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275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

广丰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命题人:

王新审题人:

杨梦礁

一:

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

“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C.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D.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2.有学者指出:

“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如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A.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C.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D.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3.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

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

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

4.清代学者储人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5.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规定,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

“之国”的出现

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制度B.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

C.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6.“吃醋”一词源于《隋唐嘉话》的一个典故:

唐太宗赐给官员任瓌两名宫女,任瓌之妻柳氏坚决拒之,唐太宗遂召柳氏觐见,让宫女端来一杯醋,谎称毒酒,威胁柳氏若不接受皇命就将之赐死,柳氏毫不犹豫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唐太宗也无可奈何。

柳氏这样做主要表明了

A.唐代社会风气开放B.唐太宗开明专制C.唐代社会经济繁荣D.唐市民文化熏染

7.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8.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9某同学对古希腊城邦有如下评价:

①希腊城邦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②工商业的相对活跃有利于平等思想的形成;③希腊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

对于这些评价,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①错误B.②错误C.③错误D.都正确

10.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

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

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承担,判乙之子无罪开释。

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具有理性、公平、重视证据的精神

11.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

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选自《美国政治史》)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君主重新成为国家权力重心B.责任内阁名存实亡

C.议会和君主进行权力的博弈D.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12.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13.《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表示:

“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

至进京换约,如能尽力阻止,更属妥善。

”咸丰皇帝的这番话表明(  )

A.英法“进京换约”的要求是不正当的B.清政府实行强硬的反侵略外交政策

C.外国公使“驻京”是危害最大的条款D.清政府受传统外交体制的束缚

14梁启超指出: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  )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国民素质亟待提高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15.下表摘编自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第三十二章

全国内战爆发以后

第四十一章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九章

发动“大跃进”(上)

A.发动“文化大革命”B.红军长征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D.筹建新中国

16.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

“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17.1951年,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对杨承宗说:

“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

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

”从此新中国开始思考核技术的开发,这是基于当时

A.经济发展的需要B.美苏冷战的升级C.朝鲜战争的危局D.赶英超美的狂热

18.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

“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

”美国这一做法( )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19.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20.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D.单极加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21.“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

”《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22.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

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

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蚊”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

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23.“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材料体现出:

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关注农民利益③抑制商业发展④力求社会稳定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4.观察图8,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25.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

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

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2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表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

这种现象说明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27.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8.“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

A.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B.战国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C.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粮食税D.春秋范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29.《新美国经济史:

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载:

“是胡佛建立了好多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

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

”1930年,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法”,大幅度提高890种商品的关税。

这说明胡佛政府(  )

A.完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D.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3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近来市场的动荡不安,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

特里谢在此主要强调

A.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没有纪律

B.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C.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管理

D.美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二:

材料解析(40分)

3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16—17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

年份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材料二 表2:

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4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

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

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金银比价从16世纪晚期银价偏高到17世纪早期银价降到与西欧基本持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7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

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10分)

请考生从32、33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收支恶化,唐朝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

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政府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垄断利润。

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受命全面调整盐业的管理。

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

刘晏刚到任的时候,榷盐的总收入才四十万贯,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

——摘编自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盐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意义。

(9分)

 

3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

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编自杨天石《战时国际关系)》

材料二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

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

——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至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

(6分)

 

座位号

广丰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高三历史答题卷

 

31

1

 

2

 

3

 

选做题:

3233

1

 

2

 

高三历史答案

DBBDCADDCDDBDAC

BCCBDBABCACDDDC

31、答案 

(1)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形成;②西欧殖民者将掠夺到的白银大量输往中国,套取黄金,导致银价下降。

③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④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吸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原因:

①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局长期稳定;②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③通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

(3)内容:

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影响:

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或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说明: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或国际货币的演变实质上反映了大国经济实力的消长);国际货币的演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

(解析 第

(1)问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思考。

(2)问可以结合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三小问可以从每次货币体系的演变都与国家经济实力变化有关分析,也可以从演变的方向分析,由以英镑为中心到以美元为中心,再到欧元的崛起,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

32.

(1)措施:

首先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盐业生产、运输和销售;后刘晏运用行政、财政和商业手段把食盐的专利权收归朝廷。

(4分)

(2)意义:

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商人进行扶植和保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大了对商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

(6分)

33

(1)原因:

受德国法西斯接连胜利的刺激;妄图瓦解重庆国民政府或使其屈服;打破相持阶段的僵持,取得战争优势;为北侵苏联或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条件。

(6分,任三点即可满分)

(2)作用:

显示中国人民抗战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粉碎日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企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美援华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4分,任二点即可满分)

高三历史答案

DBBDCADDCDDBDAC

BCCBDBABCACDDDC

31、答案 

(1)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形成;②西欧殖民者将掠夺到的白银大量输往中国,套取黄金,导致银价下降。

③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④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吸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原因:

①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局长期稳定;②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③通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

(3)内容:

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影响:

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或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说明: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或国际货币的演变实质上反映了大国经济实力的消长);国际货币的演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

(解析 第

(1)问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思考。

(2)问可以结合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三小问可以从每次货币体系的演变都与国家经济实力变化有关分析,也可以从演变的方向分析,由以英镑为中心到以美元为中心,再到欧元的崛起,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

32.

(1)措施:

首先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盐业生产、运输和销售;后刘晏运用行政、财政和商业手段把食盐的专利权收归朝廷。

(4分)

(2)意义:

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商人进行扶植和保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大了对商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

(6分)

33

(1)原因:

受德国法西斯接连胜利的刺激;妄图瓦解重庆国民政府或使其屈服;打破相持阶段的僵持,取得战争优势;为北侵苏联或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条件。

(6分,任三点即可满分)

(2)作用:

显示中国人民抗战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粉碎日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企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美援华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4分,任二点即可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