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8237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新版沪教版

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题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型

实验探究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3、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

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温室效应,能从身边的事做起,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

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课前准备

仪器:

试管、塑料瓶、集气瓶、导管、酒精灯等

药品:

石蕊试剂、水、汽水等

直接引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

提问:

观察课本图片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

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自学拓展视野,思考下列问题:

1、温室效应的产生。

2、温室效应的危害。

3、如何防治温室效应。

小结: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①产生原因: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化石燃料燃烧过多,再加上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使空气中二氧化

碳含量过多,就造成了温室效应。

②危害: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得无法居住,气温上升也会使更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变成沙漠;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③防止措施:

a.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a、b两项都是从源头上控制,c是从吸收二氧化碳的角度进行控制)

巩固练习:

1.“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温室效应C.白色污染D.臭氧层衰竭

提问:

1、通过预习,结合生活经验,你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2、同学们对其中的那些问题感兴趣?

明确探究的问题

探究1:

如何用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拟备实验:

1、简易天平测量法。

2、气球法(注意比较)。

3、倾倒法。

探究2:

如何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

拟备实验:

1、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汽水瓶中倒入半瓶水,盖紧、震荡。

2、向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半瓶水,盖紧、震荡、倒立。

探究3: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拟备实验:

如何简易得到二氧化碳?

向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

探究4:

能见到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吗?

拟备实验: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制干冰。

探究5: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吗?

拟备实验:

1、水与石蕊试液的反应。

2、向石蕊试液中吹气。

3、向石蕊试液中加入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质疑:

让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呢?

提供信息:

用一组酸分别与石蕊试液作用。

归纳:

酸性溶液让石蕊变红。

提供信息:

二氧化碳不是酸,酸从何来?

学生阅读,讲解归纳。

学生实验:

加热变红的石蕊试液。

讨论讲解:

石蕊试液又变色的原因。

碳酸不稳定,发生分解又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教师讲解: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概念及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学生举例:

说出你知道的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实例。

巩固练习:

2.如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布置作业:

课题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型

实验探究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二氧化碳

的实验制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操作

课前准备

仪器:

试管、锥形瓶、集气瓶、导管、烧杯等

药品:

碳酸钙和盐酸等

复习引入: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由学生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

提问:

如何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碳?

学生交流:

装置有何不同?

集中讨论:

1、铁架台的作用是什么?

2、反应容器的区别是什么?

3、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是什么?

4、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

行吗?

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

归纳小结:

⑴原料:

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

⑵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⑶实验装置

说明:

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⑷收集方法:

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⑸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就说明二氧化碳已满。

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

②不可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

因为碳酸钠

是粉末状固体,与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

③不可用浓盐酸。

这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入氯化氢杂质;

演示实验:

制取二氧化碳,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实验步骤]⑴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装块装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

⑶加稀盐

酸;

⑷收集气体。

归纳整理:

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常见方法

排水法:

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不跟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如氢气、氧气等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如氧气、二氧化碳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如氢气

巩固练习:

1.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图2-3-19

(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所缺药品是;

(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图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