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0257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docx

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5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5.1应急救援组织或应急救援人员的设置或配备情况

5.1.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

本项目的应急救援工作主要依托公司现有的消防设施、消防队、气防站,同时依托晋中市和顺县消防大队的消防力量。

阳煤集团和顺化工有限公司设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分公司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公司总经理担任应急总指挥,成员为项目总经理、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各部门经理和主管及相关单位的主管领导和安全监督。

根据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公司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半水煤气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具体描述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

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对职工进行宣讲、训练,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

5.1.2应急救援人员配置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和义务。

救援专业队伍是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担负本公司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特别是重大危险源事故的应急救援及处置。

公司各救援专业队伍的配置:

(1)通讯联络队:

由经理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人力资源部、质量安全环保部、设备保障部等部门组成,共6人。

其主要任务是担负各队之间的联络和对外通讯联络,同时生产技术部还要确保公司内部通讯网络的正常运转。

生产技术部经理任联络队队长,办公地点在办公室。

(2)治安队:

由保卫科人员2人及义务治安队组成,共12人。

负责人为保卫科副科长,担任现场治安、交通指挥、建立警戒、指导群众疏散等任务,同时根据毒性物质或爆炸可能波及的范围,按照救援指挥部的命令设立禁区,加强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封锁大门,引导抢险车辆的行驶路线,指挥群众正确疏散到指定的地点。

(3)消防队:

由质量安全环保部、合成氨生产部、尿素生产部、生产技术部、公用工程部人员组成,共18人。

负责人为质量安全环保部副部长,担负灭火、现场洗消(清洗、洗刷和消毒)和抢救伤员的任务。

(4)抢险抢修队:

由设备保障部、合成氨生产部、尿素生产部、生产技术部人员组成,共41人。

包括钳工、电工、电气焊工、管工、岗位操作人员等。

由各车间主任、设备部经理担任负责人,主要担负抢险抢修队的指挥与协调,确保事故抢险抢修的顺利进行。

(5)医疗救护队:

由经理办公室、气防站救护队员组成,共25人,负责人为办公室物业管理科科长,担负抢救伤员及中毒人员的工作。

(6)供应运输队:

由经理办公室、成品包装贮运部组成,共8人,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

负责抢险物资及伤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及运输,同时负责应急抢险车辆的调配。

5.1.3应急救援协作

本工程消防依托晋中市和顺县消防大队的消防力量。

和顺县消防大队距离本项目约8km,拥有消防车2辆(一辆水消防车、一辆泡沫消防车),配备有20名战斗员。

本工程新上较为完善的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移动式灭火器材和火灾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

5.2消防设施

5.2.1消防依托

本项目消防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除依靠本项目设置的消防设施外,还要充分依托当地消防大队的消防力量。

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中第8.2.1条及其条文说明(P145页~P146页)的规定,本项目可依托晋中市和顺县消防大队的消防力量。

和顺县消防大队距离本项目约8km(厂区行车时间不超过8min),拥有消防车2辆(一辆水消防车、一辆泡沫消防车),配备有20名战斗员。

5.2.2消防水系统及泡沫灭火系统

本项目采用独立的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界区设置生产及消防加压泵站(含泡沫站),站内设XBD-200SS105型消防主泵两台(1开1备,单台Q=160L/s,H=100m),还设XBD-ISG(B)65-315B型消防稳压泵两台(1开1备,单台Q=6L/s,H=100m,变频调速)。

平时由稳压泵通过变频调速控制消防水管网内压力在0.93~1.03MPa之间,火灾时由于大量用水,管网压力下降至0.86MPa时,消防主泵自动投入运行,主泵运行后停运稳压泵,若消防总供水管压力超过1.20MPa时,通过泄压阀泄压,火灾结束时人工停止消防主泵。

该泵站消防供水总能力不小于120L/s,供水压力1.00~1.20MPa,消防储存水量不小于2520m3。

泡沫站内设PHY64/70-G型囊式压力空气泡沫比例混合装置1套,供混合液能力不小于40L/s,泡沫液储存量不少于5.5m3。

该泡沫站内供水管道及出泡沫混合液管道上均设电动阀,该阀具备手动远控、现场紧急手动开启功能。

5.2.3消防设施设置

界区内采用独立的消防供水管网,由生产及消防加压泵站引两条DN300消防供水总管至界区,界区内埋地环状敷设,环状管网上设防冻型自泄式室外地上消火栓,环状管道上设阀门,将消防水管道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

生产装置区及罐区周围布置间距均不超过60米;辅助区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

醇烷化、氨合成周围增设防冻型自泄式消防水炮。

本项目造气厂房、筛分楼、转运站、原料煤棚、燃料煤棚、氮氢压缩工段、脱硫厂房、高压区、二氧化碳压缩净化厂房、尿素包装楼、尿素成品库、锅炉房、破碎楼、锅炉干煤棚、综合控制楼、综合仓库综合维修、办公楼、倒班宿舍楼、餐厅(含浴室)均设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均不超过30米,保证火灾时任何一处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所有栈桥内均设水喷雾灭火系统。

尿素主框架、甲醇合成框架均沿楼梯设半固定式消防给水竖管。

液氨罐区(两个液氨球罐,单罐容积974m3)采用固定式水喷雾系统(罐壁设水雾喷头)和移动式(罐区周围设室外消火栓)消防冷却水系统。

粗甲醇罐区(两个甲醇内浮顶罐,单罐容积1000m3,浮盘为铝合金)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每个罐壁设2支PC16泡沫发生器)和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罐壁设水雾喷头),同时甲醇罐区周围设置室外地上式泡沫栓(扑救流散液体火灾)和防冻型自泄式室外地上消火栓。

醇烷化装置周围设置室外地上式泡沫栓。

厂区里消防设施的布置图详见附图。

5.3应急处理措施

5.3.1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本工程生产过程工艺复杂,高温、高压设备多,有毒有害物质始终在系统中存在。

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性很大。

发生事故时,又因季节、风向、天气等因素的不同,灾害波及的范围也不相同。

对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如发生少量泄漏或较小火灾,可由本岗位、本车间人员迅速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当发生严重半水煤气泄漏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靠本岗位人员的能力不能控制时,按如下应急措施处理:

(1)最早发现者要立即通过所有通讯报警方式向调度室报警,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切断本岗位的电源。

(2)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车间,要求查明事故发生的具体部位和原因,以便对事故情况做出判断。

属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要迅速将事故情况立即向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或其它有关成员报告。

夜间发生重大事故在向上级汇报的同时,在岗人员先行代理指挥权进行指挥处理。

(3)当生产系统发生泄漏事故时,本岗位人员要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如泄漏能够控制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采取控制措施;不能控制时,应及时撤离本岗位,迅速通知调度室或上下岗位采取紧急停车处理,及时切断气源。

调度室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将事故发展情况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领导汇报。

如有人员中毒,在实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及时联系120。

(4)生产系统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迅速联系调度室采取紧急停车处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尽可能处理好本岗位的问题,并配合消防人员、抢险抢修人员做好灭火和抢修工作。

如不能有效切断气源,应保持其稳定燃烧。

抢险救灾过程中的具体事宜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协调处理。

(5)消防队接到通知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配戴好个体防护器具,首先查明现场有无受伤人员,如有则以最快速度将受伤者撤离事故现场,交由医疗救护队处置(如无火情出现时,则在现场待命)。

(6)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现场的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

如事故继续扩大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及时请求社会支援。

(7)应急救援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单位,在查明危险化学品事故能否控制后,做出生产系统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

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迅速执行。

(8)治安队到达现场后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担负起治安和救援车辆的交通指挥工作。

如人员不够时应迅速从职工中抽取,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警戒线,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对进入禁区的车辆一律凭公司治安队发放的黄色通行证通行。

当液氨等危险化学品迅速扩散危及到厂内外人员安全时,在组织本单位人员撤离的同时,应迅速通过友邻单位的联系电话及时通知他们,并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引导友邻单位、厂区外过往行人向上侧风方向的安全地带疏散,同时指挥部要及时通知所在地政府和安全监督管理局等部门。

(9)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施救。

(10)抢险抢修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迅速进行设备设施的抢修,控制事故以防继续扩大。

(11)当事故得到控制并消除后,救援指挥部要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工作小组:

事故原因调查小组:

在生产副总领导下,组成由安全、保卫、生产、设备技术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类似事故的防范措施。

抢险小组:

在生产厂长、设备技术部经理的组织下,组成由设备技术、保全、电仪及事故发生单位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夜间发生事故时,由公司值班领导及调度室按应急救援预案,临时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同时向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

5.3.2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

接到发生事故的通知后,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根据对事故发展趋势的预测,及时做出事故现场和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是否撤离的决定。

根据事故的发展程度应急救援指挥部一旦做出撤离的决定,要立即通过电话或对讲机等一切可行的联络手段迅速通知应撤退的人员按既定的撤退路线向安全区域集结。

紧急撤离通知发出后,保卫科门岗值班人员要迅速将大门开至最大,并协助治安队指挥撤退人员及车辆单向撤出厂外,并严禁返回。

当有外部救援车辆及救援人员赶到时,治安队负责指挥救援车辆及救援人员有序地进入厂内施救。

事故现场和事故波及区域内的人员接到撤退的通知后,所有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迅速关闭正在运行的电器设备,根据锅炉烟筒的烟气流向或其它参照物判断风向,就近选择路线按“紧急疏散示意图”向安全集结地点集合,当事故现场发现有人员受伤时,应首先判断现场的安全性做出是否救助的决定,救助时不能单人行动。

所有撤离人员撤离危险区后要及时向指定的集合地点集中,以便于人力资源部(统计人员也可由应急救援指挥部临时指定)统计应到和实到人数,统计时车间人员以工段或大班为单位进行,后勤人员以部室为单位进行,统计完毕要迅速将统计结果报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便于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人员统计的实际情况做出营救措施和决定,集结人员未接到指挥部指令前,要在集结地点待命,不允许随意离开集结区。

当事故发展到无法控制而危及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时,抢险救援人员应迅速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并及时集合清点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得到撤退的命令后,及时撤出事故发生区域,向指定的集结区域集合,撤退到安全区域后要迅速清点人员是否全部撤出,同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人员撤出情况。

当事故发展趋势影响到厂区周围单位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及时通知所在地政府和居民委员会,通过他们向周边单位(周边单位也可由公司根据相互救助联系电话通知)和群众发出紧急疏散撤离的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安排公司有经验的人员协助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做好人员疏散与撤离工作。

当紧急情况解除时要及时通知当地政府和居民委员会,以便于他们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5.3.3危险区的设定隔离及周边区域的交通管制

当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公司围墙以内全部为危险区域,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判断确定是否将厂区周围划分为危险区域。

厂区内危险区域由公司保卫部门、治安队采取控制大门出入的方法进行管理。

厂区外危险区域的划定及实行交通管制和疏导根据当时的气候情况及事故情况决定,然后按晋城市政府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5.3.4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空气的检测、事故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发生重大化学品事故时,为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及划定危险区域,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及时安排质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取样分析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在进行化学分析的同时,采用手持式可燃气体泄漏检测仪对事故现场和下风方向区域配合进行检测,以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检测人员必须佩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或器材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同时还必须有专人进行监护。

事故发生后有人受伤时由医疗救护队进行抢救,抢救时救护人员必须保证自身的安全,根据受伤人员的伤害情况,采取肩背、手抬或担架抬的方式进行,脱离危险区后,视伤害程度进行现场抢救或送医院抢救。

分析检测人员始终要同抢险人员一同战斗在事故现场,直至事故无法控制,已危及到人身安全时,在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意后,方可同抢险救援人员一同撤离现场。

5.3.5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一氧化碳中毒急救:

将患者转移至上风口空气新鲜处,如患者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

几分钟后,患者吸入新鲜空气会慢慢舒醒,情况严重者立即送当地医院治疗。

(2)二氧化碳中毒急救:

皮肤接触:

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扎。

就医。

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要在解冻后才可脱去。

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注意:

可发生酸中毒。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迅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如有条件给高压氧治疗。

(3)对于摔伤、烧伤、烫伤、出血等伤害情况的处置根据相应情况进行救治。

摔伤者严禁采取增加伤害程度的拉、扯、拖等动作进行施救;烧伤者要保护好烧伤处,防止造成污染引起伤口感染,严禁撕扯粘在皮肤上的衣物及受伤的皮肤;烫伤的现场施救同烧伤;出血的急救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抬高出血部位、用清洁布进行包扎等方法进行现场急救。

(4)根据伤员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先将危、重伤员及时联系120救护车或用本单位的车辆送往医院抢救,特别危重的病员尽可能让120救护车运送,运送医院途中的抢救治疗由120救护人员进行。

就近医院有巴公镇医院,另外还有晋城市的多家大型医院且只有二十几分钟的路程。

5.3.6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抢险救援过程中在不影响事故救援的情况下,对事故现场实行有效的保护,以利于事后的事故原因分析及调查。

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保护方案,事故后的现场在事故原因未调查清楚之前,要设置隔离带,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并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现场的保护。

事故过程中及事故后的现场清洗和消毒由消防队负责,事故现场指挥人员即现场负责人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