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810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docx

乙炔新操作规程完整

乙炔发生岗位操作规程

开停车操作程序

1.1检查设备安装平稳并拧紧地脚螺丝。

1.2检查各连接部位,如法兰、阀门、设备、管道等静电接地可靠并检查阀门开关灵活、严密。

1.3检查仪表、电器安装齐全,并灵敏可靠。

1.4关闭发生器排渣阀,打开溢流阀与洗涤器上水阀,加水至溢流口有水溢出,关闭上水阀。

向安全水封加水至液面200mm,向U型加水。

1.5检查卷扬机电器开关、刹车与绳索完好、完全可靠。

1.6备足合格氮气与消防器材。

1.7打开气柜上水阀上水至溢流口有小溢出关闭上水阀。

1.8向系统通入氮气或空气至规定压力,用肥皂水试漏,并保压24小时,压力降应小于0.25%。

正常运行操作程序

2.1接到开车通知后,与净化岗位联系开车,准备投料。

2.2将电石运至中间电石库,借卷扬机将电石吊至二楼平台,每次吊电石不超过200KG.起吊作业,吊钩挂牢,吊钩下严禁站人或通行。

2.3小开发生器放空阀压泄压至100х10PA关闭放空阀。

2.4小开洗器濆水阀,由人工向发生器投入电石,加料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加料口一侧半米以外。

禁止在加料口上方作业。

加料时动作应轻缓,防止碰撞。

加料应与时拣出大块灰铸铁与杂物。

小于50mm的电石应零星加入。

禁止向发生器加入电石粉未。

电石加入量根据生产情况定,但每次最高不得超过100KG,视发生器温度调节加水量。

紧急停车操作程序

停止向发生器加电石,关闭喷淋止水阀。

关闭乙炔出口阀,打开充氮阀,按正常操作排渣上水,至渣水基本换清。

接触化学品的危险性

4.1电石:

学名碳化钙,分子式CAC2;分子量:

64.1,比重:

2.0至2.8。

一般工业品为灰争,棕黄、黑色等,当碳化钙含量高时,呈紫色晶体,化学性质很活法,与水反应生成易燃易爆的乙炔。

电石粉未受潮发热能使乙炔自燃。

碳化钙与氧在高温下反应成碳酸钙。

氮在高温下,与碳化钙反应产生氰氨化钙。

电石发生火灾时,不行使水与泡洗沫灭火器,在高温下(700)不得用氮气灭火;可使用二氧化碳、化学干粉灭火器扑救。

乙炔:

分子式:

C2H2;结构式:

H-C-C-H;分子量26.04对空气的比重为0.9057(空气=1),乙炔的密度随温度、压力的改变而不同,在0℃和一大气压下其密度为1.17kg/m³,而当温度为20℃时则为1.091kg/m³,在大气压力下15℃时1体积水可溶解1.15体积的乙炔,而同样的条件下,1体积丙酮可溶解23体积的乙炔。

其溶解度随溶剂种类、压力、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乙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比一般物质灵敏高的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浓度极限为2.3%-82%;当压力在0.147mpa以上时,如果温度达580℃时,则能使全部乙炔分解面爆炸,当压力达0.294mpa或加热至400℃以上,乙炔即发生聚合,聚合时节放出放出热量,而发出聚合爆炸。

乙炔氯气混合在光的作用下即爆炸。

乙炔与铜、银、镉、锌等与其他们的盐类,接触能全部爆炸性化合物。

当乙炔与水蒸以1:

1.5混合或氮气以1:

1混合通常不会发生爆炸在一定条件下乙炔与水接触能形成水合晶体而堵塞管道,如温度16℃以上时,则水合晶不存在。

乙炔本身对人体毒害不大,蛤因工业乙炔中含有硫、磷等杂质而具有毒性。

工艺操作参数

发生量:

>255L/KG;粒度:

50-200MM

PH3<0.08%H2S<0.15%

正常操作过程须知

6.1控制发生器压力在400-900х10Pa之间,水温75℃以下,出口气温小于35℃,以调节加水量控制温度。

6.2控制乙炔气柜高度在5-18M3之间,以电石加入量控制。

6.3控制安全水封液面200mm,以加水放水调节。

6.4每两个小时排渣一次,排渣时应密切注视系统压力变化,阀门快开快关。

每天关一次液面下降30-50mm,绝对禁止造成负压。

每次排渣总量,液面下降不得起过150mm。

6.5电石加入量每次不得超过100KG,碎小电石应零星加入,与时处理,不得集中加入发生器。

6.6操作平台电石贮备量不得超过300KG.

6.7至少每小时对所属设备、管道、阀道、阀门等巡回检查一次,每小时记录一次操作情况。

异常情况应急防措施

7.1乙炔发生器操作温度过高

电石粒度小或加入电石粉末反应速度过快。

进水少,或阀门开度小,或上水管堵塞或加入电厂过多。

处理方法:

控制电石粒度在50-200mm之间,碎电石零星加入不向发生器加电石粉末。

开大上水阀或疏通上水管,加大上水量。

减小电石加料速度或少加勤加。

7.2发生器操作压力偏高

气柜钟被卡信或乙炔管道积水,电石加料量过多,溢液管堵塞,洗涤器填料结块或电石渣堵塞。

处理方法:

轻轻晃动钟,使其自由升降,管道与时放水。

控制电石加入量和石粒度。

疏通溢流管保证畅通。

清洗或更换洗涤器填料。

安全设施配置

防尘面具、面罩、干粉灭火器。

 

乙炔压缩岗位操作规程

开停车操作规程

1.1开车前准备

1.1.1检查设备、管道、阀门按装是否符合要求,接地装置是否良好。

1.1.2检查议表、计量器具、安全阀、防爆膜等均处于良好状态。

1.1.3检查电机转向是否正确,电器开关灵敏好用。

1.1.4各干燥器按规定装入干燥剂,并试压合格。

1.1.5新开车或大修后,开车前必须进入设备、管道、仪表试运行和气密性试验,其方法是升至规定压力,用肥皂水检查无泄漏,保压24小时,其压力降小于0.25%为合格。

1.1.6配齐车间消防器材,备好合格氮气。

1.2开车步骤与操作

1.2.1打开压缩机冷却水阀,待有水流出后,调至正常开度。

1.2.2接到开车通知后,观察压缩机前压力达0.05mpa以上用手盘动压缩机飞轮1周,待压缩机动转正常后关闭放空阀,打开出口阀,高压乙炔总管阀向充装岗位送气,由充装岗位各灌充排放空至放空尾气中乙炔纯度达98%关闭各放空阀。

正常运行操作规程

2.1.1控制压缩机乙炔进口压力≤0.09mpa,1级缸油压0.8-0.9mpa,气压:

0.55-0.70mpa,气温<90℃,2级缸油压2.8-3.0mpa,气压<2.5mpa,气温<35℃。

2.1.2每四小时缓慢打开各排污阀,排污一次。

2.1.3压缩机运转正常时每半小时巡回检查一次压力、温度等,并记录操作实况,若不正常时应加大检查力度。

2.1.4与时更换,补充各干燥器的干燥剂。

2.2开燥剂的更换

2.2.1更换干燥剂必须在停车时进行。

2.2.2关闭干燥器前后乙炔阀缓慢打开放空阀将乙炔放空、降压。

2.2.3用0.09mpa压力的氮气置换干燥器放空尾气中乙炔含量在2%以下,在继续通氮的情况下打开干燥器上盖,关闭氮气。

2.2.4取出失效的干燥剂,并将器清理干净,将干燥剂装满干燥器并摊平。

2.2.5盖上顶盖,均匀的拧紧,紧固螺丝。

2.2.6用各格氮气试压,低压干燥压力达0.10mpa或高压干燥器压力达到3.0mpa时用肥皂水试验无泄漏,然后用氮气置换器空气至放尾气中含氧量小于3%。

2.2.7放出氮气,用合格乙炔置换容器中氮气至乙炔纯度达98%以下,硝酸银试纸试验不变色方可投入生产。

紧急停车操作规程

接触化学品的危险性

4.1乙炔:

分子式:

C2H2;结构式:

H-C-C-H;分子量26.04对空气的比重为0.9057(空气=1),乙炔的密度随温度、压力的改变而不同,在0℃和一大气压下其密度为1.17kg/m³,而当温度为20℃时则为1.091kg/m³,在大气压力下15℃时1体积水可溶解1.15体积的乙炔,而同样的条件下,1体积丙酮可溶解23体积的乙炔。

其溶解度随溶剂种类、压力、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乙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比一般物质灵敏高的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浓度极限为2.3%-82%;当压力在0.147mpa以上时,如果温度达580℃时,则能使全部乙炔分解面爆炸,当压力达0.294mpa或加热至400℃以上,乙炔即发生聚合,聚合时节放出放出热量,而发出聚合爆炸。

乙炔氯气混合在光的作用下即爆炸,乙炔与铜、银、镉、锌等与其他们的盐类,接触能全部爆炸性化合物。

当乙炔与水蒸以1:

1.5混合或氮气以1:

1混合时,则较为安定,一般不会发生爆炸。

工艺操作参数

5.1乙炔:

流量:

40-60M3/h,乙炔进口压力≤0.09mpa

纯度:

C2H2≥98º$;H2S.PH3等杂质以10%AGHO3试纸检验不变色。

5.2无水氯化钙CaCC2≥98º%;氯酸根≤0.2%;粒度≥10mm

5.3无水氯化钙

5.3.1乙炔总管流量:

40-60M3/H

5.3.2乙炔压缩机:

进口气体压力:

0.25-0.90mpa,进口气温<35℃

正常操作过程须知

接到开车通知后,观察压缩机前压力达0.05mpa以上用手盘动压缩机飞轮1周,待压缩机运转正常后关闭放空阀,打开出口阀,高压乙炔总管阀向充装岗位送气,由充装岗位各灌充排放空至放空尾气中乙炔纯度达98%关闭各放空阀。

异常情况应急防措施

7.1乙炔压缩机出口压力明显高于落充排上的压力。

7.1.1原因:

压力表失灵处理:

检查检验压力表或更换压力表。

7.1.2高压干燥的干燥剂吸水后结块或成糊状而堵塞气体通道,或高压阻火器塞,因此必须定期更换或再生干燥剂,或者清洗更换高压阻火器。

安全设施配置

干粉灭火器

 

乙炔净化岗位操作规程

开停车操作规程

1.1详细检查设备管道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并做气密性试验合格。

1.2清除设备管道杂物,检查各阀门是否严密,启闭灵活。

1.3检查水环泵与各水泵安装平稳,转动灵活,并拧紧地脚螺丝,并试验各泵的工作情况。

1.4检查压力表、温度计、液面计、转子流量计、安装齐全,灵敏可靠。

1.5检查电器设备安装合格,并接地线,开关灵敏。

1.6消防器材、安全设施齐全。

1.7备足合格氮气,备齐工具与化验仪器、药品等。

1.8向净化塔充水:

打开闪氯酸钠配制罐上水阀出口阀,二清泵进口阀、出口阀,开启二清泵向塔打入清水,待液面达400mm时,开二清塔与一清塔间的串连阀门。

一清泵进、出口阀,开启一清泵由二清泵塔塔釜向一清塔打水至液面达400mm时,停一、二清泵,关闭配制缺勤上水阀、出口阀、一清泵、二清泵进、出口阀。

向中和塔充水打开配碱罐出口阀,事前应向罐注水或配好碱液,开启碱泵进、出口阀,用碱泵向中和塔打入液体。

如打入碱液时,液面计液面在750±50mm时停泵,关闭碱泵进、出口阀与碱罐出口阀。

打开充氮阀,1#低压干燥器放空阀,控制氮气压力在0.1MPa以下,氮气经水环泵,冷却器、净化塔、中和塔至1#低压干燥大路放空,置换10分钟后,分别开启备塔对应的循环泵,循环1分钟,停泵,水环泵开启1分钟,取样分析放空尾气中氧含量小于3%。

关闭放空阀、充氮阀,系统以不小于4.5KPa压务氮气保压。

次氯酸钠溶液的配制:

检查氯气系统有无泄漏,如有泄漏应立即处理,否则严禁开车。

检查方法:

用棉纱蘸少许氨水置于泄漏处,若有白色烟雾说明该处有泄漏,无烟雾产生则为不漏。

打开液氯钢瓶阀,将氯气放入氯气缓冲罐,控制压力在0.2MPa左右打开文丘里喷射器上水阀与氯气流量计进出口阀门控制流量在1.8-2.8M3/H,开启碱泵,打开稀碱流量计进出阀,控制流量在60-80L/H,与时检查NAOCL中PH值,据PH值大小调节氯气或稀碱流量,控制NAOCL中有效氯在0.07-0.09%,最高不得高于0.01%,PH值维持在7-9之间。

待NAOCL贮罐配满时,依次关闭碱、氯、水阀站、停碱泵。

配制合格的NACOL,用泵打入NACOL贮罐备用。

配制NACOL严禁使用与乙炔接触过的水!

正常运行操作规程

2.1打开净化塔,中和塔放净阀,将塔清水放掉,关闭净阀。

2.2分别打开NAOCL贮罐,与配碱罐上的出口阀。

打开二清泵与中和塔循环泵分别向二清塔,中和塔打入NAOCL和NAOH。

一清塔的NAOCL则由一清泵从二清塔塔釜打入。

待各塔釜液面达750±50mm时,分别关闭NAOCL贮罐,碱罐与二清塔与一清塔之间的串连阀。

各塔由对应泵打循环。

2.3打开中和塔后放空阀,将系统氮气放至压力很低,以系统正压力准。

绝对禁止系统无压或出现负压。

2.4打开本岗位乙炔进放阀,通入乙炔至放空尾气中乙炔浓度达98%。

硫磷杂质以10%,硝酸银试纸检查不变色时,关闭放空阀,打开本岗位出口阀。

2.5根据乙炔气温度打开冷却器上水阀,并调至适当开度。

通知发生岗位与压缩岗位,开始供气。

2.6各岗位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启水环泵调整水环泵回流阀、控制泵出口压力在0.09mpa以下。

2.7控制冷却器出口温度<35℃,以调节上水量控制。

与时排放冷凝水。

2.8控制一清塔、二清塔、中和塔、液面在750±50mm出口气体温度<35℃。

2.9控制净化塔喷淋量在2000-2500Kg/h.二清塔塔釜NAOCL中有效氯在0.05%以下,若低于此值应立即导入一清塔中。

二清塔更换新鲜NAOCL。

更换时严防将塔釜中液体放净。

2.10控制中和塔喷淋在1500-2000Kg/h。

当塔釜碱液中NAOH<3%,NACO3达8%时,须更换新碱液。

2.11每半小时用AGNO3试纸检查一次净化效果,若呈谈黄钯,应与时加大喷淋量或换新的AGNO3试纸应放入盐水的瓶中集中处理,严禁乱扔。

2.12与时配制NAOCL和NAOH溶液,以保证正常生产。

紧急停车操作规程

3.1停止水环泵运转,关闭水环泵进、出口阀,全部打开回流阀。

3.2停止离心泵运转,关闭各泵的进、出口阀。

3.3关闭本岗位乙炔总管、出口阀。

3.4打开净化塔放净阀,将塔釜液面降至规定高度,切断总电源。

接触化学品的危险性

乙炔:

分子式:

C2H3;结构式:

H-C-C-H;分子量26.04对空气的比重为0.9057(空气=1),乙炔的密度随温度、压力的改变而不同。

在大气压力下15℃时1体积水可溶解1.15体积的乙炔,而同样的条件下,1体积丙酮可溶解23体积的乙炔。

乙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比一般物质灵敏高的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浓度极限为2.3%-82%;当压力在0.147mpa以上时,如果温度达580℃时,则能使全部乙炔分解面爆炸,当压力达0.197mpa,加热至400℃以上乙炔即发生聚合爆炸。

乙炔氯气混合在光的作用下即爆炸与铜、银、泵与盐类接触能发生性混合物,与氮气1:

1混合时,则为安定性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乙炔与水接触,能生成类似冰和霜的水合晶体而堵塞管道。

如温度高于16℃时,则水合晶体不易存在,乙炔对人体毒害不大,但因乙炔中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具有有毒性。

厂房空气中乙炔浓度应控制在05.mg/m3以下。

乙炔的化学性很活泼,易发生成、聚合等反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当乙炔发生火灾时,可用二氧化碳、化学干粉等灭火器扑救。

严禁使用四氯化面灭火器。

次氯酸钠:

分子式:

NAOCL,分子量:

74.47

是由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得,有氧化性,有腐蚀性,是一种消毒剂。

NAOCL是一种不稳下的盐,受热易分解,温度高于40℃时即分解,当氯气过量或遇酸时亦会分解。

故应贮存于阴凉处。

工艺操作参数

5.1水环泵调整水环泵回流阀、控制泵出口压力在0.09mpa以下。

5.2控制冷却器出口温度<35℃,以调节上水量控制。

与时排放冷凝水。

5.3控制一清塔、二清塔、中和塔、液面在750±50mm出口气体温度<35℃。

5.4控制净化塔喷淋量在2000-2500Kg/h.二清塔塔釜NAOCL中有效氯在0.05%以下,若低于此值应立即导入一清塔中。

二清塔更换新鲜NAOCL。

更换时严防将塔釜中液体放净。

5.5控制中和塔喷淋在1500-2000Kg/h。

当塔釜碱液中NAOH<3%,NACO3达8%时,须更换新碱液。

5.6每半小时用AGNO3试纸检查一次净化效果,若呈谈黄钯,应与时加大喷淋量或换新的AGNO3试纸应放入盐水的瓶中集中处理,严禁乱扔。

正常操作过程须知

6.1控制进入净化塔的乙炔气温度低于35℃。

系统应无泄漏,冬天应防冻。

6.2每半时用10%硝酸银溶液试纸检查一次清净效果,约1~1.5h应更换一清塔、二清塔次氯酸钠溶液,并作化验分析。

每班对碱液分析一次。

6.3操作中加强巡回检查,认真填写操作运行记录,遇有临时停车,必须切断电源关闭各循环泵阀,保持系统处于正压。

6.4操作者穿戴好防护用品,应戴涂胶手套、防护眼镜或面罩。

异常情况应急防措施

7.1净化效果差,即AGNO3试纸变色。

7.2乙炔中硫磷杂质多,加大喷淋量或更换新液。

7.3NAOCL中有效氯低或PH值高,控制NAOCL溶液中有效氯在0.07-.09%,PH值7-8。

7.4温度高NAOCL分解,控制气体温度与NAOCL在35℃以下。

7.5塔填料结圬或结块,停车检修,更换填料或酸洗填料。

7.6喷淋量过大,调整喷淋量在控制围。

7.7塔釜液面太高,控制液面在750±50mm

7.8轴封不严,形成气蚀,压紧或更换填料

安全设施配置

洗眼器、干粉灭火器、涂胶手套、防护眼镜和面罩

 

乙炔充装操作规程

开停车顺序

1.1乙炔瓶充装前的检查按GB13591-92《溶解乙炔充装规定》执行。

1.2由压缩机岗全引入氮气,分别打开各充装排放空阀置换,3分钟取样分析放空尾气中含氮在3%以下,关闭放空阀,置换加气管。

1.3将检验合格的乙炔瓶置于充装排上,并拧紧卡具。

1.4压缩机开启后,待乙炔压力升至0.02-0.10pma时,打开主压总管阀,分别打开各充装排上的总阀门与该排放空阀,用乙炔置换管道中的氮气至放空尾气中乙炔达98%以上,关闭放空阀,依次松动各甁卡具,进行软管置换,并立即拧紧卡具。

1.5待乙炔总管压力达0.10-0.20mpa时,依次缓缓打开各瓶阀进进充气。

正常运行操作程序

2.1控制充气流速在0.6M³/h瓶(40升瓶)以下,即每台压缩机不得少于70只钢瓶。

2.2充气时当室温达30℃时,开冷水喷淋降温。

2.3检查瓶壁温度不得超过40℃,超过时,必须停止该瓶充装,移至安全地点检查处理。

2.4充装中至少每30分钟检查一次充装压力,瓶壁温度、瓶阀易熔合金塞与各密封部位是否有泄露,如泄露应立即妥善处理。

2.5因故中断充装的乙炔瓶,需要继续充装时,必须保证主管乙炔压力等于大于乙炔瓶压力时,才可开启瓶阀各支管切换阀。

2.6分次充装时,每次充装后的静置时间不小于8小时,静置时关闭瓶阀。

2.7充装完毕后关闭瓶阀。

打开高压乙炔回气阀,将高压乙炔放回气柜中,开关阀门时应轻缓,使之严而不紧,防止用力过度。

2.8充装后的乙炔瓶从充装上卸下,逐只进行称重测定瓶的乙炔量。

2.9乙炔充装量超过最大充装量度,将该瓶置于衡器上,供汇流排将瓶超装的乙炔放回气柜中,否则严禁出厂。

2.10按GB6819-1996《溶解乙炔》规定的验收规则,试验方法技术要求,分析瓶乙炔质量并验收入库。

2.11用涂液法逐只检查瓶阀,易溶合金塞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应妥善处理,否则禁止出厂。

紧急停车操作规程

3.1立即通知前岗位(压缩车间)停车。

3.2关闭主管道主控制阀。

3.3关闭充装排单向阀。

3.4关闭气瓶瓶阀,打开回流阀,收回气柜。

3.5缷下卡具,逐只进行称重测定瓶的乙炔量。

接触化学品的危险性

乙炔:

分子式:

C2H2;结构式:

H-C-C-H;分子量26.04对空气的比重为0.9057(空气=1),乙炔的密度随温度、压力的改变而不同,在0℃和一大气压下其密度为1.17kg/m³,而当温度为20℃时则为1.091kg/m³,在大气压力下15℃时1体积水可溶解1.15体积的乙炔,而同样的条件下,1体积丙酮可溶解23体积的乙炔。

其溶解度随溶剂种类、压力、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乙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比一般物质灵敏高的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浓度极限为2.3%-82%;当压力在0.147mpa以上时,如果温度达580℃时,则能使全部乙炔分解面爆炸,当压力达0.294mpa或加热至400℃以上,乙炔即发生聚合,聚合时节放出放出热量,而发出聚合爆炸。

乙炔氯气混合在光的作用下即爆炸,乙炔与铜、银、镉、锌等与其他们的盐类,接触能全部爆炸性化合物。

当乙炔与水蒸以1:

1.5混合或氮气以1:

1混合时,则较为安定,一般不会发生爆炸。

工艺操作参数

5.1丙酮:

CH3COCH3≥98%;H20≤0.3%

5.2充气流速:

≤0.6m³/瓶时(40升钢瓶)充气压力<2.5mpa.

5.3瓶壁温度<40℃

5.4成品(溶解乙炔)C2H2≥98%,H2S.PH3等杂质,以10%HGNO3试纸检验不变钯。

瓶压力:

15℃时、1.52mpa。

气瓶充气量:

5-7kg/瓶.气瓶中丙酮加入量:

MF-0.38SV(约13.7-14.5kg)

正常操作过程安全须知

6.1高压乙炔管道或乙炔瓶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

6.1.1高压系统中漏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1.2设备或管道有空气进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1.3乙炔压缩机出口气体温度过高。

6.1.4开、关阀门时间生火花。

6.1.5管道中有铁锈或其他物质在管道中流动,当乙炔流速过快时,产生静电火花。

6.1.6工作人员穿着化纤衣服或绝缘鞋,由于化纤衣物磨擦而使人体带电,当人体接触设备、管道时,产生放电现象。

6.1.7乙炔瓶中填料下沉,与瓶壁间隙过大,当乙炔分解或震动时,引起瓶乙炔分解而导致乙炔瓶爆炸。

6.1.8因乙炔溶解于丙酮中是放热的,如散热不良,导致瓶温度高,丙酮分布不均匀,局部温度超高造成乙炔分解。

6.1.9乙炔瓶吸入空气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异常情况应急措施与防措施

7.1杜绝乙炔泄漏,发现泄漏与时停车处理。

7.2防止空气进入设备、管道,充气前要将空气置换彻底。

7.3充气过程中经常检查瓶壁温度,如温度高应立即喷水降温。

7.4控制压缩机出口气温在35℃以下(冷却后)。

7.5定期检查阀门,防止阀门生锈或有其他杂物,开关阀门动作要轻缓。

7.6禁止工作人员穿着化纤衣服与绝缘鞋。

7.7定期对乙炔钢瓶进行技术检验,超期瓶不预充气。

7.8对无佘压气瓶认真检查,怀疑瓶吸入其他气体,一律将瓶气体抽净,然后进行充装。

(旧瓶充装前必须测压)

安全设施配置

8.1工具:

铜锤、铜板手。

8.2消防器材:

应急喷淋、干粉灭火器。

8.3报警与联锁:

燃气报警器、强制排风联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