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490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docx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

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考试

 

 

————————————————————————————————作者:

————————————————————————————————日期:

 

2011年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儿体温()为低烧。

A.35.5~36.4℃

B.36.5~37.4℃

C.37.5~38℃

D.38℃以上

答案:

C

2.下列不属于婴幼儿耳的特点的是()

A.耳廓易生冻疮

B.易患中耳炎

C.外耳道易生疖

D.对噪声迟钝

答案:

D

3.鼻腔的易出血区在()

A.鼻中隔后方

B.鼻中隔中部

C.鼻中隔前下方

D.鼻中隔前上方

答案:

C

4.大脑右半球()

A.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B.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C.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D.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答案:

A

5.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B.维生素C可防癌、抗癌

C.维生素C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D.蔬菜漂洗过多易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

答案:

C

6.下列属于化学消毒法的为()

A.机械法

B.煮沸法

C.漂白粉

D.漂白粉

答案:

C

7.从胎盘、乳汁获得抗体是()

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答案:

B

8.鼻是保护()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作用。

A.咽

B.喉

C.肺

D.气管

答案:

C

9.不属于传染病传染三环节的为()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染途径

D.易感者

答案:

A

10.三种睡眠障碍中醒后有异常表现的为()

A.夜惊和梦魇

B.梦游症

C.夜惊

D.梦魇

答案:

D

11.睡眠不足会引起儿童()

A.食欲减退

B.精神一般

C.脾气温顺

D.不打瞌睡

答案:

A

12.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A.食盐和食碱

B.病原微生物

C.动植物本身

D.有毒化学物

答案:

A

13.口服糖丸是()疫苗。

A.百白破

B.脊髓灰质炎

C.麻疹

D.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

B

14.某幼儿园有100人,应接种的易感儿人数为60人,实际接种人数为57人,该幼儿园的接种率为()

A.95%

B.80%

C.60%

D.57%

答案:

A

15.不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A.水痘

B.猩红热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脊髓膜炎

答案:

C

16.有些儿童眼手协调能力差,写字时常出格、偏旁部首颠倒,其主要原因是()

A.感觉统合障碍

B.遗传因素影响

C.教育方式不当

D.缺乏动机

答案: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使用___,免疫三针。

答案:

高价疫苗

2.新生儿呼吸时,腹部可见明显起伏,称为___。

答案:

腹式呼吸

3.因高烧抽风应采取___措施。

答案:

物理降温

4.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眼的___分泌物中。

答案:

口鼻

5.动物性食品普遍含饱和脂肪酸高,含___,过量摄入不利健康。

答案:

胆固醇多

6.儿童的晨检包括:

一问、二摸、三看和___。

答案:

四查

7.水浴的最低温度为___。

答案:

18℃

8.婴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可增强肌体对___的适应能力。

答案:

冷热

9.婴儿刚出生后,动作反应很不准确,这是因为许多神经突起还没有___。

答案:

髓鞘化

10.___是指一些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病。

答案:

心身疾病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在题下空处进行改正。

1.消毒物品必须全部浸在水中,一般致病菌在煮沸15~30分钟后即可灭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15~30分钟改为1~2分钟。

2.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基本活动所需的最低热能量。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3.由膳食供给的蛋白质,只有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蛋白质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相一致,才能被充分利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4.沙粒、铁屑等异物嵌在角膜上时,应用针等锐物挑拨异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当沙石、铁屑等异物嵌在角膜上时,应迅速送医院处理。

5.阴性强化法主要用于改变胆小退缩行为和多动症。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6.误食含毒的食品所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统称食物中毒。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7.正常尿液的颜色应是清晰透明、洗肉水样。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正常尿液的颜色应是:

清晰透明、淡黄色。

8.新生儿的头围大于胸围,小儿到1岁左右,胸围赶上头围,说明生长发育良好。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9.对较大儿童进行人工呼吸时,救护者可深吸一口气,捏住病人的鼻孔,用嘴贴紧病儿的嘴,向里吹气。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10.婴幼儿时期大脑脊髓功能发育不够成熟,对长期的刺激耐受力大。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脊髓功能改为皮质功能,大改为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患“梦游症”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处理?

答案:

梦游症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家族遗传;

(2)患某种传染病或脑外伤后,大脑皮质内抑制功能减退;

(3)白天过于兴奋或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

处理:

一般,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内抑制功能增强,梦游症可自行消失,不必进行特殊的治疗。

家长要避免在患梦游症的孩子面前渲染其发作时的表现,或取笑他。

对经常发作的儿童,要求助医生(包括心理医生);在家中要注意加强安全措施,避免儿童因梦游症发生意外伤害。

2.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应采取如下措施:

(1)改善环境。

诸如改善空气、饮水、居住、活动场所的环境条件,改善膳食质量,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等,使儿童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人格得到尊重。

(2)开展心理咨询。

通过筛查等方式,及早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儿童,给予矫治。

(3)加强保健措施,促进健康。

诸如开展教育监测,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实施计划免疫等。

(4)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婴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

婴幼儿泌尿系统有其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保育:

(1)训练婴幼儿控制排尿的能力。

(2)注意女婴的外阴清洁护理。

(3)男孩也要清洁外阴。

(4)提醒幼儿不要渴急了才喝水。

有充足的饮水,可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5)清洗外阴的毛巾、盆等要专用。

毛巾用后消毒。

4.异嗜癖和嗜睡各指什么?

答案:

异嗜癖是指小儿对食物以外的物品有不可自制的食欲,如喜吃泥土、蜡烛、煤渣、纸张等,钩虫病患儿常有异嗜癖。

嗜睡为轻度的意识障碍。

表现为过多而深沉的睡眠,可被唤醒,进行简单对话或进食,但随后倒头又睡。

这些常是脑膜炎、脑炎等疾病的早期表现。

5.造成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造成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以下原因:

(1)接触日光不足;

(2)生长过快;

(3)疾病的影响,影响了对维生素D的吸收;

(4)钙的吸收利用障碍。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儿童夜惊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预防儿童夜惊?

答案:

儿童夜惊的原因:

儿童夜惊,由多种因素所致,如父母离异、亲人伤亡、受到严厉的惩罚,等等。

睡前精神紧张,如看惊险电影、听情节紧张的故事,或被威吓后入睡,都易发生夜惊。

卧室空气污浊、室温过高、盖被过厚、手压迫前胸、晚餐过饱等均是夜惊的诱因。

鼻咽部疾病致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病使小儿的睡眠受骚扰,也可导致夜惊。

预防夜惊:

改善不良环境,解除可使小儿精神紧张的种种诱因;培养好的睡眠习惯,起居有常;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儿童发生夜惊,不属于睡眠障碍,而是癫痫发作的一种形式。

因此,如果儿童经常夜惊,在白天,精神、行为也有些异常,应去医院诊治。

2.膳食纤维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案: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它的生理作用,包括有利和不利于机体健康的两个方面:

(1)有利的作用:

①有助于通便;

②有助于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③有助于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

④具有降低血糖、减少机体对胰岛素需要的功能;

⑤对控制肥胖有积极意义。

(2)不利的作用:

①食入过多的膳食纤维可引起肠胀气,且过分刺激肠粘膜,使粪便中排出的脂肪增多;

②食入过多的膳食纤维可影响某些矿物质如钙、锌的吸收利用,也可影响铁和叶酸的吸收利用。

3.麻疹患儿有何症状?

如何护理?

答案:

.麻疹患儿有以下症状:

(1)病初的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

(2)发烧后2~3天,口腔粘膜会有改变;

(3)发烧后3~4天,开始出皮疹;

(4)出皮疹一般持续3~4天,疹子出齐后开始消退,体温渐恢复正常。

护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病儿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但避免让风直吹病儿,室温宜较恒定,空气较湿润;

(2)注意眼部卫生;

(3)注意鼻腔、口腔清洁;

(4)饮食宜富于营养而容易消化;

(5)出疹发高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

(6)疹子“内陷”应注意有无并发症;

(7)护理病儿的人,进入病儿所在居室要戴口罩。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谈谈如何用综合性措施预防病毒性肝炎

答案:

染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甲型肝炎病毒可引起甲型传染性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粪便污染了食物、饮水,经口造成传染;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乙型传染性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中,病人的唾液、乳汁等体液中亦带有病毒。

可通过输血、注射血制品、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共用牙刷、食具等途径传播。

据以上情况,用综合性措施预防病毒性肝炎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接种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保护易感者;

(2)家庭中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培养幼儿有好的卫生习惯,水杯、牙刷等要专用;

(3)集体儿童机构的保教人员、炊事员等要定期进行体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不再直接接触

儿童;

(4)注射用的针头、针管,用后彻底消毒,可用一次性注射器;

(5)对肝炎病人的食具、用具、玩具以及便盆、屎尿,均应严格消毒,病人应隔离治疗;

(6)避免“母婴传播”,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必要时及时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患乙肝的母亲慎重对待母乳喂养。

解放后,随着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接种的推广应用,一些传染病得到消灭,还有许多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

但传染病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农村,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还比较高。

因此,对用综合性措施预防病毒性肝炎,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你认为制定婴幼儿膳食有哪些步骤?

答案:

膳食计划是保证合理营养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它包括按照各年龄儿童的营养需要,选择食品的种类、计算数量、编制食谱,以及合理烹调。

(1)选择食物的种类。

包括四大类食物:

①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禽肉、豆制品等;

②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③供热能食物:

粮食、薯类、白糖、油等;

④调味品:

盐、酱油、醋等。

以上食物在选购时应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

(2)计算数量。

力求各营养素之间有合理的比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能各占总热量的12%~15%、20%~30%、50%~60%。

动物蛋白及豆类蛋白不少于总蛋白质的50%。

每餐热量分配,早餐占25%,午餐占35%,午点占10%,晚餐占30%。

(3)制订食谱:

食谱是一日食物的量、调配和烹调方法的实施,是膳食计划的重要部分。

①执行膳食计划所拟定的食品的种类和数量;

②注意季节变化,冬季多用高热量食物,夏季多用清淡凉爽的食物;

③食谱所列的烹调法和食物应适合儿童的消化能力;

④品种多样化,并能促进食欲;

⑤注意观察儿童接受食物的情况,必要时作调整;

⑥每周更换食谱。

(4)讲究烹调技术,注意饮食卫生。

在食物搭配中,充分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烹调中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厨房卫生和炊事人员的个人卫生。

保教人员在开饭前应洗手,饭桌及餐具应符合卫生要求。

幼儿的消化机能、咀嚼能力不及成人,食物的品种和烹调制备方法皆应适应于幼儿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特点。

不同年龄小儿的膳食有不同的特点。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1.一小学生患有多动症,学习困难,上课不能安静听讲,爱做小动作,不能完成作业,容易激动,好与人争吵,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

班主任发现后及时采取了措施。

首先他与这位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让学生家长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

其次他对学生进行了各种训练,如训练学生走平衡台、荡秋千等;让学生数出一堆杂乱无章的火柴棍的根数;给学生讲一段故事,要求他每听到一个动词(或其他词类)就把这个动词念一遍;要求该学生把20粒黄豆,一个个连续不断地扔到1米远的小水杯里,在做这些的同时,这位老师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地给予奖赏,由喜爱的食物,到给红花,再到点头、微笑、表扬、赞美等,一段时间过去之后,这位学生上课时不再做过多的小动作,而且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

这位老师长长地松了口气。

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上述案例,这位老师采取了哪些方法使这位多动症患儿恢复了正常?

答案:

案例中这位老师采取以下措施使患儿恢复正常:

首先,这位老师采用训练的方法从而使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他利用让学生走平衡台和荡秋千,提高了学生体能协调能力,利用数火柴棍训练了学生的视觉注意力,利用讲故事、念动词训练了学生听觉注意力,利用抛黄豆粒训练了学生的动作注意力,各方面注意力集中了,学生自然不会再有多动症的迹象了。

其次,这位老师在运用训练法的同时,还采用了行为疗法中的阳性强化法,利用各种奖赏以巩固学生所取得的

进步,而且奖赏类型由低级到高级,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先让学生明白希望做的事,然后即时强化,最终使学生脱离强化程序仍能够不出现问题。

训练和阳性强化法是治疗多动症的极好方法,两者合用,效果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