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0772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docx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2021年大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测量》

2021年大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测量》1

  设计意图:

  《刚要》指出:

“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

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

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

大班幼儿的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

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重点:

  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

  活动准备:

  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

  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

  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

  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

  1、介绍记录表格:

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3、交流测量结果。

  小结:

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

  四、延伸活动

  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

  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

2021年大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测量》2

  设计意图《纲要》提出的:

  “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

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

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

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

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

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

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

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

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

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

是怎么测量的?

(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

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

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

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

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

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

(幼儿讲述:

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

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

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

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

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

猜测验证。

  师:

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

谁测的次数少?

说说你的理由?

  师:

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四、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

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

  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

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

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

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

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

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2021年大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测量》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有测量的基本方法。

  

(2)物质准备:

  1、场地:

四人坐一张大长方桌。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彩带、水彩笔、冰棍棒、吸管等),每组一套。

  3、记录纸(四分之一大的A4纸)、记号笔,在黑板上画好大的记录表。

  4、直尺、卷尺、皮尺等。

  活动重点:

了解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活动难点:

掌握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情景游戏,导入活动。

  1、教师创设情景:

“幼儿园运动会进行跳远比赛,咱们班谁跳得最远?

  2、请个别幼儿从起点线进行立定跳远,引出比较方法——测量。

  3、讨论:

你想用什么办法量?

怎样量?

  4、小结:

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一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一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基本部分

  一、幼儿操作,学习测量的方法。

  1、教师:

“请你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

你想选择哪种工具?

为什么?

  2、幼儿选择测量工具并操作:

测量桌子的长边和短边。

(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巩固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

  二、更换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结果。

  1、介绍记录表格:

“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

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

(幼儿讲述:

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

教师引导:

“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家具,用不同的工具来量一量其中的一条边。

  3、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教师:

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

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

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三、集体交流,了解生活中的.测量。

  1、引导提问: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测量?

人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2、观看视频,了解测量的工具——尺子。

  结束部分:

  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测量的方法了解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不管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确,才能量准确。

  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多种工具(毛线、木棍、铅笔、回形针等),以及记录再次测了教室中物品的长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