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422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简阳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奠基(diàn)炽热(chì)气冲斗牛(dǒu)

B.修葺(qì)忏悔(chàn)鲜为人知(xiǎn)

C.门框(kuāng)凛冽(lǐn)忧心忡忡(chōng)

D.校对(jiào)俯瞰(kàn)悲天悯人(mǐ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后来这些东西在我的意识中都隐去了,只有一样东西突现出来。

B.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责,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D.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虽然他年纪轻轻,但做事周到,考虑周全,在职场上也表现得锋芒毕露。

B.老师批评了他,他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明显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一个谦虚的人会不耻下问,因为他知道,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D.他的文章思路混乱,文字不通,竟还在大庭广众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真令人啼笑皆非。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成都武侯祠是唯一的一座中国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B.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C.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D.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和团员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卿今当涂掌事(当涂:

当道,掌权)

B.但当涉猎(涉猎:

认真读书)

C.公亦以此自矜(自矜:

自夸)

D.康肃忿然曰(忿然:

气愤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乃始就学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释担而立而钱不湿

C.以钱覆其口以我酌油知之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往事耳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A.因此(卖油的老头)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B.所以(卖油的老头)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C.于是(卖油的老头)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

D.于是(卖油的老头)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8.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B.《孙权劝学》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

C.《卖油翁》运用了对比手法,用陈康肃公的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的骄傲自信。

D.《卖油翁》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句子默写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2)请在韩愈的《晚春》和赵师秀的《约客》中任选一首,先在下面横线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站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说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用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大门。

⑪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0.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11.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

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12.选文中画线句子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展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葡萄干面包

琦君

①我很爱吃葡萄干面包。

每天早上吃一片,再喝一杯鲜牛奶,真觉得其味无穷。

②品尝葡萄干面包的滋味,不只在它的香甜,也不只在它的松软,而是由于吃的时候,想起当年守着母亲,看她眯起眼睛,全心享受葡萄干面包的快乐神情。

③六十年前,哪有现在这样“浑身”布满葡萄干的面包呢?

那时一个小圆面包上,只有正中央镶一粒葡萄干,边上偶尔再黏上一两粒,那就是不得了的丰富啦!

④母亲有胃病,很“新式”地要吃“西点面包”。

每回长工有事进城,才顺便为她买几个带回来。

母亲把它们当宝贝似的收在碗橱里,厨房工作做得正忙,胃里饿得直冒酸水,她就拿出面包咬一口,又放回去。

直到饭菜都烧好,她才坐在門槛边那张长凳上,把一双站得疼痛的小脚搁在矮竹凳上,捏着葡萄干面包,看一眼,咬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味起来,但总是把那两三粒葡萄干留到最后才吃。

我在她身边转来转去,实在想看那几粒葡萄干,老是问:

“妈妈,您为什么还不吃葡萄干呀?

”她总是说:

“急什么嘛,总要嚼得细细的才补呀!

”我说:

“才两三粒葡萄干,还补不到牙齿根呢!

”母亲笑眯了眼说:

“谁说的,葡萄干补血的,补了血,浑身都补了。

⑤有一回,我实在忍不住流口水,心生一计,忽然一声大喊:

“妈妈,面包上有一只苍蝇。

”说时迟,那时快,我伸手就把那粒葡萄干剥下塞到了嘴里。

母亲笑骂:

“你这个馋嘴丫头,欺侮我近视眼。

只那么一粒葡萄干你都抢。

我做的枣泥糕多好吃,你不去吃,来抢我的葡萄干面包。

我是有胃病,不能吃糯米呀!

⑥我心里也觉得很抱歉,对自己说:

往后再也不这样淘气了,一定要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妈妈吃。

可是从那以后,母亲反倒把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我吃。

我说:

“你自己吃嘛!

”她说:

“甜的吃多了不舒服。

”我有点不信,但还是把她留给我的葡萄吃了。

⑦有一回,老师因为我作文做得好,要奖赏我,问我喜欢什么。

我马上说:

“葡萄干。

”老师给我买来像火柴盒那么小一盒葡萄干。

盒子上画的是一个漂亮番女捧着一篮绿绿的葡萄。

我把盒子打开,撮出一粒放在嘴里含着,在心里说:

我一定要省着给妈妈吃。

于是把它塞在母亲的枕头底下。

晚上临睡时,母亲发现了,眯起眼睛看了半天,问是什么,我说:

“是补血的葡萄干呀!

”母亲高兴地打开来,撮了一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

我靠在她怀里,仰起头来看她那一脸笑眯眯的模样,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孝顺过呢!

⑧那盒葡萄干在母亲的枕头下放了好多天,她总是舍不得吃。

还是我忍不住摸出来撮一粒塞在母亲嘴里,撮一粒放在自己嘴里,母女二人,并肩躺在床上,你一粒,我一粒,边吃边唱山歌,好多天才把葡萄干吃完。

⑨如今回味起来,觉得一生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葡萄干呢!

(选自《读者·校园版》)

13.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14.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画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吃葡萄干的细节?

请结合句子内容简要回答。

15.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16.文章的结尾非常绝妙,请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五、作文

17.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宿雨:

昨夜下的雨。

山客:

隐居山中的人。

18.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19.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莺啼山客犹眠”描写的意境相似?

并简要说明理由。

A.处处闻啼鸟B.鸟鸣山更幽C.飞鸟相与还

七、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杨

(明末清初)李渔

黄杨困于天而能自全其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

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

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注释)①私:

不公道。

②刻:

苛刻。

③憾:

怨恨。

④茂叔:

周敦颐。

⑤格物:

穷究事物的道理。

⑥笠翁:

李渔,号笠翁。

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若:

比得上)

B.枝叶较他木加荣(荣:

茂盛)

C.可谓不仁之至(至:

极点)

D.反似德之者(反:

反而)

2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2)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22.本文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名著阅读

23.下面是选自《骆驼祥子》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先生!

”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

“先生另找人吧!

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

车把断了,左边的灯打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选文中的“先生”指___________,祥子叫“先生另找人”的原因是(事件):

___________。

24.《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用什么办法解除了被困在冰层中的危机?

九、综合性学习

25.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其中青少年达27亿。

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一位。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近视患病者人数达6亿之多,这就意味着,几乎每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受到近视的困扰!

根据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排名世界第一!

除了先天因素外,近视低龄化且高发,主要是日常用眼不良习惯导致的。

材料二:

教育部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中指出:

“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仅在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就分别达36.5%和65.3%,其中八年级学生重度不良比例超过30%……高度近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材料三:

9月10日央视《消费主张》节目中,就“如何选购儿童护眼台灯”展开了测评,从市面上抽查了十盏“护眼”台灯,并从各方面对它们进行测试。

测试标准是参照今年四月出台的—《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十盏台灯里只有一盏台灯符合标准。

(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你探究近年我国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为青少年预防近视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语意连贯。

眼睛,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道门,是流露自我的一扇窗。

天真的眼睛到处看到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虑的眼睛到处看到凄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C.门框——kuàng,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A.突现——凸现;

C.以身作责——以身作则;

D.深霄——深宵。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A.“锋芒毕露”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带有贬义,使用错误;

B.“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使用正确;

C.“不耻下问”意思是不认为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可耻,使用正确;

D.“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使用正确。

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A.语序不当,将“唯一的一座中国”改为“中国唯一的一座”;

B.否定词使用错误,应删去“不”;

D.分类不当,“中学生”里包含“团员”,应删去“和团员们”。

故选C。

5.B

6.A

7.D

8.C

【解析】

5.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B.错误。

涉猎:

粗略地阅读。

6.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A.乃:

于是,就∕于是,就;

B.而:

表示顺承∕表示转折;

C.以:

用∕凭;

D.见:

看见∕了解。

故选A。

7.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这句话关键字的意思:

因,于是;亦,也;无他,没有别的(奥妙);惟,只;耳,罢了。

据此翻译,应选D。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阅读两文,理解大意,逐项辨析作答。

C.表述错误。

陈康肃公有些骄傲自矜,卖油翁自信自谦,但没有骄傲。

故选C。

(甲)选自《资治通鉴》作者:

司马光年代:

北宋

(乙)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

欧阳修年代:

北宋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9.

(1)会当凌绝顶自缘身在最高层箫鼓追随春社近

(2)《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解析】

【详解】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绝、箫、菲、惟”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10.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11.“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12.选文中画线句子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展现了他正直无畏的性格特点。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

认真阅读选段,根据问题和提示,在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作答。

从文中“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一句可以看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并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代词指代内容的分析。

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能找出指代的内容的,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并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这”代指上文的“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

结合文意可知,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因此与作为战士的闻一多迥乎不同。

1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

分析此句的含义,应该从这句话能够表现出闻一多心理的角度分析。

这个句子运用语言描写,写出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勇敢正直的形象,表现了他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和不屈斗志。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3.承上启下,由写自己喜欢吃葡萄干面包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14.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葡萄干面包和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守护,洋溢着平凡生活的幸福。

15.从母亲对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状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人;从母亲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的人;从母亲把所有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女儿吃,可知她是一个疼爱女儿的人;从她总是和女儿笑眯眯地说话,和女儿的融洽相处,可知她是一个温柔的人。

16.本文的结尾说明当年的葡萄干好吃关键在于是和母亲一起吃的。

一回味其中的味道就会想起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日子,里面包含着母爱,包含着亲情。

点明主旨,引人回味。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分析。

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第②段是现实和往事的过渡,“品尝葡萄干面包的滋味,不只在它的香甜,也不只在它的松软”一句写自己喜欢吃葡萄干面包,承接上文;“吃的时候想起当年守着母亲,看她眯起眼睛,全心享受葡萄干面包的快乐神情”一句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表达作用的分析。

“想她眯起眼睛,全心享受葡萄干面包的快乐”,“捏着葡萄干面包,看一眼,咬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味起来”,“高兴地打开来,撮了一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三个句子都是对母亲吃葡萄干面包和葡萄干时的神态和动作的刻画,吃葡萄干面包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它们的珍爱和品尝时的享受,这是艰苦年代里对生活的热爱;对品尝女儿送给的葡萄干的细节刻画,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享受。

1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情节分析作答。

母亲有胃病,却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只有胃里饿得直冒酸水的时候或是烧好饭菜的时候才拿出葡萄干面包吃一点点,可见她是一个勤劳能干、热爱生活的人;母亲把面包上所有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女儿吃,留着女儿给的葡萄干舍不得吃,和女儿一起分享葡萄干等情节,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疼爱女儿、珍爱亲情的人;她和女儿说话的表情、态度,说明她是一个温柔慈爱的人。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

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

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尾作用的分析。

记叙文结尾的句子或段落作用:

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文题);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结尾句“如今回味起来,觉得一生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葡萄干呢!

”由回忆转入现实,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两段;内容上,这句话意在说明当年的葡萄干好吃关键在于是和母亲一起吃的,这甜甜的葡萄干里包含着母爱和亲情,这是文章主旨的体现,所以这句话揭示了文章主题。

17.范文:

幸福的约束

雏鹰有了蛋壳的约束,才有了未来的一冲飞天;乐曲有了音符的约束,才有了美妙的旋律;一个人有了制度的约束,才能有刚正不阿的气魄。

约束不是幸福的枷锁,恰恰相反,约束是为了更幸福。

约束是幸福的试金石。

曾几何时,我们年少懵懂,总想追求所谓的自由,认为自由就是最大的幸福。

说自己喜欢的话,做自己喜欢的事,总想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俗话说“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古人诚不欺我。

当自己一次次被现实打败时,才真正意识到,约束真的是一种幸福。

如果小草没有了约束,那么我们的眼前只能出现荒草萋萋,残破不堪。

约束是幸福的领航员。

大海航行靠舵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