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7759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docx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性材料高二物理教案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性材料_高二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

  2、知道电和磁是相互联系的.

  3、了解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本书教学,了解科学假说在认识自然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演示实验和实物展示,掌握一些实用的磁性材料的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进行物理方法教育: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即实验基础科学假说实验检验理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本节的重点是:

磁铁的磁场也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难点是学生对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深化物质微观结构观点使学生理解分子电流.

教法建议

  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引入时,可以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通电螺旋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和条形磁铁非常相似?

是否磁体和电流的磁场本质上有可能存在相同的起源问题?

让学生认真思考联系.在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点拨下总结规律.通过实验和讲解扩展磁性材料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磁性材料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

  2、知道电和磁是相互联系的.

  3、了解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本书教学,了解科学假说在认识自然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演示实验和实物展示,掌握一些实用的磁性材料的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进行物理方法教育: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即实验基础 科学假说 实验检验 理论.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精美的实验仪器展示,培养学生对物理仪器工艺美的审美感受力,通过物理学研究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对物理学推理过程的逻辑美的审美感受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复习提问法引入,通过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通过演示实验法验证,通过启发使学生理解电本质.

  2、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本,分析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磁铁的磁场也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2、难点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理解.

3、疑点

  分子电流的微观本质.

4、解决办法

  利用深化知识中学过的物质微观结构观点或理解分子电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条形磁铁、软铁棒、大头针、电源、通电螺旋管、小磁针、塑料棒、铝棒、铜棒、铁架台、变压器铁芯.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提问引入,学生认真思考联系.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在教师指导点拨下总结规律.通过实验和讲解扩展磁性材料知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首先讲述磁铁和电流的磁场是否有本质上的一致,然后介绍磁性材料的特点及常见的磁性材料.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引入新课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磁体和电流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周围空间都存在着磁场,且通电螺旋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和条形磁铁非常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电与磁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磁体和电流的磁场本质上有可能存在相同的起源问题.

2、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

  身体中的电流是由大量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的,而电流的周围又有磁场,所以电流的磁场应该是由于电荷的运动产生的.那么,磁铁的磁场是否也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安培提出在磁铁中分子、原子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

   磁铁的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时,对外显磁性;磁铁的分子电流取向杂乱无章时,对外不显磁性.

3、假说的验证

  (l)能解释实验现象

  现象一:

软铁棒被磁化.演示:

软铁棒未被磁化前无磁性;磁化后有磁性,能吸引大头针.

  现象二:

磁铁受到猛烈的敲击会失去磁性.

  演示:

猛击磁铁,观察小磁针偏转情况.

  

(2)近代的原子结构理论证实了分子电流的存在.

  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理论,微粒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核高速旋转,形成分子电流.

4、磁现象的电本质

  科学假说在人们认识自然奥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研究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经过实验验证后的假说就升华为理论,即安培分子电流理论.从该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磁铁和电流的磁场本质上都是运动电荷产生的.

5、磁性材料

  

(1)不同的物质磁化程度不同

  演示:

通电螺线管上方悬挂小磁针,先在螺线管中先后插入塑料棒、铜棒、铝棒,观察磁针偏转情况.再分别插入软铁棒、变压器铁芯,观察磁钉偏转情况.

  大多数物质对磁场的影响很小,只有少数几种物质如铁、镍、钴及一些合金等才能对磁场有很大的影响,能使磁场增强几千倍,甚至上百万倍,这些材料叫铁磁性材料.

6、介绍硬磁性材料和软磁性材料

  阅读课文,请学生回答:

  

(1)什么是硬磁性材料?

什么时候用硬磁性材料?

  

(2)什么是软磁性材料?

什么时候用软磁性材料?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使我们认识到磁铁和电流的磁场本质上都是运动电荷产生的.电与磁的统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个思想引导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引导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最后引导麦克斯建立了统一的电磁场理论.

  注意不要把一切磁场都看作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因为变化的电场也会产生磁场.另外注意和化学中极性分子知识相结合编写理化综合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八、布置作业

  普通磁带录音机是用一个磁头来录音和放音的,磁头结构如图所示,在一个环形铁芯上绕一个线圈,铁芯有个缝隙,工作时磁带就贴着这个缝隙移动,录音时,磁头线圈跟微音器相连,放音时,磁头线圈改为跟扬声器相连,磁带上涂有一层磁粉,磁粉能被磁化且留下剩磁,微音器的作用是把声音的变化转化为电流的变化,扬声器的作用是把电流的变化转化为声音的变化.根据学习的知识,把普通录音机录音的基本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来.(放音的基本原理待学习了电磁感应后可知.)

  答:

声音的变化经微音器转化为电流的变化,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在铁芯中产生变化的磁场,磁带经过磁头时磁粉被不同程度地磁化,并留下剩磁,这样,声音的变化就被记录成不同程度的磁化.

九、板书设计

七、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磁性材料

一、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

  1、假说的提出

  2、假说的验证

二、磁现象的电本质

  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三、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十一、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第二节变阻器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三)教具

  1.学生实验:

学生电源一个,学生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

  2.演示实验:

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小灯泡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电阻箱一个,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一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导线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长导线比短导线的电阻大”,这种说法对吗?

应该怎么说?

  2.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么逐渐变暗的?

(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做演示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

  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移动滑片就能使小灯泡的亮度改变.这节课研究的课题就是变阻器.

  3.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

滑动变阻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分析演示实验的电路:

小灯泡的亮度变亮,说明通过它的电流变大,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应当减小电路中的电阻.

  提出问题:

根据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减小导体的电阻?

哪种方法简便?

  (有四种方法:

减小导体的长度、增大导体横截面积,选用电阻率更小的材料制成导体,降低导体的温度.其中用改变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的电阻简便可行.)

  做演示实验:

将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电阻线AB、小灯泡、电源、开关和演示电流表按图4所示电路串联起来.其中P是金属夹制成的触头,当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灯逐渐变亮;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逐渐变暗.

 

  提问:

触头P移动时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

当触头P向左滑动时,电阻线AB接入电路部分变短,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一定,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亮.

  用触头在电阻线上滑动,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变阻器”.

  提出问题:

怎样改进,以方便实验的操作?

  改进方法:

把电阻线绕在绝缘的瓷管上,并且瓷管上各匝线圈之间互相不接触,使触头P在线圈上滑动.

  出示自制教具(图5),并用它替代图7—4电路中的AB部分,做演示实验.移动触头P,观察电流表示数和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并请同学上来分析.(分析过程同上,略)

 

  用自己桌上的滑动变阻器实物跟图7—5所示的自制教具对比,弄清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变阻器的构造要介绍瓷管、线圈是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绕制而成,电阻线表面涂着绝缘漆,所以制成的线圈各匝之间相互绝缘,滑片就是自制教具中的触头P,为使滑片P跟电阻线接触良好,线圈上接触滑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为了便于接线,将滑片套在金属棒上,金属棒右端安装有接线柱.

  注意:

要强调滑片滑动时,改变的是线圈中A—P部分的长度.来达到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目的.

  小结:

一、滑动变阻器

  1.原理:

利用改变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2.构造、结构示意图和元件符号(图6).

 

  提出问题:

怎样使用滑动变阻器?

利用投影幻灯片,也可以用电脑设计程序模拟电流流经变阻器的路径.同时配合演示实验.

  接法:

将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要将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常见错误有两个:

一是将导线接到滑片上;二是将导线接到支架上,要注意纠正.)

  分析过程要有序:

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哪一段电阻线?

清片向右滑动时,这段电阻线的长度怎样改变?

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怎样改变?

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怎样变化?

  学生实验:

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学生电流表接入电路.做下面实验:

  

(1)滑片向右移动时,观察电流表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先分析再动手实验、观察.

  

(2)移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变大,灯的亮度变亮.先分析再做实验.

  (3)移动滑片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先分析再做实验.

  观察变阻器滑片上的铭牌,说明铭牌上的一组数值表示的含义.用投影幻灯表示出铭牌,见图7。

 

  3.使用:

  

(1)串联在电路中.

  

(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

  (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提出问题:

变阻器不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能否有一种可以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呢?

引出电阻箱.

  出示挂图,说明电阻箱的构造和读出电阻箱示数的方法.同时展示电阻箱的实物.

  用投影幻灯片练习电阻箱读数三次.

  小结:

二、电阻箱

  1.能表示出接入电阻值大小的变阻器.

  2.读数:

各旋扭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它们之和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

  练习题:

  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电阻线的______段,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______,电路中的电流变______,电流表示数变______,灯泡变______.

 

  发给每人一个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请学生先观察它的构造和接线柱.结合它的结构示意图(课本上有此图)进行讨论:

  

(1)若将变阻器的B、C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变阻器的哪段电阻线连入电路?

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变化?

做实验验证一下.

  

(2)把它连接在电路中,能有几种正确接法?

说出每种接法所用的是哪一段电阻线?

  4.小结

  这堂课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要知道它的构造、原理和作用.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其中包括了解它的铭牌,使用前把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要把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并能判断滑片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怎样变化.此外,要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五)说明

  1.旧教材中使用的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连入电路的方法有四种.新教材用的是只有两个接线柱的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方法只有一种,跟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都降低了,有利于教学.但在实验中往往用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因此,为了将知识阔展,使有条件的学生会使用有四个接线柱的变阻器,可以增加这一内容.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弄清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是哪一段电阻线,常见的错误是把金属棒接入部分也当成是电阻,这里应指出金属棒电阻几乎为零.

  3.在滑动变阻器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不但知道滑片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

反之,给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或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也应会判定变阻器的滑片怎样移动?

  4.关于电阻箱,新教材跟旧教材相比,突出了实用性,从道理上说明它的读数方法,只要求记住怎样读出电阻箱的示数就可以了.

实验: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

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

  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

  

(2)欧姆定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

  本节课将通过分组实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三、实验: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实验原理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实验电路。

  问:

(1)采用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

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方便地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

怎样将它连入电路?

(此问题机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学生分组实验的注意事项:

  

(1)为便于实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实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实验,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察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实验。

  (4)其它注意事项同往常一样。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请几个实验组的同学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讨论:

  

(1)观察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

  

(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巩固知识

  1.有的同学根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若不对,错在哪里?

  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

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

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

此时导体电阻多大?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课本习题。

  3.预习:

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和电压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曹广建)

  【评析】

  这个实验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讲课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以后的应用也比较多,因此要进一步强调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和用这个方法测电阻的实用性。

  2.要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实验中要向学生说明自己联好电路后一定要经过教师检查方可按下电键实验。

  4.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电阻值不随U,I变的物理实质,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强调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不要犯电阻的大小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的错误。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

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

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

(2):

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

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答:

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

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

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教师总结: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

  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

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

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

不能。

如果轻小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轻小物体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

可以。

因为若轻小物体不带电,它们之间只能相互吸引,不会发生排斥现象。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

  分析: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体必带同种电荷。

  例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

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分析:

已知D带正电可由此分析其他几个物体的带电性质。

因为D带正电,D又排斥C,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C应带正电。

C吸引A,则A与C带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

A又排斥B,所以B也应带负电。

  ②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展示实物)。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演示实验: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

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张开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

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

如果实验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