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486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docx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

 

农药市场除草剂行业的研究报告

 

 

一、除草剂行业概述

1、除草剂基本概念

除草剂是农药根据用途分类的一种。

农药是在草坪保护中广泛使用的各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其中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为农药市场最主要的三大品种。

(1)杀虫剂

杀虫剂是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消除害虫危害程度的药剂。

可用来防治农、林、牧业、卫生及仓储等害虫或有害节肢动物,是当前我国农药中使用品种和数量最多的一类。

(2)杀螨剂

杀螨剂是用来防治危害植物或居室中的蜱螨类的农药。

防治对象包括叶螨类、壁虱类等。

专一性的杀螨剂对蚂蟥有毒杀作用,而对昆虫无毒,如哒螨酮、四螨嗪等。

许多有机磷(如水胺硫磷)和菊酯类(如甲氰菊酯)杀虫剂兼有很强的杀螨作用,杀菌剂中的硫磺和一些有机硫杀菌剂也有一定的杀螨作用。

(3)杀菌剂

杀菌剂对病原微生物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的作用,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危害或可消除病症、病状。

有些杀菌剂或虽没有直接杀菌或抑菌作用,而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从而有助于抑制病害的发展与危害。

根据对病害的防治作用可分为保护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

(4)杀线虫剂

杀虫剂是用于防治植物寄生性线虫的化学药剂。

根据药剂的选择性与使用方法,可分为3种类型。

①土壤处理剂,包括具有土壤熏蒸消毒作用的(如氯化苦、二溴氯丙烷等)和不具熏蒸作用、以触杀作用为主的(如涕灭威、呋喃丹等)两类。

这类杀线虫剂还兼有杀灭土壤中病菌、土栖昆虫或杂草的作用。

②叶面喷洒处理剂(如克线磷),可通过叶面内吸输导,杀灭根部和叶面线虫,这类药剂具有选择性,对植物较安全。

③种子处理剂(如杀螟丹、浸种灵),可用于种子处理。

(5)除草剂

除草剂是用来杀灭草坪或人工环境中非目标植物的一类农药,是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

根据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分为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根据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激素型除草剂。

氯酸钠、硼砂、砒酸盐、三氯醋酸对于任何种类的植物都有枯死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均具有残留影响,所以不能应用于田地中。

选择性除草剂特别是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的衍生物多数都有效,其中有O-异丙基-N-苯基氨基甲酸[O-isopropy-N-phe-nylcarbamate,缩写IPC:

C6H5NHCOOCH-(CH3)2],二硝基-O-甲酚钠(sodiumdinitro-O-cresylate)等。

具有生长素作用的除草剂最著名的是2,4-D,认为它能打乱植物体内的激素平衡,使生理失调,但对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却是一种很有效的除草剂。

一般认为这种选择性是决定于植物的种类对2,4-D解毒作用强度的大小,或者由于2,4-D的浓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6)杀鼠剂

杀鼠剂是专门用来防除农田、牧场、粮仓、厂房、草坪和室内鼠类等啮齿动物的农药。

杀鼠剂大都是胃毒剂,用以配制毒饵诱杀。

常用杀鼠剂对人和家畜有剧毒。

通常可分为无机类(如磷化锌)、抗凝血素类(如敌鼠钠、敌鼠酮、溴敌隆和大隆等)、植物类(如红海葱)和其他类(如毒鼠磷、甘氟、灭鼠优等)。

(7)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专门用于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农药。

这类农药使用量很低,处理植物后可达到促进或抑制发芽,促进生根和枝叶生长,促进开花结果,提早成熟,形成无籽果实,防止徒长,调控株型,疏花疏果或防止落花、落果,增强抗旱、抗寒、抗早衰和抗倒伏能力等多种生理作用。

如控制植物生长的矮壮素、促进草坪生长的草坪促茂剂、改造观赏植物株型的助壮素等。

生长调节剂按其作用特点,又可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成熟素(乙烯)类和脱落酸类等。

2、除草剂分类概述

(1)按作用性质分类

1)灭生性除草剂

某些除草剂,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作物,这种除草剂称为灭生性除草剂,例如五氯酚钠、克芜踪、草甘膦等。

2)选择性除草剂

有些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则无效,对一些作物安全,但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此谓选择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例如2甲4氯只能杀死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水莎草等杂草,而对稗草、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无效,对水稻安全,适于稻田、麦田、玉米田内使用,但对棉花、大豆、蔬菜等阔叶作物则有严重药害。

又如敌稗能杀死稗草,对水稻安全;西马津能杀死马唐、藜等多种一年生杂草而对玉米安全;还有禾草灵、野燕枯能杀死野燕麦而对小麦安全等。

除草剂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是说选择除草剂不是对作物一点也没有影响,能把杂草杀光,而是在一定对象、剂量、时间、方法和条件下的选择性,选择性好坏由选择性系数所决定,所谓系数是一种除草剂杀死(或抑制)10%以下作物的剂量和杀死(或抑制)90%以上杂草的剂量之比,系数越大越安全,一个选择性除草剂其选择性系数大于2才可推广。

   除草剂选择性系数=

   杀死或(抑制)作物10%以内的剂量

   杀死或(抑制)杂草90%以上的剂量

(2)按作用方式分类

1)内吸性除草剂

一些除草剂能被杂草根茎、叶分别或同时吸收,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破坏它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造成植株残死亡,这种方式称为内吸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内吸性除草剂,如2甲4氯、草甘膦可被植物的茎、叶吸收,然后动转到植物体内各个部位,包括地下根茎,所以草甘膦能防除一年生杂草外,还能有效地防除多年生杂草。

2)触杀性除草剂

某些除草剂喷到植物上,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那部分植物组织,但不能内吸传导,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触杀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

(3)按施药对象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即把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

除草剂的土壤处理除了利用生理生化选择性来消灭杂草之外,在很多情况下是利用时差或位差来选择性灭草的。

如氟床灵、除草醚、西马津、阿畏达等。

2)茎叶处理剂

即把除草剂稀释在一定量的水或其它惰性填料中,对杂草幼苗进行喷洒处理,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

茎叶处理主要是利用除草剂的生理生化选择性来达到灭草保苗的目的。

(4)按施药时间分类

1)播前处理剂

指在作物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如在棉花田使用氟乐灵、麦田使用野麦畏,都是在棉花或麦子播前把除草剂喷洒到土壤中,并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以便为杂草幼根、幼芽所吸收,并可防止或减少除草剂的挥发和光解损失。

2)播后苗前处理剂

即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此法主要用于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向生长点传导的除草剂,对作物幼芽安全。

3)苗后处理剂

指在杂草出苗后,把除草剂直接喷洒到杂草植株上。

也有些灭生性除草剂的如百草枯,草甘膦可以在杂草生长中后期进行灭生处理,苗后除草剂一般为茎叶吸收并能向植物体其它部位传导的除草剂。

(5)按施药方法分类

除草剂可采用的施药方法很多,如采用喷雾处理,这里包括常量喷雾、低量喷雾、微量喷雾,也可采用撒毒土法把除草剂与一定量的细润土混起来撒施。

有些乳油或水剂的除草剂,如禾大壮、杀草丹、恶草灵,可以采用瓶甩,或利用滴注装置在稻田进行滴注处理。

除草剂的不同物理化学特性决定其施药方法,如氟乐灵等挥发性强的除草剂就必须采用土壤处理,并要求耙地混土,如果采用茎叶喷雾不仅效果很差,而且容易使作物发生药害。

(6)按施药范围分类

1)全面施药

即对全田进行均匀全面喷洒,包括杂草和作物。

这适用于高选择性除草剂及杂草在全田普遍发生且密度大的作物地除草的情况。

2)带状施药

把药液投放在连续有限的范围内,可采用扇形喷嘴,如对作物约5cm左右播种带进行喷药处理,以消灭作物带上的株间杂草,对于种子带以外的田间杂草则采用套种作物或人工辅助中耕。

带状喷雾可以节省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药量,但需要较多的喷雾机附件,另外可降低作业量约15%。

3)点状施药

用以处理有限的面积,如草丛或作为作物全面喷洒处理后局部补充喷洒或对核心分布的杂草(如香附子等多年生杂草)作点喷处理。

此法针对性强,用药比较经济。

4)定向喷雾

控制药液的喷洒方向,施药于杂草或地上,尽可能不接触作物。

这是苗后采用其某些灭生性或触杀性除草剂进行作物行间处理的保护性喷洒。

(7)按剂型分类

除草剂的加工剂型和加工质量对于除草剂的药效影响很大,应该根据各种除草剂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方式加工成适宜的剂型,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药效。

目前常用的有水剂、水溶性、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剂、油剂、颗粒剂、粉剂等。

1)水剂

水溶性除草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性,如20%的2甲4氯水剂、10%的草甘膦水剂。

2)水溶性粉剂

是能直接溶于水中的固态除草剂,用水稀释后喷雾,经济方便,使用时要用软水(河水),如用硬水时应预先在水中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软化。

如,2,4-滴钠盐、五氯酚钠、2甲4氯、钠盐等也可拌土撒施。

3)可湿性粉剂

这种原药往往难溶于水或有机溶剂,故把它与惰性填料及湿润剂按比例均匀混和,粉碎至300目以上细度,能用水稀释成悬浮液,可作茎叶喷洒或土面喷施。

另外也可拌土撒施,它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加工剂型,如除草剂、绿麦隆、西玛津、敌草隆等。

4)悬浮剂

又称胶悬剂,原药不溶于或极少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是把细度很高的原药和一定数量的湿润剂、扩散剂、增稠剂等配成均匀的悬浮浓液体,兑水后成稳定的悬浮液。

宜作茎、叶喷洒,由于这种剂型的粉碎细度高、悬浮性状好、粘着力强,因此作叶面喷洒时比可湿性粉剂效果好。

5)乳油

是一种均匀油状的液体剂型,由除草剂原药、有机溶剂和乳化剂溶合而成,用水稀释后成乳状液喷洒。

这种剂型常用茎、叶处理、如敌稗、丁草胺等。

6)颗粒剂

颗粒剂的除草剂剂型。

它施到土壤中吸水后,药剂从颗粒中慢慢稀放出来,被杂草吸收而发挥作用,多用于土壤处理,特别是水田撒施比其他剂型简便、安全。

7)油剂

由除草剂原药加适当有机溶剂(油剂)制成,使用时不用兑水,适于超低量喷雾。

8)粉剂

除草剂的原粉和惰性粉一起粉碎后混合而成。

可用喷粉器喷施,或做成毒土撒施。

(8)按化学结构分类

除草剂的不同化学结构类型及同类化合物上的不同基因取代对除草剂的生物活性具有规律性的影响,因而按除草剂的化学结构分类既科学、系统、详尽,又便于记忆。

现有的除草剂大致分为酚类、苯氧羧酸类、苯甲酸类、二苯醚类、联吡啶类、氨基甲酸酯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取代脲类、均三氮苯类、二硝基苯胺类、有机磷类、苯氧基及杂环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以及其它杂环类等。

二、国际农药行业现状分析

1、国外农药行业总体状况

  

(一)全球农药生产企业的分类

  不同的农药生产企业在农药行业的产业链和地位上的不同。

1.研发型农药企业和仿制型农药企业根据研发能力的不同,可以将生产企业划分为研发型和仿制型两类。

研发型生产企业,是指具有很强的研发和技术能力,能够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创制农药产品的企业。

由于,国际上对农药的环保要求和登记要求很高,成功开发一种农药新品种的费用巨大,根据PhillipsMcDougall的统计,研制一种农药新的活性成分,从开始研发到实现产业化,平均时间需要9.1年,研发费用要达到2.1亿元。

如此昂贵的开发费用,是一般农药企业无法承担的,因此,国际上研发型生产企业主要就是6大农药公司和一些日本企业。

研发型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企业能凭借产品专利保护在保护期内获得独家生产权利,从而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而且专利保护到期后,这些企业在产品上的技术水平仍要高于仿制型企业,其产品毛利率也将长期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研发型公司以外的其它农药企业,我们都可以划入仿制型企业的范畴。

仿制型企业主要生产专利期已满或是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农药。

这些农药在应用上已经得到实践的检验,使用对象、施用方法和安全性能上都得到市场的承认,而且在技术上也比较成熟。

生产仿制型农药可以为企业省却大量的研发费用,同时又能保证产品的市场需求,这成为许多中小型农药生产企业的选择。

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仿制型农药技术成熟,仿制成本不高,因此这类企业众多,竞争激烈,企业难以获得超额收益。

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毛利水平明显低于研发型企业。

目前,仿制类企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仿制农药生产商最为集中的两个国家。

2.制剂企业和原药企业在农药行业的产业链中,从石油化工原料到农药制剂,各生产环节技术复杂性随着产业链的延伸而增强。

根据企业主要从事生产标的的不同,我们初步将农药生产企业分为制剂企业和原药企业。

当然,从现状看,原药企业也少量生产一些农药制剂。

农药生产中,原药是指农药中起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

但原药无法直接使用的,因为原药本身浓度过高,直接使用可能导致药害,而且许多农药的物理状态也不适于直接使用。

因此,企业会在农药中加入助剂以提高农药的药效,或是经过制剂加工,进行药剂的复配,提高对虫害的防治范围和药效。

一般来说,农药原药品种较少,而通过制剂加工后,品种则成几何倍数增加。

以我国为例,目前生产的农药原药品种大概有250多种,而经过加工后,各种单剂和复配制剂高达数千种。

而在农药的效用和施用范围上,制剂的配制更起到关键作用,技术含量也更高。

技术和配方的不同,直接决定着制剂产品施用效果。

根据我们在业内的走访,国外制剂产品的毛利率一般是原药产品的2~3倍。

仿制农药技术壁垒仍然很强,市场前景广阔

非专利农药公司又称仿制类企业,主要生产专利期已满或不受专利约束的仿制农药,这类公司数量最多,最大的两家非专利农药公司是以色列的马克西姆--阿甘和澳大利亚的纽发姆。

全球农药公司可分为研发型农药公司和非专利农药公司。

前者主要从事新农药的创制并拥有专利,虽然这类生产企业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是需要大量的研发费用,面临很大的研发风险,而由于仿制农药在知识产权、安全性、作用对象等方面不存在疑义,且省去开发费用,其销量往往比在专利保护期内有很大提高。

随着许多高效、低毒农药专利期满以及各国加大对仿制农药生产技术的研究,数年内仿制农药仍将会持续快速发展。

近五年来,中国和印度的仿制农药生产增长很快,这两个国家仿制农药生产商的数量最多。

(二)全球农药行业产业格局现状

  世界范围内,农药行业经历了19世纪的高速发展以后,现在已经进入成熟期。

与其它行业一样,在经过一系列的扩张和并购之后,国际农药行业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其中德国拜耳、瑞士先正达、德国巴斯夫、美国陶氏、美国孟山都和美国杜邦等六家国际性农药生产企业,占据了全球农药市场80%以上的份额。

  国际寡头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技术优势明显,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中属于研发和制剂型企业,位于第一梯队的位置。

这些公司通过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可获得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独家生产权。

在专利保护期内,每年能获得十几乃至几十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而且凭借在农药上的技术优势,这些企业还不断向其它领域延伸,例如草甘膦的发明者孟山都公司成功在大豆和玉米种引入抗草甘膦基因,转型进入转基因种子的生产,从而实现公司发展的再次飞跃。

处在第二梯队的企业是那些研发能力稍弱,但仍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仿制类药剂公司,例如以色列的马克西姆--阿甘和澳大利亚的纽发姆。

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许多农药产品专利的到期,仿制农药已经成为全球农药市场的主体,到2007年仿制农药在全球市场中的比例已经达到71%。

虽然,这些仿制类企业无法象六大公司一样获得超额利润,但是凭借技术上的优势,盈利能力仍然超过业内平均水平。

在产业链更低层的公司,则是那些技术薄弱、资金不足的仿制类农药生产企业。

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药企业,如印度和中国的农药公司都处在这个环节中。

这些企业资金规模小,以生产污染重、能耗高的农药原药为主,产品主要提供给制剂公司作为原料。

虽然也能生产部分制剂,但是由于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制剂成品的效果和质量都要远远低于国际先进企业。

2、世界农药行业发展曲线

(1)市场的转移。

发达国家农药工业起步早,已走过高速发展期,市场趋于饱和。

农药市场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亚太地区和南美洲的部分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将成为全球农药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世界农药巨的产能也在向相关国家转移,以降低成本、就近销售,我国相关企业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引进、吸收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助跑农业现代化。

(2)农药开发向高效、低毒、低残留、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方向发展。

这是发达国家农药需求量趋于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未来数年内,以苏云金杆菌(Bt)农药为首的生物农药(目前生物农药仅占整个农药市场的1%)将以10%左右的速度强劲增长,但一段时间内化学农药仍是农药市场的主体。

我国的生物农药还处于起步阶段,除几大上市公司外,产品线还没有展开,这也将是今后我国产业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向,以同一起跑线上的生物农药为主打产品,在外向型产品结构的布局下,与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农药市场中一决高下。

(3)转基因作物市场挤占传统农药市场。

据统计,2005年全球44%的大豆、42%的玉米和10%的棉花均采用转基因种子种植。

全球农药市场有向农业生物技术市场转移的趋势。

草甘膦、草铵膦等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发展使其他的选择性除草剂市场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至今达到商品化种植的转基因抗病作物还很少,杀菌剂市场受到的影响很小。

(4)三大类农药的比重及其发展。

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三大类农药是农药市场的主体。

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占农药销售额的比例在2005年为48%:

25%:

24%,而5年前该比例为48%:

28%:

20%,15年前为44%:

29%:

21%,25年前为41%:

35%:

19%。

而我国的产品比例调整,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具体数据可以参考下图3。

除草剂市场的增长速度在三大类农药中居中,近15年以年均1.65%的速度增长,近5年来的增长率为2.90%。

除草剂市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农业上的先进程度,比例差异主要是由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耕作技术决定的。

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改变了全球除草剂市场的格局。

它一方面使得草甘膦、草铵膦等少数非选择性除草剂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使得其他选择性除草剂的需求大幅度降低,大大降低了除草剂的品种数量,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农药企业。

虽然我国除草剂的产能增长水平一直高于世界平均速度。

但消费比例则一直在20%左右,要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消费量增长跟不上产量增长,直接导致了行业细分的许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全球杀虫剂销售额自1990年黄金发展期过后市场份额已下滑至25%。

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和推广早市场已趋于饱和,又受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再加上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冲击,因此近年来竟有萎缩趋势。

市场格局变化是与环境相容性好的高效低毒品种不断进入市场替代旧有产品,目前全球市场上消费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杂环类杀虫剂四大类化学农药以及少量生物农药。

杀菌剂市场增长最快,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近5年的增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导致作物病害的病菌容易获得抗性新产品有持续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以及各类经济作物种植种类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对杀菌剂的需求,其受转基因作物的影响很小。

这个市场对于我国众多生产厂家而言,是最有吸引力的。

一方面这个市场产品更新换代快,跨国企业的研发优势在此表现的并不充分,另一方面,国际巨型企业一般习惯专线生产,产品线中产品种类并不多,所以必然会有一些细分的产品空隙留给我国众多企业去大展所为。

不同于世界市场的我国农药需求结构

3、全球农药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农药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欧美等发达国家环保标准越来越高,农药生产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满足环保要求,发达国家农药企业不得不为治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花费大量费用。

例如,为处理草甘膦原药生产的残液,孟山都公司的做法是将残液打入地下,进行深埋处理。

这使得其处理成本巨大,占据了草甘膦成本中的很大比重。

而发展中国家,环保处理成本则要低廉很多。

在中国,草甘膦原药厂商的通常做法是在草甘膦残液加入高纯度母液,将其配成10%的草甘膦原液出售。

环保成本方面优势,使全球农药原药生产装置的建设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在本轮草甘膦建设大潮中,我们看到草甘膦原药产能的主要增量均是在国内。

  2.低残留、低毒、高效农药将是未来农药发展的方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全球对农药使用可能带来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健康的损害的关注度越来越强。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着手制定有关农药的立法、登记要求、登记后管理、药效试验要求、环境效果和农药废弃物方面的准则。

而随后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中,如《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以及《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等均对农药产品的残留物标准进行了规定。

目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等标准,已成为国际农药贸易中最重要的非贸易壁垒,低残留、低毒、高效农药代表了未来农药发展的方向。

  3.转基因作物的增长对农药行业的冲击由于全球耕地面积有限,农药的使用不可能无限制增长。

从2004年开始,全球农药产业销售额就保持在300亿美元左右。

因此,种植何种作物,种植面积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不同种类农药下游市场的大小。

本轮草甘膦农药下游市场的突然放大,直接原因就是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在美国新能源法刺激下的快速增长所致。

从目前农业发展的趋势看,各类转基因作物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生物学特性与传统作物有着明显不同。

未来转基因作为对农药行业的影响将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转基因作物对传统作物替代将会导致农药使用种类和下游市场需求的改变,部分农药品种将从这样的转变中获利;二是一些具有抗病害基因的作物的种植将会减少农药使用范围,目前正在推广中的抗虫棉可以抵抗棉铃虫等害虫的危害,大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4、中国农药国际化转型

随着国际农药贸易的发展,中国农药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困扰中国农药出口的各种涉外登记成为农药药剂国际化的门槛,全球农药供需形势使中国政府农药管理部门、科研部门以及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参与涉外产品登记的交流,中国农药药剂国际化进程将在交流中进一步加速,当前利好多于利空。

在第十届国际植保展览会上,无论是生产商还是贸易商都对2009年市场充满信心,认为危机是暂时的,2009年农药市场将慢慢恢复。

许多国家都出台了利好的农业扶持政策,这将带动农药需求继续增长。

据来自美国PhilipsMcDougall公司的农化市场分析专家MatthewPhilips博士分析,受2008年谷物价格提高、种植面积扩大以及次贷危机影响,世界植保贸易市场,美国、巴西以及法国名列前三位,中国市场为19.83亿美元。

按地区来讲,北美自由贸易区植保市场达83.64亿美元,拉美市场达87.59亿美元;亚洲市场达94.54亿美元,欧洲市场达136亿美元,中东/非洲市场达15.35亿美元。

按照产品门类分,全球除草剂市场达202亿美元,杀虫剂达95亿美元,杀菌剂市场达107亿美元,生物产品达94亿美元。

他认为,2009年农药市场需求是否会回暖将受到农业信贷支持、粮食仓储下降以及草甘膦价格是否坚挺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看来,各国陆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粮食的刚性需求以及对各国农业生产的重视等利好因素要多于利空。

从当前农药需求形势看,农户手中是否有资金购买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由于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使很多国家的农民缺乏资金,而2008年第四季度以及2009年年初的经济刺激计划将给农户带去希望。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BI分析,2008年全球农药销售额达520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