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发言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0769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辩论赛发言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辩论赛发言稿.docx

《辩论赛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论赛发言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辩论赛发言稿.docx

辩论赛发言稿

辩论赛观点及问题总结

一、正方

正方观点总结:

1、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

我国宪法规定: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2001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进一步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2006年12月1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再次强调,“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

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总体稳定基础上不断完善

我国现行生育政策不是全国“一刀切”,更不是所谓的“一胎化”政策。

生育政策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都有所区别。

我国的生育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地政策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3、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是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基础上的科学决策

国家人口战略研究结果认为,未来30年是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实现人口由缓慢增长到零增长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收紧或放开生育政策都不可取,而应该保持生育政策的稳定性。

4、我国低生育水平面临着反弹的现实风险

当前,一些地区的人口生育水平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反弹。

局部地区超生现象严重。

5、关于最佳生育率的问题

中国的最佳生育率为1.8,而中国目前生育率仍然有1.8。

6、晚婚晚育对男女双方的好处

实行晚婚晚育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有利于青年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家庭幸福,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7、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出现。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与2000年相比,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

2020年后,当上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的人群跨进老龄门槛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发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达2.48亿,比重超过17%。

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9500万。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还有一个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将使劳动力供应不足,根据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显示,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减少,这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

8.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形成压力。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895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基金支出12765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

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

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

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二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

9.当前人口结构和社会环境使夫妻压力增加。

现在多数男女婚后需要抚养4位老人,生活压力明显增加。

这种负担不仅仅限于经济上,还包括用于照料和护理老人的时间支出上。

照料和护理老人需要时间,而对于劳动人口而言,时间就意味着收入的高低。

久而久之,子女对尊老爱老的道德观念会产生排斥心理,厌弃老人、歧视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会增多,

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加剧。

而代际矛盾如果解决得不好,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0.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当今的独生子女在人际交流、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弱化,容易出现社会问题。

10.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中国失独家庭每年新增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

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

11.从人权和伦理的角度来讲,生育权是每个家庭的自由,本来就不应该限制生育。

12:

独生子女更多会以自我为中心,社会上很多冷漠现象都与此相关。

兄弟姐妹之间从小互相分享互相体谅,更懂得关心人。

13:

从人权和伦理的角度来讲,生育权是每个家庭的自由,本来就不应该限制生育。

14:

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中国失独家庭每年新增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

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

15:

还是要拿退休金,现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的确存在。

16:

中国的家庭观重,许多老人即使有钱也不会去住养老院,子女太少在心理上是空虚的。

17:

独生子女性格不好,在教育方面又补不回来

18,我国人口总数巨大压力依然存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中国2012年年中人口数为13.4亿,世界排名第一;印度12.2亿,世界排名第二;美国3.1亿,世界排名第三。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将长期并存。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

任何认识上的偏差、工作的失误和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造成生育水平的反弹,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19人口总量过大,生存环境拥挤、资源紧缺,要维持社会的长远发展,国家有必要计划生育措施。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中国2010年、2011年GDP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排名在215个国家中排名121。

20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是饮鸩止渴,根本解决方案是改变目前经济增长方式,从当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并且深化教育、加强培训。

21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成效显著,应该继续坚持。

我国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优生政策得以体现。

22、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比我方提到的方案可以更直接地解决问题,则其逻辑基础是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生育政策。

但是,从世界范围的经验来看,人口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发展,而生育政策仅仅起到外加的且相对次要的助动作用。

例如,韩国、新加坡、泰国和中国台湾都没有实行过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一样,生育率从20世纪50年代大致相同的高起点上,到90年代以后都下降到低于更替水平以下。

(关于中国人口及相关问题的若干认识误区[J])由于人口转变过程在社会发展状况下是不可逆转的,即便在生育政策调整的情形下,老龄化趋势仍将继续,已经形成的“未富先老”缺口,应该依靠持续的社会发展、教育提高、技术进步来予以缩小和消除。

23、劳动力不足:

反方:

比如现在的民工荒,那是因为工厂招人时只招聘25岁年龄阶段的劳动力,40、50后根本不录用。

这种劳动力短缺不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是用工方式的问题。

像那些针对所有年龄阶段开放的工作,不仅不存在劳动力不足,还面临劳动人口过剩的现象。

24:

现在国家有社会保障体制,应对老年人的抚养应该主要从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保水平控制、社会公益体系等等方面来解决,而不能拿人口增长的方式去应对。

国家投入经济危机就用去四万亿,现在社保漏洞也只有一万亿左右,听起来多,其实以国家的财政能力,补上并不困难,就看愿不愿意补,什么时候补。

而且现在面临税收改革,国家更有钱,可以补贴。

个人也可以丰富投资渠道,例如商业保险。

25、不需要你养,而且现在反过来还有啃老的现象

26:

生得起养不起

27:

拥挤、交通

28、人口总数大有不好影响

正方四辩总结:

最后,我对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一、再次重申,计划生育是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

二、我国人口发展规律的控制,解决资源紧缺问题,正是采用了科学发展这一原则而做了针对性的修正;

三、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明显可以证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获得的成效,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晚婚晚育政策,对男女双方以及家庭乃至后代都是百利而无一害,虽然对方提出,个别人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项保障制度的完善,以上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最后说明一下,对方辩友不要为了论证你们的观点,而被蒙蔽了看清客观事实的双眼啊!

事实也好,雄辩也好,我方观点当今我国,必须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谢谢大家!

正方问题总结:

请问对方二辩,你是否考虑过25岁之前结婚?

那你是否考虑过自己在25岁前就具备了结婚的条件呢?

你有没有想过婚后双方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很多?

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你认为中国目前的资源够用吗?

如果人口持续过度增长,我们花费在解决资源问题上的消耗还有多少意义?

请问对方辩友,面对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劳动力剩余问题,怎么解释?

如果人口不是急速增长,又怎么会出现每年的高考生和毕业生急剧增加呢?

那么,请问对方辩友,学生自身和家庭的期望值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什么年龄才属于最适当的晚婚晚育?

请问你如何看待男女婚后抚养4位老人这个问题?

第五次人口普查就已经得出结论,中国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中国正呈现倒三角的人口增长趋势,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在这阶段,劳动人口在不断减少,整个社会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负担和压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必然滞后,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针对反方发问:

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的资源够用吗?

正方:

目前我国一直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解决资源紧张问题,这一点不仅仅在中国式这样,资源紧缺已经是全球问题,全球都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资源的循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等等。

反方:

如果人口持续过度增长,我们花费在解决资源问题上的消耗还有多少意义?

正方:

花费在解决资源问题的消耗是必然的,如果面对问题而不去解决,那么人类生存也就没有意义了!

人类至今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反方:

那为什么不采用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办法来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呢?

正方:

解决资源紧缺的办法有很多,控制人口增长的办法是比较被动的办法,而寻找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都是解决资源紧缺的主动办法,我们必然要采用主动办法而避开被动办法。

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的资源够用吗?

正方:

目前我国一直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解决资源紧张问题,这一点不仅仅在中国式这样,资源紧缺已经是全球问题,全球都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资源的循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等等。

反方:

如果人口持续过度增长,我们花费在解决资源问题上的消耗还有多少意义?

正方:

花费在解决资源问题的消耗是必然的,如果面对问题而不去解决,那么人类生存也就没有意义了!

人类至今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反方:

那为什么不采用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办法来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呢?

正方:

解决资源紧缺的办法有很多,控制人口增长的办法是比较被动的办法,而寻找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都是解决资源紧缺的主动办法,我们必然要采用主动办法而避开被动办法。

 

二、反方

反方观点总结

我方观点:

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不必提倡晚恋、晚婚、少生的政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未富先老的格局。

1、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就指出,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现象正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2、老龄化问题严重

根据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

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的话,那么早在2000年,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

第六次人口普查更是能证明这一点。

3、我国生育率已经过低

中国需要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3个以上孩子才能保持人口世代更替,社会、经济也才能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双重作用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人口转变,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2,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了生育率只有1.3左右。

4、人口过少对中国经济的坏处

1、缺少潜在需求;2、缺乏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3、市场规模小,影响贸易活动;4、影响产业规模的扩大,增大了经济发展的限度。

5、计划生育对男女双方带来的问题

现在多数男女婚后需要抚养4位老人,生活经济压力明显增加。

另外晚婚可能导致生育疾病,出现大龄产妇,未必会带来优生的效果。

 

6、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可以刺激消费。

放开二孩生育,全国每年可以多生育几百万婴儿,这几百万婴儿带来很大消费,这些消费遍布于食品、服装、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

养育孩子本身是一种储蓄与投资,生育二孩的家庭,就可以减少未来的养老储蓄,增加现在的消费。

在当前经济危机阴影笼罩的环境下,比政府的投资带动消费效果要好,生育二孩所来的内需将全面刺激经济发展,缓解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

  

  7、放开二孩生育可以减缓未来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减少未来老龄化的危害程度。

现在由于放开二孩生育政策,而多生育的孩子,20年后将逐渐进入就业市场,可以较大程度弥补当时的退休高潮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有利于20年后,老年人口的养老。

现在二孩家庭对孩子的投资,投资效益会在20年后逐渐显示,使那时的人口受益。

20年后,中国每年将有2000多万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按照现在的生育情况,每年只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20年后的中国,每年会缺乏几百万劳动力。

现在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基本可以缓解未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缺乏现象。

  

  8、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可以较大减缓现在的就业压力。

放开二孩生育,如果每年可以导致中国多生育几百万人口。

这些生育孩子的妇女,一般需要离开就业市场一段时间,减少了就业市场需要就业的人口数量,有利于其它女性的就业。

对降低女性失业率很有帮助。

这些新增加人口的消费,也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

  

  9、放开二孩生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可以生育二孩以上,而广大的城市人口却只能生育一孩,形成事实上的人口逆淘汰。

众所周知,城市人口整体素质和经济水平要远高于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并且更有条件保障孩子的教育,这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更有利于人口的整体素质提高。

  

  10、放开二孩生育有利于公平。

目前汉族人口、城市人口在计划生育上明显受到限制,这造成了事实上的民族间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也容易形成各族群间的争议。

统一计生口径为二孩有利于公平,也使得全体公民的生育权平等。

  

  11、放开二孩生育有利于民族团结。

目前汉族人口的增长率远远低于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率,这势必在局部地区打破原有的民族间平衡,容易被激进分子所利用挑拨而造成两个人数及影响力对等的族群间矛盾升级,事实上近年来疆、藏、回蒙不断升级的冲突问题正源于民族间平衡被打破。

  

  12、放开二孩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城市化进程。

高素质人口的增加可以使技术型人口数量增加,而城市人口的增加将进一步推进城市化。

  

  13、放开二孩生育有利于男女数量平衡。

由于一胎制生育政策,导致男女婴数量不均衡,放开二孩将可以缓解这种问题。

  

  14、放开计生政策可以减少拐卖儿童的丑恶现象。

拐卖儿童的根源在于孩子是一种希缺资源,许多没有男孩又被强行结扎的家庭会去购买一个儿子来养,如果大家的生育愿望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会有很多家庭失去购买儿童的动力。

  

  15、放开二孩生育是一种姿态,生不生是一种选择。

有人说,现在放开二孩生育,很多人也养不起。

其实这与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一点也不冲突。

放开二孩生育,体现的是一种生育权人人平等的姿态,政府允许你生二孩,生不生是你的选择。

不喜欢小孩或没有能力抚养的人可以选择少生或不生,有能力抚养并且能保证可以给孩子良好教育和发展的人可以选择生

16:

孩子的性格养成主要受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且即使兄弟姐妹之间也从小就存在竞争,比如父母的爱和遗产等等,因此可能反而会以自我为中心。

17:

从中国特殊的国情(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来看,要维持社会的长远发展,国家有必要计划生育措施

18:

失独老人确实值得关注,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失独家庭毕竟只占很小比例,如果因此开放二胎生育,可能带来其他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资源消耗加速、政府公共支出负担加重等等。

反方四辩总结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

我不敢说对方辩友顽固,但是我不得不指出对方辩友的几个错误。

一、计划生育虽然是国策,但是制定于上世纪70年代,甚至更早的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不得不说,必须要采取计划生育来平衡经济发展。

然而现今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

看看中国的上海和香港等地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二、目前我国的生育率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应该是特别低,已经危害到了我国人口结构的正常构型,而不是什么好的现象。

三、再次强调,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已经证明,我国正处于倒三角的不稳定人口增长趋势,不可否认,虽然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已经跟上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看一看中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就可以证实了。

最后,我对我方观点做一下总结:

一、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出现的变化,男女比例失衡,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稳定。

二、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劳动力的大量削减,造成我国积累资金和消耗资金的严重不匹配,最终将导致经济衰落。

三、通过研究表明,我国生育率距离标准值相距甚远,不符合现今社会发展,而不是对方辩友所持的乐观看法。

四、晚恋、晚婚、晚育必然会造成很多大龄青年生理和心理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发展,这一危害并没有对方辩友所想的那么简单。

综合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总结和最后对于各自论点的一点补充,相信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我方的观点,计划生育已经不符合当今中国国情,不必提倡晚恋晚婚晚育这一政策了。

谢谢大家!

反方问题总结

请问对方二辩,针对你刚才所问问题,什么年龄才属于最适当的晚婚晚育?

《婚姻法》中这样说:

法定结婚年龄为女20周岁,男22周岁这和您刚才所陈述的矛盾吧?

那为什么不采用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办法来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呢?

请问对方三辩,你如何看待男女婚后抚养4位老人这个问题?

第五次人口普查就已经得出结论,中国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中国正呈现倒三角的人口增长趋势,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在这阶段,劳动人口在不断减少,整个社会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负担和压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必然滞后,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目前我国采用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还存在着劳动力剩余现象,对方辩友不认为这是矛盾的吗?

针对正方发问

正方:

什么年龄才属于最适当的晚婚晚育?

反方:

根据《计划生育条例》,女23周岁,男25周岁就符合晚婚年龄。

至于什么才是最适当的结婚时间和生育时间,这一点取决于男女双方以及双方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30岁。

正方:

《婚姻法》中这样说,法定结婚年龄为女20周岁,男22周岁这和您刚才所陈述的矛盾吧?

反方:

并不矛盾。

《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条例》是并行存在,但又相互依存,共同制约着中国婚姻问题。

《计划生育条例》只是提倡,而不是严格规定,计划生育有助于中国人口类型的转变,可以促进中国快速发展。

正方:

请问你如何看待男女婚后抚养4位老人这个问题?

反方:

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人口得到控制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也会随之转型,

人均获得的资源也会相应提高,这样,两个人抚养四位老人就完全可以承担,也就不会存在压力问题。

况且,我们的父母真的需要我们儿女去养他们吗?

现在我们的父母都是十分独立、能力很强的。

正方:

第五次人口普查就已经得出结论,中国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中国正呈现倒三角的人口增长趋势,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反方:

老年型社会是过渡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计划生育实施过程的困难时期,再经过几十年,中国必将走出这一阶段,重新走上正常发展道路。

不必过分担心这个问题。

正方:

在这阶段,劳动人口在不断减少,整个社会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负担和压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必然滞后,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反方:

不可否认,劳动人口是在不断减少,但是计划生育中所说的少生优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少生必然会得到优生,人口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劳动人口的创造能力就在增加,经济不是滞后而是快速发展,负担老年人的一系列问题也就不存在过大的困难了。

该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是改变目前经济增长方式,从当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并且深化教育、加强培训。

相对于放宽计划生育而言,以上方法不仅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且可以利用变化了的人口结构特征,挖掘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源泉,人口红利在某些方面仍然只开采了一半,仍然有挖掘的潜力,为中国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技术,提高国民素质提供了契机,让我国摆脱世界工厂地位,有效防止血汗工厂的出现。

所以,不用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