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68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

以增加贫困户收入、降低贫困发生率为核心;

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产业项目为支撑;

以培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为重点的指导思想,走后发赶超之路。

二、下足功夫,落实工作促增收

(一)抓组织领导,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

减贫摘帽工作任务明确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10次在党政领导班子会上讨论有关事项,安排启动了工作经费10万元,确保了问题及时有效地得以解决。

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

工作领导小组,按照"

坚持帮扶与发展相结合,坚持规划与落实相结合,坚持交流与学习相结合"

的工作思路,认真结合镇情实际制定盘信镇扶贫攻坚规划、"

工作方案、激励措施等文件,明确党政"

一把手"

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具体抓,镇直部门齐抓共管,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奖惩,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同时,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抓宣传培训,在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结合县委开展的农村思想建设"

六进村"

、"

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

和"

四帮四促"

基层党组织建设年"

活动,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村干部召开了思想动员会。

同时,抽各单位业务骨干组建成中心宣讲团,深入各村进行《国发2号》文件、《**山区发展规划》等惠民政策巡回宣讲20余次,发放宣传单12500份,出动宣传车37车次。

二是围绕项目实施,组织村民开展种、养产业技能培训6期。

三是围绕"

不减扶持政策开展宣传,进而消除农户的心理顾虑,疏通群众的思想渠道,转变他们以往的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

等、靠、要"

的落后思想,激发困难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增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三)抓招商引资,在财源培植上下功夫。

立足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借助招商引资培植财源,促进财政增收群众致富。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加工。

利用矿产资源优势,指导盘信村创业能人建石材加工厂,解决了12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问题;

利用豆制品资源优势,与贵州宏拓矿业技术有限公司签订豆制品加工协议,新建**苗族自治县盘信豆制品传统技艺传习创新园,合同资金2000万元,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可建成,投产后年创税30万元,可解决132人就业。

二是依托迓大二级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展城镇开发。

围绕省委、省政府的"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战略目标,先后与**宏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投资2500万元的华坤小区二期建设合同;

与江苏国康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7000万元的盘信村新农村建设合同;

与重庆御龙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2亿元的粮贸片区旧城改造合同;

与香港东达投资公司签订了投资5亿元的万福城小城镇开发建设合同。

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积极筹建占地3000亩的盘信科技工业园,目前征地搬迁等工作正有序推进。

三是依托苗族特色文化,开发乡村旅游。

与凤凰县太阳风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投资4300万元的大湾村旅游开发合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带动餐饮、住宿、苗族文化演出、农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和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为盘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抓重点工作,在典型带动上下功夫。

以重点贫困村为核心,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镇整村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认真开展农村贫困人口识别普查工作。

经统计核查,新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下我镇的贫困人口有13817人,这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实现"

目标,就必须结合镇情民意,科学谋划,后发赶超。

二是以"

4321"

帮扶方式,大力开展"

造血"

式帮扶。

按照"

(即领导干部联系帮扶4户贫困户,中层干部联系帮扶3户贫困户,一般干部联系帮扶2户贫困户,村支两委干部联系帮扶1户贫困户)帮扶方式,全镇干部职工直接对口帮扶贫困户530户,1931人。

自明确各自帮扶对象以来,各干部职工纷纷深入贫困农户家庭开展工作,寻求发展路子。

在春耕生产中,帮助特困家庭解决农资采购资金计13万元,解决救灾粮52500公斤,救灾款9万元。

三是积极建立贫困农户统计监测台帐。

按照抽样统计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农民人均纯收入30户样本户选定并建立调查台帐。

同时,对所有贫困户及时建立现金日记台帐。

四是鼓励、扶持产业大户和经济组织,以典型带动周围群众脱贫致富。

积极扶持产业大户和经济组织,借助他们的资源和技术,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走上致富道路。

三宝营村杨国平、安塘村杨旭彪等养殖大户及老屋村振宇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山羊养殖1800只,肉牛养殖80头,吸引当地群众发展畜牧业,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增加至10户;

盘信村杨绍志及**柳浦鼠哥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竹鼠养殖3100只,本地鸡养殖2000羽,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竹鼠养殖9户。

百合种植大户杨前军,采用农户以土地入资的形式,发展百合300亩,42户农户随其得到了效益。

通过示范带动,已发展种、养、微小型企业52户,辐射带动农户268户共同发展,共同走上富裕道路。

五是争取部门帮扶,促进农民直接增收。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县直相关部门不定期深入我镇实地解决问题,帮助老百姓直接增收。

一年来,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农牧科技局、县民政局等部门加大了对我镇贫困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各种涉农补贴资金投入较大,其中:

合医及医疗救助资金412万元、计生奖励扶助资金16万元、农资及种粮补贴资金298万元、农村低保517万元、退耕还林建设资金172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02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08万元,各级帮扶资金62万元。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贫困群众直接增收。

(五)抓项目建设,在夯实发展基础上下功夫。

审时度势,抓好扶贫开发项目推进工作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认真分析,认清劣势,发挥优势,确立扶贫项目,才能夯实发展基础。

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争取投资604万元的盘信镇供水改扩建工程及投资1260万元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争取移民搬迁1000人及通村油路20公里,实施投资210万元的大湾一事一议工程及320户、投资21

1.65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在种植产业发展上,依托离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发展蔬菜600亩,百合800亩,烤烟2000亩,精品水果320亩;

依托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发展油茶4666亩,村民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务工,增加劳务收入162万元。

在养殖产业发展上,建设棚井大鲵养殖基地3200平方米,养殖大鲵1200尾;

依托大户及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发展山羊养殖11500只,饲养竹鼠3100对;

围绕短平快养殖项目,饲养牛6800头,猪26500头,肉兔600只,鸡10000只,鸭20000只。

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打造欧百川故居红色旅游基地和大湾古苗寨开发项目,整合资金2100万元,完成了欧百川故居修缮、欧百川陈列馆建设、大湾停车场及道路硬化建设,村民通过就近务工,增加务工收入85万元。

建成后的旅游服务,至少能解决300人的就业问题。

(六)抓中长期产业建设,在农民持续增收上下功夫。

根据国发2号文件、《**山区集中连片扶贫规划》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目标,在发展"

短平快"

增收项目的同时,结合盘信镇情实际,发展核桃、精品水果等中长期产业,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增收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持续增收致富。

一是拟定了《盘信镇五年扶贫攻坚规划》。

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规划到村、扶贫到户"

的原则,采用参与式的方法,由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全镇涉农部门和村,逐村进行规划,自下而上整合形成镇扶贫开发规划。

规划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以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需求为基础,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走产业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由3平方公里扩大至8平方公里。

按照一年快速启动,两年重点突破,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大见成效的建设目标,采取"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为主体、农民自建"

的运作模式,以老镇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新镇区,将现有

3.5平方公里的镇区扩展至8平方公里左右,形成"

一轴、二心、两片"

的空间布局形态("

一轴"

即:

以迓大二级公路为依托的交通景观联系轴;

"

二心"

规划镇政府所在地形成的行政中心和大塘公园所在地形成的绿心;

两片"

镇区中心片区和大告村居住片区)。

并按照功能划分为居住、行政、教育、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及集贸市场等,实施新农村街道、农贸市场、健身广场、休闲步行街、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并按照镇区中心和镇区次中心区分,构建配套开展商业服务等形式的复合型居住区和环境宜人、功能完善的中高档住宅小区,着力提高城镇化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同时,结合镇区现状道路及功能分区,形成干道"

三横七纵"

的道路网络骨架。

使盘信经济社会增长、镇村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同步协调发展,务必将盘信建设成环境优美、特色突出的城镇。

三是着手启动科技工业园、农业观光园规划。

按照县委、政府"

一园四区"

规划,结合盘信镇实际,启动了占地3000余亩的盘信科技工业园规划建设工作,现已完成2179亩土地合同签订、1942亩青苗、642亩林木清点补偿、483座坟墓搬迁和公墓区征地平场工作,兑付各种补偿款项1600万元。

结合大湾古苗寨、柳浦欧百川红色教育基地旅游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好精品水果、油茶、核桃基地建设,抓好农业观光园建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

三、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奔小康通过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盘信镇"

工作喜结硕果,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定标准。

一是通过对全镇30户扶贫监测样本户的测算,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2016年的3968元增加到2016年的5100元。

二是贫困人口从2016年13718人减少到2016年的11521人,实现减少贫困人口2197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

2.8%降低到2016年的35.9%,贫困发生率下降了6.9个百分点。

三是通过产业项目实施,全镇已形成油茶、百合、烤烟、核桃等规模产业13000余亩,为农户实现持续增收上足后劲。

四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贫困村村容得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

五是"

的社会效益彰显,全镇上下高度团结,盼发展,求发展,快发展已成为全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着增强。

今后,我们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坚持"

开发式扶贫"

理念,扎实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措施,在争取并实施好扶贫项目的同时,继续深入实施"

帮扶方式,落实责任到人,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指日可待,幸福美好的明天就在前面。

《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

 

附送:

镇创建“五个好”镇党委工作情况汇报

牌洲湾镇是闻名鄂南的农业大镇和工业重镇,镇域面积16

4.5平方公里,人口5.98万(其中农业人口

4.37万),辖14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1个省级工业园区。

镇党委下设13个党总支,56个党支部,党员总数1252人,其中农村村级党总支9个,党支部30个,农村党员662人。

镇机关现有干部职工43人,其中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9名。

2002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镇在创建“五个好”镇党委工作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镇域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促进了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03年7月,镇党委被市委评为“五个好”镇党委,镇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全市乡镇前列。

一、明确创建宗旨,把握“三个结合”

在创建活动中,镇党委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牌洲湾实际,牢牢把握“三个结合”:

一是把创建工作与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相结合。

一方面,通过加强镇村党组织建设,保证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另一方面,用各项政策落实的效果来检验创建工作的成效。

在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上,我们坚持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对于出现的农村土地纠纷,按照“四坚持一促进”的原则,妥善进行了处理,即坚持依法按政策处理,坚持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坚持民主协商,坚持分类指导,促进生产力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处理全镇土地纠纷120多起;

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上,镇村两级不打折扣地落实农业税减免政策,通过将农业税税率由7%降至为3%,全镇农民承担的农业税及附加减少了169.2万元,镇级排涝水费减少了22万元,两项合计减少负担19

1.2万元,全镇农民人均减负4

3.7元;

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上,我们做到把政策宣传到户,把资金送到农民手中。

全镇落实粮食直补资金5

3.3万元,良种补贴资金6

2.4万元,两项合计115.7万元,农民人均26.4元。

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树立了党组织在广大农民中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二是把创建工作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

今年三月,我镇按照县委统一安排,积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一是撤并机关内设机构,统一设立“三办一所”,重新核定了人员编制,精减了领导职数,实行了党政领导交叉任职;

二是撤并部门站所,对全镇15个部门站所进行了全面改革,撤销了4个站所,将4个站所合并为2个站所,将5个站所转变为经济实体。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十分注重把创建工作与综合配套改革结合起来:

一是在综合配套改革中注重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是注重在综合配套改革中加强党组织建设,镇党委和原各部门站所党的建设不但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

镇党委班子成员由改革前的13人减少为改革后的9人,通过合理进行工作分工,加强工作协调,健全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集中了领导力量。

对撤并的部门站所和转换职能的部门站所,其党组织设置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原土管所、城建站的党员转交其县局管理,将原经管站党员并入财政所支部;

转换为经济实体的原五个站所,其党组织设置保持不变。

三是把创建工作与合村并组工作相结合。

今年九月,我镇按照县委指示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策划方案的基础上,规范程序,依法操作,稳步实施,快速推进,圆满完成了合村并组工作,全镇行政村由30个减少为14个,除5个村保留原有设置,将25个村合并为9个村,村组干部由318名减少至90名。

在合村并组工作中,我们把村组设置与党组织设置统筹规划,统一安排,进一步加强了村级党组织建设。

一是在9个新合并村,按照党组织设置的标准,设立了9个村党总支;

二是9个村党总支分别下辖合并前的所属村支部,并更名为新合并村的第

一、第

二、第

三、第四支部;

三是根据各村工作特点、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特点设立党小组,如牌洲村设立了种植业党小组、养殖业党小组。

二、夯实创建基础,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

镇党委将创建工作作为统揽全镇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精心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各村党支部及党员会议,通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使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对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副书记和三名党委委员具体抓;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委组织委员任主任;

明确2名业务骨干专门负责创建工作。

镇主要领导分包工作战线,班子成员分口包村,参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是舆论宣传到位。

镇党委在党委会、机关全体干部会议、各部门会议和村两委干部会议等各种会议上宣传、安排布置创建工作。

对“五个好”镇党委创建中的工作动态和典型事例及时进行宣传,镇机关和各村均办起了学习园地,并组织人员撰写新闻稿件,推动创建工作总体上台阶。

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发动,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四是责任目标到位。

镇党委将创建工作每个年度及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逐项分解到班子成员、各部门、各村,责任到人,同时,镇党委与各总支、支部分别签订了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目标责任书,督促落实,跟踪反馈。

三、围绕创建目标,抓好“五个落实”

在创建工作中,我镇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镇党委标准,扎扎实实抓好“五个落实”。

(一)凝聚核心力量,把领导班子建设抓落实

全镇工作的好坏,镇领导班子起着重要作用。

我镇党委始终坚持把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龙头来抓。

1、加强班子的理论学习,把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上来。

镇党委中心学习组坚持每个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

近三年来,所有班子成员分别参加了省、市、县三级党校举办的学习培训。

通过学习,班子成员的整体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普遍提高。

2、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实行班子成员分包工作战线和包村工作制度。

建立党委会、工作战线分口会议等分层次管理机制,规范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机制,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整体效能。

3、班子成员团结协作,配合默契。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走群众路线,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班子成员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面前能做到分工不分家,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得到了机关和村两委干部的信任和拥护,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作为一班之长的镇党委书记,非常注重政治学习,勤学多思,善于积累,立足大局,驾驭全局,抓班子,带队伍,抓协调,搞配合,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廉洁自律,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党建工作作为基础工程,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舍得投入,注重实效,全镇党建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及县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扬。

(二)着力强筋壮骨,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抓落实

镇党委今年在全镇镇村干部中广泛开展了“转思想、转作风、转形象”的“三转”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1、从抓全镇干部的思想入手,增强全镇干部的责任意识、团结意识和奋进意识。

针对新情况下(尤其是今年我镇先后进行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合村并组工作)镇内少数干部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镇党委采取集中谈心与个别沟通相结合,给位子、压担子、壮胆子,在工作中增添其信心和工作责任感。

同时要求全镇各级干部统一思想,拧成一股绳,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中心工作,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团结配合,步调一致,发挥整合力。

2、从抓干部学习入手,增强干部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镇以“争做学习型党员,争做学习型干部,创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制定了完善的干部学习计划,按照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开展干部学习活动。

对全镇干部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规定一个星期集中学习一次,一人一个学习笔记本,每人每年两万字的学习笔记,每人每年至少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等。

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上,我们采取“四学四查”的方式,即学习理论政策,查干部素质是否增强;

学法律法规,查干部是否依法办事;

学业务知识,查干部的工作能力是否增强;

学科学技术,查干部服务农村水平是否提高。

今年全体行政干部已集中学习4《镇创建“五个好”镇党委工作情况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