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1793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瑜的个人事迹五篇800字Word下载.docx

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

有才;

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

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

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

谦礼忠君无人能比;

性度恢弘众将诚服。

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

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

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

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

  “英隽异才”;

  “王佐之才”;

  “年少有美才”;

  “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

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

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才,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

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

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

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

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

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

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

  二.周瑜历来受到的误解由于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诸葛亮形象把周瑜当作了主要陪衬人物,小说中和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

虽然由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历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但还是有些人对周瑜有误解,我即说了周瑜完美就要说清这些误解,当然和小说有关的不论,只谈历史层面上的。

  周瑜的个人事迹2“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经典作品中的经典桥段,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前者的足智多谋和后者的胸怀狭窄。

  咱们先看一看在罗贯中笔下孔明先生是怎样故意欺负公瑾同志的:

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

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真是一举两得!

二气周瑜——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仁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

谁知吴国太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女儿许配给他。

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争夺天下的雄心,但是又失败了。

诸葛亮随后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叫士兵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嘲讽周瑜,让周瑜气得吐血。

  三气周瑜——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致使刘备强大后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拒绝东吴的要求,却又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名为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实则攻取荆州之际,不想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吴军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最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而不治身亡。

  看罢“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喜欢诸葛亮的大可不必为诸葛亮喝彩,热爱周瑜的也没有必要为周瑜难过,因为“以上纯属虚构”。

  在三国历,南郡之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役,如果要弄一个名次的话,其重要性应该仅次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灭吴之役、灭蜀之役,排在第六位,因为正是这场战役最终确定了曹操、孙权、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范围。

和演义中不同,南郡之战主要表现的不是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是周瑜的文韬武略。

  周瑜的个人事迹3有一句歇后语叫做: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句歇后语中包含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若不知道,请听我慢慢道来。

  那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准备进攻刘备和周瑜的联军,刘备和周瑜知道,自己的军队仅仅有五万兵力,而曹操的军队足足有八十万人马,自己远不是曹军的对手。

怎么办呢?

正当刘备和周瑜两人无计可施的时候,黄盖来到帐中找到周瑜,说:

  “大人,我可以假装投奔曹操,让曹操放松警惕,之后再找机会把曹操的大军一举拿下!

”周瑜被黄盖的忠心所感动,便同意了黄盖的方案。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周瑜和黄盖大吵了起来,黄盖甚至出言不逊,让周瑜下不了台来。

周瑜大怒,下令要把黄盖赶出军营。

在众多将领的苦苦哀求之下,周瑜没有把黄盖逐出军营,但还是被周瑜打了五十军棍。

这件事被曹军派来的探子知道了,便把这件事迅速报告给曹操。

  后来曹军的探子又听说黄盖对周瑜怀恨在心,想投奔曹操。

曹操大喜,可他并不知道,他正在一步一步地落入周瑜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在赤壁之战中,黄盖带着几名士兵驾着一艘小木船驶向曹操庞大的舰队。

黄盖的船上蒙着一层油布,里面装的是满船的干草。

曹操看到黄盖,自以为这仗赢定了。

没想到,黄盖竟然点燃了船上的干草,随后和士兵一齐跳入水中,游走了。

无人驾驶的木船冲向曹军的船队,顿时,火光冲天,哭喊声、爆炸声响成一片。

在赤壁之战中,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曹操也险些死于关羽的刀下。

  现在,人们常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歇后语来形容两厢情愿的事,以表示后人对黄盖的尊敬。

  周瑜的个人事迹4初读《三国演义》,我对周公瑾的看法是:

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由于周公瑾出现的篇幅不长,我也没太注意他。

直到最近,我细读了一遍《三国演义》,才发现,周公瑾出现的篇幅虽不长,但他的可研究价值非常高。

  对于周公瑾这个人,公认的看法是:

我的看法是,从大方面来看。

公瑾的却是嫉贤妒能,心胸狭隘;

但是单从东吴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因为各为其主,他之所以要害死诸葛亮,是因为要维护本国的利益。

所以,周公瑾只是要忠于自己的主公——孙权,才要害死诸葛亮的。

其实,在车壁之战中,周公瑾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单凭他诸葛亮,根本无法打出这赤壁之战,曹操南下,也就随他去了。

没有周公瑾,就不会有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的典故。

有一个有名的歇后语说: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如果没有周瑜,曹操又怎会相信黄盖投降?

又怎会败走华容道?

  在赤壁之战之后,诸葛亮从七星坛上下来后,周公瑾对鲁子敬说:

  “诸葛亮竟会妖术,此人不除,必有后患。

”从大体上看,周公瑾试看诸葛亮比自己厉害,要杀诸葛亮,但是细看一下,其实周公瑾是为了东吴的后来着想,他认为,一旦孙刘两家闹翻,一旦刘备哪方有诸葛亮在场,那将是麻烦重重。

所以说,当时是各为其主,如果让周公瑾在刘备营中,定不会这样。

  说周公瑾间接害死了关云长,这是事实,他逼着刘备还回荆州,同时也增加了孙权讨回荆州的决心。

终于,刘备在取西川之时,孙权亲自率兵夺取荆州,在麦城杀死了关云长。

其实,只有一半是关云长自己的错误,他刚愎自用。

而周瑜呢,他也是为了讨回本国的城池。

  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因为他忠于自己的主公。

  其实,在历史中,周公瑾确有其人,历史上的他是一位儒将,所谓儒将,就是那种风流倜傥、潇洒帅气的将军,历史上的他:

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历史中的周公瑾既是如此,但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不免把它写成了一个论谋略,其策略被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得料到;

论心胸,他心胸狭隘,远不及诸葛亮豪放的人,不免被诸葛亮气死的一个失败的人。

  所以,我们要看清一个古人的真面目,就要遵从历史,多看看正史,多动脑研究研究野史,就会看到:

往日里在野史中是个英雄的人,他可能默默无闻,或是个卑鄙小人;

在野史中是个小人的人,他可能是个英雄。

  周瑜的个人事迹5每次反复地品味《三国演义》,觉得周瑜这个人物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辈。

周瑜应当是无辜的!

理由如下:

首先都说他是心胸狭窄的,这个观点我大不赞同。

大家说他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主要表现在他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说他被气死,也不完全对。

巧得是孙策之死与周瑜之死有些相同。

孙策是被许贡的门客用毒箭射中,最后气愤导致死亡。

周瑜是被曹仁用毒箭射个半死,也是气愤而死。

可最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反倒落个心胸狭窄的罪名要比孙策的“人气”高很多呢!

再分析一下可得到一个结论:

无论是孙策还是周瑜,如果不被毒箭射中,会被气死吗?

看到前面的一些故事,很容易看出,周瑜也受过不少气,可不都安然无恙吗?

所以只能说周瑜是因为毒箭引发而病死的。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既不心胸宽广,又不心胸狭窄的中立人物!

  周瑜不是嫉贤妒能之辈的理由更充分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第11课《草船借箭》的第一段就是“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我不知道是编者的错误认识还是编者的意思没说清楚。

居然如此说?

我决不相信周瑜是像《水浒传》的王伦那样的人,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周瑜曾经让诸葛瑾说服诸葛亮归顺东吴,又大力支持孙权重用庞统。

很显然,诸葛亮、庞统都要比周瑜强一些,可周瑜却愿意让这两位高士归顺东吴。

可见,周瑜是个爱国主义者,只不过是恨济世之才在他人之手,不能帮助自己的祖国罢啦!

如此说来,周瑜可不是什么嫉贤妒能的小人!

  我再次极其人们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的看法,这也就是写历史小说局限——最好写真历史,要知道的是真正的周瑜可是一个心胸宽广、雄才大略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