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840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弓之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惊弓之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惊弓之鸟.docx

《惊弓之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弓之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惊弓之鸟.docx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

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

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的:

更羸说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来;更羸告诉魏王虚发雁落的原因:

这是一只惊弓之鸟,心里害怕使它掉了下来。

因此可以按内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

也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三段来理解。

教学中为了突出重难点,采用分两部分的方式比较合适。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

文章首先便交代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接下来的四个自然段较为具体地讲到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如文中所述,更羸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便断言他“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

难怪魏王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认为是自己听错了,但随之而来的情形便足以印证了令魏王难以置信的话。

“更羸并不取箭,”这句话原本毋需用一个“并”字也能讲通,但通过一个“并”字,却很好地强调了“不取箭”的事实。

但闻“嘣”的一声弦响,只见“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读文至此,我们定会拍案叫绝。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后三个自然段。

这部分内容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尤以更羸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为重。

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实着实令魏王“大吃一惊”,由前面的“是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

”两个怀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问句到“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

”两个惊讶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惊叹句便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

课文并未就此点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惊叹之余,写到了更羸令魏王觉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话: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更羸话前的提示词语“笑笑”两字可不简单,因为这笑中包含着更羸对眼前事实的最清晰的认识。

然而这其中的玄机却是我们和魏王所不知道的。

这话语连同这话语前不可思议的神情,对刚亲眼目睹完让人不可想象的只弯弓取鸟场面的魏王来说,当然更是觉得奇上加奇了,“你怎么知道的?

”魏王的疑问也是我们读到这里的疑问,当把这些不可思议的疑问推向高潮的当口,让更羸用语道破天机,应当说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笔。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课文重点,写更羸分析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他的话讲了三点意思:

一是讲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声悲惨,说明他善于观察,会发现问题;二是讲他认为大雁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说明他善于判断,会分析问题;三是讲他认为大雁听到了弦响,一害怕就会掉下来,进一步说明他善于分析,判断准确。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练习读懂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二是学习把看到、听到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更羸说拓展习题

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教法学法:

阅读法、讲解法

课的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一、选词填空。

悲惨悲痛

1、周总理去世的时候,全国人民()。

2、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

怎么这么

1、魏王不相信更羸有()大的本领。

2、更羸()会有这样大的本领呢?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本事()悲惨()劝告()

发觉()孤单()鲜艳()

三、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选一个讲给你的同伴听。

小资料:

 

魏国:

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惊弓之鸟:

源于刘向编写的《战国策·楚策四》,词意近似于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能手:

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在本课指更羸是个对射箭非常熟练,有这方面高超技艺的人。

本事:

口语,指本领、能力。

本课指魏王不相信更羸具有只拉弓,不射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本领。

孤单失群:

指失去了同伴,无依无靠。

孤单:

单身无靠。

失:

离开。

本课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

悲惨:

(处境或遭遇)极其不幸,令人伤心。

愈合:

指伤口合上了,长好了。

拼命:

把性命豁出去;舍命。

比喻用最大的力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简短的话回答。

2.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

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㈡学习2至7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至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课件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

(3)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3.让学生从第4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6.谈话导入:

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

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

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㈢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8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

(4)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多媒体显示:

a、出示第1题:

“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指生填写。

(多媒体显示:

飞得慢)

b、出示第2题:

“因为,所以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指生填写。

(多媒体显示:

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c、指导学生想象第3题,然后自己做在练习纸上。

d、交流,齐读。

3.用因果、果因句式练习说话。

4.教师小结。

5.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三、畅谈收获,拓展思维。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3、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4、成语今用。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搜集和鸟有关的成语。

板书:

惊弓之鸟更羸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表格

教学过程:

1、采访释疑

(1)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跟随魏王和更羸到郊外打猎,看到了哪些奇异的现象?

(2)出示表格,学生依据表格进行讨论。

寻找现象

分析原因

慢慢地飞

边飞边鸣

拉弓射雁

弦响雁落

拍翅雁掉

(3)用采访的形式,释疑。

师:

为什么会有这些奇异的现象发生?

我们去采访一下更羸,看看他是怎么回答的。

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讨论分析原因。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完善,大致形成如下意见:

 

寻找现象

分析原因

慢慢地飞

受过箭伤

伤口作痛

边飞边鸣

孤单失群

拉弓射雁

受过箭伤惊弓之鸟

弦响雁落

惊弓之鸟

心里害怕

拍翅雁掉

伤口裂开

2、练习表达

(1)自我表达。

学生用“……,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练习表达,要求把因果说清楚。

(2)用教材中的“……,因为……”“一……就……”表述因果。

并用此种句式练习说话。

(3)注意前后文用词的变化,体会表达效果。

①慢慢地飞——飞的慢

②边飞边鸣——叫的悲惨

③它听到弦响,拼命往上飞,因为它心里很害怕。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上飞。

④它往上飞掉下来,是因为它使劲后伤口又裂开了。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4)学习表达。

熟读课文,领悟课文的表达效果,请更羸现场答记者问,解答大家的疑问。

3、辩论明理

(1)辩题一:

听了更羸的话,你们觉得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能射下大雁,是不是因为他的射雁本领特别高超?

飞得慢怕裂

→受过箭伤→听→飞→掉→惊弓之鸟:

只拉弓,不射箭

叫的惨

(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正确判断)

(2)辩题二:

这只鸟掉下来主要是谁之过?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学生明理,教师小结。

作业:

复述课文

板书:

(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正确判断)

教学反思:

认真回想这堂课认为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中要特别注意牢牢把握课时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不能随意生发开去,更不能离开文本分析内容、讲解习题,语文课还是要通过充分的读来感悟、理解。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日积月累”、“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等几项练习。

“日积月累”包括“多音字组词”、“抄写词语”、“辨析运用词语”、“积累和鸟有关的成语”、“填空,概括句意”。

“开卷有益”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鹰》。

此文选自《英国大百科全书》,每一自然段介绍有关鹰的一方面的知识,阅读此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扩展对鸟类的认知范围。

“初显身手”主要包括“查资料,评选鸟类能手”、“办展板”、“讨论保护鸟的好办法”等几项练习。

此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鸟类,使学生懂得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并想出保护鸟类的好办法。

“笔下生花”中的“填一填,想一想”,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总分的写法,并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把事物描写得更生动。

在此基础上,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自己喜欢的鸟儿。

“金钥匙”——及时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学生在读书时,往往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当他非常用心,眼到、口到、心到时,又是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的。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纠错,长期以往,可使学生读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既提高了读书的效果,又养成认真的习惯。

教学“日积月累”中的“多音字组词”时,可让学生查字典理解不同读音字的意思,然后再进行组词。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多填写几个,以丰富积累。

此题可在学习课文中渗透学习。

“抄写词语”可鼓励学生从文中再摘录一些,并尝试使用这些词语,如:

词语的搭配、说句子等。

也可以找近义词进行比较。

“辨析运用词语”要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愿望”、“失望”、“希望”这三个词的词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再读懂要填的这句话,然后填写。

“填一填,说一说”设计此题的目的是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填写,突出翠鸟的特点,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此题可放在学习课文中解决。

“开卷有益”让学生自读课文《鹰》,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中了解有关鹰的知识,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评选鸟类能手”可发动学生查找收集有关鸟类的资料,评选鸟类能手。

除了表格中列举的以外,还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鸟类能手进行填写。

“办展板”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举办,全组设计,分工进行。

“习作”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抓住生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小资料:

捕虫能手——燕鸻(héng)

燕鸻上体棕灰褐色,下体前半部为棕色,后半部是白色。

嘴短宽,体型适中。

它飞起来很像燕子,可又多在地上行走活动,因此,人们一般都叫它“土燕子”。

夏天迁来我国,繁殖在沿海一带地区。

燕鸻喜结群活动,少则几十只,多则上百只。

飞行迅速,垂直落下,在地上行走也喜急驰。

4-7月间结群繁殖,卵即产在草地或沙土凹陷处,内铺一些新鲜嫩草。

每窝产卵2-5枚。

白天阳光充足,气温较高,亲鸟不在窝内孵卵,夜晚气温明显下降,亲鸟归窝。

燕鸻是有名的食虫鸟,尤其嗜吃蝗虫。

有人曾在洪泽湖蝗区观察到,一天内有68只次燕鹤在80亩田地内活动,将300头四五龄蝗蝻全部捕食;6月份蝗虫开始繁盛,此时燕鸻几乎只吃蝗虫,甚至在剥验它们的胃中,有的一个胃内竟含8个蝗虫;通过饲养燕鸻雏鸟试验,一只雏鸟平均每天吃30克(约90只)蝗虫,如果一窝以3-4只雏鸟计算,每窝雏鸟每天可吃90-120克(270-360只),再加上亲鸟所吃的,消灭蝗虫总数可达180克(约540只),依此计算,一窝燕鸻1个月所吃的蝗虫,可达到4500克(约16200只),那么,几百窝的燕鸻所消灭蝗虫总数就相当可观了。

我们保护了燕鸻的正常生活和繁殖,也就如同保护了粮食。

别看小小的燕鸻,它们也在为我们人类间接地做出贡献。

捕鼠能手——猫头鹰

猫头鹰,又叫鸮形目夜行性猛禽。

猫头鹰的大眼睛只能朝前看,要向两边看的时候,就必须转动它的。

猫头鹰的脖子又长又柔软,能转动270度。

由于是夜间出来捕食的猛禽,它们的听力显得特别重要。

猫头鹰的头骨不对称,所以它的两只耳朵不在同一水平上,有利于根据地面猎物发的声间来确定猎物的正确位置。

猫头鹰是现存鸟类中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

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猫头鹰的踪影。

猫头鹰的窝有的筑在树洞里;有的筑在岩石中;有的筑在地面上,如穴鸮;还有的筑在仙人掌中。

各种猫头鹰下的蛋都是白色的。

猫头鹰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动物为食。

猎物的大小视猫头鹰的体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虫,大到兔子都有。

也有一些以捉鱼过日子。

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部分,如骨头、毛发、羽毛,会压缩成小球反刍来。

分析小球的成分,可以断定猫头鹰的猎物类型。

捉虫能手——啄木鸟

啄木鸟科是鴷形目最大的一科,也是为分布广泛的一科,初两极和大洋洲以外都能见到。

啄木鸟是中小型攀禽,嘴强直如凿,舌长能伸缩,有粘液,舌尖有钩或分叉,用以钩食昆虫。

啄木鸟约有38属210种,我国有13属29种。

大斑啄木鸟是我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啄木鸟,在北京郊区的森林中和城市公园中都能见到。

唱歌能手——百灵鸟

百灵鸟内蒙古自治区区鸟。

产于大青山以北。

鸟纲,百灵科。

广义的百灵为歌百灵属、凤头百灵属、沙百灵属、百灵属和角百灵属各种类的通称,有时也包括云雀属。

狭义的专指百灵属各种,均为中小型鸣禽。

体长17—19厘米。

头与背部呈褐黄色,间杂有黑红斑点,眼四周毛色稍淡,颈部为淡黄色,颈下有明显的黑红色带,下体呈灰白色,喙、足为淡黄色。

跗跖后缘不似一般鸣禽之呈棱状,而为钝圆形,具盾状鳞,后爪特长。

以草籽、蝗虫、老鼠等为食。

每窝产卵3—4枚,端午节前后开始孵化。

营巢于草原或沙滩凹处。

蒙古百灵体较云雀稍大,翼亦较尖长,羽色与之近似。

可饲养为观赏鸟。

善鸣。

鸣声嘹亮宽广,婉转多变。

传说能学百声,故称“百灵”。

可仿效多种禽兽之声,能“成龙配套”地鸣叫。

行动敏捷,飞翔很快。

飞时直唱入云,故又名告天子。

飞行能手——雨燕

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常在空中捕食昆虫,翼长而腿,脚弱小。

雨燕分布广泛,有些种类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是著名的候鸟,有些则是热带地区的留鸟。

雨燕科有18属80种,我国4属7种。

有些种类如楼燕分布广泛,比较常见,甚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也常能见到。

筑巢能手——园丁鸟

雄性园丁鸟的高超的建筑艺术才能,是其他鸟类所望尘莫及的。

园丁鸟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由于种的不同,它们修筑的建筑物有很大不同,装饰品的选择和求婚仪式也相当多样。

居住在澳大利亚东部雨林中的紫园丁鸟,当雄鸟发育成熟后,早在交配季节到来之前,就开始营建亭子以吸引配偶。

它先在林间空地上选择一个树荫不太浓的地方,清理出一块1平方米左右的地方,用一束束的树枝插成互相平行的两行,筑成一条通往亭子的几十厘米长的林荫甬道,然后着手修筑亭子,并选择黄绿色的枝叶、蓝色和黄色的花、蓝色的浆果和鹦鹉的羽毛进行装饰,甚至还会从附近居民家里找来玻璃珠、纽扣、彩色毛线和金属丝来作装饰品。

它还用蓝色浆果的果汁给亭子内部缀色。

它们把门开在亭子南端,这样可吸收更多的阳光。

在门前的空地上,铺着细枝和青草,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收藏品,包括叶、花、果、蘑菇、石英、小刀、叉、剪、眼镜、钱币、贝壳等等,这些都是它求爱时向雌鸟炫耀的资本。

当那些鲜花和浆果干枯后,紫园丁鸟就用新鲜的来代替。

它们总是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收藏,甚至相互偷窃。

一旦有雌鸟来到漂亮的亭子前,雄鸟便兴高采烈,围绕着亭子转,向对方介绍“洞房”的华丽,同时跳起优美的求婚舞,用嘴捡起各种精致的珍品让客人观赏。

这种求爱表演一直进行到赢得雌鸟的爱慕。

然后双双进入“洞房”。

园丁鸟的亭子仅仅是为求婚而设计的洞房,实际上孵卵巢是婚后由雌鸟修筑的。

这是一种杯形巢,建在离亭子几百米远的空地上或树枝上。

雌鸟单独孵卵和照顾后代,而雄鸟则继续忙于修饰亭子,引诱别的雌鸟。

优秀纺织工——织布鸟

织布鸟是动物中最优秀的纺织工。

每到生殖季节,雄鸟就开始了一场编织吊巢的紧张角逐。

它们先把衔来的植物纤维的一端紧紧地系在选好的树枝上,用嘴来回编织,穿网打结,织成实心的巢颈。

然后由巢颈往下织,密封巢顶,外壁增大,中间形成空心的巢室。

在巢的底部织一个长长的飞行管道,末端留有开口。

这样,巢顶既能防风遮雨,又能挡住灼热的阳光,飞行管道用来防御危险的树蛇。

雄鸟把主体工程完成以后,就围绕着巢口振翅飞翔,炫耀求偶。

但是,雌鸟对“婚房”的质量十分挑剔。

如果雄鸟在一周内还没找到“对象”,就会自动拆除辛勤织起来的吊巢,并在原处重新设计和编织一个更精巧的吊巢。

如果这次博得了雌鸟的赞许,它们便订下了终身大事,共同布置装点“新房”。

雌鸟从入口钻进去,用青草或其他柔韧的材料装饰内部,在巢内飞行管口的周围,雌鸟还特意设置了栅栏,以防止鸟卵跌出巢外。

一切工作结束之后,雌鸟便在巢内安然地产卵、伏孵、照料孩子。

我国有两种织布鸟:

黄胸织布鸟和纹胸织布鸟,以黄胸织布鸟较为常见,都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

它们常栖息在居民点附近的耕地及丛林中,不太怕人。

3—8月间结群繁殖,主食植物种子和成熟谷物。

第六单元形成性检测

双基加油站

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规范!

línglóngdàngyàngdǒuqiàoyíhuòpīnmìng

()()()()()

二、多音字组词,可要分辨清楚哟!

jìn()gēng()tán()

尽更弹

jǐn()gèng()dàn()

三、请你写出和鸟有关的成语吧,相信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好词!

四、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你能在说一遍这个问题吗?

我没听情楚。

()

2、一泛眼它又停在苇秆上了,注视着眨着微波的水面。

()

读写训练场

一、选词填空,不要放错位置哦!

灵活灵巧

1、妈妈有一双()的手。

2、翠鸟有一双()的眼睛。

希望愿望失望

捕捉翠鸟很不容易,我们的()无法实现。

我们()了,只好在翠鸟飞来的时候,()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二、填空,使句子的意思更完整。

1、黑板上()写着几个字。

2、他是一个()的学生。

3、岸边是()的稻田。

4、爸爸奇怪地问:

“()?

三、按要求写词语吧!

1、写反义词。

失望—()喜欢—()清凉—()

2、写近义词。

清脆—()美丽—()赞美—()

四、回味一下学过的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翠鸟头上的羽毛像(),()。

背上的羽毛像()。

腹部的羽毛像()。

它(),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这段话不仅突出了翠鸟,还写出了翠鸟的。

实践小天地

一、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   )明媚可爱的春天一到,银杏树上开满了洁白如玉的小花。

(   )当金色的秋天悄悄降临人间,树上挂满了银杏,像一个个胖娃娃。

(   )仲夏,银杏树上的叶子长得更加茂密了。

(   )严寒的冬天,银杏树顶着寒冷,冒着风雪,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士。

(   )虽然它没有牡丹花艳丽多姿,也没有兰花芳香醉人,但我喜欢它那洁白无暇的花朵。

(   )它那粗壮的枝干像一把撑开的绿伞,为人遮阴蔽阳。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小水珠和大浪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

它决心把石头滴穿。

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

“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

真是笑话!

”小水珠说:

“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

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

”“容易,容易!

”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把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

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一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

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

九百九十九天过去,小水珠便来找大浪:

“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着光呢!

大浪听了,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不动。

1、照样子,写词语。

懒洋洋:

一动不动: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石头()的力气()的浪花

()地工作()地学习()地冲击

3、小水珠是怎样对待比赛的?

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大浪是怎样对待比赛的?

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4、读了《小水珠和大浪》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笔下生花。

美丽的小鸟希望和人类和平相处,请你以小鸟的身份劝劝那些捕鸟的人们,请人类保护你们的家园不受破坏。

来吧,小鸟儿,现在就动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