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561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乐清市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纤细(xiān)戏谑(xuè)心宽体胖(pán)鲜为人知(xiān)

B.踟蹰(zhízhú)羞赧(nǎn)自怨自艾(yì)虚与委蛇(wēiyí)

C.畏葸(xǐ)桎梏(ɡù)锲而不舍(qì)岿然不动(kuī)

D.确凿(záo)喟叹(kuì)力能扛鼎(ɡānɡ)解甲归田(ji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聒噪沉缅彪炳千秋买椟还珠

B.涵盖渲泄食不果腹老生常谈

C.噩梦膏肓变本加厉出奇不意

D.脉搏勘误坐收渔利踽踽独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发起了向谷歌写信抗议的活动,这凸显了人们对CIA与谷歌二者合作可能带来骇人后果,因为CIA名声不佳,且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督。

B.中国在短短30年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大幅度拓展,难免会“搅动”国际社会原有的利益和版图,难免会有国家感到失落。

C.塞林格的《表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因为现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

D.汶川地震发生后,为配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腾讯娱乐发起的演艺界明星募捐行动,许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夜以继日投入救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上海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人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

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林纾是一位“有创作精神”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连原作中的幽默风味也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

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概与理性反思。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话剧《茶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B.韩愈,字退之,后人称其为“韩昌黎”,河南河阳人,北宋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C.《我的四季》的作者张洁,中国现代作家,因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获第2届和第6届茅盾文学奖,是我国首位两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D.《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作者是赫尔曼·黑塞,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7.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8.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

《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

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

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

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

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

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

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

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

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

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我在心底慨叹:

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

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

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

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

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

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

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

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

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

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

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

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

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迭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

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

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

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

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

9.作者在开篇先写到俄罗斯街头的雕像和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这样安排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6分)

10.文章结尾处“永恒的光明”“另一种永恒的光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分)

11.作者在第七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老妇人?

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6分)

12.请结合全文,说说“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

(6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共14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3.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B.何厌之有

C.群臣侍殿上者D.君安与项伯有故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救济

C.又欲肆其西封肆:

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

侵损、削减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以乱易整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17.翻译题(6分)

(1)敢以烦执事:

(2)因人之力而敝之: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的元曲,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杀江南。

18.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是如何表达的?

(5分)

19.请赏析此小令在写景上的表现手法。

(6分)

 

五、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8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

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5),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鸿门宴》)

(6)君子坦荡荡,。

(《论语》)

(7)沉默呵,沉默呵!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六、语言表达

21.阅读下面一份有关我国轿车供求状况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预计)

2010(预计)

轿车需求量(万)

92

125

158

286

366

428

轿车产量(万)

90

126

210

369

491

576

根据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

(2)

22.下面这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其中三处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6分)

龙卷风袭来时,路上行人跑到附近的商店躲避。

②不大的一家商店,挤满了避难的过路人,突然小商店被龙卷风刮得倒塌了,狂风过后,③人们从废墟中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迅速送到医院抢救。

④经医生诊治后,有将近十余人因伤势较重,⑤仍需留在医院继续治疗。

(只填序号)改为

(只填序号)改为

(只填序号)改为

23.请依照例句以“幸福”开头,再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5分)

例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

幸福是

七、作文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黄河因河道弯曲而滋润着广袤的土地,长城因山峦起伏而彰显出雄伟的气势。

同样,人生也会因弯曲而精彩。

在人生的路上,每一个人都可能通到弯路。

不摔跤,不碰壁,怎能练就好筋骨?

一个人,要想走向成熟,有所作为,必须直面弯路!

请以“直面弯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D

鲜为人知xiǎn,踟蹰chíchú,锲而不舍qiè

2.D

A.缅—湎,B.渲—宣,C.奇—其

3.B

A缺宾语,应在“骇人后果”后加“的担心”等语;C因果倒置,列为课外读物不应该是成为经典的原因。

D有歧义“许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语义不明确。

4.C

3分。

“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非常逼真。

A“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多用于贬义。

感情色彩不当。

B“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

与“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

D“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漠,毫不关心。

不可带宾语

5.B

试题分析:

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B“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表述错误,应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所以选B。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A、B、C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试题解析:

7.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C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D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试题解析:

8.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C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D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9.俄罗斯的雕像多刻画伟大人物并且缺少内在灵魂的展现,(2分)而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过于富丽堂皇,与宗教的朴素精神相违背,(2分)作者认为这两者都缺少震撼心灵的力量,与后文所写的老妇人构成对比,为老夫人的出场作铺垫。

(2分)

10.“永恒的光明”是指对宗教的虔诚信仰给人带来的内心的安然与对光明、希望的笃信;(2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是指作者从老妇人身上看到的一种精神,作为普通人在尘世中承受苦难与沧桑时的坚忍,在平凡辛勤劳作中的安然与对信仰的坚守。

(2分)

11.运用了神态、肖像、动作描写,(3分)使文章生动、形象,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1分),而且可以表现老妇人的年迈、贫寒,认真沉静的工作态度,(1分)对宗教虔诚的信仰。

(1分)

12.俄罗斯满街的雕像神圣而恒立,教堂里宏大艳丽的壁画需要仰视才可欣赏;在教堂里清扫烛油的老妇人渺小而卑微,一点都不引人注意,只需要你不经意间一低头就可注意;给予我们更深重的感动和震撼的,往往在不经意的一低头,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光明。

(3分)这一句升华主题,(1分)揭示了每个人人生中的光明前景都是因为灵魂有了希望和方向,在谦虚努力的工作、辛勤的付出中获得的道理。

(2分)

13.

试题分析:

B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有何陋?

”,疑问代词“何”作“有”的宾语,放在“有”的前面,故是宾语前置句。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

济:

渡过。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

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拿;其他三个是连词,表目的,用来。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

C错在“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

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

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

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18.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分)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江南水乡天然美景,表现了景色的明丽隽美,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2分)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主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分)

19.①远近结合,开笔瞭望大江远山,逐渐由远入近写到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手法1分,分析2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在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手法1分,分析2分)。

20.

(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失其所与,不知(4)风萧萧兮易水寒(5)大行不顾惜谨(6)小人长戚戚(7)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8)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试题分析:

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

遒、漫、溯、知、萧、惜、暴、惨。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

(1)轿车需求量和产量都在不断上升(2分)

(2)目前已供过于求,预计近两年里(未来)这种状况将更加突出(3分)

22.②“不大的一家商店”语序不当,改为“一家不大的商店”;

③“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搭配不当,改为“救出三十多名受伤群众”;

④“将近十余人”前后矛盾,删去“将近”或“余”。

试题分析: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第二句属于语序不当;第三句属于搭配不当;第四句属于成分赘余。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