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03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Word下载.docx

9、细胞免疫效应体现为(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

10、 

变态反映涉及(过敏反映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和(迟发型)。

三、选取题(每题1分)

1、G﹢与G﹣细菌细胞壁肽聚糖构造重要区别在于(C)。

A聚糖骨架B四肽侧链

C五肽交联桥Dβ-1.4糖苷键

2、与致病性关于细菌代谢产物是(ABD)。

A毒素B侵袭性酶

C抗生素D热原质

3、在机体抗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是(ACD)。

A 干扰素            B 抗毒素

C 细胞毒性T细胞        D 中和抗体

4、特异性免疫涉及( D        )。

A 皮肤和粘膜屏障作用     B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C 正常体液抗菌作用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具备抗酸染色特性细菌是(AB    )。

A副结核分枝杆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丹毒杆菌

6、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疾病有(  BC    )。

A禽霍乱             B禽慢性呼吸道病

C猪气喘病            D猪肺疫

7、T细胞分化成熟场合是(C)

A.骨髓             B.法氏囊   

C.胸腺             D.淋巴结T细胞区

8、哺乳类中枢免疫器官是(C)

A.胸腺和淋巴结          B.骨髓和脾脏 

C.胸腺和骨髓           D.骨髓和皮肤

9、免疫活性细胞涉及(C)

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B.粒细胞,淋巴细胞

C.T细胞,B细胞          D.T细胞,NK细胞

10、半抗原具备(B)  

A.免疫原性            B.反映原性

C.两者均有            D.两者都没有

四、简答题(每题4分)

1、简述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1)抗原辨认阶段涉及对抗原摄取、解决加工、抗原呈递和对抗原辨认,分别由MΦ、T和B细胞完毕。

(1分)

(2)免疫细胞活化和分化阶段涉及抗原辨认细胞膜受体交联、膜信号产生与传递、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生物活性介质合成与释放,重要由T和B细胞完毕。

(1.5分)

(3)免疫应答效应阶段重要涉及效应分子(体液免疫)和效应细胞(细胞免疫)对非已细胞或分子清除作用(即排异效应)及其对免疫应答调节作用。

在此阶段除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加外,还必要有免疫增强系统参加才干完毕排异和免疫调节作用。

2、简述ELISA检测原理?

(1)使Ag或Ab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0.5分)

(2)使Ag或Ab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Ag或Ab;

酶标Ag或Ab既保存其免疫活性,又保存酶活性;

(0.5分)

 (3)测定期,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Ab或Ag)和酶标Ag(或Ab)按不同环节与固相载体表面Ab(或Ag)起反映;

(4)通过洗涤将固相载体上未结合Ag或Ab去除,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量成一定比例;

 (5)加入酶反映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

产物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量直接有关。

故可依照颜色反映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由于酶催化率很高,可极大地放大反映效果,从而使测定达到很高敏感度。

3、简述细菌细胞壁生物学功能?

(1)维持菌体固有形态(1分)

(2)保护细菌抵抗不利环境(1分)

(3)参加菌体内外物质互换(1分)

(4)菌体表面带有各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免疫应答。

4、简述革兰氏染色原理及基本过程及意义?

原理:

(2分)

G+菌:

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仍呈紫色。

Gˉ菌:

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构造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基本环节:

(1)结晶紫初染

(2)碘液媒染

(3)95%乙醇脱色

(4)沙黄复染

意义:

鉴别细菌:

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选取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敏感性、细菌等电点、指引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5、简述影响血清学反映因素?

  反映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团解离性和电荷特性有重要影响。

 

(1)电解质:

惯用生理盐水:

使用禽类血清时,惯用8-10%高渗盐水。

(1分)

 

(2)酸碱度:

惯用pH6~8,过高过低,都可使Ag:

Ab复合物解离,或引起非特异酸凝集。

(3)温度:

普通37℃,增长Ag和Ab接触机会,加速反映浮现。

(4)振荡:

加速振荡,但过速可解离。

(5)杂质:

蛋白质、脂质、糖类杂质时,抑制反映进行或引起非特异性反映。

故实验设立对照。

五、阐述题(每题10分)

1、试述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构造差别生物学意义?

(1)与染色关于:

G+菌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厚,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

G-菌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

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结晶紫-碘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2.5)

(2)与细菌对药物敏感性关于:

重要构造基本是肽聚糖。

G+菌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联结,而干扰肽聚糖合成;

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β-1,4糖苷键。

G-菌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有抵抗力,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

(3)与细菌致病性关于:

G-菌细胞壁具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脂类A是其重要毒性成分。

(4)与抗原性关于:

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特异性多糖具备抗原性,属于O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

2、试述细菌特殊构造生物学意义?

细菌特殊构造生物学意义答:

(1)荚膜:

是细菌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他因素有抵抗力,同步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细菌。

(2)鞭毛:

与致病性关于,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重要致病因素;

其功能重要是运动,具备抗原性,可依此对细菌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

鞭毛具备特殊H抗原,可用于血清学检查。

(3)菌毛:

普通菌毛:

有致病作用,重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如淋球菌;

性菌毛:

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

(4)芽胞:

使细菌具备对外界不良环境具备抵抗力,芽胞在适当条件可以发育成相应细菌;

临床上依芽胞有无作为灭菌、杀菌与否彻底指标;

依照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

赞同

3、试述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

(1)介导天然免疫此类细胞因子重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体现为抗病毒和细菌感染作用。

(2.5)

(2)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因子重要由抗原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调节淋巴细胞激活、生长、分化和发挥效应。

(2,5)

(3)诱导凋亡IL-2诱导抗原活化T细胞凋亡,限制免疫应答强度;

TNF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4)刺激造血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映过程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不断被消耗,因而机体需不断从骨髓造血干细胞补充这些血细胞。

由骨髓基质细胞和T细胞等产生刺激造血细胞因子在血细胞生成方面起重要作用。

4、某鸡场在8日龄、20日龄免疫新城疫

系疫苗后,30日龄时发生了新城疫,分析发病因素?

(1)环境因素鸡舍环境中存在高浓度病原微生物;

肉鸡处在疾病潜伏期;

接种人员及接种用品带入强毒病原微生物;

此时,使用任何一种疫苗,住往都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由于接种疫苗后,至少l0天后才会有好免疫效力,这10天抗体空白给病原微生物可乘之机,这种状况下,往往导致免疫失败。

(2)母源抗体影响母源抗体较高影响免疫效果。

(3)疫苗因素疫苗质量差,疫苗过期;

疫苗运送、保管不当,导致疫苗失败或减效;

疫苗选取不当;

如果在疫病严重流行地区.仅选用安全性好而免疫效力较低品系,常导致免疫失败。

(4)免疫抑制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鸡贫血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网状内皮增殖病毒以及畜禽圆环病毒等感染动物后均可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5)营养不良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少饲料中缺少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影响免疫球蛋白产生,从而影响免疫;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等,可导致免疫抗体低下。

(6)免疫办法失误(3分)

饮水免疫使用了含氯自来水、金属饮水器或水中有残留消毒药;

饮水器数量过少;

饮水免疫前没给鸡群断水;

水量过大;

半小时内饮不完,导致疫苗效力下降。

气雾免疫没按规定量使用疫苗;

没使用无离子水或蒸馏水;

使用压力过高,超过7kg/cm2时喷出瞬间温度将超过80℃,从而杀死活毒;

鸡舍有风,导致疫苗流失过多。

肌肉注射稀释疫苗没在规定期间注射完;

注射剂量不准或漏注。

  注射器使用消毒药消毒后没冲洗干净,将杀灭活毒.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7)各种不良应激因素影响舍内湿度过大、通风不良致氨气浓度过高、长途运送、惊吓等都会影响抗体产生。

(8)变异与疫苗免疫失败有关。

新城疫病毒变异(1分)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

(二)

1、细菌生物膜:

是指正常菌群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黏附,并分泌胞外多糖聚合物,使细菌以非常精细方式互相粘连,形成膜状物,能发挥屏障和占位性保护作用,使外来病菌不能定植而通过侵入门户侵袭机体。

2、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能力。

3、空斑实验: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菌落,该实验称为空斑实验。

4、缺陷病毒:

由于缺少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备感染性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5、PCR:

聚合酶链式反映(英文全称:

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

聚合酶链式反映(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一种办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映构成一种周期,循环进行,使目DNA得以迅速扩增,具备特异性强、敏捷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6、抗原漂移:

某些病毒抗原(如流感病毒H和N)由于点突变导致小幅度变异,属于量变。

7、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免疫应答,以达到防止和治疗疾病目。

8、Strauss反映:

鼻疽杆菌病料或肉汤培养物腹腔或皮下接种雄性豚鼠,在接种后约4~5天可见豚鼠阴囊红肿、睾丸肿胀,继而化脓破溃,普通在2~3周左右死亡

9、前病毒:

一种细胞内病毒DNA,它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或已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可随细胞传代而垂直传播。

10、干扰现象:

两种病毒同步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现象。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细菌细胞内遗传物质有(染色体)和 

(质粒)两种,其中(质粒) 

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须。

2、常用细菌变异现象有(形态和构造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3、影响血清学实验重要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震荡)等。

4、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普通有(天然被动免疫)、(天然积极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和(人工积极免疫)。

5、外周免疫器官涉及(淋巴结)、(脾脏)、(哈氏腺)、和(其他淋巴组织)。

6、细菌吸取营养物质方式重要有:

(单纯扩散)、(增进扩散)、(积极运送)、(基团转移)。

7、菌落呈荷包蛋状微生物有(支原体)、 

( 

细菌L型 

)。

8、病毒持续感染可分为(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感染)、(急性感染迟发并发症)4种类型。

9、口蹄疫病毒可分为(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亚洲1)型。

10、流感病毒依照(核糖核蛋白和M抗原)抗原不同可分为(A)、(B)、(C)三型。

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抗原为(HA)、(NA)。

1、与移植排斥反映关于抗原重要是(A)

A.MHC分子            B.ABO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Rh抗原

2、具备调理作用抗体重要是(B)

A.IgM              B.IgG      

C.IgA              D.IgD

3、初次应答特点是(B)

A.所需抗原浓度低       B.抗体重要为低亲和力IgM

C.维持时间长          D.潜伏期短

4、质粒和细菌染色体复制是(C)。

A.同步连锁         B.有一定复制数量比例

C.分别独立复制        D.互相依存

5、无囊膜病毒重要保护抗原成分是(A)。

A.衣壳蛋白          B.核酸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

6、抗原必要具备基本特性是(B)

A.分子量大,化学构造复杂   B.有免疫原性和反映原性

C.异种性           D.有免疫原性无反映原性

7、病毒核酸不分节段是(  BC     )。

A.马立克氏病病毒         B.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C.禽流感病毒           D.新城疫病毒

8、培养过程中需要X因子和V因子细菌是(  B    )。

A.巴氏杆菌          B.副鸡嗜血杆菌

C.大肠杆菌          D.沙门氏菌

9、下列属于黄病毒科病毒是(  ABC     )。

A.坦布苏病毒          B.猪瘟病毒

C.日本脑炎病毒         D.呼肠孤病毒

10、介导NK细胞发挥ADCC效应Ig重要是(C)

A.IgA              B.IgM      

C.IgG              D.IgD

1、简述抗体产生普通规律?

(1)初次反映产生抗体:

当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时,需经一定潜伏期才干产生抗体,且抗体产生量也不多,在体内维持时间也较短。

(2)再次反映产生抗体:

当相似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后,开始时,由于原有抗体中一某些与再次进入抗原结合,可使原有抗体量略为减少。

随后,抗体效价迅速大量增长,可比初次反映产生多几倍到几十倍,在体内留存时间亦较长。

(1.5分)

(3)回忆反映产生抗体:

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通过一定期间后可逐渐消失。

此时若再次接触抗原,可使已消失抗体迅速上升。

如再次刺激机体抗原与初次相似,则称为特异性回忆反映;

若与初次反映不同,则称为非特异性回忆反映。

非特异性回忆反映引起抗体上升是暂时性,短时间内即不久下降。

2、以IgG为例,简述Ig基本构造。

答:

IgG基本构造为:

1、对称四肽链构造:

2条相似轻链(L链)2条相似重链(H链)(1分)

2、可变区和恒定区

(1)可变区(V区)部位:

近N端1/2L链和1/4H链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称V区。

涉及VL,VH 

意义:

是Ig结合Ag部位,代表Ig特异性。

(2)恒定区(C区)部位:

近C端1/2L链和3/4H链氨基酸序列较恒定,称C区。

涉及CL、CH(CH1、CH2、CH3)意义:

是Ig发挥效应部位,如其CH2为C1q结合点,可激活补体典型途径,CH2还能通过胎盘,CH3结合单核巨噬细胞表面IgGR。

3、简述病毒基本特性?

(1)只具有1种核酸:

DNA或RNA;

  

(2)没有核糖体和转移RNA(tRNA),也没有合成蛋白质所必须酶,必要严格细胞内寄生;

  (3)病毒不会长大,不经分裂繁殖,而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大量组分,通过装配而增殖;

  (4)对抗生素不敏感;

绝大多数病毒在不同限度上对干扰素敏感。

  (5)有些病毒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从而诱发潜伏性感染或肿瘤性疾病。

4、简述科赫法则基本内容?

(1)在每一病例中都浮现相似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1分)  

(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culture);

(1分)  

(3)用这种微生物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寄主,同样疾病会重复发生;

(1分) 

(4)从实验发病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5、试述细菌干扰宿主防御机制?

(1)抗吞噬作用不与吞噬细胞接触,抑制吞噬细胞摄取,在吞噬细胞内生存,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

(2)抗体液免疫机制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

(3)内化作用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过程。

1、试述病毒复制基本过程?

绝大多数病毒复制过可分为下列六步:

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

(1)吸附是决定感染成功与否核心环节。

需要病毒表面特异性吸附蛋白(VirusattachmentProtein,VAP)与细胞表面受体(也称为病毒受体,virusreceptor)互相作用。

(2)侵入病毒通过如下不同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注射式侵入、细胞内吞、膜融合以及其她特殊侵入方式。

(3)脱壳病毒感染性核酸从衣壳内释放出来过程。

有囊膜病毒脱壳涉及脱囊膜和脱衣壳两个环节,无囊膜病毒只需脱衣壳,方式随不同病毒而异。

(4)生物合成病毒遗传信息向细胞传达,借助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和场合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期间所需多数酶也来自宿主细胞。

(5)装配病毒构导致分核酸与蛋白质分别合成后,在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组装成核衣壳。

绝大多数DNA病毒在细胞核内组装,RNA病毒与痘病毒类则在细胞质内组装。

无包膜病毒组装成核衣壳即为成熟病毒体。

(6)释放绝大多数无包膜病毒释放时被感染细胞崩解,释放出病毒颗粒,宿主细胞膜破坏,细胞迅即死亡。

2、试述正常菌群生理意义?

正常菌群(正常菌丛或常居菌):

是指定居于健康动物体表及开放性腔道中微生物群,普通状况下,对动物有益无害,如对致病菌拮抗作用、对宿主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抑癌作用等。

 

(1)生物拮抗:

病原菌侵犯宿主,一方面需突破皮肤和粘膜生理屏障作用。

其中机制之一是正常菌群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等方式拮抗病原菌使之不能定居。

(2)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参加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

例如肠道中大肠杆菌能合成B族维生素,若使用抗生素亦能杀死大肠杆菌,则可发生该类维生素缺少,应予以补充。

 (3)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一方面能增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另一方面作为与宿主终身相伴抗原库,可持续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物质能对具备交叉抗原组分病原菌有某种限度抑制或杀灭作用。

(4)生长与衰老:

健康乳儿中,双歧杆菌约占肠道菌群98%。

成年后不但菌量减少,菌种也不同。

进入老龄后,产生H2S和吲哚芽胞杆菌类增多,肠道腐败过程较快,有害物质产生较多,这些物质吸取后可加速老化过程。

(5)此外,正常菌群也许有一定抑瘤作用,其机制是转化某些致癌物质成非致癌性,以及激活巨噬细胞等免疫功能。

3、试述抗体免疫学功能?

(1)中和作用针对毒素抗体和针对病毒抗体,可对相应病毒和抗体产生中和作用。

(2)免疫溶解作用对于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和某些原虫,体内相应抗体与之结合后,可活化补体,最后导致菌体、虫体溶解。

(3)免疫调理作用对于某些毒力较强细菌,特别是有荚膜细菌,相应抗体与之结合后,则容易受到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若再活化补体形成菌体-抗体-补体复合物,则更容易被吞噬。

(4)局部粘膜免疫作用分泌型IgA是机体抵抗从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重要防御力量。

(5)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性细胞毒作用某些效应性淋巴细胞,其表面具备抗体分子Fc片段受体,当抗体分子与相应靶细胞结合后,效应细胞就可以借助Fc受体与抗体分子Fc片段结合,从而发挥其细胞毒作用,将把细胞杀伤。

(6)对病原微生物生长抑制作用支原体、钩端螺旋体与抗体结合后可体现生长抑制作用。

(7)通过胎盘灵长目动物、人类以及家兔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抗体。

IgG通过胎盘作用是一种重要天然被动免疫,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作用。

4、某鸡场30日龄肉鸡发病,剖检变化体现为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初步鉴定该鸡群发生了什么病?

如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