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709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docx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教材网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写在前面:

由于许多历史教师喜欢课堂,积极投身于教改中,同在人教网半亩历史群中的我和张爱华老师,都选择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作为自己讲示范课和优质课的课题。

我们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形成了以下教学稿。

这一教学稿主要特色表现在:

1.在形式上,教案、学案一体化,因此称为教学稿。

2.在学习环节上增加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初建结构,心中有数。

3.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是最大的特色。

这样做可操作性强,学生能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同时又获得了学习方法,了解每一环节学习的意图。

对老师来讲,减少了无效问题、无效环节,保证了课堂各个环节的流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一理念,来自于人教网刊《半亩历史》执行主编王宗彬老师的创意,在此对王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深表感谢。

最后,希望大家对我们的教学稿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的初中历史教研小圈子(群号:

106878731)。

 

情境导入:

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同学们请坐好,现在开始上课。

为了我们的目标:

过目不忘,过耳成诵。

大家一定积极交流。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

在课本的导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我国开始纠正错误。

1977年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

 

除了恢复高考,我国还陆续纠正了文革中的哪些错误呢?

 

整体感知:

利用知识树,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目标。

 

让我们一起看知识树,整体感知这一课内容。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学习?

 

中国为什么徘徊?

怎样实现的转折?

又是如何推进转变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预习导学:

细读课文,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目标,发现问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原因      2.时间       3.结果          4.意义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4.意义

 

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请举一例

 

2.颁布一系列法律:

 

①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   ②颁布意义

 

展示反馈:

注意倾听,踊跃发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一 解决自主学习的问题

 

活动方式:

提出预习导学时遇到的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二 突破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活动方式:

分角色朗读,融入情景,互问互答问题。

 

《北京街头的谈话》

 

旁白: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欢欣鼓舞。

 

张三:

听说了吗?

“四人帮”被抓起来了!

 

李四:

这些年,全国上下整天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张三:

希望彻底纠正文革中的错误,让我们能吃饱饭!

 

赵五:

文革中,有很多人被打成反革命,整天被批斗游街。

不知道能不能平反冤假错案。

 

李四:

是啊!

不过,我们现在的领袖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呢。

 

张三:

“两个凡是”方针,使全国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

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了。

 

赵五:

我们不要乱说了。

 

同学提问,同学回答,同学纠错:

 

1.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

 

2.结合剧情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吗?

 

3.你能否说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坚持了什么思想吗?

此方针在当时产生了哪些消极作用?

 

 

 

4.面对这些问题,请结合预习说出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做的?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活动三:

突出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活动方式:

观看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两分钟准备,完成记者采访。

 

记者:

我现在位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

大家可以看到,前面坐着许多出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

下面我们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采访几位代表。

 

1.这位代表您好!

请问这次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2.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了怎样的转移?

请你说一下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这次会议还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它的核心是谁?

 

记者:

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讲解整理:

加强前后知识联系,体验情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一、听歌曲《走进新时代》,针对其中歌词,教师总结升华本课。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1)“当家做主站起来”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代表人物又是谁?

 

(2)“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代表人物又是谁?

 

正是在这些领路人的带领下,我们才幸福地生活在新时代。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不断探寻真理,长大后为国富民强做贡献。

 

二、学生自主完成一棵知识树,整理本课知识。

 

课堂练习:

巩固、反馈、检测,小组内做出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党的工作重点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转到城市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2.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

 

A.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D.以加强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为主要任务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中国社会提出了什么要求?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定有哪些?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学教后记: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展示反馈:

 

活动二: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2.人们渴望纠正文革错误。

3.左倾错误思想阻碍纠错,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

4.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样做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活动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邓小平。

 

讲解整理:

 

一、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改革开放,邓小平。

 

课堂练习:

 

1.A  2.D

 

二、1.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