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424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毛概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重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思想路线: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求真务实:

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1.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3.社会主义社会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依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

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它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的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公有制经济: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

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民主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由社会的哪个或哪些阶级掌握。

所谓政体,主要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我国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6.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坚持人民民主专制的实质:

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在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四有”公民: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绵延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部状态的一种反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3.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胡锦涛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

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1.社会主义本质

答: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2.什么是科学?

∙科学的五层含义:

nA.物理理论科学——原始意义

nB.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扩展层面

nC.社会科学——社会层面

nD.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精神层面

nE.科学规律、真理——所有层面

3.什么是综合国力?

v综合国力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实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中所起影响的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的一种尺度。

v综合国力由多种要素构成。

按国际上流行的观点,它包括:

国土、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能力、技术力量、民族特点、国民士气、社会结合程度、战争意图、国家意志、外交素质、政府素质。

v其构成要素,因侧重不同而有所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迅猛的提高。

4.公有制的现实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的具体体现,实上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

当前,我们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5.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政府----出资:

有限责任

企业----法人管理:

政企分开

包括:

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责任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

6.社会保障制度

指国家与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7.劳动分配:

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服务,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与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8.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

美国、日本、芬兰等。

指标:

创新综合指数,

科技进步贡献率,

R&D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

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

三方专利数(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

9.什么是民主?

民主:

民主(democracy)是指“人民的统治”或“人民的政权”。

源于古希腊,希腊文中为demokratia,由demos(人民)和kratia(权力、统治)两词合成。

n民主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

n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n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没有“普世”的民主模式。

10.什么是民主政治?

政治:

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必须运用的权力。

民主政治:

让社会公民,能通过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机制,定期参与重大决策。

n受到来自宪法、法律的约束。

n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1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2.政治体制:

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13.人权

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

而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人权”。

14.什么是文化?

1)中国古代的“文化”

文:

各色交错的纹理。

“物相杂,故曰文”。

引申为礼乐制度、彩画、修养、语言、文物典籍等。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即以文教化。

诗书礼乐

2)现在所说的文化不同于古汉语。

是19世纪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是Culture,词源拉丁文culyura,意为耕耘、耕作,后引申为开拓之意。

文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15.什么是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是这个社会大多数成员都应该倡导、推崇、遵循、践履的价值体系。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在一系列价值观念中,那些居于主导地位的,被社会大多数人认可并发挥重大影响的若干价值观念的集合。

它是我们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根本的价值标准。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17.和谐社会: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2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思想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

22、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23、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4、社会主义文化: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5、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在其实现形式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中所形成,积淀的民族意识、民族信仰、民族心理、民族价值、民族品格、民族行为等方面的综合。

2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27、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显视和发展。

28、“一国两制”: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同时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即在大陆的广大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长时间地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9、政治多极化:

是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能够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力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变化趋势。

30、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②民族团结原则③共同繁荣原则

31、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的、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33、邓论,马,毛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三个代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国家的指导思想,又是现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行动纲领;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6、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7、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①发展先进文化,与发展生产力是一致的;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目标,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③中华民主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39、科学发展观:

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基本内涵包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4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42、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43、解放思想: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事实就是。

44、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5、与时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6、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7、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实现目标。

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定历史阶段。

49、改革:

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以自我完善或持续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50、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51、科技兴国战略: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以教育为本,以科技和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5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

5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经济制度是本质,它决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以共同富裕为目的,实行市场经济。

5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租凭制、承包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都是公有制实现的重要形式。

56、民主:

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一种国家形态。

5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

5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为它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在制定国家其它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9、按劳分配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按劳分配的内容是: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60、粗放型增长方式

所谓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单纯依靠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扩张,即通过扩大生产场所、添加机械设备、增加劳动力等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

61、地区经济结构

地区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当中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况。

62、二为方向

所谓二为方向,是指我国指导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针和原则,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63、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

64、改革开放

所谓改革开放,就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65、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6、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之一,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67、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是符合中国国情并在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具有独特优势的民主制度。

68、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国指导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针。

古为今用,指的是要时代特点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