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88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docx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离子交换量2、土壤容重3、闭蓄态磷4、复合肥料5、相对产量6、同晶替代

7、土壤萎蔫系数8、生理酸性肥料9、缓效钾10、土壤质地、11、土壤腐质化系数

12、土壤母质13、速效养分14、土壤肥力15、主动吸收16、永久电荷17、质流

18、目标产量19、土壤20、土壤空隙度21、土壤有机质22、活性酸23、土壤盐基饱和度24土壤反应指示植物25土壤耕性26土壤团粒结构体27、田间持水量28、土壤导热率29、土壤导温率30、土壤热容量31、旱作农业32、作物需水量33、雨养农业

34、土壤母质35、风化作用36、根外营养37、对产量38、养诊断39、生物固氮40、氨基化作用41、硝化作用42、反硝化作用43、菌根44、枸溶性磷肥

45、微量元素肥料46、碳氮比47、有机肥料48、秸杆还田49、绿肥50叶面肥

一、名词解释:

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

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3、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

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4、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

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5、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6、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8、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9、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10、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1、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12、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3、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14、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5、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16、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17、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18、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19、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0、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比例,一般采用百分数形式。

二、填空

1、土壤物理性粘粒与物理性沙粒的分界点是毫米。

2、作物缺氮时首先出现缺乏症状。

3、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其各种空隙的数量也。

4、土壤养分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接触交换、、。

5、科学施肥的理论包括养分归还原理、、、。

6、根据其分解程度,有机质可分为新鲜有机质、三大类。

7、土壤氮素损失或无效化的途径有硝酸盐淋失、。

8、我国土壤酸性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

9、对作物的有效性H2PO4-HPO42--PO43--。

10、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量高岭石。

11、根据其溶解性,一般将磷肥分为。

12、土壤表层结皮实际上是土壤结构体。

13、作物对水的需要有、两个重要的关键时期。

14、岩石风化的最终产物是及黏土矿物。

15、根外营养有称为。

16、棉花对和微量元素反应比较敏感,所以应该注意使用这些元素。

17、有机质中含有的养分大部分是,而化肥中的养分是。

18、作物体内钼的含量比较高时对作物本身没有危害,但对有危害。

19、施肥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地力分级法、。

20、土壤中铁有两种价态。

21、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两个完全相对立的过程。

22、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三大类。

23、土壤酸的类型包括、。

24、土坷拉是一种土壤结构体。

25、土壤退化最严重的主要包括、。

26、作物营养一般有两个重要的关键时期。

27、土壤速效养分一般指和。

28、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必须有的存在。

29、花生体内的含磷量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30、土壤中的电荷分为、两种。

31、根据其结构黏土矿物分为2:

2三种。

32、肥料三要素是指。

33、根系吸收养分最强的部位在区。

34、水稻对有益元素和微量元素有特殊是需要,应注意施用。

35、西红柿缺钙时的症状是。

36、果树小叶病是因为缺乏营养元素。

37、如果有机质的碳氮比25或30,分解时这种有机物就会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38、铁是组成成分。

所以缺铁时叶片表现。

39、土壤固定磷能力比较强,所以施肥时特别强调,以尽量减少与土壤的接触。

40、作物主要吸收土壤中和形态的氮素。

41、土壤颗粒分为石砾、4个级别。

42、高岭石是类型的黏土矿物,而蒙脱石是类型的黏土矿物。

43、土壤永久电荷主要来源于和作用。

44、我国水资源短缺分为工程型4种类型。

45、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为两种。

46、一般说来,缺氮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表明该营养元素。

47、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中的养分一般分为和无效养分。

48、缺磷时,作物叶片和茎部出现。

49、氯化钾最宜施用在和作物上。

50、等量氮磷钾含量的有机肥料比化肥的效果。

51、烟草花叶病是由于缺乏营养元素。

52、土壤中的铁主要有两种形态,但作物只能吸收形态。

53、钙在植物的细胞壁中以形态存在。

54、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常出现锰不足,而南方土壤则会出现锰。

55、南方酸性土壤中包裹磷酸盐形成闭蓄态磷的胶膜主要是。

56、根瘤的作用主要是。

57、岩石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

58、土壤中的水吸力越大,对作物有效性就越。

59、比起底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

60、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

61、土壤腐殖质包括和胡敏素3个组成成分。

62、土壤胶体分为无机胶体、三种。

63、土壤具有缓冲能力是因为和。

64、土壤毛管水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前者的最大值称为后者最大值称为。

65、土壤形成的因素有气候、地形、。

66、养分在作物体内短距离运输,依靠,而长距离运输依靠。

67、作物体内有两种酰胺,其作用表现在消除氨过多对作物的危害。

68、缺磷的症状一般首先出现在植株的叶片。

69、土壤速效钾指存在于和的钾。

70、缺钙时大白菜出现症状。

71、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包括铜、锌、六种。

72、棉花蕾而不花是因为缺乏元素。

73、土壤中铁有两种价态。

74、根据发酵温度的高低,堆肥分为和两类。

75、复合肥料分为两类。

76、磷酸铵与石灰混合施用。

77、土壤遭受污染后,一般治理。

78、高岭石的电荷数量蒙脱石。

79、土壤中的致酸离子有和等。

80、土壤可变电荷受的影响。

81、土壤水分类型有。

82、我国水资源短缺分为4种类型。

83、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或。

84、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和。

85、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和及其与之相反的作用。

86、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和,其中是主导因素。

87、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

88、我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和等地区。

89、红壤低产原因主要有和等。

90、土壤污染分为和等类型。

91、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92、土壤颗粒分为4个不同级别。

93、土壤物理性粘粒与物理性沙粒的分界点是毫米。

94、土壤有机质包括和。

95、、土壤胶体分为三种。

96、土壤永久电荷主要来源于和。

97、土壤吸附性能包括和。

98、土壤具有缓冲能力是因为和。

99、土壤孔隙一般分为和。

100、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和。

101、水稻植株下部的叶片边缘或叶尖出现赤褐色斑点,表明水稻植株缺乏营养元素。

102、一般用表示土壤和植株含钾量,而用表示化肥含钾量,二者的互算关系为或。

103、氯化钾最不宜施用在和作物上,硫酸钾最好施在作物上。

104、缺钙时,大白菜出现,西红柿出现,苹果出现。

105、作物缺硫的症状一般首先出现在,但受供给的影响,如果这种元素供给充足,作物缺硫的症状首先出现在,而这种元素供给不足时,作物缺硫的症状就首先出现在。

106、豆科作物含钼,而禾本科作物含钼。

107、一般将泥炭分为和类型。

108、绿肥种植的关键在于和。

109、混成复合肥料包括两种,二者差异在于。

110、叶面肥一般分为和五大类型。

111、正常发育的根尖一般具有四个区,其中区吸收养分最强烈。

112、土壤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和。

113、养分在作物体内短距离运输,依靠,而长距离运输依靠。

114、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中的养分可分为。

115、根系吸收铵首先与结合形成,再形成其他氨基酸。

116、土壤氮素的来源主要有和。

117、根据氮的形态,化肥一般分为和。

118、作物能吸收土壤中有和的磷,但主要是的磷,包括,其中是作物最容易吸收和利用的形态。

119、缺磷时,作物叶片和茎出现,这是因为形成了。

120、土壤磷的转化包括两个相应过程,其中包括四个类型。

附:

填空题答案:

1、0.01mm2、植物基部比较老的叶片或老器官3、越多4、离子扩散、质流

5、最少养分原理、报酬递减原理、因子综合作用原理6、半腐解有机质、腐殖质

7、氨的挥发、反硝化脱氮、形成有机质、黏粒对铵的固定

8、从南向北碱性增强9、>、>10、>

11、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液磷肥、难溶性磷肥12、片状13、需水临界期、最大耗水量期14、简单盐类、风化残积物15、叶片营养16、锌、硼17、缓效态、速效态18、动物

19、目标产量配方法、田间试验、计算机推荐施肥法、营养诊断法、养分平衡法、养分半缺指标法

20、2价、3价21、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22、简单盐类、含水氧化物、层状铝硅酸盐类

23、活性酸、潜性酸24、块状25、土壤侵蚀、沙漠化26、作物营养临界期、营养最大效率期

27、水溶态、吸附态28、脲酶29、高于30、可变电荷、永久电荷31、1:

12:

1

32、氮、磷、钾33、根毛区34、硅、锌35、脐腐病36、锌37、>

38、多种酶、黄绿相间39、集中施于根系附近、以减少与土壤接触面积40、铵离子硝酸根离子

41、砂粒、粉粒、粘粒42、1:

1、2:

1

43、同晶代换、矿物晶格断键44、资源型、水质不良型、设施型45、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6、可被再利用的营养元素47、速效养分、缓效养分48、紫色49、麻类、棉花和纤维50、好

51、锰52、2价53、果胶酸钙54、过多55、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

56、将大气的氮气固定并转化为氨57、化学风化生物风化58、低59、小

60、水、热、气、肥61、胡敏酸、富里酸62、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63、土壤中有弱酸及其盐类、胶体上离子的吸附和交换作用

64、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65、母质生物时间人类活动66、胞间连丝叶面蒸腾

67、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68、老叶69、水溶性钾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70、干烧心或心腐病71、硼、锰、铁、钼72、硼73、2价、3价74、高温堆肥、普通堆肥

75、二元复合肥、多元复合肥76、不能77、很难78、小于79、H+Al3+80、PH

81、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82、资源型水质不良型设施型工程型

83、最大吸湿量吸湿系数84、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85、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86、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生物

87、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积累和消耗过程,脱钙与积钙过程、盐碱化与脱盐碱化过程,粘化过程,

富铝化过程,潜育化与潴育化过程,熟化过程。

88、北方干旱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三江平原,松辽平原,江南丘陵

89、酸、瘦、粘、板、旱、浅90、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91、水、热、气、肥92、石砾、砂粒、粉粒、粘粒93、0.01mm

94、新鲜有机物半腐解有机物腐殖质95、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96、同晶代换矿物晶格断键97、机械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生物吸附物理化学吸附阳离子吸附98、土壤中有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胶体上吸附的离子。

99、无效孔隙、毛管孔隙、空气孔隙100、片状、块状、柱状、粒状101、钾

102、KK2OK2O×0.83=KK×1.2=K2O103、甜菜、西瓜、甘蔗、柑橘;洋葱、韭菜、大豆等

104、干烧心或心腐病脐腐病苦胆病

105、植物的顶端及幼芽氮素新叶老叶106、最高、最少107、高位泥炭中位泥炭低位泥炭

108、播种、田间管理109、复混肥料、掺混肥料、加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10、无机营养型、腐殖酸型、生物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型、综合型

111、分生区、根毛区、伸长区、老熟区;根毛区112、离子接触交换、离子扩散、质流

113、细胞连丝、叶面蒸腾114、速效养分、缓效养分、无效养分

115、a一酮戌二酸谷氨酸116、雨水、灌溉水、微生物固氮、施肥

117、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氰氨态氮肥

118、有机态的磷无机态无机态正磷酸偏磷酸正磷酸119、紫色花青素

120、固定释放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固定生物固定

二、选择:

1、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时,其吸附能力:

()

A、比较强B、比较弱C、没有变化D、不表现任何吸附力

2、沙土的沙粒含量一般在:

()

A、50%以上B、50%以下C、70%以上D、70%以下

3、有机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A、腐殖质B、二氧化碳和水C、褐腐酸D、胡敏酸

4、土壤胶体是:

()

A、一种矿物B、很小的土壤颗粒C、土壤中的一种物质D、原生矿物

5、土壤吸附阴离子的结果导致:

()

A、土壤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增大;

B、土壤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减小;

C、土壤颗粒分散

D、土壤颗粒凝聚

6、土壤中的活性酸一般()

A、大于交换酸B、小于交换酸

C、几乎相等D、视土壤而定

7、养分离子淋洗出土壤,,主要与()有关:

A、非活性孔隙度B、毛管孔隙度C、通气孔隙度D、与土壤通气无关

8、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A、比重大B、比重小C、容量大D、容量小

9、良好的土壤结构一般意味着()

A、总孔隙度高,而非活性孔隙比较多B、总孔隙度高,毛管孔隙比较多

C、总孔隙度高,通气孔隙比较多D、总孔隙度高,而且各级孔隙比例合理分布

10、土壤中所有的团粒结构体都是()

A、生物稳定性的B、机械稳定性的C、水稳定性的D、视情况而定

11、作物吸收的钙主要存在于()

A、叶片中B、细胞中C、籽粒中D、根系中

12、大白菜的干烧心是由于缺乏()

A、钾B、镁C、锌D、钙

13、我国南方土壤常施用石灰,其施用量一般根据()

A、土壤的PH值来计算B、氢离子的浓度来计算

C、铝离子的浓度来计算D、交换性酸度来计算

14、硫是一些氨基酸的组成元素,对某些作物的品质影响很大,这些作物是()

A、禾本科作物B、豆科作物C、十字花科作物D、小麦等

15、棉花缺硼时“蕾而不花”其原因主要是硼影响()

A、糖向花器的运输B、花器的受精C、细胞壁的形成D、糖的合成

16、许多作物缺锌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主要原因是锌()

A、生长素的合成B、一些酶的合成C、核酸的合成D、蛋白质的合成

17、对作物体内氧化还原有重要影响的微量元素包括()

A、铁、铜、锰B、锰、铜、硼

C、铁、锌、钼D、铁、锰、锌

18、玉米“白化苗”是由于缺乏()

A、铁B、锌C、锰D、铜

19、作物吸收养分物质最根本的特点是()

A、养分供应越多,吸收得就越多B、具有选择性

C、优先吸收小的物质D、吸收供给量最小的那种养分物质

20、作物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对根系吸收养分有很大的影响,但主要影响()

A、养分的被动吸收B、养分的主动吸收

B、对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影响几乎相同

D、先影响被动吸收,后影响主动吸收

21、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全生育期内,其吸收养分的数量和速度()

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先高后低D、随生育阶段而变化

22、当其它环境条件适合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

A、土壤中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

B、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

C、土壤中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

D、土壤中总养分含量的制约

23、在确定某地块施肥量时,必须知道土壤养分的供给量和作物吸收养分量,同时还必须知道()

A、栽培耕作制度B、灌溉条件C、肥料利用率D、土壤物理性状

24、如果施用的有机肥料C:

N的比例约为50:

1,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

A、会增加B、会降低

C、没有变化D、转化为无效形态

25、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PH值会()

A、升高B、降低C、不会受到影响D、大幅度变化

26、在旱作条件下导致硝态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反硝化脱氮作用B、黏土矿物对氨铵的固定

C、硝酸根的淋失D、转化其它形态的氮

27、一般情况下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磷素主要通过()

A、质流B、扩散C、接触交换D、扩散和接触交换

28、土壤吸水力相同时()

A、沙土比黏土含水量高B、沙土比黏土含水量低

C、沙土与黏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决定于其它因素

29、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

A、基本保持不变B、经常变化

C、与土壤质地有关D、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30、旱作农业的关键是()

A、加强灌溉B、减少灌溉C、合理利用地下水D、充分利用降雨

31、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

A、温度容易升高B、温度容易降低

B、C、与温度变化无关D、较稳定、变化慢

32、土壤中的黏土矿物是由()而来。

A、岩浆岩风化B、沉积岩风化C、变质岩风化D、原生矿物风化

33、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母质B、生物C、地形D、时间

34、土壤与成土母质明显的差异在于()

A、颗粒大小不一B、养分含量不一C、质地不一D、有明显的发生层

35、土壤分布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主要是由于()

A、气候变化B、母质分布变化C、降雨变化D、人为的影响

36、中低产田指的是作物()

A、产量比较低的田B、平均产量比较低的田

C、平均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D、产量比相对较低的田

37、在红壤形成的过程中主要特点是()

A、黏土矿物增多B、养分流失C、有机质积累D、铝相对增多

38、蛭石是()

A、次生矿物B、原生矿物

C、水化氧化物D、有机物与次生矿物的结合

39、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

A、黏粒含量B、沙粒含量

C、有机质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比例

40、如果前茬是油菜,后茬是小麦,小麦施肥时应该()用量。

A、增加氮肥B、增加磷肥C、减少氮肥D、减少磷肥

41、一般来说,将旱地改为水田时,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增加,这是由于()

A、磷酸盐的溶解B、有机质分解加快

C、铁铝磷酸盐转化为钙镁磷酸盐D、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42、肥料三要素是指()

A、氮鳞钾B、钙镁硫C、氮磷硫D、氮钾钙

43、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

A、较多的次生矿物B、较少的有机质

C、一定量沙粒D、土壤团聚体

44、向土壤加入一定浓度的钙盐,土壤颗粒会()

A、更加分散B、团聚在一起

C、没有任何变化D、带有更多电荷

45、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

A、作物吸收磷的能力B、土壤酸碱反映

C、肥料颗粒大小D、耕作栽培措施

46、石灰性土壤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

A、硝酸根的淋失B、铵被黏土矿物固定

C、转化为有机物D、氨的挥发

47、任何土壤由湿变干时的含水量比由干变湿时的含水量()

A、要高B、要低

C、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定D、根据土壤沙粒含量而定

48、2:

1型的黏土矿物含有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由于()

A、同晶代替的作用B、环境PH值的变化

C、吸附有机质D、其它原因

49、土壤单个土粒只要形成团聚体,其结构()

A、一般很好B、一般很坏

C、没有变化D、视胶结物质而定

50、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是指()

A、作物体内含量相对较高而且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

B、在作物体内所起的作用完全不能被其它营养元素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