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2358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docx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概念(了解)出题的可能性很小,考生了解即可。

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定义

(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

1.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共性的概括

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从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的,描述和总结了实务运作过程中的重要变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是具有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相对固定并且具有普适性的工作程序,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的工作方法。

2.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涵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系统

社会工作的系统观点认为,系统是在各要素之间有规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超越了每个单个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强调一种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

(二)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强调整合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之所以被称为“通用的”,是因为它吸收了各种助人模式所识别出的各种助人过程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因素,包括助人的条件、资源、方法、技巧和过程等,将这些助人的方法、步骤、过程等因素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套通用的助人程序。

与社会工作的先行者们一样,这个模式认为助人是一个过程,由一系列既定的助人目标和系统化的助人行动组成。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代表了对助人过程一般规律的认识,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基本指引。

1.强调全人服务观

在近百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过程中,先后产生了许多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

但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与个人,还是与家庭、群体、组织或者社区一起工作,它们都不是杂乱无章进行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程序,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连续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有结构、有步骤、彼此连贯、有逻辑联系的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通用过程模式即是吸收了前人各种助人模式的经验,识别出助人过程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因素,将之加以组织和结构化所形成的一般性助人程序。

2.强调社会工作实务是结构化的规范性实务活动

通用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超越了传统社会工作方法的分割,避免了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干预所造成的、将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需要及问题割裂开来的弊端。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涵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用于帮助个人,也适用于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工作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

故此,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

通用过程模式显示和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

因此,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提供了一个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是一个结构化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一般性的实务方法。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掌握)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4个理论较重要,考生要在理解基础上掌握。

通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是对助人活动的一般性概括,可以运用于各种服务对象。

由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目标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服务对象又多种多样,而这些个人、群体和组织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因此社会工作专业需要各种有关人与社会的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工作专业使命的知识依托。

社会工作的专业基础知识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和行为科学领域,也借用了大量与生物、社会、心理和文化系统有关的学科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整合,重新组织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基础知识。

此外,有关经济影响力的理论也为理解各种系统是如何推动或阻碍人们获得最佳健康和福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维度。

对政治进程和政策形成过程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已经被纳入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基础上。

上述这些知识构成了通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的家庭、社区、朋友、邻里等社会网络一起工作。

这些工作不仅需要理论指导,还需要一整套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既需要微观的工作技巧,也需要宏观的政策倡导,需要多种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

这些不同群体相互作用,同时也与他们的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这种“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就构成了通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例如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知识”,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

(二)系统理论

1.系统理论含义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

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

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

巴克(Barker)将系统定义为:

一个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元素间有相互作用关系和可以识别的边界,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或单一的整体。

系统可以是物质性和机械性的,有生命的和社会性的,也可以是这些性质的结合体。

社会系统的例子有单个家庭、群体、某个社会福利机构,或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链条。

2.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着重点

(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者努力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形态和互动的规则,包括文化习俗等对人们互动的影响。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3.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1)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即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

(2)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行为特征,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3)动态实务。

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并在不断地消长和变化,故其需要与问题也需要不断地、连续地评估。

(4)纵横相交的实务取向。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即在横切面上同时考虑问题的所有相关层面,在纵贯面上注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三)生态系统理论

1.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分析框架

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形成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括生态理论“栖息地”和“生存空间/活动范围”两部分,是分析“人与环境”互动的具体工作框架。

“栖息地”即是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被视为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

“生存空间”指的是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作为人类发展过程建构起来的生存空间是成长中的个人与其环境间长期交流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个人特质因素的产物,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否则无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

2.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评估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1)生命周期:

是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2)人际关联:

每个人都需要且他们也拥有与他人联系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建构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

(3)能力:

指个人与环境交流,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

(4)角色:

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表现,是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的角色。

(5)地位与栖息地:

栖息地指个人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地位是指个人在其所在的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

(6)适应力:

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调和度,此时即表示人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力。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适应良好与病态、偏差等问题无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成功交流,而适应不良指的则是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的状态。

3.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

在上述核心概念下,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实务对人有如下的认识:

(1)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

(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

个人生活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

(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

(四)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strengthsperspective)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1.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1)非疾病假设。

优势视角与传统社会工作的疾病模式不同,它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服务对象及其环境和现状;它不是孤立地或专注于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2)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

优势视角的实践意味着:

社会工作者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及资源,协助其达到目标,实现梦想,并勇敢地面对其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

(3)强调整全性干预服务。

优势视角的理念与生态系统理论具有高度内在契合。

生态系统理论暗含着一个基本假设:

个人痛苦是政治性的,社会的实践也是政治性的。

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契合了生态系统理论的这种假设,倡导一种生态系统的方法,强调完整与全体,并且在评估和介入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经验予以关注。

2.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重点

(1)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

(2)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但他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3)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

(4)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第二节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

通用过程模式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运用综融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法提供服务,无论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还是政策实践,都遵循着一定的程序,且有改变和助人的共通方法。

一、助人过程是一个结构化的实务过程

社会工作帮助社会系统与个人提升社会功能,解决问题或预防问题的产生,都需要经过一个结构化的操作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改变的目的。

因此,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有目的的改变过程。

(一)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者作为改变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体,而社会工作者要能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改变,就要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专业助人关系。

社会工作的助人关系被看作是实现目标的基石与灵魂。

因为,社会工作者通过助人关系才能与服务对象讨论如何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改变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才能在过程中逐渐产生改变的作用,达到助人的目的。

(二)改变是一种过程

过程不是一种突变,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使服务对象系统在自我觉悟、自我引导和自我行动中教育和改变自己。

改变同时是一个内部的过程。

改变必须从系统内部开始,服务对象有了改变的动机,社会工作者才能与其一起发现与分析问题,进而学习改变,最终达到改变的目标。

(三)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

改变是一种具有高度的自动性与自发性的行为。

如果服务对象不是发自内心主动要求改变,而是被动地接受社会工作者为其处理困难与解决问题的安排,这种改变就只能是一种表面的改变,治标不治本。

因此,必须启发与促进服务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这样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了解)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

不同于将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分割为个人、家庭、小组、社区的传统实务方法,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看作是一个有结构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一命题已被社会工作研究者们一致认定。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各阶段有时交叉重叠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

(一)运用综合方法

通用的过程模式在理论取向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可取的知识和方法中选取最好的加以综合。

这些知识和方法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确实可信。

(二)工作过程阶段化

通用工作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

例如,介入应该是在有了计划和订立服务协议之后进行的行动,将它们应分为不同阶段并不意味着助人过程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的,相反,这样划分的目的在于显示助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实际工作中不同的阶段可能会交叉和重叠。

(三)工作任务阶段化

在助人过程中,每一阶段对服务对象都是重要的,都有与之相联系的具体任务,社会工作者完成每一项任务都需要专门技巧。

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会影响到完成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四)整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都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以及社会工作者的接纳。

同时,通用过程模式还强调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表现为强调对工作负责,让服务对象参与持续的、定期的评估和检讨。

整合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有助于社会工作者专业责任的履行。

三、通用过程模式运用时应考虑的因素(了解)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

通用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助人活动规律的一般性概括,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助人活动的场境,考虑实际情况加以处理,这是由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决定的。

(一)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通用的过程模式假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有面对面的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

这在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中表现比较明显。

然而,就社会工作多样的工作场所来说,也会有与个案工作不同的地方。

如在青少年服务中心或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才策划工作方案,再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即先有需求评估,后有建立关系和接案的工作。

在某些危急情况下,如发现儿童有可能被虐待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保护儿童,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的介入。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例如,在接案后就结案,或者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另一机构。

(二)工作过程是螺旋式的

尽管通用过程模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事实上,在助人过程结束前,哪一个阶段都不会真正结束。

这是因为,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间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工作时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修正原来的计划。

所以说,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社会工作者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跟进。

(三)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通用过程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不可能解决助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也不是机械地将所有问题解决方案固化,它更像是一张地图,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

因此,它只能作为助人过程中的路标,而不能将其看作是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和实务活动的全貌。

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方法,调整工作过程。

第三节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系统(重点掌握)

考查年份:

2013年,2018年。

本考点在2013年和2018年各考过案例分析题中的1小题。

主要考查方向:

通用过程模式中的4个基本系统。

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根据系统理论,通用过程模式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这;四个因素又称为“四个基本系统”

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即是根据人与系统在其环境中的互动状况来决定介入目标,确认改变要涉及的人和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一)改变媒介系统

所谓“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一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改变媒介促使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促进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之间良性互动,达到计划变迁的目标。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对象的改变媒介并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而是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形成一个“改变媒介系统”。

这个媒介系统通过有组织的、结构性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

在改变媒介系统所做的变迁努力中,社会工作者与改变媒介系统中的其他专业人士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工作。

在这个团队中,社会工作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

例如,少年管教所的社会工作者是越轨少年的主要改变媒介,在教育越轨少年的工作中要同时与学校的教官、老师以及街道派出所的民警、街道干部、居民委员会、家庭一起工作,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促进越轨青少年的转化。

可以看出,改变媒介系统既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媒介,又是改变努力的主要行动者。

(二)服务对象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有以下类型:

主动求助者(自己主动求助的),他人转介(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其他机构转介来的,有关司法机构要求的)。

现有服务对象:

当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时,即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潜在服务对象:

当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或者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

提示:

求助并不一定就能成为“现有”或者“实际”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要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是是否与机构的功能相符合,即经过分析,才能确定谁是真正的服务对象。

(三)目标系统

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的满足与问题的解决经常与其所处的环境系统有关,为了达到服务与改变社会环境的目的,要求社会工作者与有关系统一起,将环境作为目标系统去改变和影响,从而为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满足需要创造条件,一步步达到改变的目标。

实际工作中,在确认了服务对象系统后,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通常是要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确定目标系统,也即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和其社会环境所要改变与影响的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总是为达到改变目标而要被改变的系统,换句话说,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

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

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

目标系统是可以转换的,是有时效性的,随问题的发展而变化。

(四)行动系统

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为了实现与服务对象的协议,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各种努力,调动各种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是孤立地进行这些改变的努力,而是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人和系统一起,形成一个行动系统。

这些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同盟军,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行动系统。

改变媒介可以与一个或几个行动系统一起工作,完成不同的改变任务,实现不同的目标。

以上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提供了工作的介入蓝图。

社会工作者要谨记:

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

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关键性人物,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则是达到助人目标的重要工具。

二、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基本参考架构和助人活动的介入蓝图,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工作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四个基本系统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例如,通常需要完成的任务顺序是:

首先从服务对象系统获得授权并与之订立助人关系签约,其次需要辨识出目标系统,最后再发展实现目标的行动系统。

(2)四个基本系统使社会工作者懂得,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

社会工作者不能假设求助的人就是主要的介入目标,因为服务对象系统不一定与目标系统完全吻合。

(3)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确定。

(4)社会工作者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与一个系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巧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系统,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王作需要掌握更专业化的知识。

(5)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除了与个人、群体和社区以外,组织也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时的改变目标。

这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组织工作所需的知识,同使也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

(6)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