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9048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docx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

学号:

24070101449

南湖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

 

作者

张玲

届别

2011

系别

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

周新德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1年5月

 

摘要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目前的现状是: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表现为外汇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金融体制改革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央行的独立性不高、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还比较弱、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不足等。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是加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经济基础、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逐步增加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和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等。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现状;障碍;对策

 

    

 

Abstract

 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RMBistheYuancancrossbordersoutsidethecirculation,wasgenerallyrecognizedasaninternationalvaluation,theprocessofsettlementandreservecurrency.AlthoughthecirculationofRMBoutsidedoesnotmeantheRMBhasinternational,buttheexpansionofRMBculatingoutsidetheendwillinevitablyleadto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RMB,makingittheworld'scurrency.Thecurrentsituationis:

RMBcurrencyaspaymentandsettlementhasbeenacceptedbymanycountries,infact,theRMBinmanycountriesorregionsinSoutheastAsiahasbecomeahardcurrency.Barriersto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RMBexchangemarketshowedalowerlevelofdevelopment,financialsystemreformandunderdevelopeddomesticfinancialmarkets,centralbankindependenceisnothigh,theeconomicpowerand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isstillrelativelyweak,inthefieldofinternationaltradeandtheimpactofinternationalinvestmentpowerisinadequate.Proposalsfor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RMBYuantostrengthentheeconomicbaseofinternationalization,andgraduallyimprovethecapitalmarketssystemandgraduallyimprovetheRMBexchangeratemarket,thegradualincreaseininternationalliquidityandtheprogressiverealizationoftheRMBconvertibilityundercapitalaccountandsoon.

Keyword:

RMBinternationalization;Process;Status;Obstacle;Strategy.

 

绪论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于2008年下半年全面爆发并逐步引发了次级债务危机,在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背景下升级至国际金融危机。

本次危机已经由虚拟经济领域延伸到了实体经济领域,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全面展开。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和预测,从2007年至2010年,全球GDP增长率分别为5.1%,3.1%,—1.4%,2.5%;先进经济体GDP增长率分别为2.7%,0.8%,—3.8%,0.6%;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率分别为8.3%,6.0%,1.5%,4.7%。

由此可见在未来几年内世界经济整体和各本轮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呼吁改变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且弱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大国从各自的国家利益角度出发,提出了有利于本国国家经济发展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张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在综合国力上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应当而且能够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去。

但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软肋就是我国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较落后的金融市场”。

因此,我国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要求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迫切愿望与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薄弱基础就形成了矛盾,而只有在不断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本文在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路径和障碍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民币国际化的内涵与意义

1、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随着本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1]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达到一定的比重。

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2]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

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2、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1)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和货币话语权

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

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2)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有效地避免国际收支危机

当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该国可以发行以本币计价的金融工具,这就为本国企业创造了一个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金融危机的融资方式。

如果中国的企业和政府能够在国际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那么,即使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中国的企业和政府也不用担心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因为中国的债务人(企业或政府)的收入和债务在汇值上是对等的,都是人民币,不存在人民币收入和外币债务的不对称性问题,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所能带来的一大好处。

(3)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增加铸币税收入

铸币税,指货币当局因发行货币而获得的收入。

主权国家发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都是借助货币垄断发行权向持有者筹集资金的一种行为。

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无偿从别国征收铸币税。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截止到去年底,从全世界获得了一百多万亿美元的铸币税收入,中国大约贡献了7%。

而人民币国际化以后,我国不仅可以在国际交换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从而减少外汇储备,而且相当于间接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发行人民币,获得铸币税收入。

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其收益也会逐渐增加。

这些铸币税收入,将足以使中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4)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国内企业规避汇率浮动的风险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利润率不高的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因为同样多的外汇换回的本币数量少了。

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那么,中国许多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可以更加方便地要求以人民币计价,当然这还要取决于我们的议价能力。

这样一来,我国企业的销售和成本都按人民币来计算,外贸与内贸没有区别,汇率波动的风险自然推给了外方,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5)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有时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行被动入市,买入或者卖出外汇。

比如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多年双顺差,为了吸收流入的外汇,央行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这与当时我国国内流动性过剩情况下从紧的货币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经济调控内外均衡面临着冲突,削弱了我国货币政府的自主性。

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内外均衡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3]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及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1)结算货币周边化

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应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目前,中国五城市上海、广州、东莞、深圳、珠海已经开放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算,将大大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有效地规避贸易活动中的汇率风险,极大地改善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条件,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快速增长。

[4]进出口合同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说明人民币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国际地位,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除了上述城市,中国的边境省份,如广西、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亦可在边贸活动中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另外,还应该推进人民币在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蒙古等周边国家的流通。

[5]

(2)投资货币区域化

人民币在结算货币周边化的基础上,进而向结算货币区域化推进,先在亚洲地区推广区域结算,然后在亚太地区推广区域结算,实现区域性结算货币的目标,最后向国际性结算货币迈进。

中国在和韩国、香港地区、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签订65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基础上,应该再继续扩大与其他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从而绕过美元,迈出人民币国际化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可以有条不紊地实现投资货币的周边化和区域化,中国内地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已经可以向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继而可以向周边国家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使人民币逐步实现投资货币周边化,并且瞄准人民币投资货币区域化目标。

实际上,人民币在亚洲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了硬通货。

[6]

(3)储备货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总体上应该按照由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到储备货币三段路程来进行。

唐双宁、王元龙等专家认为[7],为了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应实行两个三步走,一是地域范围的三步走,即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

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

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应该紧密配合地域范围的三步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8]

人民币的结算货币职能已有政策保证,人民币的投资货币职能已有实践行动,人民币的货币储备功能已经在亚洲一些国家成为既成事实。

人民币国际化不可急于求成,不可一蹴而就,相关学者认为,在可预见的20年内,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一极多元的格局,且一极在日渐衰落,多元在快速壮大。

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之际,人民币理应成为多元中的一元,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后的金融第四岛。

[9]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日渐明朗,只要中国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原则,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宏伟目标是可望又可及的。

[10]

2、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利用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将危机转嫁到全球,世界多国纷纷指责美国转嫁危机,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而我国因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在美元贬值影响下损失惨重。

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和进出口贸易者纷纷要求加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力度,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为我国在将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获得更多发言权,而且,还将有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同时,也是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必要条件。

国家货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在国际上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或者说执行国际计价手段职能、国际支付手段职能以及国际贮藏手段职能,即国家货币的国际化。

理论界通过比较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道路得出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需要满足的五个条件:

(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基础雄厚;

(2)国际贸易发达,国际储备充足;(3)金融体系健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4)货币价值稳定,合理,汇率生成机制完善;(5)政治强大成熟,具有较高的国际地位。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2008年我国GDP已经跃居全球第三位,而专家预测今年更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我国持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量,对外贸易量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竞争力显著增强,而且,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

 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边境贸易、跨境劳务与旅游消费等方面流通,在港澳地区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区域,蒙古和台湾地区也有少量流通。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幅加大,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65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以及覆盖面,为今后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资金支持。

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也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11]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

1、外汇市场发展水平较低

从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分布来看,美元、欧元和英镑等主要货币均以掉期交易为主,即期交易所占份额仅为三成。

而在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则主要以即期交易为主,掉期交易仅占7%,体现出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仍不成熟、交易品种单一的特点,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从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分布来看,美元、欧元和英镑等强货币均以掉期交易为主,即期交易所占份额仅为三成。

而人民币在外汇交易中则主要以即期交易为主,掉期交易仅占7%,体现出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仍十分不成熟,交易品种单一,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减少外汇市场炒作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从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分析,根据BIS的统计,2007年中国大陆的日均交易量占国际外汇市场比重在传统外汇市场上为0.2%,在衍生品市场的占比为0;香港特别行政区占比分别为4.4%,0.9%;台湾的占比分别为0.4%,0.1%。

在所有的交易货币中,人民币占比仅为0.5%,港元占比2.8%,台币占比为0.4%。

在银行间外汇市场,2007年的总交易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同比提高了接近90%。

外币掉期的2007年交易总量达到0.3万亿美元。

远期交易量在2007年交易总量则仅为0.02万亿美元。

相对于国际外汇市场日均3.2万亿美元的交易量来讲,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极为有限。

[13]

2、金融体制改革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无自由的利率形成机制,显然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伴随着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不仅需要建立输出与回流渠道,而且也需要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人民币证券。

按照货币国际化的经验,高度发达的本国国债市场是货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也是突破资本项目管制的关键点。

在此基础上汇率逐步实现浮动、资本管制有序放开,才能促使有广度和深度的外汇交易市场的形成,使投资者能够对冲或匹配不同的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这样才能促进本币作为计价货币、媒介货币和储备货币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这方面,我国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众所周知,美元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拥有比欧洲、日本更为发达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

[12]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尚无自由的利率形成机制,因而中国不存在类似于美国联邦金率、英国官方贴现率和日本隔夜拆借率的基准利率,仅开放了几个关键的并非由市场决定的短期银行间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政策对整体利率结构只有有限的影响力。

金融体制改革的落后显然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例如,伴随着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不仅需要建立通常的输出与回流渠道,而且也需要创造条件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人民币证券。

按照货币国际化的经验,高度发达的本国国债市场是货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

本国国债发行实现市场化,能够确定无风险的国债收益率,为其他债券的发行奠定定价基础,在此基础上如果汇率逐步实现浮动、资本管制有序放开,才能导致有广度和深度的外汇交易市场的形成,使投资者能够对冲或匹配不同的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这样才能促进本币作为计价货币、媒介货币和储备货币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这方面,中国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央行的独立性不高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客观上要求该国具有一个健全、先进的银行体系。

这是因为一国货币是由该国中央银行发行并通过商业银行“多倍村存款创造”的功能及其业务活动而流通于市场的。

不得不说,当央行还在把经济增长、就业、社会稳定排在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位置,并不得不为了救助某些行业实施金融政策时,很难有长期的货币政策稳定性,也很难取信于国际货币的投票人。

4、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还比较弱,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不足

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发展趋势明显,但经济实力还比较弱,人均GDP只有3315美元,排名106位,而且基尼系数较高、贫富差距大。

而在国际市场上,实施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国家的人均GDP普遍已经超过1万美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无论总量还是国际分工地位,都还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我国的对外投资也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企业对投资还受到很多政策上的限制。

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56亿美元,第一次突破500亿美元,同期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少到14491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任然只占卜到4%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不相适应。

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不合理导致内需不足,出口占GDP的比重接近40%,并常年保持贸易顺差。

而且,我国的出口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很难有选择计价和结算货币的谈判能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1、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从理论上来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所必然要求的技术性条件,如果一国的货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我们称之为自由兑换。

[14]货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居民可以自由地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交易获得外汇,国家不加以限制;第二,居民可以自由地在外汇市场上购得进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交易所需要的外汇资金;第三,居民从事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所获外汇收入既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出售,也可以自由地在国内或国外持有;第四,居民和非居民可以自由地将该货币在国内外持有来满足资产需求;第五,对各种货币资产的国内外转移不征收相应的税收也不实施任何补贴。

虽然1996年,中国接受IMF第八条款人民币经常项目实现可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管制一直较为严格。

一种货币如果不能自由兑换,其在国际范围内的接受程度必然十分有限,也将成为一种高风险货币,这将会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15]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促进资金流入方面,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可逐渐实行外国直接投资的汇兑自由;可逐步适当放宽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加大证券资本的流入;在对待资本流出方面,应完全放松境内居民、机构对海外投资的限制。

总之,当前我们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进一步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必要基础

2、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伴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也应加强制度完善和市场建设,扩展其深度和广度,为投资者创造持有人民币后的投资平台。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必须首先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

日元的国际化是前车之鉴,日本正是由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性和开放度远远不能适应本币国际化的要求,所以日元国际化效果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规模不相匹配。

[16]健全的金融体系是货币国际化的有力保证。

具体包括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机构和功能齐全的金融市场。

如果一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结构单一,数量有限,业务狭窄,那么各种外汇交易就不能顺利进行,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外投资而引起的货币兑换也不能够很好得到满足,货币的国际化也就无从谈起。

而如果中国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离岸金融业务中心,通过接受以人民币计价的短期流动性较强的负债,向国际上提供长期流动性较弱的贷款,借以提高国际清算能力和货币转换能力,就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循环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工具,使人民币国际化更具现实意义。

3、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

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其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都有赖于完善有效的外汇市场。

如果人民币经常处于高估或者低估的状态,会引起人民币投机资金的频繁跨境流动,这种投机性的人民币跨境流动除了会导致我国货币供给量的频繁波动外,还很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汇率在短时间内做较大幅度的调整,对经济的冲击很大。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不够完善,我国虽然从2005年7月21日起,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浮动的区间太小,仅有0.5%,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力度过大,并未形成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汇率,而且我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得企业对市场价格反应的主动能动性减弱,所以我国应该建立更为主动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向意愿结汇过渡,逐步放松国家对外汇市场的直接管制,真正形成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汇率制度,使汇率较为客观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

4、逐步增加人民币国际流通量

从技术层面来看,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将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很大的一个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金本位时代,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