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宋词赏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0487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写景宋词赏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景宋词赏析.docx

《写景宋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景宋词赏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写景宋词赏析.docx

写景宋词赏析

篇一:

写景诗词赏析

写景诗词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

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

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

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

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

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黄莺叫得十分和谐动听。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

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

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表现出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歌的艺术特征。

篇二:

宋词赏析

陆游

秋波媚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霸桥,在长安东。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③曲江:

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

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3分)

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

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

 

(2分)

10.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

为什么?

(4分)

"点"或"破"(2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晏几道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

请作简要分析。

(2分)

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

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

分,只写"倒叙""顺叙",无具体分析,得1分。

意思对即可)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

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4

分,每首词2分,意思对即可)

(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分)

反衬。

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

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2分,表现手法1分,表

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苏幕遮?

草--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

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词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①以青青春草衬托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②以草色和服色的相映生

辉,巧妙地把写景和写人贯通起来,使全篇内容和谐自然。

③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

下阕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

(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语句明显不通,扣1分。

(2)综观全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了惜春之情。

②写少年得志,草怨归迟,表达了对仕途的失

望之情和思归之意。

(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

意思对即可。

语句明显不通,扣1分。

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

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

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②晞:

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

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

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分)

《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

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

将自己丧偶之痛

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

本题4分。

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

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

了怎样的意境。

(4分)

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

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

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

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

本题4分。

写法、意境各2分。

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

法上、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清平乐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2分)

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好在何处?

黄词

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

(4分)

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

充分传情。

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

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

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夏日

一、南歌子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

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2分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

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

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2分,两个1分,四个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

(2分)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2分,大意对即可)

二、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

试简析。

(4分)

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

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

(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

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1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

(1分)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1分)(此处或答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也得1分)

(3)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3分)

要点:

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1分)真切地展示了这位少女喜悦、兴奋的心情。

(或答:

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2分)篇三:

宋词赏析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

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

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2、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

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

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

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3、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极尽了相思之苦。

历来为人所称道。

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

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

6、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7、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

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

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置疑。

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

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

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9、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词。

10、水调歌头中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篇四:

几首经典宋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

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

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

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

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

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

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苏轼知密州。

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

据《东坡纪年录》:

"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

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

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

全篇的气概都很豪迈,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广阔的空间。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

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

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两句上应"千里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

"记梦"。

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

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

"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

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