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2426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控工艺员考试 教案讲解.docx

数控工艺员考试教案讲解

第二章刀具材料

2-1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一、硬度和耐磨性HRC60以上

二、强度和韧性

三、耐热性

碳素工具钢红硬性约3000C,高速钢约6000C,硬质合金8000C,

四、良好的工艺性

如锻造、焊接、热处理、磨削

2-2高速钢

一、普通高速钢

1、钨系普通高速钢W18Cr4v

2、钨钼系普通高速钢W6Mo5Cr4V2

二、高性能高速钢

1、高碳高速钢0.9%~1.05%

2、高钒高速钢

3、钴高速钢M42

4、铝高速钢

三、粉末冶金高速钢

四、高速钢的表面处理

2-3、硬质合金

一、硬质合金的种类与选用

1、钨钴类硬质合金(YG)YG8:

CO8%,WC92%

YG类硬质合金不适合加工钢料,因为用YG类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时的温度约为6400C时,就会与钢发生粘结,使刀具产生粘结磨损,刀具耐用度下降

YG8:

刨刀

YG6X:

特殊的硬铸铁、奥氏体不锈钢、耐热合金、钛合金、硬青铜、硬的耐磨的绝缘材料

YG10H:

高强度钢、耐热合金

2、钨钛类硬质合金(YT):

WC+TIC+CO

YT5—5TiC%、CO10%、WC85%。

900-10000C,适合加工钢料。

但不适合加工含钛的不锈钢,

3、钨钽(铌)钴类硬质合金(YA)

WC+TaC+NbC+CO适合加工冷硬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半精加工也可用于高锰钢、淬硬钢等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4、钨钛钽(铌)钴类硬质合金(YW)

WC+TIC+TaC+NbC+CO适用于钢、铸铁、有色金属进行粗、精加工,通用性好

5、碳化钛基硬合金(YN)

TiC+Ni+Mo——耐热1100~13000C、切削速度300~350m/min适用于对钢材、铸铁的精加工、半精加工、甚至间断切削是通用性能最好的刀具材料。

但对高碳合金钢、耐热合金、硬度高于HB300的硬质材料,均不宜采用YN类硬质合金。

二、涂层硬质合金的选用

5~12μm,涂层材料为晶粒极细的TiC、TiN、Al2O3

2.4、其它刀具材料或超硬度刀具材料

一、陶瓷

1、高纯度用陶瓷材料Al2O3+Mgo

2、复合氧化铝陶瓷Al2O++Ni+Mo

3、复合氮化硅陶瓷Si3N4+TiC+Co

二、金刚石

三、立方氮化硼

第三章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

§3-1切削变形

一、切削方式

1、直角切削:

Kr=900、λs=0、γ0切削刃的长度大于切削宽度aw

2、斜角切削

3、普通切削

二、切削变形概述

(一)、切屑的基本形态

1、带状切屑

切屑呈连续状、与前刀接触的底层光滑、背面呈毛茸状。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剪切面条纹。

一般在加工塑性材料(钢、铝)、采用较大的前角、小的切削厚度、高的切削速度时,会形成此类切屑。

带状切屑是在正常条件下,最常见的切屑形态。

2、挤裂状切屑

切屑背面呈锯齿形、内表面有时有裂纹。

其因是:

切削层变形和加工硬化大,使某一局部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的结果,加工塑性材料、采用小的前角、大的切削厚度和小的切削速度时会形成此类切屑。

3、单元状切屑

切削塑性材料很大的材料,如铅、退火铝、紫铜时,容易在前刀面上形成粘结不易流出,产生很大变形,使材料达到断裂极限,形成很大的变形,使材料很大的变形单元,而形成此类切屑。

4、崩碎状切屑

切削脆性材料,如铸铁、黄铜等时,形成片状或粒状切屑。

以铸铁为例,由于铸铁中含有石墨,强度较低。

当刀具切入时,在切削刃附近的铁素体未经充分塑性变形,就沿石墨边界处产生裂纹而断裂,形成不规则的崩碎状切屑。

工件材料硬度愈硬,刀具前角愈小,愈容易形成此类切屑。

§3-3切削温度

一、切削热

1、切削的产生:

Q=9.81*CFzapf0.75V0.85kFz

2、切削热的传散

产生的切削热传散到切屑、刀具、工件和周围的介质中去。

车削时,其各自的比例大体为:

切屑50%--86%,刀具10%--40%,工件3%--9%,介质(如空气)1%。

二、切削温度

切削温度一般是指切屑与前切面接触区域的平均温度。

§3-3刀具磨损

一、刀具磨损形态

1、前刀面的磨损

2、后刀的磨损

3、前后刀面的磨损

二、刀具磨损的原因

(一)、机械作用的磨损

(二)热—化学作用的磨损

1、粘结磨损

2、扩散磨损

3、氧化磨损或化学磨损

4、相变磨损

(三)、刀具耐用度

若用YT15刀具切削

=0.637GPar的碳钢时,

T(刀具耐用度)=

可见:

V对T的影响最大,f次之,ap而最小。

这一点与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相同。

(四)、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

1、工件材料

2、切削用量:

在选择切削用量时,为使切削温度低:

应选用大的切削深度ap、较小的进给量和低的切削速度V。

第四章提高金属切削效益的途径

4-1、改善工件切削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一、衡量切削加工性的指标

1.工件材料的加工性,除主要决定于材料自身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机械物理性质外,还与切削条件和对切削过程的要求有关。

2.衡量工件加工性的指标包括:

1)刀具耐用度或在一定耐用度下允许的切削速度;

2)切削力;

3)表面粗糙度,或表面质量;

3.相对加工性用Kr表示Kr=V60/V060→大于1,可加工性好;或小于1可加工性不好。

二、改善材料可切削性的途径

1.材料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Sn+黄铜

2.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正火、退火、调质

三、几种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1.高锰钢的切削加工性

2.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

对不锈钢切削应采取的措施

1)对马氏体不锈钢进行调质,对奥氏体不锈钢在850—950摄氏度退火。

2)在刀具方面,采用YG类硬质合金刀具材料。

以减少粘结;采用大前角250—300,以减少加工硬化;采用较小主偏角xr,以增强刀具的传热能力。

3)在切削用量方面,为减少粘结现象,可采用较高或较低的切削速度。

4-2、合理选择切削液

合理选用切削液,可以改善切削时摩擦面间的摩擦状况,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刀具磨损,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产生,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

一、切削液的作用

1.润滑作用

2.冷却作用

3.清洗与防锈作用

二、切削液中的添加剂

1.油性剂

降低油与金属的表面张力,使切削油能很快地渗透到切削区,并形成物理吸附膜,减少切屑、刀具、工件间的摩擦。

2.极压添加剂

可以在高温时与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而生成硫化铁等化学吸附膜,可以防止金属界面完全直接接触,保持润滑,减少摩擦。

3.乳化剂(表面活性剂)

4.防锈剂

形成金属表面保护层,达到防锈作用

三、切削液的种类和选用

切削液可分为:

水溶液、乳化液、切削油三大类

4-3、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

刀具的几何参数除刀具的几何角度外,还包括前刀面形式和切削刃形状等。

一、前角及前刀面型式的选择

1、前角

刀具前角大小主要和三方面因素有关

1)工件材料

加工塑性材料时应选择大的前角,加工脆性材料时应选择较小的前角。

2)刀具材料

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较大的刀具材料,如高速钢,选择较大的前角。

反之,如硬质合金钢的选小的前角。

3)加工性质

粗加工时选用较小的前角,精加工时选用较大的前角。

2、前刀面型式

1)正前角平面型

多用于切削脆性材料、精加工刀具、成型刀具和多刃刀具

2)正前角平面带倒棱型

倒棱可以提高切削刃的强度和增大传热能力,对于硬质合金刀,这时采用大的前角可以改善刀具切削性能。

3)正前角曲面带倒棱型

他可以增大前角,并且起到卷屑的作用。

多用于粗加工和半精加工。

4)负前角单面型和负前角双面型

切削高强度、高硬度材料时,采用负前角可以使硬质合金刀具承受较大的压应力。

3、卷屑槽与切屑控制

前刀面磨出卷屑槽可以使切屑卷曲,这样卷曲的切削就不容易绕在工件和刀具上,并且可以控制切屑按一定的规律排出或折断,这种措施称为切屑控制。

1)切屑的卷曲

为使切屑卷曲,需要在前刀面磨出卷屑槽,其型式有三种:

a)全圆弧型:

主要用于切削高塑性材料

b)直线圆弧型:

切削碳钢及合金钢

c)直线型:

切削碳钢及合金钢

2)切屑的折断

二、后角的选择

三、主、副偏角及过度刃的选择

1.主偏角

为减小切削量,主偏角选大值

为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主偏角选小值

2.负偏角

3.过度刃

过度刃能增加刀尖强度和散热能力、减少刀具磨损、提高刀具耐用度。

四、斜角切削与刃倾角的选择

1.斜角切削

1)切屑流出方向和流出角

斜角切削时,刃倾角=切屑流出角

2)有效前角

2.刃倾角λ

刃倾角主要起四个作用

1)控制切屑流向

当λ=0时,切屑垂直于切屑刃流出

当λ<0时,切屑向以加工表面流出

当λ>0时,切屑向待加工表面流出

2)控制切屑刃切入时首先与工件接触的位置

当λ<0时,首先与工件接触的是切削刃上离刀尖较远的点,可以起到保护刀尖的作用

当λ>0时,刀尖首先接触工件,可能引起崩刀

当λ=0时,整个切削刃与工件同时接触,冲击力大

3)控制切屑刃在切入和切出时的平稳性

有刃倾角可以使刀具与工件接触时切削力逐渐增加和逐渐减少,故切削过程平稳。

4)控制切深抗力和进给抗力的比值

五、典型车刀合理几何参数的综合分析

4-4、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与优化

一、切削加工的经济性

1.最大生产率

2.最低成本

3.最高利润

二、切削用量最优化

三、切削用量的选择

通常切削用量的选择按照切削用量手册,以及已给定的刀具的材料、类型、几何参数、耐用度等按照以下步骤选取:

1.粗加工切削用量选择

1)切削深度

在保留半精加工余量的前提下,尽量将粗加工一次切削完。

当余量过大或系统刚性太差时可二次切削。

2)进给量

当切削深度已经确定,粗车时进给量主要根据工件材料,刀杆尺寸、工件直径和切削深度选取。

3)切削速度和机床主轴转速

4)校验机床功率

2.半精、精加工切削用量选择

1)切削深度

半精、精加工的切削余量较小,其切削深度通常都是一次走刀切除全部余量。

2)进给量

为了保证表面粗糙度,进给量不能太大。

3)切削速度和机床主轴转速

半精、精加工时,一般不可校验机床功率。

钢的热处理分类

1)退火:

退火是指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正火:

正火的将钢加热到A3或Acm以上300~500,经保温后从炉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淬火:

淬火是的将钢加热到A3或A1以上300~500,经保温一段时间后,在水或油中迅速冷却下来,以获得高硬度的的热处理工艺。

4)回火:

工件淬火后,其性能硬而脆,并存在着由于冷却过快而造成的内应力,会引起工件变形和开裂。

经回火后,能降低脆性,降低内应力,使淬火组织趋于平稳,使工件获得适当的硬度和满意的综合力学性能。

5)调质:

淬火加高温回火,>5000

金属材料 

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成分

(1)金属材料的分类

碳素钢

金属材料

钢铁

(黑色金属)

第六章钻削与孔加工刀具

1、麻花钻:

有高速钢和硬质合金。

精度IT11-IT12,表面粗糙度Rz100-50μm。

2、扩孔钻:

精度IT11-IT10,表面粗糙度Ra6.3-3.2μm。

3、锪钻

4、铰刀:

精度IT5-IT6,表面粗糙度Ra1.6-0.8μm。

1)直径公差:

铰刀直径公差的选取,直接影响铰孔后的尺寸精度、铰刀制造成本与使用寿命。

2)齿数:

一般为4-12齿。

齿数多、则导向性好、切削厚度薄、铰孔质量高。

但齿数过多,会降低刀齿强度和减少容屑空间。

铰刀齿数通常根据直径和工件材料的性质选取。

直径大取较多齿数;加工韧性材料取较少齿数,加工脆性材料取较多齿数。

为了测量方便,齿数取偶数。

3)齿槽:

直线齿背、制造简单,一般用于直径为1-20mm的铰刀。

圆弧齿背、容屑和强度较好。

一般用于直径为大于20mm的铰刀。

4)几何角度:

主偏角Kr机用150,脆性材料30-50,盲孔450。

前角γ0通常为0,粗铰时、韧性材料

后角α0通常为60-100。

刃倾角λS一般为00,韧性材料磨出150-250。

第七章铣削与铣刀

铣削是使用多齿旋转刀具铣刀进行切削的一种加工方法。

铣削时由于同时切削齿数多,并能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因而生产力比较高

逆铣顺铣

逆铣与顺铣削方式

铣削方式

逆铣

顺铣

定义

铣刀旋转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

相同

特点

1、切屑由薄变厚

由厚变薄

2、水平力FH与进给方向相反

方向相同

3、垂直力FV向上

FV向下

逆铣时,切削厚度由零逐渐增大,由于铣刀刀齿具有刃口钝圆半径γβ,使刀齿要产生一段“滑行”才能切入工件,结果使已加工表面产生硬化,表面粗糙度值变大,铣刀磨损增大。

顺铣时,切削厚度由厚变薄,无“滑行”现象,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小,铣刀磨损也小。

同时,垂直力FV向下作用,将工件压向工作台,避免铣削时的上下振动。

但PH力与进给方向一致,由于铣床工作台进给机构丝杠-螺母副间存在有间隙,在铣削力变动的过程中,由于FH的作用,可能使工作台带动丝杠发生空窜动,而影响铣刀的耐用度,甚至打刀。

因此,当要采用顺铣时,机床进给机构必须具有削除间隙机构。

第十二章 砂轮与磨削

1、烧伤:

磨削时,在工件表面有时会出现各种带色斑点,把这种现象称为烧伤。

2、磨粒溃落:

当采用较低硬度的砂轮、磨粒碎裂和脱落急剧发生,被磨削工件的尺寸和表面很快变坏。

但对重磨削或难加工材料来说,由于砂轮的,使磨削过程容易进行。

3、自砺作用:

磨粒变钝后,磨削力的作用下脱落,露出新的锋利的磨粒的过程叫做自砺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