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325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汉台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实和美

施蛰存

法国作家梅里美曾对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说:

“您的诗首先寻求真实,而后自然就有了美。

”美国女诗人玛格列特·威尔金荪在她的《现代诗的技巧》中也说:

“归根结底,什么东西使一首诗有生命呢?

可以不假思索地立刻就回答,‘要这首诗里有真实和美。

’一首诗里的真实和美是作者心灵的真实和美与作者优越的技巧相结合的成果。

所谓优越的技巧,是说它能够把真实和美提供给别人,使他们有深刻的印象,永远不会忘却。

诗的美,离不了真实。

这是就诗论诗。

其实,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也都离不了真实。

梅里美把真实列为第一位,而美则从真实中“自然”获得。

威尔金荪则把真实和美分为两个成分,它们都需要优越的技巧来表现。

梅里美是为了赞扬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威尔金荪是为了讨论诗的技巧。

因此,二人的话各有偏重。

但梅里美这句话,如果断章取义,容易使人认为“真实即是美”。

真实和现实微有不同。

社会的实际情况叫做现实,思想、情绪的实际情况叫做真实。

诗,特别是抒情诗,并不必须描写、表现或反映社会现实,但诗人所描写、表现或反映的思想感情,必须符合于他自己的心灵状态,这就是诗的真实性。

“反对无病呻吟”是五四运动提出的新诗口号,其意义也正是要求真实。

解放以来,我们有许多诗人的诗,都是为赶政治任务而作,当然不能说没有好诗,但很多都不像是由衷之言。

尽管写得激昂慷慨,赤胆忠心,在读者中却不起作用。

新诗的发展,我以为,首先寻求真实。

诗的美,固然并不完全是技巧所赋予,但与技巧很有关系。

写诗不同于写散文,更不同于记录口语。

语言文字的技巧加工,可以使一首诗中美的本质获得更美的形象及效果。

近年来,许多诗作之所以“没有味道”,大概可以说:

一半是由于没有真实性,一半是由于没有技巧加工。

近来诗坛上出现了一种“古怪诗”,或称“朦胧诗”,使许多人哗然。

这种诗我看过,觉得并不是“异军苍头突起”,也不是“离经叛道”,不过有几位青年诗人在摸索诗的技巧而已。

维诺格拉陀夫在《苏联文艺学的当前任务》中有一段话值得参考:

“在文艺作品中,特别是用来有力地讽刺或表现形象的文字,可以创造广泛的甚至出乎意料的上下文,使其本来相距很远的意义接近起来。

思想、形象、结构、字句,在艺术作品中的相互作用非常密切……”“朦胧诗”的作者所运用的技巧,一般说来,也正是这一种手法。

由于多年以来,人们所读到的都是“开口见喉咙”的诗,现在面对一种需要脑子想一想的诗,难怪就摇头了。

对于青年诗人摸索新的技巧,应该放手一些。

如果新诗坛有掌舵的人,他应当注意的是诗的真实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里美和威尔金荪的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肯定了真实对于诗歌的重要性。

B.一首诗歌的美是真实的思想情感和优越的语言文字技巧加工相结合的结果。

C.所谓诗的真实性,是指诗人所描写、表现或反映的思想感情,和他自己的心灵状态相符合。

D.梅里美说:

“您的诗首先寻求真实,而后自然就有了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

真实就是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解放以来,我们许多诗人为赶政治任务而创作,许多作品缺乏真实性,尽管写得激昂慷慨,赤胆忠心,却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B.由于多年以来,人们所读到的都是一些没有技巧加工的诗,所以难以接受需要脑子想一想的“朦胧诗”。

C.“朦胧诗”创作运用了“创造广泛的甚至出乎意料的上下文,使其本来相距很远的意义接近起来”这样的技巧。

D.近来诗坛上出现了一种“古怪诗”,人们一片哗然,有人说是“异军苍头突起”,也有人说是“离经叛道”,作者却有不同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由于追求美感,所以需要语言文字的技巧加工,使诗中美的本质获得更美的形象及效果,散文和记录口语则不必讲技巧。

B.真实是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的生命,所以从事文艺创作首先应该追求真实。

C.近来诗坛上出现的“朦胧诗”,是几位青年诗人在摸索诗的技巧而已,对于青年诗人摸索新的技巧,不应该有过多的束缚。

D.文艺作品要追求的是真实,而真实和现实有所不同,诗歌如果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就不必考虑是否描写、表现或反映了社会的实际情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年”——应该是有颜色的。

宋代诗人真山民在《新年》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杏桃催换新颜色,惟有寒梅老一年。

”过年就是换颜色,需要让色彩【甲】。

那么,“年”是什么颜色呢?

人们首先会想到,“年”是红色的。

春联是红的,年画是红的,花灯是红的,蜡烛是红的,大年三十晚上吃的糖葫芦是红的,孩子的脸蛋儿是红的,新衣服也多是大红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春节就该是“红海洋”。

其实,我倒是以为,“年”的真正颜色应该是白色的。

古人将下雪比作“丰年瑞”,“海仙翦水看花工,【乙】”。

下雪就是下好运、下瑞气、下礼物、下粮食……长空卷玉花,雪飞胜梦蝶,江山洁净,田畴清润,为瑞不嫌多,满眼丰年意。

过去讲究“新年雪压客年雪”。

在我小的时候,沧州的“年”就是白色的,甚至整个冬天都是雪白的。

我一直认为,北方的男人是冬天培养出来的。

他们从小在雪地里摸爬滚打,过一年便长一块、硬一成,在冷和硬的①下,渐渐就强韧长大了。

至今心里一想到年,想到冬天,想到家乡,还保留着雪色般的明净,纤尘不染。

可是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却渐渐地雪越下越小、越下越少,②现在成了稀有物种。

每到冬天千呼万唤也不肯下来,③下了,也不肯纷纷扬扬地铺天盖地一A。

没有雪的覆盖,“年”的颜色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脏,土呛呛,灰蒙蒙,不再清亮,不再明净。

这样的“年”便无须小心呵护,在人们的心里失去了几分圣洁、几分畏惧,人们可以狂欢,可以醉酒,可以胡闹,可以糟蹋……由于“年”的颜色在变,其内容和品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以前过年是回家,亲人团聚,认祖归宗,烧香上供。

现在过年是出去,可以到一切自己想去的地方去游玩,主要任务是犒劳自己。

【丙】。

过年就要说拜年话、吉祥话,如今年是羊年,我们可以说“B”,不可说一些晦气的话。

4.文中【甲】处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焕然一新

B.万象更新

C.耳目一新

D.除旧布新

5.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乙】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3分)

A.仙人种玉来呈祥

B.玉海金涛千里秀 

C.登奇山风雪为友

D.紫淑集锦满堂春

6.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A、B两处选用字词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纤尘不染(qiān)翻三阳开泰B.纤尘不染(qiān)番三羊开泰

C.纤尘不染(xiān)番三阳开泰D.纤尘不染(xiān)翻三羊开泰

7.根据文意,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锻炼以至虽然 B.锤炼以至虽然

C.锻炼以致即便 D.锤炼以致即便

8.联系上下文,文中【丙】处填入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以前过年有许多禁忌

②到过年了必须学会闭上嘴

③特别不能在嘴里说出“没、坏、死、糟”等灾难性的字眼儿

④绝不能乱说乱道

⑤平时可以口无遮拦

A.①④⑤②③  B.①⑤②④③

C.②①④③⑤  D.②④①③⑤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

jiào,再婚。

      ②游夏:

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9.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躬自抚养              躬:

亲自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疾:

疾病

C.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

称霸  

D.舅夺母志              夺:

改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文中李密和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应征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0分)

①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3.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

“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E.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14.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4分)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水”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常用来表达情感。

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它来喻亡国之愁:

① ,②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它来感慨人生失意:

③,④。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

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

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

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①④⑥B.③④⑥ C.①②⑤D.②③⑤

1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B.因听信诈骗电话,即将踏入大学的徐玉玉,被骗走9900元学费,这不仅让父母的心血付诸于东流,更打碎了她的大学梦,最终致其心脏骤停离世。

C.2016年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授给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中国作家郝景芳,但是郝景芳以及她的小说《北京折叠》对我们是非常陌生的。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以办成。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大数据是当今最热门的词汇,①       。

在不同场合出现时会有不同含义,澄清基本概念的含义及其含义变化的规律对于深入探讨大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②         ,如IT技术部门理解的大数据是现有数据处理技术所处理不了的数据规模是大数据,这种视角有利于宣传技术优势;政府部门的大数据概念更多强调政府数据的综合应用,因为这是政府部门数据应用最迫切的课题;在工业领域中,大数据与智能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智能设备直接依据数据操作。

③         ,这不仅有利于与不同的用户准确对话,也有利于发现不同场景下的人数据创新应用机会。

四.写作。

(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

“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的自豪。

”母亲赞同地说:

“是这样。

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

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说明:

本答案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阅卷老师修改、补充。

1.D3分

2.B3分

3.A3分

4.A 3分

5.A3分

6.C3分

7.D3分

8.B3分

9.B3分

10.D3分

11.A3分

12.10分

①译: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

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

吴人称赞他。

②译: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

13.C\E(选对一项3分,选对两项5分。

)5分

14.6分①漂泊思归之情。

(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

(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1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 世间行乐亦如此

 ④古来万事东流水

16.B3分

17.A3分

18.6分(示例)①也是概念最混乱的词汇②不同的人对大数据的理解不同③准确理解大数据含义非常重要

19.50分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加话题的作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立意方向,话题是审题的重点。

“平凡与自豪”是一则关系型话题,考生要注意分析“平凡”和“自豪”之间的关系。

从所给材料看,在母亲的心中,当农民的儿子和成为名人的儿子同样令她自豪。

由此,我们不妨思考,功成名就固然令人骄傲,我们已经习惯了引英雄式的成功、成就为自豪,但不可忽视的是绝大多数人是生活得极其平凡的。

所以说,这个话题的导向是正确对待平凡,启发我们关注现实生存,关注生活细节的伟大,在真实的世俗生活中追求生存的乐趣。

在一般人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平凡即等同于平庸。

事实上,鄙弃平庸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

一个忠于职守、辛勤耕耘、平凡而充实的人,不管是名人还是农夫,都是值得自豪的。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

他的一个名字叫虔。

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

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

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

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

吴人称赞他。

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

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于是上疏《陈情表》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

“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

”于是就停止召见他。

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

司空张华问他说:

“安乐公这人怎样?

”李密说:

“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

”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

“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

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

”张华接着问:

“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

”李密说:

“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

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

”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

“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

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

“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

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

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

”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

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