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0986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docx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语文全6册课文整理资料

高中知识梳理

语文

 

主编:

魏国良

本册主编:

魏国良

【高中语文全6册整理】

第一册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体验

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第二单元美好亲情

四边城(沈从文)

五合欢树(史铁生)

六*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

第三单元人我之间

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八邂逅霍金(葛剑雄)

九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第四单元诗歌及其欣赏

十再别康桥(徐志摩)

十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十二双桅船(舒婷)

十三*地球,我的母亲!

(郭沫若)

十四*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张同道)

第五单元树木花卉

十五蒹葭(《诗经》)

十六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十七病梅馆记(龚自珍)

十八*诗二首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第六单元古代小说及其鉴赏

十九促织(蒲松龄) 

二十香菱学诗(曹雪芹)

二十一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二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二十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重点篇目概述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主要人物、百年、美丽、写法)

作者:

梁衡

文章主人公:

居里夫人

百年: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结构与写法:

倒叙和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

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合欢树》(作者、线索、写法)

作者:

史铁生

线索:

合欢树

故事梗概:

作者以合欢树为线索,回忆了母亲为治疗“我”瘫痪的腿奔波,以及对我的写作理想的支持和帮助,母亲去世后,“我”几次探访老家,母亲当年种下的合欢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写法:

借物抒情的手法。

合欢树象征了作者的经历,也有着同样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象征着母爱。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主题、线索、写法)

作者:

欧·亨利(美国)

世界三大小说家:

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主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

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

线索:

常春藤叶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写法:

1、欧·亨利式结尾: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2、反衬:

人物外貌与心灵之间的反差:

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舍己救人。

 

《邂逅霍金》(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

葛剑雄

写法:

侧面描写(以作者的眼光写对霍金的情感)心理描写细腻

情感变化:

写我与霍金相遇时的敬仰、震惊、凝视、沉思这一心理变化。

 

《一碗阳春面》(作者、主要人物、线索与情感)

作者:

栗良平

主要人物:

一家三口(母子三人)次要人物(面店老板夫妇)

线索:

阳春面

开端:

第一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设置悬念);

发展:

第二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第三年母子三人吃两碗阳春面、面馆的等待;高潮和结局:

十四年后母子三人再次来到面馆吃三碗阳春面。

情感:

以一碗阳春面为贯穿全文始末的线索,使其具有了团结、不屈、向上、奋争等多种美好的含义。

 

本册背诵内容: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第二册目录

第一单元 平民生活

一 老王(杨绛)

二 项链(莫泊桑)

三 *当炉女(臧克家)

第二单元 杰出人物

四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五 小溪巴赫(肖复兴)

六 *春天的故事(叶旭全 蒋开儒)

第三单元 为理想而斗争

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八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九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第四单元 小说及其评析 

十 哦,香雪(铁凝)

十一 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十二 *微型小说两篇

《在柏林》(奥莱尔)

《走出沙漠》(沈宏)

十三 *《药》评点(原作鲁迅  评点吴中杰)

第五单元 亭台楼阁 

十四 阿房宫赋(杜牧)

十五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十六 项脊轩志(归有光)

十七 *诗词四首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八声甘州(柳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登快阁(黄庭坚) 

第六单元 古诗及其赏析 

十八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十九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十 律诗三首

       终南山(王维)

       登高(杜甫)

       书愤(陆游)

二十一 *绝句三首

       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二十二 *诗赋论(袁行霈)

 

重点篇目概述

 

《老王》(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

杨绛

写法:

片段组合(送冰车费减半;送医问钱够否;送鸡蛋香油)

情感:

对人性中善良的肯定与呼唤,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自己不能平等对待老王的愧怍之情。

文眼:

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项链》(作者、线索、主要人物、写法)

作者:

莫泊桑(法国)

线索:

项链(借、戴、丢、找、赔、知真相)

主要人物:

玛蒂尔德夫人

写法:

留白艺术   伏笔艺术

主题:

文章以项链为线索,通过对马蒂尔德夫人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知真相等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揭示了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高贵、奢华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视为玩物的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

萧红

写法:

生活细节描写

情感:

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生活化更真实可亲的鲁迅,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有着“普通”的一面:

他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同时也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

鲁迅的“笑”:

神态描写(鲁迅的笑)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诚真诚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②笑声冲下楼梯来——明朗、可亲可爱、与普通人一样

③鲁迅转身坐在躺椅上自己笑起来——和萧红几乎天天见面还说这样的话,是在开玩笑,幽默,透着风趣,像个孩子,有着普通人的普通心。

 

《小溪巴赫》(作者、小溪寓意、写法)

作者:

肖复兴

小溪寓意:

既象征巴赫音乐的特色:

有着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

又象征巴赫的品格:

小溪永远清澈(清静圣洁),小溪从不张扬(本性安详),小溪穿行于山道林莽之中(不畏艰难),小溪一路跳动着一直奔流到海(目标执著,持久地令人感动)。

写法:

通篇运用比喻手法——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用巴赫的音乐来展现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说服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马克思的贡献)

悼词

作者:

恩格斯

马克思的贡献:

政治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剩余价值规律;科学家——数学;革命家——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艺术特色:

1、类比手法——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2、语言方面:

①严密性逻辑性,如关联词的运用(限制性作用、上下前后的关联)②丰富的情感色彩,如修辞讳饰:

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为了忘却的纪念》(作者、五烈士、情感)

作者:

鲁迅

左联五烈士:

白莽、柔石(迂)、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情感:

本文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

 

《哦,香雪》(作者、象征手法)

作者:

铁凝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 铅笔盒、火车、大山(是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封闭传统的象征);

对比手法——台儿沟通火车前后的比较

前:

吃过晚饭后就钻被窝。

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后:

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

细节

 

《变形记》(作者、流派、寓意)

作者:

卡夫卡,奥地利作家。

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荒诞派鼻祖。

寓意:

本文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父母妹妹)的冷漠。

作者描写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

马丁·路德·金

梦想是平等

演讲辞的特点:

内容上:

针对性、启发性、感染力

语言上:

句式整齐或骈散结合;善用短句、呼唤语等、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反问等多种修辞

 

本册背诵内容

4、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6、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8、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唐·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唐·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1、唐·卢纶《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12、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三册目录

第一单元 读书生活

一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三 *幼学纪事(于是之)

第二单元 书话与书评

   四 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五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

六 *密室的生活——评《安妮的日记》(迈耶•莱文)

第三单元 科学与艺术

七 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

八 说数(沈致远)

九 *自然笔记(杨文丰)

第四单元 散文及其赏析

十 想北平(老舍)

十一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十二 *草莓(伊瓦什凯维奇)十三 *漫谈散文(季羡林)

第五单元 山水情思

  十四 诸子喻山水   

十五 秋水(节选)(庄子)

    十六 前赤壁赋(苏轼)

 十七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六单元 词曲及其赏析

十八 宋词四首

雨霖铃(柳永)踏沙行(秦观)

苏幕遮(周邦彦)声声慢(李清照)

十九 窦娥冤(关汉卿)

二十 元曲二首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二十一  *长亭送别(王实甫)

 

重点篇目提示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作者、内容、体裁)

作者:

贾平凹

书信体散文

特点:

行文迂曲——文章重点在向即将成人的小妹讲述自己读书做人的经验,却从回忆寒弱家境、自己童年读书的经历写起,先叙后议,酸涩的回忆,殷殷的告诫,既有深厚的兄妹情,有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界和读书方法的深刻理解。

内容:

1、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2、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

3、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读。

4、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出,我就在地上翻着跟头,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

 

《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读书方法、写法)

作者:

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写法:

本文采用了层进式的写法,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感性体验。

内容:

1、教养具有非功利的色彩

2、获得教养的途径有三:

“研读经典”,“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

第一部分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第二部分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

可以概括为“读”——“学”——“思”。

 

《白莽作孩儿塔序》(作者、文体、内容、赏析)

作者:

鲁迅

内容:

本文为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叙述了写序的原因、与白莽的关系、抒发了对《孩儿塔》的赞许以及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

文体:

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是写在一部书或诗文前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

片断赏析: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整散结合:

突出了孩儿塔的伟大意义,使文章节奏鲜明,缓急有致,气势磅礴,便于抒发作者对《孩儿塔》的赞美之情。

善用修辞:

这段文字用了比喻(博喻)、排比、对比三种修辞手法。

 

《爱因斯坦与艺术》(作者、内容)

作者:

赵鑫珊

内容:

“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是主旨句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作者、内容、写法)

作者:

冯友兰

内容:

本文围绕两个方面展现蔡元培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一是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一是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写法:

叙议结合、以小见大

 

《想北平》(作者、情感、写法)

作者:

老舍

情感:

《想北平》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京处于危急之中。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炽热的挚爱之情。

精彩句子:

1、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

我说不出。

2、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写法:

对比(北平与巴黎);选取平常的家乡风物(花多菜多果子多而非历史古迹)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作者:

资中筠

手法:

叙引交互,感议结合

作者评论的关键点“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符合“小议”从小处下笔的写法

关键词:

奇气

 

 

第四册目录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一 故都的秋(郁达夫)

二 晨昏诺日朗(赵丽宏)

三 *瓦尔登湖(节选)(梭罗)

第二单元 名利内外

四 守财奴(巴尔扎克)

五 关汉卿(节选)(田汉)

六 别了,哥哥(殷夫)

七 *告别权力的瞬间(李辉)

第三单元 文化的制约与创造

八 拿来主义(鲁迅)

九 胡同文化(汪曾祺)

十 *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

十一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于沛)

第四单元 说明文、应用文阅读

十二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十三 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王磊)

十四 *关于文学名著阅读的调查

第五单元 传统美德

十五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六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十七 《新序》二则(刘向)

十八 *训俭示康(司马光)

第六单元 古代散文及其赏析

十九 过秦论(贾谊)

二十 师说(韩愈)

二十一 石钟山记(苏轼)

二十二 *劝学(荀子)

二十三 *古代散文学习漫议(张中行)

 

重点篇目提示

 

《故都的秋》(作者、情感、写法)

作者:

郁达夫

情感:

文章通过对江南之秋与故都之秋的描写与对比,细致地体现了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深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思念与热爱。

写法:

对比——江南之秋与故都之秋;罗列、博喻——“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晨昏诺日朗》(作者、写法)

作者:

赵丽宏

内容:

作者驱车前去观赏诺日朗瀑布,按时间顺序,从昏到晨再到上午,描写了诺日朗瀑布不同时间的不同形态,以及作者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感受。

写法:

1、多角度描绘:

作者分别从形声色等方面来描写诺日朗瀑布。

2、欲扬先抑(以“昏”衬出“晨”)

 

《守财奴》(作者、人物、写法)

作者: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作品总称《人间喜剧》,文章节选自代表作之一:

《欧也妮·葛朗台》、还有《高老头》、《幻灭》。

人物:

葛朗台——性格特征:

贪婪、吝啬。

写法:

细节+语言(个性化)

例句:

1、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2、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3、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四大吝啬鬼: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波留希金

 

《拿来主义》(作者、内容、写法)

作者:

鲁迅,选自《且介亭杂文》(半租界)

内容:

《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占有,挑选,创新。

写法:

形象化说理

1、比喻论证:

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

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2、类比论证: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胡同文化》(作者、情感、语言)

作者:

汪曾祺

内容: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情感: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

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再见吧,胡同”(豁达,不保守、不顽固,与时俱进,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语言:

本文语言平白朴素,口语性强,富于表现力。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背诵篇目

 

第五册目录

第一单元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

一 雨巷(戴望舒)

二 荷塘月色(朱自清)

三 *荷花淀(孙犁)

四 *文学意境的特征(顾祖钊)

第二单元 思想与精神的力量

五 《〈宽容〉序言》(房龙)

六 《〈激流〉总序》(巴金)

七 *新时期诗歌二首

相信未来(食指)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八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

第三单元 品位与格调

九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十 老人与海(海明威)

十一 *谈白菜(李锐)

十二 *悼念一棵枫树(牛汉)

第四单元 论说文及其解读

十三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十四 简笔与繁笔(周先慎)

十五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张汝伦)        

十六 *漫谈说理文(朱光潜)

第五单元 家园亲情

十七 小雅•采薇(《诗经》)

十八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十九 陈情表(李密)

二十 *诗词三首

月夜(杜甫)夜雨寄北(李商隐)水调歌头(苏轼)

第六单元 史传作品及其赏析

二十一 秦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