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优题组卷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1234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4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地理优题组卷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优题组卷2.docx

《地理优题组卷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优题组卷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优题组卷2.docx

地理优题组卷2

2018-2019地理优题组卷2

一、选择题组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A.80mB.lOOmC.120mD.140m

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东北流向西南B.西北流向东南C.西南流向东北D.东南流向西北

【答案】1.B2.A

【解析】1.理解河流两侧等高线对称是本题的关键。

图中等高距是20米,据图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可以看出,图中最低处为260米<高差<120米。

也可以利用公式“(n-1)d<H<(n+1)d”其中d为等高距,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图中n为5条,d为20米。

题中要求选出最大高差,只有100米在此范围内,故答案选B。

2.本题需明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故图中河流流向由东北流向西南,答案选A。

HD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

“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

下面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北京市近年来H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4.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5.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B.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答案】3.A4.C5.B

【解析】3.由左图可知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导致人口规模增长超过区域经济规模增长,HD值上升,故选A。

4.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会导致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故选C。

5.北京市目前常住人口增长率过高,人口总数超过城市规划预期,人口分布过于集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分担城区服务功能,分散中心城区人口,故选B。

(题文)“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

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但根据科学测定:

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

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小题1)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小题2)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不是认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

A.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

B.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

C.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

D.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

8.(小题3)“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

A.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B.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

C.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D.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

【答案】6.B7.D8.C

【解析】6.7.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泾河源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河流泥沙含量最大。

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夏季,B对。

其它季节河流水量小,侵蚀能力弱,含沙量小,A、C、D错。

8.【小题2】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泥沙含量减少,河水较清澈,A是。

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河水清,B是。

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其它季节含沙量小,水清,C是。

泾河的年均含沙量是渭河的7倍之多,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小,泾浊渭清,D不是“泾清渭浊”的依据,选D。

【小题3】【小题3】“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增多,泾河变混浊,C对。

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少,泾河水清,A错。

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侵蚀到基岩,含沙量小,水清,B错。

沙尘暴对河流泥沙含量影响小,河流泥沙含量主要来自水土流失,D错。

2017年9月16日18时15分左右,游客在广东者学庆市拍提到“卧佛含丹”(图)的地理奇观,夕阳仿佛一颗“金丹”,从卧佛(天然石山)口中徐徐落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目游客在拍摄“卧佛含丹”时,镜头朝向

A.东南偏东B.西南偏南C.西北偏西D.东北偏北

10.要在相同位置拍摄到“卧佛含丹”,大致要等待

A.2.5个月B.4.5个月C.6.5个月D.8.5个月

【答案】9.C10.C

【解析】9.9月16日接近北半球秋分9月23日,但仍处于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从西北偏西方位落山。

故选C。

10.9月16日处于北半球秋分日前一周,6.5个月后大致在北半球春分日后一周,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同,昼长相同,故太阳从相同的方位落山。

故选C。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A.①为地壳B.③为软流层C.②为岩石圈D.④为下地幔

1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13.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

B.⑤圈层虽由固态物质组成,但在该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地球各内部、外部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答案】11.B12.B13.B

【解析】11.依据图中各层与地表的垂直距离或深度可知,①为大气的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

故B正确。

12.②圈层为地壳,其厚度陆地较海洋大,故B正确。

①圈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③圈层为软流层,处于地幔中,横波可以穿过;④圈层处横波突然消失,物质状态为液态,故A、C、D错误。

13.⑤圈层为内核,虽由固态物质组成,但因④圈层的物质为液态,因此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故B正确。

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都增加;但通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波速降低、横波消失;①和②之间的圈层为大气圈的对流层;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故A、C、D错误。

当地球、火星与月球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上就可能观察到月亮镶在红色火星上的美丽“火星合月”景象。

完成下列各题。

14.能示意“火星合月”时相关天体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15.火星属于(  )

A.小行星B.类地行星C.巨行星D.矮行星

【答案】14.D15.B

【解析】14.根据材料在地球上观察月亮镶在红色火星上的美丽“火星合月”景象,说明月球和火星在地球的同一侧,故BC错误;同时根据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火星比地球距离太阳远,位于地球轨道的外侧,故A错误,所以该题选D。

15.根据八大行星的分类,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地内行星:

水星,金星;巨行星有木星和土星;故该题选B。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6.甲、乙两地所临海域分别是()

A.加勒比海、黄海B.墨西哥湾、渤海

C.地中海、日本海D.孟加拉湾、墨西哥湾

17.从甲港口出发,沿最近航线到乙港口要经过

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河C.巴拿马运河D.直布罗陀海峡

18.3月21日,当甲城正好日落时,乙城的区时约为()

A.3月21日4时B.3月21日20时C.3月22日4时D.3月22日8时

【答案】16.B17.C18.D

【解析】16.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甲地所临海域是墨西哥湾,乙地所临海域是渤海,B对。

A、C、D错。

17.从甲港口出发,沿最近航线到乙港口要经过巴拿马运河,过太平洋到达乙港口,C对。

不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河、直布罗陀海峡,路程远,A、B、D错。

18.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当甲城正好日落时,西6区的区时是18时,乙城位于东8区,区时约为3月22日8时,D对。

A、B、C错。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作物生长季(4-8月)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棉花B.青稞C.水稻D.茶树

20.关于该地农业区位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B.光照充足,热量不足,多河谷农业

C.水利设施工程量大,且劳动力丰富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酸性红壤广布

【答案】19.B20.B

【解析】19.根据图示信息,该农作物生长期内,对光照的要求最高,因此是生长在日照极其充裕地区的农作物,结合选项,青稞生长在青藏高原,那里海拔高,晴天多,日照强,水稻、茶树、棉花生长期内都对水热的要求更多一些,据此选B。

20.结合上题,该地应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成为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故A错;高原为独有的高原气候,高原上冰川广布这里地广人稀,水利工程量小,故C、D错。

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多发展河谷农业,据此分析选B。

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上曾经有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表面有陨石坑。

火星上大气以稀薄且寒冷的二氧化碳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火星上曾经有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B.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C.火星表面温度高D.火星上没有大气

22.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A.火星公转速度快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C.火星大气稀薄D.火星的质量小

23.下列关于火星探测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在发射的瞬间就成了天体

B.它成功发射之后在太空运行时才能成为自然天体

C.它进入预定轨道正常运行之后就能成为人造天体

D.它不是组成天体系统的成员

【答案】21.B22.C23.C

【解析】21.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对。

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是类地行星,A错。

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

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D错。

22.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对。

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A、D错;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机率差异不大,不是易受陨石袭击的主要原因,B错。

23.判断自然界的物体是否属于天体的方法关键是看该物体是否存在于宇宙空间;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天体,但是地球上的物体则不属于天体;人造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外运行时属于天体,但返回大气层内或降落地面后就成为地球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天体。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错;它成功发射之后在太空运行时才能成为人造天体,故B错,C对;它是组成天体系统的成员,故D错。

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在太空工作了20年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完成了最后一次土星探测任务,坠落在土星大气层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卡西尼号”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行星系统B.恒星系统C.银河系D.总星系

25.该日地球上的四地中,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A.90ºSB.90ºNC.66º34´S,60ºED.66º34´N,60ºW

【答案】24.A25.B

【解析】24.卡西尼号主要任务是对土星系进行空间探测,土星为行星,故A正确。

25.9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接近赤道,因此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故B正确。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故A、C错误。

66º34´N出现极昼在6月22日,故D错误。

下表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问题:

印度半岛某城市气候资料(1971-2000)

26.关于该城市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属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C.一年可能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D.正午建筑物影子朝南

27.关于该城市气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1-2月吹西南季风②3-5月日照强烈③6-9月云量多④10-12月湿度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26.C27.B

【解析】26.由表格中气温和降水信息可知,该城市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故A、B错误。

印度半岛绝大部分位于北回线以南,一年可能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正午建筑物影子有时朝南,有时朝北。

故C正确,D错误。

27.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城市为热带季风气候,1-2月盛行东北风;3-5月降水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烈;6-9月降水量大,为雨季,云量多;10-12月降水少,为干季,湿度小。

因此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故B正确。

2014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的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国内)与甲国达成收购该国拉斯邦巴斯铜矿(斜线区域)项目股权的合作开采协议,与甲国合作发展铜矿开采业,产品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

下图为“甲国局部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8.近年来,我国矿业热衷于在甲国从事铜矿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铜矿需求量减少B.甲国的从业人口少

C.我国采矿技术水平高D.甲国矿业市场成熟

29.若考虑运输成本,则在下列国家中,甲国的中矿企业产品首先应销往()

A.日本B.美国C.英国D.意大利

【答案】28.D29.B

【解析】28.我国矿业热衷在甲国(而不是其他国家)采矿的原因,应该是甲国具有优势,故D项正确。

29.从运输成本角度看,应就近销售,该地位于南美洲,距离美国最近,故应首先销往美国,B项正确。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3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

A.世界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原煤价格大幅下降

B.世界运输方式迅速改变,海运代替铁路运输

C.石油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新兴能源产业迅速崛起

33.鲁尔区产业布局调整措施之一是将炼铁厂集中到西部,甚至建到荷兰海边,这样可以

A.减轻大气污染B.降低运输成本C.节约土地成本D.充分利用海水

3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该区域所采取的措施是()

A.大力发展新兴产业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合理利用水资源D.关闭所有煤炭和钢铁企业

【答案】32.C33.B34.A

【解析】3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生产结构单一,世界性钢铁过剩,石油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主要能源,导致煤炭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最后导致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

故答案选C。

33.德国鲁尔区的钢铁工业需要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因此将炼铁厂向西部集中,这样将铁矿石炼成出钢,再运回鲁尔区,可以降低运费。

故答案选B。

34.鲁尔区的环境污染很严重,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

鲁尔区进行一些的改造,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故答案选A;植树造林虽然能净化空气,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环境问题,故B错;合理利用水资源不能解决该区域环境问题,故C错;关闭所有煤炭和钢铁企业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

二、综合题

35.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用地,C地最有可能是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哪一处?

简述其原因。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局部的有利条件。

(4)简要评价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答案】

(1)住宅商业区

(2)BB地靠近市区,且靠近风景区。

(3)邻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市交通网的布局。

【解析】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及原因,影响地价高低的因素,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

(1)城市主要功能区是住宅区。

读图,图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甲地区,所以是住宅用地。

C地位于城市中心区,消费人群多,可能是商业区。

(2)从图中分析,B地靠近市区,靠近风景区,环境质量好,购物方便,地价高。

A地靠近铁路,噪音污染严重,离市区远,地价低。

(3)根据图例,工业区布局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临近河流,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便于原料运入,产品的运出,有利于工业发展。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同时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布局。

36.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材料三M地红枣个大美观,刚采摘的鲜果肉脆香甜,晒干后肉软甜润,吃后余香满口。

近十几年来,该地红枣种植面积扩大,形成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干枣销往国内外。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为背景,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考查交通运输的选择和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

气候特征的内容包含气温和降水,由气温降水柱状图可知,我国新疆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全年降水少;而新疆深居内陆又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昼夜温差大,大陆性强。

(2)本题考查城镇发展的区位条件。

首先城镇的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涉及地形、气候、水源等,而城镇的发展一般与地理位置息息相关。

新疆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绿洲地带(M地也不例外),由图可知M位于山前冲积扇,故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位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地理位置优越。

(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转变。

古代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现西北主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为铁路。

这以转变首先是科技的进步;之所以采用铁路运输是因为现代社会货物运输量大和铁路运输自身的优势。

(4)本题考查经济特区选址,可借助工业区位选址来作答,只需稍加转换即可。

可从地理位置、农业、交通、国家政策和旅游等方面来分析。

地理位置,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农业方面,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旅游方面,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冲积扇面积广阔,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读河南省快速铁路规划示意图,描述图中快速铁路的分布特点,并说明河南省发展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河南发展速冻食品(如三全水饺、思念汤圆等)的有利条件。

【答案】

(1)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来源多;河流流量较大,输沙量大;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平缓开阔;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

(2)分布:

以郑州为中心,呈放射状。

条件:

地处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利于铁路建设;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大;政府政策支持(答三点即可)(3)地处粮食主产区,原料丰富;交通运输便捷(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冷藏保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靠近我国人口密集地区,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等

【解析】

(1)冲积扇形成条件,包括泥沙含量、水量、地形、流速等。

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来源多。

河流流量较大,输沙量大。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平缓开阔。

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

(2)快速铁路的分布特点是以郑州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发展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包括位置、地形、经济、运量、政策等。

河南地处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地势平坦,利于铁路建设。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大。

政府政策支持。

(3)工业发展条件,主要从原料、交通、技术、市场、政策等分析。

河南地处粮食主产区,发展食品工业的原料丰富。

交通运输便捷,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便于产品的运输。

冷藏保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范围广。

靠近我国人口密集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有政策支持等。

38.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解析】本题以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为主要背景区域,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环境承载力以及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该图中绿洲的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其描述方式往往先整体,再局部。

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呈串珠状分布;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三面环山,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低,而且其制约因素主要就是水资源。

39.(题文)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

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发展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三个不同阶段。

在上述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

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材料2:

左图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右图“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简述目前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

(2)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

(3)据预计,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