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0685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渗透:

由于土体具有连续的孔隙,如果存在水位差作用时,水就会透过土体孔隙而产生孔隙内的流动。

土具有被水透过的性能称为土的渗透性。

渗透变形一般有流土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

流土是指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土体表面某一部分土体整体被水流冲走的现象。

管涌是指土中小颗粒在大颗粒空隙中移动而被带走的现象。

压缩系数是表示土的压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压缩系数越大,曲线越陡,土的压缩性越高;压缩系数值与土所受的荷载大小有关。

压缩系数大,表明在某压力变化范围内孔隙比减少得越多,压缩性就越高。

级配良好的土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Cu大于或者等于5且Cu=1~3;若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则称为级配不良的土。

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对于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用各粒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或集合体的大小和形状、表面特征、排列形状以及他们之间的连接特征,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凝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临塑荷载:

地基土中将要而尚未出现塑性变形区时的基底压力。

塑性荷载:

指地基塑性区开展到一定深度对应的基底压力。

当土体中某点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即濒于破坏的临界状态称为极限平衡状态。

容许承载力:

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后的值。

体积压缩系数:

土体在单位应力作用下单位体积的体积变化。

前期固结压力:

土在历史上曾受到过的最大有效应力。

极限承载力:

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极限能力,也就是能承受的最大基底压力。

抗渗强度:

土体抵抗渗透破坏的能力,濒临渗透破坏时的水力梯度称为临界水力梯度。

基底压力是指基础底面处,由建筑物荷载(包括基础)作用给地基土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也就是基底净压力,是指在基础底面处的地基面上受到的压力增量。

塑性指数Ip:

液限与塑限的差值,去掉百分数符号,称为塑性指数。

界限含水量:

黏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边坡:

具有倾斜坡面的岩土体。

滑坡:

边坡丧失其原有稳定性,一部分岩土体相对于另一部分岩土体发生滑动的现象。

液限:

土由可塑状态变化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塑限:

土由半固态变化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弹性模量:

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

莫尔圆:

土单元体的应力状态的轨迹。

圆心落在δ轴上,与坐标原点距离为(δ1+δ3)/2,半径为(δ1+δ3)/2。

变形模量:

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单轴受压时的应力与应变之比。

固结度:

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经历时间t的固结沉降量与其最终沉降量之比。

群桩效应:

桩端处压力比单桩时大得多,桩端以下压缩土层的厚度也比单桩要深,此时群桩中各桩的工作状态与单桩明显不同,其承载力小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沉降量大雨单桩各自的沉降量。

最优含水量:

在一定的压实功能下,使土最容易受压,并能打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

渗透固结:

饱和粘性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将随时间的变迁而逐渐被排除,同时孔隙体积也随之减小。

 

固结沉降:

荷载作用下,随着土空隙水分逐渐被排出,孔隙体积相应减少,土里逐渐压缩而产生的沉降。

土体液化:

指土体饱和状态以后,沙土或粉土在一定强度的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类似液体性质而完全丧失承载力的现象。

三、问答题(2×10’=20’)

郎肯土压力与库仑土压力的异同?

相同点:

两者的极限平衡条件。

不同点:

1.朗肯采用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条件,而库仑是墙后土体极限平衡状态,楔体静力平衡条件。

2.各自理论的假设条件不同。

3.朗肯理论适于粘性土和无粘性,而库仑理论仅适于无粘性土.4.朗肯理论忽略墙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使Ea偏大,Ep偏小,库仑理论考虑摩擦力,Ep大,Ea小。

5.朗肯理论概念明确,计算简单,使用方便,而库仑理论较复杂。

土的压力有几种,定义,并比较大小?

1.静止土压力:

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被的土压力。

2.主动土压力:

在土压力作用下挡土墙离开土体向前移至一定数值,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的土压力。

3.被动土压力:

在外力作用下,挡土墙推挤土体向后移动一定数值,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

Ea

太沙基—单向固结理论假定:

1土是均质、各相同性,且完全饱和的。

2土中水和土颗粒都是不可压缩的;

3土的压缩和固结只在竖直方向发生,

4孔隙水向外排出服从达西定律,土的固结快慢决定于它的渗流速度。

5在整个固结过程中,土的渗透系数、压缩系数、均视为常数。

6地面上作用着连续均布荷载并且是一次施加的。

 

地基破坏形态特点:

整体剪切破坏:

最终在地基中形成一连续的滑动面,基础急剧下沉或向一侧倾斜,同时土体被挤出,挤出四周地面隆起,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

局部剪切破坏:

滑动面并不延伸到地面,基础四周地面虽有隆起迹象,但是不会出现明显的倾斜和倒塌。

冲剪破坏:

随着荷载的增加,基础下土层发生压缩变形,当荷载继续增加,基础四周土体发生竖向的剪切破坏,但地基中不会出现明显的滑动面,基础四周地面不隆起。

摩尔-库伦破坏理论的要点:

1、材料的破坏是剪切破坏

2、剪切破裂面上,土体的抗剪强度是法向应力的函数。

3、当法向应力不大时,该函数可以简化为线性函数关系。

4、土单元体的任何一个面上,剪应力等于抗剪强度时,就会发生剪切破坏,此时土单元体的应力状态满足极限平衡条件。

引起滑坡的根本原因:

土体内部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

剪应力达到了它的抗剪强度的起因有二:

一、剪应力的增加,二、土体本身抗剪强度的降低。

流网的特征:

(1)流线和等势线彼此正交;

(2)每个网格的长度比为常数,为了方便常区,这时的网格就为正方形或曲边正方形;(3)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4)各流槽的渗流量相等

何谓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哪几大类?

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有那些?

答:

(1)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极限能力,也就是能承受的最大基底压力。

(2)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三大类:

静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试验,规范查表方法和理论公式方法。

(3)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有:

土的重度;土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基底宽度;基础埋深。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哪几大类?

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有那些?

地下水位上升是否会引起地基承载力的变化?

答:

(1)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三大类:

静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试验,规范查表方法和理论公式方法。

(2)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有:

土的重度;土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基底宽度;基础埋深,地下水位。

(3)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地基承载力降低。

1、对路基有哪些要求?

为什么?

答:

(1)具有足够的强度。

因为强度不足会导致变形过大,直接损坏路面的使用质量。

(2)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因为路基建成以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尤其地质不良地区,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因为季节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强度,应保证路基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2、简述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

答:

(1)工程地质和水温地质条件

(2)水文与气候条件3)路基设计(4)路基施工(5)养护措施

3、路基填料应如何选择?

答:

对于卵石土填筑时应保证有足够的密实度,对于级配不良的砾类土混合料填筑时应保证密实度,如遇粉质土特别是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其工程性质在达到规定的要求后进行使用,对于粉质土如在适当含水量时加以充分压实和有良好的排水设施,筑成的路基也能获得稳定。

4、路基干湿类型分为几种?

如何判断?

答:

路基干湿类型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种;用平均稠度划分法或根据临界高度判断

 

5、简述路基施工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中线的恢复和标定;

(2)水准点的复查与加设;(3)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4)预留桥涵位置;(5)施工中的测量。

6、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按作用不同,分哪几类?

各类的作用是什么?

答:

边坡坡面防护:

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主要用以防护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破坏的土质与岩石坡面。

冲刷防护:

用于防护水流对路基的冲刷与淘刷,可分为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支挡建筑物:

用以防护路基变形或支挡路基本体或山体的位移,以保证其稳定性湿软地基加固:

以防路基沉陷、滑移、或发生其他病害。

7、路基排水系统设计总体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综合考虑路线的平、纵、横三者关系,收集沿线地质、地貌、植被、水文资料、选择拦排汇降中适当措施保护路堤。

(2)对于明显的天然、人工沟渠,宜“一沟一涵”,不要勉强合并、更改。

(3)截水沟渠宜沿等高线布置,地基稳定,水流短而畅,把水引到天然河渠或低洼处。

(4)地面排水工程与地下排水工程综合考虑。

(5)与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设施相结合。

8、路基施工方法有哪几种?

答:

路基施工方法:

(1)人工施工

(2)水利机械化施工(3)简易机械化施工;4)爆破法施工;(5)大规模的配套机械化施工。

9、简述土基压实的作用是什么?

答:

压实土基的作用在于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调节土基的水温状况,降低透水性,减少毛细水上升,阻止水分积聚,减轻冻胀,避免翻浆,防止不均匀变形,保证路基在不利季节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10、简述影响土基压实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含水量;

(2)土质;(3)压实工具;(4)压实工具和方法以及相应的压实度。

(5)压实厚度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11、作出密实度-含水量关系曲线并说明曲线的含义

答:

密实度—含水量关系见图

在一定压实功作用下,密实度随含水量而增加,当含水量达到时,密实度达到最大值。

如含水量再增加,则密实度反而下降。

12、路基的要求有哪些?

为什么?

对路基有要求及原因:

(1)具有足够的强度。

因为强度不足会导致变形过大,直接损坏路面的使用质量。

(2)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因为路基建成以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尤其地质不良地区,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因为季节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强度,应保证路基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13、路面的基本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具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具有足够的低温抗裂性、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具有足够的大气稳定性(抗老化性)(3)具有足够的平整度;(4)具有足够的抗滑性;(5)具有足够的耐久性;(6)具有尽可能的扬尘性;(7)满足规范要求。

14、石灰稳定土基层缩裂的防治措施:

控制压实含水量;

(1)控制压实标准;

(2)温缩的最不利季节是材料处于最佳含水量附近,而且温度在0—10°时,因此施工要在当地气温进入零度前一个月结束,以防在季节长生严重温缩;(3)要重视石灰稳定土初期养护,保证石灰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禁防干晒;(4)石灰稳定土结束后,要及时铺筑路面,使石灰土基层含水量不发生较大变化,可减轻干缩裂;(5)在石灰稳定土中掺入集料;(6)设置联结层或铺筑碎石隔离过渡层。

 

15、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措施:

(1)合理选择路基的断面形式,正确确定边坡的岥率;

(2)选择强度和水稳定性良好的土填筑路堤,并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3)充分压实土基,提高土基的强度和水稳定性;(4)搞好路基排水,保证水流畅通,防止路基过湿或水毁;(5)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强度,使路基工作区保持干燥状态;(6)设置隔离层或隔温层,切断毛细水上升,防止水分迁移,减少负温差的不利影响;(7)采取边坡加固与防护措施,以及修筑支挡结构物。

16、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

(1)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2)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3)压实功能对压实效果的影响(4)压实机具和方法对压实效果的影响;(5)压实厚度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17、影响石灰稳定土的因素有:

(1)土质;

(2)灰质;(3)石灰剂量;(4)含水量;(5)密实度;(6)石灰土的龄期;(7)养生条件。

18.边坡防护与加固的区别,并说明边坡防护有哪些类型及适应条件:

答:

防护主要是保护表面免受雨水冲刷,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层表面碎裂剥蚀,从而提高整体稳定性作用,不承受外力作用,而加固主要承受外力作用,保持结构物的稳定性。

边坡防护:

(1)植物防护,以土质边坡为主;

(2)工程防护,以石质路堑边坡为主。

19、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采取措施减小车辙?

答:

车辙是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路面的车辙同荷载应力大小、重复作用次数以及结构层和土基的性质有关。

 

20、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如何?

(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较强的板体性;

(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3)强度和刚度随龄期增长;(4)半刚性材料的刚性大于柔性材料、小于刚性材料(水泥混凝土):

(5)半刚性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的能力大于柔性材料;(6)半刚性材料到达一定厚度后,增加厚度对结构承载能力提高不明显。

(7)半刚性材料的垂直变形(弯沉)明显小于柔性材料;(8)半刚性材料易产生收缩裂缝(干缩与温缩裂缝)。

21、试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指标。

答:

我国刚性路面设计采用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弹性薄板理论,根据位移法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同时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损害确定板厚,以疲劳开裂作为设计指标

22、简述边坡防护与加固的区别,并说明边坡防护有哪些类型及适应条件?

答:

防护主要是保护表面免受雨水冲刷,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层表面碎裂剥蚀,从而提高整体稳定性作用,不承受外力作用,而加固主要承受外力作用,保持结构物的稳定性。

边坡防护:

1)植物防护,以土质边坡为主;2)工程防护,以石质路堑边坡为主。

23、试列出工业废渣的基本特性,通常使用的石灰稳定工业废渣材料有哪些?

答:

(1)水硬性

(2)缓凝性(3)抗裂性好,抗磨性差(4)温度影响大(5)板体性

通常用石灰稳定的废渣,主要有石灰粉煤灰类及其他废渣类等。

 

一、名词解释:

  1.路床:

  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床分上、下两层:

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3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30-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

2.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的干湿类型是指路基在最不利季节所处的干湿状态。

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3.面层:

直接与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

与基层和垫层相比,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垂直压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还受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温稳定性,耐磨,不透水,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读和粗糙度。

 

4.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当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路面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之比很小,仅为半填路基三种类型。

路堤是指路基设计标高高于原地面标高需要借土填筑而形成的填方路基;路堑是指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需要实施开挖而形成的挖方路基;如果路基一侧填筑而另一侧开挖,则称为半挖半填路基。

  2.答题要点:

性质不同的土一般不能混合填筑,只能分层填筑。

允许砂类土、亚粘土、砾石等在混合状态下填筑,取土场内这些类型的土的天然混合物可以直接用来铺筑路基。

  3.答题要点: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1)自然因素:

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条件,路基土类别,植被发育情况等。

  

(2)人为因素:

荷载作用,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方法,养护措施等。

  4.答题要点:

在路基表面垂直方向上产生的较大沉落,称为路基沉陷。

产生路基沉陷的原因主要有三:

①路基填料不良;②施工压实不够;③地基强度不足。

  

 

 

四、计算题(3×10’=30’)

1、某一取自地下的试样,用环刀法测定其密度。

环刀的体积为60cm3,环刀质量为50g,环刀加湿土质量为172.5g,环刀加干土质量为152.0g,土粒比重

=2.60,试计算该土样的含水率、天然密度、干密度、孔隙比。

(10分)

解:

m=172.5-50=122.5g;ms=152.0-50=102.0gV=60cm3(2分)

(2分)

g/cm3(2分)

g/cm3(2分)

=2.6/1.7-1=0.529(2分)

2、今有一土样,称重120克,体积60cm3,烘干后土重90克,若该土的液限wL=28%,塑限wP=14%,比重Gs=2.7,求该土样的含水率w,孔隙比e,塑性指数IP及液性指数IL。

(8分)

解:

 

3、用环刀法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样196.8g,其中环刀质量为80g,环刀体积为60cm3,测出其土粒比重为2.70。

计算土样的饱和度、饱和重度、干重度、孔隙比和含水率。

(10分)

纯土样的质量为m=196.8-80=116.8gV=60cm3Gs=2.7

密度

=

=

=116.8/60=1.947g/cm3

饱和重度

(2)

因为土样为地下水位以下,所以其饱和度Sr=100%

(2)

又因为

所以0.947=1×(2.7-1)(1-n)得到n=44.29%

孔隙率n=44.29%,又因为孔隙比

所以e=0.795

(2)

含水率

(2)

干重度

作物品质生理生化与检测技术试题

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姓名:

马尚宇学号:

S2009180

一、名词解释或英文缩写

1.完全蛋白质与不完全蛋白质

完全蛋白质:

completeprotein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即为完全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

incompleteprotein不含有某种或某些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不完全蛋白质。

2.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

processingquality包括磨面品质(一次加工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二次加工品质)。

磨面品质指籽粒在磨成面粉的过程中,对面粉工艺所提出的要求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

食品加工品质指将面粉加工成面食品时,给类面食品在加工工艺和成品质量上对小麦品种的籽粒和面粉质量提出的不同要求,以及对这些要求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

营养品质:

nutritionalquality指其所含的营养物质对人(畜)营养需要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包括营养成分的多少,各营养成分是否全面和平衡。

3.氨基酸的改良潜力

(氨基酸最高含量-平均含量)/平均含量×100

4.简单淀粉粒和复合淀粉

简单淀粉粒:

小麦、玉米、黑麦、高粱和谷子,每个淀粉体中只有一粒淀粉称为简单淀粉粒。

复合淀粉:

水稻和燕麦中每个淀粉质体中含有许多淀粉粒,称为复合淀粉粒。

5.淀粉的糊化作用和凝沉作用

糊化作用:

淀粉粒不溶于冷水,若在冷水中,淀粉粒因其比重大而沉淀。

但若把淀粉的悬浮液加热,到达一定温度时(一般在55℃以上),淀粉粒突然膨胀,因膨胀后的体积达到原来体积的数百倍之大,所以悬浮液就变成粘稠的胶体溶液。

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也有人称之为α化。

淀粉粒突然膨胀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又称糊化开始温度。

凝沉作用:

淀粉的稀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混浊,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

如果淀粉溶液浓度比较大,则沉淀物可以形成硬块而不再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淀粉的老化作用。

6.可见油脂和不可见油脂

可见油脂:

经过榨油或提取,使油分从贮藏器官分离出来,供食用或食品加工等利用的

油脂,如花生油,菜籽油等。

不可见油脂:

不经榨取随食物一起食用的油脂,如米、面粉、肉、蛋、乳制品等含有的油脂。

7.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

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所必需,但机体自己不能合成,必须依赖食物供应,它们都是不饱和脂肪酸。

非必需脂肪酸:

是机体可以自行合成,不必依靠食物供应的脂肪酸,它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

8.沉淀值和降落数值

沉淀值:

sedimentationvalue小麦在规定的粉碎和筛分条件下制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悬浮液,经固定时间的振摇和静置后,悬浮液中的面粉面筋与表面活性剂SDS结合,在酸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形成絮状沉积物,然后测定该沉积物的体积,即为沉淀值。

降落数值:

fallingnumber指一定量的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和水的混合物置于特定黏度管内并浸入沸水浴中,然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搅拌混合物,并使搅拌器在糊化物中从一定高度下降一段特定距离,自黏度管浸入水浴开始至搅拌器自由降落一段特定距离的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s)即为降落数值。

降落数值越高表明的活性越低,降落数值越低表明α-淀粉酶活性越高。

9.氨基酸化学比分和标准模式

氨基酸的化学比分:

食物蛋白质(Ax)中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等量标准蛋白质(Ae)中相同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即为化学比分。

标准模式:

FAO/WHO根据人体生理需要在100g优质蛋白中氨基酸应该达到的含量(g)。

10.面筋和面筋指数

面筋:

wheatgluten面粉加水揉搓成的面团,在水中反复揉洗后剩下的具有弹性和延伸性的物质,主要成份是谷蛋白和醇溶性蛋白,是小麦所特有的物质。

面筋指数:

优质面筋占总面筋的百分比。

代表了面筋的质量,与面团溶张势,与拉伸仪的拉伸面积和面包体积都显著正相关,面筋指数低于40%和高于95%都不适合制作面包。

二、简答题

1.简述品质测试中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表示,偏差越小说明精密度越高。

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应当指出的是,测定的精密度高,测定结果也越接近真实值。

但不能绝对认为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因为系统误差的存在并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相反,如果没有较好的精密度,就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

可以说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当已知或可以推测所测量特性的真值时,测量方法的正确度即为人们所关注。

尽管对某些测量方法,真值可能不会确切知道,但有可能知道所测量特性的一个接受参考值。

例如,可以使用适宜的标准物料或者通过参考另一种测量方法或准备一个已知的样本来确定该接受参考值。

通过把接受参考值与测量方法给出的结果水平进行比较就可以对测量方法的正确度进行评定。

正确度通常用偏倚来表示。

2.简述作物品质的控制因素、制约因素和影响因素。

作物品质的控制因素主要是生物遗传(遗传因素)、品种特性(非遗传因素)等。

作物品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栽培(土壤结构和耕作栽培方法)、气候(降雨和数量、光照度和温度)等。

作物品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病虫害(锈病、腥黑穗病、根腐病和赤霉病)、收获(收获延后、收获期雨淋、热损伤)、贮藏(霉变、虫蛀)等。

3.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质电泳各用什么方法,简述主要步骤。

麦谷蛋白电泳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即SDS-PAGE技术。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是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而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集团。

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只取决与分子大小。

主要步骤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