 材料反映二战结束后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造成了战后德国的分裂,故A项正确;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是美苏冷战在欧洲的表现,造成了欧洲国家分属两大阵营,故B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故C项错误;德国分裂不利于西欧经济复兴,故D项错误。

22.“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

”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

A.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D.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

解析:

选C 从材料“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可知“动作戏”是区域秩序重构的活动,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地区势力的增强,不能反映出世界联合抗美,故B项错误;当今世界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但世界上也出现了其他的实力强大的政治实体,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区域秩序重构不代表着是地区冲突,故D项错误。

23.下面是美国与墨西哥1989~1998年贸易发展情况图,由此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  )

A.使墨西哥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有利于北美区域经济的发展

C.使美墨形成了经济优势互补

D.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解析:

选B 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两国双边贸易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优势互补,故C项错误;材料中墨西哥进出口增加,墨西哥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故D项错误。

24.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多边协定,但没有组织基础。

而世贸组织管理实施的贸易协议与协定具有长期性和正式性,在国际法上比多边政府协定的关贸总协定更具有效力。

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区域集团化暂时停顿D.国际格局发生剧变

解析:

选A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多边协定,但没有组织基础”,在调整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时代潮流,而世贸组织具有“长期性和正式性”,在国际法上“更具有效力”,因此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故A项正确。

25.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

“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

”材料旨在说明(  )

A.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

B.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D.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解析:

选B 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维持了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对经济干预的失败尝试,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可知科技革命产生的变化促使资本主义机制的调整,故B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技革命带来了宏观经济的变化,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推动美国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

其中1~5条构成如下:

第1条

10节

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

第2条

4节

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第3条

3节

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

第4条

4节

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

第5条

 

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据《美国1787年宪法简介》改编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

……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同一时期,美国对新技术的态度则完全相反。

美国在这时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基础科学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集聚了力量。

……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根据《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维护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重要原则方面的突出表现。

从民主实施的地域范围和体现的外在形式两个角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

(10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美国对新一轮“科技创新”的不同态度和对策。

(10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按照古代雅典的“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第二小问,从地域范围看,美国突破了雅典的小国寡民,建立了联邦体制;从外在形式看,突破了雅典的直接民主,以代议制的形式实行间接民主。

(2)问,据材料二中的两段话分别概括即可。

答案:

(1)表现:

按古代雅典确立的“分权制衡”的原则,建立“三权分立”体制,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保护资产阶级民主。

创新:

地域范围的突破:

在广阔地域建立新型共和国和联邦制,突破古代雅典小国寡民的局限;外在形式的突破:

以代议制(或间接民主,或选举和立法)的形式,突破古代雅典直接民主(或抽签产生和轮番而治)的局限。

(2)英国态度:

抵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美国对策:

注重研究和引进应用技术;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网罗人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

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

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启蒙思想者)认为只有实行权力分立、以权制权才能防止权力滥用……但事实上,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议行调和,就连标榜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

——李振通《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建立的近代政体中“均衡”的具体表现。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和“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的理解。

(10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一中对“均衡”的相关论述,再结合所学英、美制度中权力的分配及其特点,概括英、美近代政体中权力“均衡”的表现即可。

(2)问,根据材料二中“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议行调和”“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等信息可知,材料二强调的是首相和总统权力的膨胀。

答案:

(1)英国:

议会和内阁的制衡,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美国: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

(2)“首相民主”是指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英国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首相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内阁首脑,有权提名内阁成员,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同时,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总统权力较大。

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等。

28.(2018·贵州黔东南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64.7%。

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

到1914年时,欧洲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千米的电缆,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

这一期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贸易额增加了12倍,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

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收入的差距约是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则增加到约7∶1。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欧洲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2分)

解析:

首先提炼出一个欧洲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

近代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然后进行论述,结合史实进行论证,结合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这些史实进行论证。

答案:

示例

观点:

近代欧洲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到了核心和引领作用。

论述: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市场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贸易不断上升;随着欧洲的对外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开拓了广大的海外市场,吸收了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