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9830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

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

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

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

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

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

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2)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二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

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

“庭”字共()笔,第七笔是(),第八笔是()。

“亭”字共()笔,第九笔是(),组词()。

三、理解古诗意思

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

1.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图。

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诗豪”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四、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初读古诗,并会填:

(1)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2)通过朗读,发现:

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导学设计或长或短”,叫(),也叫()。

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

(3)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谙”的意思是:

________。

“红胜火”的意思是:

________。

“绿如蓝”的意思是:

________。

3.熟读古诗,知道:

(1)《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

(2)结合注释,想一想课题的意是:

________。

(3)结合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联系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诗意。

吟诵这首词,边读边体会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三、熟读成诵,体会诗意:

1、在《忆江南》中,诗人把杭州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一句“________”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对昔日江南的美好回忆,成为了千古绝唱。

2、其实,通过对这三首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我们都能感受到(________),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积累下了名诗佳句:

四、拓展阅读:

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课文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首。

五、课外积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清)王士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三

培新小学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

《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

是什么意思?

(板书:

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

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

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

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

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

(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

(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

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例如:

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学会做人;

(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

(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

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

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

(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总结:

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

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学国学教案四

  《弟子规》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三、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

兄道友,弟道恭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

  (3).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

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

  (4).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

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

  (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

  3、学习“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

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

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2).读《兄弟折箭》的故事。

  (3).从故事中你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吃不下饭呢?

经过折箭这件事,后来这些兄弟有没有团结和睦呢?

看着和睦相处的几个弟兄,这时如果你是母亲你心情怎样?

会觉得这几个儿子怎样?

  (4).是呀兄弟之间和睦就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呀。

这就是——

  4、学习“财物轻,怨何生”

  

(1).我们再看《兄弟折箭》这个故事,几个兄弟因为什么差点打起来呀?

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他们不去争那只鹿还会打起来吗?

  

(2).把财物看轻,不去争,不去抢,就不会打起来,就不会产生怨恨。

这就是——

  5、学习“言语忍,忿自泯”

  

(1).学了这么久同学们也累了,老师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再看一个动画片好不好?

  看《将相和好》。

  

(2).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大的时候很不服气,开始说的什么?

如果是你听了这话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你会怎么做?

蔺相如听了怎么做的?

蔺相如是怕了廉颇吗?

他说了什么?

从这儿可以看出蔺相如懂得怎样?

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

结果廉颇还生气吗?

  (3).小结,是呀在言语方面如果我们懂得忍让就会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争吵。

这就是——

(三)诵读

  1.下面我们把学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2.小朋友能不能把今天学的内容记在你的脑海呢?

(四)谈一谈,升华感情。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规》教育我们这样做,古人还有好多关于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的成语、名言警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得饶人处且饶人;和睦相处;一团和气;化干戈为玉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最后老师有一首歌送给大家。

我们来一起唱一唱结束今天的课程。

  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五)作业:

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

  哲学家菩德曼说过:

“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渗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说教效果更好。

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白的说教,而是通过《孔融让梨》、《兄弟折箭》、《将相和好》的故事,最后唱《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学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体会,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渐深入学生心灵。

  古人云: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荀子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两句话都强调了积累的作用。

离开了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好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楼阁”了。

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呢?

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自读、齐读、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悟理。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

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更积累了品质。

  

 

小学国学教案五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三、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四、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五、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

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

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学生齐声朗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A、淡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

(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板书: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

(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

(见上,略)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

  自背。

互背。

齐背。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九、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淡修身宁

  泊静

  明治学致

  志惜时远

小学国学教案六

  《大学·诚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会说:

理解课文,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迪和教育。

  3、会背:

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名言佳句。

  4、会用:

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国学第二课《修身为本》中有这样一句话: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意思就是从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身”当做根本。

(板书“修身”)修身的意思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修身是中国人的古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修身呢?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就是以“修身”为核心,反映了古人对修身的各项要求。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修身的第一个要求,第三课《诚意》。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我会读

  什么是“诚意”,怎么才能做到诚意呢?

我们开始学习之旅的第一站——“我会读”(出示课件)

  1.录音领读,正音示范

  打开书第11页,请同学们先跟着录音来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以及句中的停顿。

(播放录音)

  2.小组练读,读通读顺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练读,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要求:

自由练读——组长领读——自愿领读——三人对读——小组齐读(小组自由练习读)

  效果检测:

  

(1)读句子:

(读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把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读正确。

  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指名小组,这三个多音字“恶恶”“好好”以及通假字“谦”你读得很准确,奖励你们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句话。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指名小组。

  富润身,德润屋,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男女生)

  

(2)读课文:

(难读的句子读好了,读课文肯定就没有困难了,哪个小组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和读。

  齐读课文:

(下面我们齐读课文。

读后评价:

字正腔圆,自然流畅。

  3.变式朗读,激发兴趣

  如果老师给课文变个模样,你们还有能力读好吗?

古人写文章是竖着排列,而且没有标点符号,要靠读书人自己的理解来断句,难度很大哦!

(出示没有标点课文)先自己练一练。

  效果检测:

指名三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轻声和读。

(看来用古人的方式读书对你们来说也没有困难)

  4.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如果配上音乐,我们就更能读出文言文的感觉和韵味。

  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有节奏有韵味,读古文就是这种味道)

  二、我会说

  现在大家已经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了,我们知道诚意是修身的第一个要求,那么什么是“诚意”?

怎么做到“诚意”呢?

让我们进入学习之旅的第二站——“我会说”,说一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1.默读理解

  请你默读课文,运用“注释搬家”和“文译对照”的方法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文译对读

  现在你能找到和原文相对应的译文吗?

前后两人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读译文,第一段你读原文,你读译文,第二段交换角色,明白吗?

  效果检测:

  老师读一句原文,看谁能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