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共4页)20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85616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共4页)2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共4页)2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共4页)2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共4页)2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共4页)2000字.docx

《“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共4页)2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共4页)20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共4页)2000字.docx

“巧用随文练笔 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

  

  曾读过张志公先生写的《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记忆犹深的是文中指出:

“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说到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

其实,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范例,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点拨、指导,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养料,使学生学有榜样。

而随文练笔正是阅读和写作的中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或仿写迁移,或补白拓展,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我的阅读教学中,我很关注随文练笔,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巧用小练笔的:

  一、借鉴精彩处,迁移创新。

  我们的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课文体现了精巧的构思,合理的布局以及多样的表达方法。

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对其进行迁移运用,准确地讲解,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强化片段教学,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读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例如,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文章2、4、6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特点很明显,都是围绕中心句把事物写具体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以第四段为例,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语言感悟鱼的多、鱼的美,随机积累了夸张、排比的表达方法。

其次,让学生找中心句,领悟这一段如何围绕中心句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之后,出示随文练笔作业,列举了一些中心句,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也可以自己确定想要写的中心。

如:

(1)我们的学校真美啊!

(2)秋天的田野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3)公园里百花盛开,美丽极了。

  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秋天的田野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红薯长得又肥又大,连肚皮都撑破了。

玉米像一排排士兵,露出金黄的牙齿,笑嘻嘻地守卫着田野。

  这段文字围绕“秋天的田野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具体描写了棉花、大豆、高粱、稻子、红薯、玉米等,勾勒出了田野丰收的景象,在突出中心的同时,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表达方法。

  二、领悟文章内涵,改说改写。

  习作教学要“激发思维,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情景”。

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为学生自由想象提供了凭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内容,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些古诗词改写成别有情趣的现代文。

  比如,《语文园地》中《小儿垂钓》这一首诗,很贴近孩子的生活,诗中的小男孩“怕得鱼惊不应人”的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引导孩子们说出理解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成了记叙文,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1)要把握原诗内容;

(2)借助想象,把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刻画出来。

  有位同学这样改写道:

  <<小儿垂钓>>改写

  一天,空气清新,阳光明媚。

在一条清清的小河边,有一个长着圆圆脸蛋,头发蓬乱的小男孩正坐在河岸上一心一意地钓鱼。

河岸上绿草长得十分茂盛,遮掩住了小男孩的半个身子。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路过此地,他要去北村却不认识路,就请教这位钓鱼的小男孩,只见小男孩急忙向老爷爷摆手示意,原来是怕惊走了水里的鱼儿。

  又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敏捷地把鱼钩往上一拉,“哇,好大一条鱼。

”他连忙把鱼放入鱼篓,又热情地为老爷爷指路去了。

  三、抓住空白点,想象补白。

  “补白”即学生对“空白”的再创造。

想象补白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调控语言的能力,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阅读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或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阅读中学习到的写作技法,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所写对象。

  例如,《风筝》一文第四自然段在描写我们放风筝时是这样写的: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我发现这里有空白可补。

于是,在学生感悟了作者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后,我让他们对这段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片段描写。

要求如下:

(1)把玩时时间的长用文字纪录下来。

(2)重点描写我们在田野里奔跑的情景。

(3)想象并刻画风筝飞高时我们的心情、动作、神态。

  有位同学在片段中这样写道:

  从早晨8点、9点、10点······中午1点、下午3点,一直玩到下午4点,我们还是歇不下来。

牵着风筝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放风筝的男孩子们,把空中的风筝当作一只只展翅翱翔的雄鹰,一会儿紧追不放,一会儿又连连放手,脚步左挪右移着,眼睛却始终盯着属于自己的风筝。

小女孩们随着飞翔的风筝,在草地上蹦来蹦去,当风筝飞高时,她们的笑脸像美丽的花朵绽放着,她们的双手不由地拍得啪啪直响,她们的嘴里高呼着:

“我的‘幸福鸟’飞到云彩上了。

  这样的片段练习,形式小、活、巧。

它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唤醒了他们沉睡的创造潜能。

长此以往,必然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巧用随文练笔演绎作文中的大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