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259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docx

吉林环境状况公报

吉林省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发布吉林省2010年环境状况如下:

  2010年,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全年环境保护目标。

松花江干流出省界断面始终保持Ⅲ类水质,辽河流域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比略有好转,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省辐射环境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范围之内,区域声环境状况同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我省环境状况虽然总体较好,但个别环境指标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水环境

  2010年,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局部区域水质状况有所改善。

  

(一)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全省17条江河64个监测断面参加了评价,其中Ⅱ类水质的监测断面7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0.9%,Ⅲ类水质的监测断面29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45.3%;Ⅳ类水质的监测断面为10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5.6%;Ⅴ类水质的监测断面为6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9.4%;劣Ⅴ类水质的监测断面12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8.8%。

  

  

  2010年吉林省主要江河水质类别比例

  松花江干流水质状况良好,12个监测断面中,有11个断面达到Ⅲ类水质。

出我省入黑龙江境的松林断面始终保持Ⅲ类水质。

  图们江干流崇善监测断面为Ⅲ类水质,南坪监测断面为Ⅳ类水质,图们和圈河监测断面为Ⅴ类水质,河东监测断面为劣Ⅴ类水质。

  鸭绿江干流水质良好,云峰等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均为Ⅱ类水质,达到水质控制目标要求。

  辽河干流辽河源监测断面为Ⅱ类水质,水质状况优,拦河闸监测断面为Ⅲ类水质,水质状况良好;四双大桥监测断面为Ⅳ类水质;城子上、周家河口和西辽河大桥监测断面为Ⅴ类水质,气象站和河清监测断面为劣Ⅴ类水质。

  在与黑龙江省交界的3个监测断面中,由黑龙江省入白城市的嫩江白沙滩断面、由松原市入黑龙江省的松花江干流松林断面、由敦化市入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大山断面均为Ⅲ类水质,水质状况良好。

在与辽宁省交界的4个监测断面中,由四平市入辽宁省的条子河林家断面、由梨树县入辽宁省的招苏台河六家子断面、由双辽市入辽宁省的东辽河干流四双大桥断面,均达到了国家考核目标要求;由通化市入辽宁省的浑江干流民主断面为Ⅲ类水质,水质状况良好。

  

(二)主要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全省参评的8个湖泊(水库)中,新立城水库、净月潭水库、二龙山水库、下三台水库、山门水库和月亮湖水库均为Ⅲ类水体,水质状况良好。

与2009年相比,净月潭和二龙山水库水质有所好转,新立城水库、下三台水库、山门水库和月亮湖水库水质类别无变化。

受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影响,松花湖和石头口门水库水质有所下降。

  (三)主要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2010年,全省11个主要城市17个饮用水源地中,有12个水源地水质达到Ⅱ~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

其中,Ⅱ类水质的水源地4个;Ⅲ类水质的水源地8个。

与去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

  2010年度吉林省主要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对比图

  (四)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114430万吨,比上年增加5020万吨,同比增加4.59%。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8656万吨,比上年增加1397万吨,同比增加3.75%;生活废水排放量为75774万吨,比上年增加3623万吨,同比增加5.02%。

  2010年,全省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35.22万吨,比上年减少0.86万吨,同比减少2.38%。

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为13.11万吨,比上年减少0.61万吨,同比减少4.45%;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22.11万吨,比上年减少0.25万吨,同比减少1.12%。

  2010年,全省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2.97万吨,比上年增加0.07万吨,同比增加2.41%。

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

  0.29万吨,比上年减少0.01万吨,同比减少3.33%;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2.68万吨,比上年增加0.08万吨,同比增加3.08%。

  2010年度吉林省各地区废水排放情况

  2010年度吉林省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五)水污染防治。

  2010年,全省工业废水处理量为74621.36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8655.57万吨,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为34392.76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8.97%。

全省工业企业实施了45个重点废水治理项目,施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26793.1万元,本年竣工项目39个,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5.39万吨/日。

  二、大气环境

  2010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良好,与上年相比略有好转,变化程度不大。

全省9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以及图们市和集安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省城市降水呈中性,pH年均值为6.59。

全省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以颗粒物为主。

  

(一)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2010年,全省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城市有11个,综合污染指数在1.13~1.86范围内,平均为1.51,比上年降低了0.13,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比上年有所好转。

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负荷系数为0.48。

11个主要城市中,所有城市的综合污染指数P≤2。

全省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为341天,占全年天数的93.4%。

  全省主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2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27毫克/立方米;开展了PM10监测的10个城市年均浓度为0.072毫克/立方米;集安市开展了TSP的监测,年均浓度为0.137毫克/立方米。

以上各项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

  2010年,全省各城市降水pH年均值在3.68~8.43之间,全省pH年均值6.59。

酸性降水的样品集中出现在我省东部的图们市和珲春市,吉林市、延吉市、和龙市和龙井市也出现了少量酸雨样品。

  

(二)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5.63万吨,比上年减少0.67万吨,同比减少1.85%。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0.06万吨,比上年增加0.04万吨,同比增加0.1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57万吨,比上年减少0.71万吨,同比减少11.31%。

  全省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0.80万吨,同比增加23.68%。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1.48万吨,比上年增加10.86万吨,同比增加26.74%;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93万吨,比上年减少0.06万吨,同比减少1.20%。

  全省烟尘排放量为30.07万吨,比上年减少8.35万吨,同比减少21.73%。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20.96万吨,比上年减少6.78万吨,同比减少24.44%;生活烟尘排放量为9.11万吨,比上年减少1.58万吨,同比减少14.78%。

  全省工业粉尘排放量为5.30万吨,比上年减少1.27万吨,同比减少19.33%。

  2010年度吉林省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010年度吉林省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2010年度吉林省各地区烟尘排放情况

  (三)大气污染防治。

  2010年,全省工业企业实施了重点废气污染治理项目41个,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污染治理项目24个,工艺废气污染治理项目17个,燃料燃烧废气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为28531.9万元,工艺废气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为2749.5万元。

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治理项目竣工23个,工艺废气治理项目竣工16个,新增废气处理能力388.50万标立方米/时。

  2010年,全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量为28.10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3.48%,工业氮氧化物达标排放量为43.33万吨,排放达标率为84.16%,工业烟尘达标排放量为20.12万吨,排放达率为95.97%,工业粉尘达标排放量为4.80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0.54%。

  

三、辐射环境

  2010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情况良好,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一)全省各地区的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全省天然辐射本底水平范围之内。

  

(二)全省主要河流中放射性核素浓度未发现异常,核素浓度保持在全省天然本底水平范围之内。

  (三)全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在全省天然本底范围之内,属正常水平。

  (四)全省主要城市典型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和典型污染源的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均不超过国家限制标准。

  四、城市声环境

  

(一)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声源结构为生活噪声占58.15%;交通噪声占21.04%;工业噪声占8.00%;其它噪声占10.95%;施工噪声占1.8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影响主要分布在城市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市区铁路沿线、建筑施工现场、混合区内的中小型工厂邻近和商业区及娱乐场所附近的居民区。

  2010年度吉林省区域环境噪声统计图

  全省2010年度,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范围在51.3~57.4dB(A)之间,均值为54.3dB(A),与上年相比下降0.1dB(A)。

吉林市、通化市、白城市、松原市和延吉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二)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度吉林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统计图

  2010年,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交通干线419.32公里。

其中93.06公里路段超标,占总监测长度22.19%。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64.5~69.9dB(A)之间,均值68.1dB(A),与上年相比下降0.1dB(A)。

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和延吉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较好等级;四平市、辽源市、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的等级。

  (三)城市噪声污染防治。

  2010年,全省工业企业实施并竣工了2个重点噪声污染治理项目,施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为311.5万元。

  五、固体废物

  2010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641.63万吨,比上年增加701.11万吨,同比增加17.79%。

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为78.27万吨,比上年增加20.74万吨,同比增加36.05%。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577.50万吨,比上年增加488.98万吨,同比增加了552.38%。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3114.11万吨,比上年增加575.29万吨,同比增加22.65%。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为952.12万吨,比上年减少372.69万吨,同比减少了28.1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6%。

  2010年,全省工业企业实施了4个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4870.5万元,年内竣工项目3个,治理固体废物竣工项目新增处理能力500吨/日。

  

2010年度吉林省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分布图

  六、生态环境

2010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局部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新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是抚松野山参和柳河罗通山珍稀植物省级自然保护区。

截止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了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8处,保护区总面积约230.4万公顷,约占全省面积的12.31%。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面积92.1万公顷,占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的39.92%, 

 

 注:

  一、公报中环境评价执行标准

  水环境的监测、分析及评价主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标准》(DB22/388-2004);大气环境的监测、分析及评价主要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噪声监测、分析及评价主要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二、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说明

  依据地表水水域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Ⅰ—Ⅲ类适于饮水取用):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繁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三、公报中重点环保用语解释

  

(一)水环境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耗氧量。

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氨氮(NH3-N)是指以游离氨(NH3)或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二)大气环境

  二氧化硫是仅由二氧化硫分子组成的气体,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为0.06mg/m3。

  二氧化氮是指空气中一种含氮的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为0.08mg/m3。

  TSP是总悬浮颗粒物的简称,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为0.20mg/m3。

  PM10是可吸入颗粒物的简称,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为0.10mg/m3。

  烟尘是一种固体颗粒气溶胶。

一般是在冶炼过程中由熔化的物质蒸发后凝聚而产生的。

  粉尘通常指空气动力当量直径在7.5×10-5米以下的,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靠本身重量可以从空气中沉降下来的固体小颗粒。

空气综合污染指数

  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因子的指数之和。

综合污染指数数值越大,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P≤2说明空气质量良好。

  单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在综合指数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其对综合指数的贡献率越大,对空气污染程度的影响越大。

  (三)环境噪声

  从物理定义而言,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之为噪声。

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论,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噪声的显著特点是:

无污染物存在,不产生能量积累,时间有限,传播不远,不能集中治理,振动源停止振动则噪声即消失等。

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工厂机器设备、建筑施工和人们的社会、家庭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