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645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docx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

吴门画派:

仇英作品欣赏

吴门画派:

仇英作品欣赏

 

仇十洲,原漆工,师周臣,苦学成;桃源图,色绿青,山水秀,人传情。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

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

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

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

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

约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左右(1509),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

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徒而业画。

初为漆工,曾师周臣学画,苦学成功,是人物、山水画的一位能手,文征明赞其为“异才”,连董其昌也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仇英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

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仇英一生寿命短暂,只活了40多岁。

  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

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

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以工笔重彩为主。

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具有文人画的笔致墨韵。

   他擅人物画,尤工仕女,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

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

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为明代之杰出者。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宋“院体”的“青绿巧整”,常见的是细润而风骨劲俏的青绿之作,还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

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

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

明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

“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后继仇英画法者,有沈硕、程环、尤求、沈完等。

  仇英流传作品较多,仅上海博物馆就存有二十三幅之多,其中有六幅存疑,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剑阁图》,为晚期客于收藏家项元汴处摹仿历代名迹,落笔乱真。

连山险绝,崖立如劈,气势奔放,人马沿山腰行走,或隐或现,生动地描绘了蜀道行旅之难。

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藏品丰富。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山水》册为工笔重色人物仕女画。

共十页,每页描写古代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故事。

  其中《竹院品古》,人物衣纹,略带战(颤)笔,仿周文矩法。

《子路问津》、《琵琶行》、《明妃出塞》几幅,衣纹线条兼作兰叶描,布局、结构、树石等画法,全仿马和之。

《贵妃晓妆》,《吹箫引凤》二图,仕女唐妆,形象秀丽,衣纹铁线描,细劲流畅,画法从五代、宋人传统发展而来。

惟花鸟画传世真迹绝少,故宫收有一片双钩兰花散页,几乎成为孤本。

国内其他博物馆也有一些作品收藏,如天津博物馆藏《桃源仙境图》,优美恬静的山川景色,点缀以人物,增添了布景用意之妙。

《柳溪泛舟》  自近处坡岸二柳昂起,间以杂树。

画柳甚难,难在既得其体态而又能多不乱,少不疏。

仇英写柳,采一长二短或一短二长枝法,每枝自然成丛下垂,柳叶四面而生,得迎风摇曳之姿。

  高士操桨踞坐船头,逐溪而下,双足浸入水中,袒腹迎风,以示逐凉消暑。

一童在舱中正整理书函。

远处坡陀二三,直至天际,以米点和苦绿簇成远树,以示浓浓夏意。

全图均用草绿点染,石面略施石绿,独高士全身着白衫,更显超逸出群。

《携琴听松》  高士虽坐床间石岩凹处,姿属隽秀,右侧长松两株,当面一枝,转辗直下,自左反折向右,取凤舞蛇惊之态,此仇唐二家树法妙处。

石后间以苦竹,以绿点杂树以为陪衬。

一童携琴而立,半隐松后,使人物得隐现的变化。

  面对高士又作一太湖石,块面相承,得突兀之姿。

石后槐树岐分左右,低桠若与垂松相承,如此则使全图意趣,在树的承合与人的视线间交互流动。

以白粉染高士衣,得画龙点睛之妙。

《月下吹笛》  画一高士,两腿交结坐于船头,两手正擎笛横吹,神情寂然,仿佛正贯注于笛声音韵之中。

扁舟轻小,波纹生动,写出“随波逐浪恁东西”的无拘无束境界。

全幅不见坡岸,仅于上下多作树梢树枝,以喻清溪两侧,在上端的枝下,偶见石块三数而已,因而益显波涛浩瀚,极目无际,正是“无”作为“有”的最佳表现手法,有着“大野无人”的超脱意境。

仇英文学固然不佳,在作品中却无时不流露其隽秀飘逸的情怀。

《访梅图》  二高士策蹇至山隈水涯,来彷春梅。

高士一背立,一侧立,正注视观赏二株自岩际垂下的红梅,梅花红白相间,怒绽于枝头。

岩顶两株古松,枝叶茂密,岩脚及水畔石边,苦竹绕生,将松、竹、梅这岁寒三友,同作于画中,为我国一般人通常喜好的题材。

人物隽秀欣长,衣纹骨法端正,山石勾成后不作细皴,先用赭染,再以草绿,以石绿石青染岩后暗处。

苔点也以苦绿加点,使色调明快,艳逸中自有书卷气直透而出。

《煮茶图》  高士斜倚巨石,正低首品茗,前置画册。

左前有小石桥,小溪如带,从足前流过。

一童正侍扇,就炉煮茶,旁有几案,上列茶具,右侧有块石三四,古松一株,先右而左,枝伸如双翼,围抱岩石如屏障。

高士衣纹骨法及面相都极完美,而童于蹲踞稳定,造型尤佳。

两侧各以粉间调胭脂作野花,以老朱点树藤,山石用大斧劈和墨皴渍而成,墨气盈然。

远山以石青渍,虚悬半天。

书款仇英实文为小洛先生写.《秋山问道图》  入山水泽边处岩上,二翁对坐,右翁一手支岩,屈右腿正比手作语。

旁置书册成函。

左翁若来访者,就石块抱膝而坐,眼神专注,若正专心聆听然。

后一童侍立,杖头并悬药壶,以显示二老均为炼丹煮药之士。

背后石岩开张,旁见磴道,古松两株,略见枝叶。

右翁石岩后斜出古树,欹斜历乱,一作夹叶,一作朱色,已见秋意。

悬崖有古藤垂树,山脚且伸至极远处。

因图秋山景色,染色以赭石为主,偶以草绿分出,并以石青染岩颈与衣襟。

《松下眠琴图》  仇英读书不多,均于画幅边角落款,此扇中为玉台史瓠川宗训为古塘先生题,句为:

  紧谁高卧青松下,世上从教白眼看,细听野弦醒两耳,清风吹落海涛寒。

  画一高士倚琴卧古松下,俯首读卷,左坡后半见侍童,正捧茶具前来。

三松互为匀衡,右高左低,左松枝桠且与边际夹叶相呼应。

图中留白甚多,可能原图即预留他人题句之用,故仅在前端下角,略作坡石遥为呼应。

另有十岳山人题:

“懒向城中路,耽栖堂上屋,玻璃荡春波,浮翠入窗虚”句。

《临流偃坐图》  密林下一高士扶几而坐,前有一扇一卷,旁有书成帙,右童煽火烹茶将熟,左童俯身溪畔,临水洗涤盘盏。

  全图用笔精到而老硬,老树根桠拮曲,枝干挺拔,古藤萦绕,一片天然。

点叶为主,然皆错落有致。

近处山石用小斧劈,皴法紧密,以赭石染,远岸皴笔较少,和墨晕染,茸草处则间以草绿。

《棋卜》  萧照为南宋绍兴年间画院待诏,中兴瑞应图为典型的院画,内容为描绘高宗当为天子的种种祥瑞应验的情形。

  棋卜为描写金兵围汴京时,徽宗后将诸子姓名书于棋上,投棋问卜,祷祝入九宫者当得天子位,惟有康王(高宗)果入九宫。

原图为掷三十二子于象棋盘,此图画成围棋盘,实观察之误。

  着红袍者为太后,众女宫捧玺印等各物端立后方,棋桌前有香案。

宋人仕女较修长,着衫各色均异。

用界尺画线,透视合理,仇英写来,厚重端穆,尽得宋画精神。

《溪山楼阁图》  长松三株,高耸挺拔,左侧两株相依取势,右松亭亭如盖。

坡上青草萋萋,竹丛后作一水榭,扶栏斜出,一高士端坐椅中,着白衣者凭栏远眺。

  水榭后峭壁陡起,一株红枫,自壁岩垂下,岩后复见草堂。

山岩以云气烘断为二截,岩顶用碎笔细皴,粗看均不轻意,枯湿浓淡,深得宋人精要。

岩后溪流转出,始则层层泻下,遇石块转成涡纹,回荡激动,尽得水势之妙。

水侧不作岩块,因系绢地,用淡墨轻轻渍出,自然分明。

近处岩后作小树,横向侧出,略见小舟。

  以赭石老黄微青染屋宇,白粉染窗。

朱点书桌,分外醒目,有画龙点睛之妙。

赭染石面,螺青略分,赭与青绿分层染出,顿觉色彩明净。

《浔阳琵琶》

[转自铁血社区]

  仇氏五十九岁卒前,有秋作琵琶行图轴之著录,疑非真迹。

此图浔阳琵琶,观人物鞍马,似仇氏风格,而树石不类,极似仇英摹宋人马和之本。

  岸旁老树前,二仆一掌灯一牵骑,正待主人送客归去。

左岩树丛后二舟并列,一舟华丽宽敞,为青州司马白居易送客之行舟。

另一舟微露船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商人妇的乘船。

大船以编苇作顶,一夫撑篙将船定住,一童正整理酒具,桌上则佳肴并陈,白衣者白氏也。

船后山岩复起,勾石与树法相同,起伏婉蜒如马和之蚂蝗描法,萋萋苇草,起自水际,远岸柳荫苇下,三五归舟夜泊于岸旁,一片朦胧,直达天际。

《子路问津》

  此图画出孔子出游时,子路见到的情景。

  前方一巨石,石面以小斧劈法皴,由于绢地不吸水份,皴后即加分染,墨色层面变化多而呈饱和,以现石块厚重,此为仇英师周臣法而稍有变化的技巧,与唐寅大不相同。

岩旁及孔子座车后均满布杂树,树法多而不乱,枝干屈虬多姿而又能相映成趣,且近干皴远树枝干略染,均为仇英氏家法特征。

孔子于车中扶几端坐,虽于迷道中不失安详。

一童侍立于侧。

前方则子路供立,耕者方作指点欲语状。

远方以淡墨及浅绿渍成耕地万倾,以水波间隔,为以空白处理空间的妙方。

数脉山峦,散见天边,扩展画面的空间层次。

《明妃出塞》

  王嫱,汉元帝宫女,元帝后宫,按图召幸,宫人皆贿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与,画工故丑其形貌,因以赐匈奴和亲。

入辞时光彩照人,貌为后宫第一,画工毛延寿等因而同日弃市。

晋时因避司马昭之名,将昭君改为王明君,故曰明妃,明妃出塞,便画昭君离故国,到不毛沙漠之地的旅途情形。

  画右中身着红袍者为匈奴使者,冠皮质羯尾冠,有傲然自得神情。

护卫四人,或捧盒或持凤首瓶,或操旌旄。

另有跨马携犬前引者一人。

明妃坐驼车,二着唐人侍从装束者护卫,二胡人正以杖支驼首,仿佛有正止其渡水惊恐之意。

远处平沙连绵不绝,三五旅人,散见沙际,恶山阴黯,形容前途茫茫,故国远隔的情景。

仇英此本虽明妃装束均误作唐人,但鞍马车具,甚具古风,诚属不易。

《高山流水》

  于长松四植的山洼,高士倚坐草堂中,旁置琴书,小童正烹茶,“苍头正自山道间拾阶而上,似估酒归来。

松树均突兀欹斜,枝干下折而复起,针叶茂密,正是周臣画法的典型。

瀑布从松顶山隙间奔泻而下,腾跃于屋后溪中,穿越茅屋后方,缓缓汇于屋前。

山石勾后略用小斧劈法,用淡墨分染,间以苔点,甚见清澈。

全图用笔挺秀,将高人逸士隐居山林间的那种超逸情境,刻画得分外生动。

《秋原猎骑图》  故宫藏有仇英双骏图,并有文征明七十一岁时所题之天马赋,时仇英约四十七岁,然双骏图乃逸笔草,远不如此图工整,完成时间,可能极为相近。

  作三胡人于秋郊试猎,另携二骑以供备用。

择滨水雁群休憩之处,或调鹰,或测知箭杆之平直,一骑怒策自远方奔来相会猎,将马匹之仰面而来,写得极为生动。

天际作一行归雁,横掠天空,以示为秋猎之大好时节。

  胡人均秃发长髯,革衣皮帏,马虽不高,极为神骏,鞍具也描绘甚为详尽,右下角一马将脊着地以擦痒处,欢愉之情,线条之流畅,形相之正确,实达神品,为所有画马作品中未能得见者。

  各马匹着色不同,浅色者以白粉重勾鬃毛或马尾,虽无光线之明暗,却能掌握皮毛之深浅变化,写立体圆浑,极为正确。

《松溪横笛》  唐寅有花溪渔隐,画一高士濯足鸣笛于山岩泉瀑间,此图则以山居为背景,一渔人鸣笛于溪头松下,以示与世无争,与天同休。

  近处一松突兀而起,峋巉挺劲,得宋人笔意。

枯藤围绕,红色老叶,与碧松相互辉映。

松下芦苇修竹,点缀于岸草间。

渔人足支起,倚坐船头,横笛而吹,天籁之音,若与山谷皆响。

旁置钓竿,一杯倾倒而不顾,以示精神都在吹奏中。

溪流自山脚处三折而下,岩脚因逼窄而奔腾湍急,渐趋平缓。

山岩高壮挺峭,皴面方硬,得巉绝意趣。

中景为一村舍,红枫白叶,起于青山绿林间,饶有古意,一酒帘更见梢头,信添诗情。

远山势壮,得遥月于天际。

全图用色黯重,以示夜色,衣纹兼以白色醒出,使笛者沐身于月光下。

《桃李园图》

  仇英曾作过多本如金谷园图,西园雅集图十八学士登瀛洲图等,与此轴都为描写仕人游园集饮的情形。

《桃李园》即可能依李白句“春夜宴桃李”的诗意而写成。

  四位诗人围桌而坐,侍女童于相服侍,旁张高灯二檠,高士均着白衣,神情无不超逸出尘。

椅上搁着画卷,一高士手中持笔,作吟哦状。

四周桃李盛开,枝干均倚倒,然枝桠舒展匀贴,方使画面在迫塞间时显空灵。

前右树下童仆三人,正调羹汤,大湖石前一童持灯笼,正送酒过桥来。

穈糜花间前亦有一童,方负画卷纵屋后园门中行来,树后为围墙,墙内绿树氤氲,杂以长松春花,仅露屋脊。

墙下有护河一道,细水轻流。

此画将我国园林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佐以桃李盛开,真是一幅既艳逸而雅致的作品。

人物形相端正,衣着线条虽未必挺拔坚实,然曲折有致,将体态和动势,正确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配景勾写得宜,间用界尺,或任笔写成,空间的留置,丛树的掩映交错,多不乱,少不疏,的确达到前人未有的写景极峰。

赋色染后用明淡色调和白色再勾一次,益增立体感。

远处的屋顶、松树和一抹远山,在结构观念上仍保留着宋人精神,而细微之处,更显颖脱,即使宋人也未必能有此境地。

《仙山楼阁图》

  故宫另有仇英云溪仙馆图轴,与此轴构景相同,且与美国华府费里尔艺术馆藏仇英仿李唐山水卷之用纸、皴法、树枝盘错的表达方式,都相当近似。

幅上只有陆师道所书仙赋。

赋之年款为嘉靖庚戊,陆氏三十四岁,仇英约为五十七岁。

  近处岩旁坡岸,长松六七,干多节而不直,各枝却相互掩映。

坡岸边脚作细皴,绿草萋萋。

松下只作抓地之青草,黯绿深浓,以示人所罕室。

由近处堤壁下,作回廊连连,直达松后宫室,以石相叠为高台,宫宝筑其上,前后有五进,回廊相抱,高阁耸出。

殿前台上有宫女与孔雀相戏,真如同人间天上。

左侧高坡又佗一殿,需扶阶而上,坡侧满植桃杏。

旁夹溪流,缓缓从谷间流出。

殿后山峰峻峭,峋嶙如笋,瀑布自云中垂下,云上更有长松捧宫殿而立,纵观群山皆半隐云中,云吐霞蔚,真是仙山境色。

山石用小斧劈,先分成面,细细皴成。

用青绿法,以绿与石青相间染出,色不碍笔,已深受沈周,文征明笔法的影响。

远峰不作皴笔,花青渍染而成。

于左下岩壁署名“仇英实父制”。

《蕉阴结夏》  本幅纸本,浅设色,有项元汴收藏印。

  作二高士坐于石岩下,一人抚琴,一人低首拨阮,旁置画卷。

右方石几上罗列古玩字画,童子一人,正欲奉茶而行。

前岩用斧劈分面,皴线挺拔有力,疏竹数干,散点其间。

后岩直立,和墨直皴,笔法飞动,尚不失厚重,为中年后拓为大幅之精练笔意。

芭蕉五株,布置妥贴,亭亭挺立,蕉叶散落有致。

石脚作密草,由密而惭疏,直行至上端,引导平远透视点散失,不失为上乘手法。

人物潇出尘,仇英惯用尖利细笔,故作大画时转折处略重时易成方笔,未能悉用中锋,不无瑕疵,然或停或行,使衣褶骨法端穆,在快速运笔中能把握正确,也是工力精到的一面。

  此图与桐阴清话大小尺寸相同,画风也极类似,可能为四景屏风中仅存的两轴。

《腊梅水仙》  为仇英五十四岁时十一月专为项墨林所作,美国弗里尔有同稿一幅。

  中作水仙两株,叶皆转折挺立,屈曲清趣。

花各盛开四朵,右花一正二斜一侧,左花则左右分列,且见黄蕊,虽花极类似,必需在同中求变,方现作者的用心处。

花瓣以白色染亮处,和水以藤黄略分,则明暗自如,各尽其态。

  顶端一枝腊梅折斜而下,或作含苞,或在花萼中绽放,十数朵花,姿态各异,又极生动自然,描写工力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230827297230827847

230828100

230828231

230828794230829289

230829517

230829673

230829751

230830106230830165

230830255

230830724

230831100

230831148230831308

230831938

230832353

230832545

230833394230833823

230833889

230834134

230834344

230834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