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7951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第一章 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docx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二章总结提高学霸版

一、二章综合

Ⅰ、中考考点聚焦

中考考点一:

科学探究的七环节之:

提出问题

一、中考题精选

2016济南22.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枉杆以AB。

从其上找一点C用支架支起来,如图所示,当小强依次在枉杆上的

'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

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

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秆平衡时.为什么施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

B.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C.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D.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013?

济南)、9、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

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

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B.

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C.

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D.

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二、方法技巧总结

(一)、提出问题

1、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是指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2、“提出问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提出的问题要有“客观依据”。

②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积极的物理意义或研究价值。

(二)、解题方法

1、认真阅读材料,弄懂一个物理事件的前因后果,

2、要辨析物理现象背后的牵扯到的物理学本质,不要停在表面

3、问题要紧扣住物理情境中的现象,不要想当然。

中考考点二:

科学探究的方法

一、中考题精选

2014济南、27、(4分)物理学中通过其效应对自然界中看不到的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例如,我们虽然看不到空气,但可以通过它运动产生的效应---树叶的摆动“观察到它的存在。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就是通过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灯丝中是否有无通过;通过小磁针是否偏转来判断某个空间是否存在。

二、方法技巧总结

(一)、控制变量法:

某一物理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研究这个物理量与某一因素的关系时,就要只改变某一因素,而保证其它的因素不变,看这因素的变化对物理量的影响规律。

例:

(2014山东济宁)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10所示。

改变,用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2014?

青岛)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2013江苏盐城,第26题)(8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131

2

1284

3

656

(4)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cm

(5)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

(6)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能/不能);理由:

2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

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判断方法

(二)、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例如: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014?

广安)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根据现象所做出的推测,符合事实的是()

 A.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路灯是串联的

 B.投篮抛向空中的篮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运动手对空中的篮球还有力的作用

 C.小磁针放在磁体旁受力偏转磁体周围有磁场

 D.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钻石”声波能传递信息

(2014?

白银)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三).理想实验方法

一些物理规律和现象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生活中是观察不到的,但可以在所做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推理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就是理想实验法,也叫科学推理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2014福建福州)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人水中,会看到如图17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山物休的_产生的。

如图18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_不能传声。

(四)、等效替代法

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与他效果相同的可直接观察和测量的量进行研究。

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平面镜成像、2、分力与合力、3、等效电阻

(五)、建立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抽象,我们就忽略次要因素,用具体形象的符号来代替他,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⑴.光线⑵.磁感线

中考考点三: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一、中考题精选

1、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中国名将申雪、赵宏博勇夺冠军。

如图是他们在比赛中的一个精彩场景。

当赵宏博双手举起申雪滑行时,以赵宏博为参照物,申雪是________的。

以冰面为参照物,申雪是________的。

(选填“静止”或“运动”)

2、在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3、(2012湖南益阳)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二、方法技巧总结

第一步:

明确研究对象

第二步:

依据题意确定参照物(有的参照物是明确的,有的参照物需要判断)

第三步:

看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中考考点四:

所选参照物的判断

一、中考题精选

1、(2016?

泰州)“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删不动,是船行.”这段

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地面D.河岸

2、(2012浙江温州)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

3、(湖北·十堰)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二、方法技巧总结

第一步:

明确研究对象

第二步:

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

第三步:

1、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那么他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改变了,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2、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那么他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技巧:

研究对象是运动的,他的参照物是静止的物体

研究对象本来是静止的,运动了,它的参照物就是运动的物体

中考考点五:

多个相对运动物体的判断

一、中考题精选

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运动。

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B.只有乙车

C.只有丙车D.甲、丙车

(灵川县模拟)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所在的飞机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地面上的楼房和乙的飞机都以相同速度匀速上升,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B.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

C.甲相对于丙在匀速下降D.乙相对于地面匀速上升

二、方法技巧总结

第一步:

找准参照物。

若没有给出参照物而要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若给出了参照物,则按所给参照物进行判断。

第二步:

找准突破口。

必须从某一个物体入手,找到分析的

突破口,这是解答“涉及多个物体相对运动的问题”的关键。

一般是地面或地面上的静止的物体

第三步:

多种可能性。

在选取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快慢关系,又要考虑到运动方向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情况

中考考点六: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中考题精选

例1、如图

,上、下两个刻度尺的读数分别是

例2.图

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方法是()

3、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

小明测量的结果为,小华测量的结果是,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D.小明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厘米、小华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

二、方法技巧总结:

1、刻度尺的分度值问题

(1)、概念:

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个刻度即一小格的长度

(2)、意义:

分度值反应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3)、读数:

读数时,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如果物体的另一边正好和刻度尺的整数刻度对齐,读数时要填上0,如图所示的物体长度应该读作。

2、判断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利用“倒数第二位单位”法判断。

中考考点七:

特殊长度的测量

一、中考题精选

例1、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1所示,线圈长度是______,金属丝直径是______

例2、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

二、方法技巧总结

1、平移法(配合法):

表面凹凸不平或形状不规则,三角尺和直尺配合

2、化曲为直(软线法):

把不好测量曲线变成直线

3、累计法(积多求少):

测长度较小的物体,先相同的物体堆叠在一起测出多个物体长

中考考点八:

误差与错误的区分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一、中考题精选

例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测量某物体长度时,得到的测量记录分别是、、、、。

物体的长度为()。

A..

..

二、方法技巧总结:

平均值的求法

在减小误差的方法中,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一方法最有实效。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是:

(1)要去掉错误数据和无效数据;

(2)用多次测量值的和除以测量次数,求出测量值的平均值,如果除不尽应采用四舍五入法,使平均值的“位数”始终与测量值的“位数”保持一致,把求出的平均值记为测量结果。

中考考点九:

计算速度的有关题型

一、中考题精选

1、常规题

1、研究发现:

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

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

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

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提示:

该车的宽度约为)

(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2、交通标志牌:

速度、路程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

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是______,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

那么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为______,行驶的时间为______。

3、平均速度问题:

2013宜宾).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

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

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B.70km/hC.hD.30km/h

((2013金华).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

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

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

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米/秒。

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米/秒。

4、列车时刻表问题:

进站时间、出站时间

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

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

往上海方向(里程:

237km)

车次

到达时间(镇江)

开车时间(镇江)

终点站(上海)

T131

09:

43

09:

45

12:

31

D413

10:

04

10:

06

11:

53

(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长时间?

(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

合多少千米/时?

二、方法技巧总结

1、平均速度解题思路:

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中途的时间要计算到里面

2、应用公式v=

及变形公式解题时的五个注意事项

(1)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即①当速度的单位用m/s时,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必须是用m和s;②当速度的单位用km/h时,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应分别用km、h

(2)代入数据前,要写上公式;将数据代入公式时,数据后面要带有单位。

(3)正确运用“脚标”来区别同一物理量的不同数值。

中考考点十:

运动的图像问题

一、中考题精选

2016?

泸州)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2013年上海市)甲、乙两车分别从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

图像分别如图4(

)、(

)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间的距离为

,则()

A.

米B.

C.

米D.

二、方法技巧总结

1、路程---时间(S-t)图像

2、速度---时间(V-t)图像

(三)解题关键:

1、明白图像的形状、表示的物理意义

2、然后选取一相同量(时间),比较另一量

中考考点十一:

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中考题精选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一些(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________cm;tBC=________s;vAC=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2、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2-19所示的照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⑴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⑵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_____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mm/s。

二、方法技巧总结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3、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

4、操作要点:

①、设计表格②、斜面分段、测长度、计时、填表格

③、计算各段平均速度

5、注意事项:

①、小车每次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②、小车运动路程的测量参考点要统一,(一般以小车的头为参考点)

③、斜面的倾角要适宜,使小车的运动不至于太快或太慢,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