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905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90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3页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普查总价报告样本: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字材料组:

刘京、程旭东、李慧春、覃邑龙、尹隽、邓邦宽、王平、杨杰、学生10人。

地图绘制:

杨杰。

第二节普查工作的基本技术依据

丽水学院管理系进行莲都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基本技术依据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2月24日发布的、同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和《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实施要则》(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

严格根据标准中规定的资源分类方法、单体描述方法、单体评价方法、成果要求等对莲都区各类资源进行普查,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和数据。

通过对各资源单体的实地验证,反复核对和修正,使普查结果科学、客观、准确,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包括单体、图表、报告、数据等在内的完整的普查文本和图件。

第三节普查的技术方法与工作程序

一、普查工作的技术方法

(一)访问座谈

通过走访当地政府、居民,以座谈会等方式,对旅游资源所在地居民进行咨询、调查、了解,获取有关旅游资源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如调查对象的历史沿革、人事影响、相关传说等,为实地勘察提供线索、确定重点,提高勘察的质量和效率。

(二)统计分析

在旅游资源调查过程中,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等各类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数量、规模、分布地点、聚集情况等,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综合考察

调查小组按照“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及时记录、及时填绘、现场照相、及时总结”的要求,通过观察、踏勘、测量、记录、填绘、照相等形式,直接面对面、近距离地接触旅游资源,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及较为客观的感性认识,调查结果翔实可靠。

二、普查工作的工作程序

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按以下三个程序进行。

(一)准备阶段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成立调查组。

调查组主要由丽水学院管理系和校内各系不同学科方向的专业人员和学生组成。

调查组成员先进行普查工作培训,学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和《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实施要则》以及野外方向辨别、伤病急救处理、基础资料的获取等野外调查基本技术。

2、制定旅游资源调查的工作计划。

调查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由调查组负责人拟定。

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区域范围、调查对象、主要调查方式、调查工作时间表、调查精度要求、成立调查小组及确定组内的人员分工、调查成果表达方式、投入人力与财力的预算等内容。

3、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

主要是对第二手资料(包括广泛存在于各种书籍、报刊、宣传材料上的有关莲都区的旅游资源资料和旅游主管部门及进行过部分或局部调查的机构或研究人员保留的有关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及地图资料等)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由此,普查组成员对调查区域内的基本情况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并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调查小区,选定调查目标及重点,购买了比例尺为1:

10000的地形图作为地理底图,编制了与调查工作计划相配套的野外考察路线图。

同时,对于第二手资料中介绍详尽的旅游资源,直接填写了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便于野外考察比较、查实,弥补缺漏。

(二)资料和数据收集阶段

在准备工作、特别是第二手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调查人员通过实地踏勘直接获得调查区域内旅游资源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根据这一阶段工作的详略程度,旅游资源调查方式主要有概查、普查和详查三种方式。

1、概查。

由于受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在第二手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状况调查。

主要任务是对已知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核实、校正,或根据其他专业资料对潜在旅游资源进行预测的验证。

2、普查。

对莲都区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调查。

虽然周期长、耗资大,但是我们力争确保技术水平和成果的科学性。

3、详查。

带有研究目的或规划任务的调查,调查范围较小,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1:

50000、1:

10000)进行。

调查中通过直接测量、校核收集基础资料,对重点问题和地段进行专题研究和鉴定,并对旅游开发所需要的外部条件进行系统调查,对关键性问题提出规划性建议。

(三)文件编辑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数据和资料收集阶段的工作完成后进行的图文资料编辑工作,包括:

1、复核、修订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编制旅游资源地图。

包括整理旅游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及手绘草图。

根据经过整理的内容,修订实地调查时填写的单体调查表,并进行分类编号,同时将手绘草图转绘于选定的地理底图上,形成旅游资源分布现状图。

2、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从总体结构上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地区的旅游环境。

包括调查区的位置、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水系、气候和气象、动植物等)、交通状况和社会经济概况等;

(2)旅游业开发历史与现状;

(3)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4)旅游资源分区与评价;

(5)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等。

整个报告文本,以实际调查材料为基础,形成了翔实且充足的论据,论据在报告文本或附件中标明。

第四节普查工作成果及其特点

此次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成果主要有:

莲都区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旅游资源集合区调查表及汇总表,旅游资源分布图,旅游资源单体图片光盘、图文本和总报告等。

此次普查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一)客观性。

此次普查形成的成果,是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调查进行实地考察后,进行丈量、测绘、GPS定位和数码摄像后形成的,真实记录了旅游地的原貌。

(二)科学性。

此次普查是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和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实施要则的规定进行操作的,如旅游资源单体的调查表文字材料、类型、代码与单体定级都是经过普查组讨论、省专家组反复推敲才确定的,特品级还要上报国家旅游局审定。

充分体现了普查成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三)延续性。

通过此次普查,形成长期有效的专业调查资料,为本市后续旅游资源的规划,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发与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节普查课题组的工作体会与思考

丽水市莲都区总面积1495.74平方公里,作为丽水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浙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下辖5个镇、13个乡、5个街道,总人口35.81万。

有瓯江、南明山、东西岩、白云山、大山峰、大梁山等自然景观以及通济堰、摩崖石刻、畲乡风情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类型众多。

这次共完成了232个单体的普查,其中新发现的旅游单体41个,充分挖掘了汇“峰、林、洞、瀑”于一域,集“奇、峻、清、幽”于一地的莲都区旅游资源。

这次普查中,初步确定了莲都区三级以上国家优良级旅游单体41处;

一、二级单体182处。

普查小组成员跋山涉水,对这232个旅游单体,无一不进行实地丈量、测绘。

教师、学生白天实地考察,晚间完成文字材料制作,如期完成调查工作。

大家都感到,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丽水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今后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对丽水市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可以拉动丽水市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丽水市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章调查区域旅游环境

第一节自然与生态环境

一、地质地貌条件

丽水市莲都区处于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山脉之间。

境内大地构造单元属浙东南褶皱带龙泉一遂昌断隆,北北东向的余姚一丽水深断裂通过境内。

出露地层有上侏罗统(J3),白垩系(K),第四系(Q)。

上侏罗统(J3)地层出入面积约占三分之二。

境内地貌类型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3种。

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

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

地势具有盆地格局,四周高山环抱,峰峦连绵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30余座,中部沿大溪呈西南一东北向陷落,中间被东南一西北向连绵起伏的低丘所隔,形成碧湖、丽水两个盆地。

境内最高处为南部八面湖山峰,海拔1389米,最低处是下风化村河漫滩,海拔40米。

地形大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因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和小地形气候明显。

北部山地大地形为南坡,南部山地大地形为北坡。

河谷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面积192.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2.8%,主要有碧湖平原、丽水城郊平原。

碧湖平原范围包括碧湖镇和高溪乡的大部。

面积80.3平方公里。

地势平坦,海拔一般60—90米,相对高差在20米以下。

与大溪相垂直方向,小地形依次为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谷口洪积扇。

洪积扇与阶地接合部常为古牛轭

湖。

成土母质依次为最新冲积物,新冲积物,老冲积物,洪积物。

城郊平原范围包括市区,岩泉的大部,水东的小部。

面积约44.8平方公里。

海拔一般50—80米,相对高差一般为30米以下。

自大溪往北,小地形依次为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

一级阶地微向河流倾斜,沉积物岩性为细、粉砂。

二级阶地由更新统洪冲积、全新统冲积和红紫砂(砾)岩低丘组成。

三级阶地被侵蚀切割成与大溪相垂直方向的垄状小山岗,呈东西向波浪状相间排列。

成土母质依次为最新冲积物,新冲积物,古洪积物。

另有7.2平方公里河谷平原分布在老竹畲族镇、联城镇一带,约有59.9平方公里河谷平原零星分布在其他丘陵低山区乡镇。

丘陵面积857.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7%。

山地面积452.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0.2%。

二、气候条件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热同期等特征。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条件,使该区成为全省气象灾害种类较多、灾害出现频率较高、受灾程度较重的地区之一。

主要气象灾害有:

盛夏的高温干旱,春夏的冰雹、大风、强雷雨等强对流天气,春夏之交的梅汛期暴雨,夏季的热带风暴以及冬季的低温冰冻等。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474.1毫米,降水存在地域差异。

丽水盆地与北部双溪等河谷地区是少雨中心,年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下。

南部峰源、郑地等山地与北部及同邻县交界的山头为多雨地区,年降水量随海拔每升高100米约增加30毫米,其中6—8月最为明显。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各地雨量占实测降水量大小极值之比一般在2倍左右。

降水量在年内变化4—9月多,4—6月尤多,4—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8.9%,冬季十一月至次年一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10.2%。

市区历年中降水量最大值143.7%(1969年9月28日。

多年平均雨日163天,3—6月平均每月降水日数17—18天,全年平均降雪日数7.1天(1953—1980年),平均初雪日1月2日,最早11月17日,终雪日平均3月3日,最迟4月4日。

积雪期在12月一2月,平均全年积雪天数3.7天,主要集中在2月,平均1.8天。

最大积雪深度23厘米(1961年2月16日)。

各月日照时数以七月最多,平均249.6小时,

二月最少,平均91.7小时。

各月日照百分率七月最高59%,2—3月最低,29%。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01.7千卡/平方厘米。

全年各月太阳总辐射以七月最大,为13.5千卡/平方厘米。

二月最小,仅5.4千卡/平方厘米。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

干旱四季均有发生,以夏秋干旱发生几率最高,危害最大,7——10月降水变率32—56%,月平均降水量比同期蒸发量少292.6毫米,干旱发生的几率大,采用连旱天数与干旱度为指标,分不旱,轻旱,旱,大旱四个等级。

1954—1980年中,1967年为大旱年,夏秋连旱,直至冬季未下过透雨。

塘库干涸,大旱年27年一遇,夏季(7—8月)旱年13—14年一遇。

夏季轻旱年2—3年一遇,秋季9—10月,大旱年27年一遇,旱、轻旱皆3—4年一遇,秋旱几率比夏旱几率更高。

瓯江上游为浙江省梅汛期暴雨中心之一,区境处瓯江中游,洪涝灾害频繁。

洪涝主要发生在5—9月,其中5—6月汛期,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频率大。

7—9月受台风影响,洪涝强度较大。

冰雹多发生在春季,常伴有大风,为局低性灾难。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丽水是全国盛夏高温中心之一。

绝对最高气温41.5摄氏度,全年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摄氏度天数平均42.7天,最多年份74天。

三、水文条件

境内河流皆属瓯江水系。

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锅帽尖北麓,上游段称龙泉溪,流经云和县进入丽水市莲都区至大港头镇与松阴溪汇合后称大溪,再经碧湖、水阁、联城、富岭等乡镇和市区后入青田县境,与小溪汇合后称瓯江。

其干流在境内长46公里,河道比降0.8%。

,落差43米,流域面积1373.65平方公里。

境内主要支流4条:

(一)好溪。

位于区境东部,发源于磐安县,流经缙云县至丽水市双黄乡大廷桥入境,至古城汇入大溪。

境内长23.9公里,河道比降2.6%。

落差63米,流域面积214.5平方公里。

其小支流有杉树坑、严溪、银场坑等。

(二)小安溪。

位于区境北部,发源于武义县,从雅溪水库入境,经西溪、双溪、太平等乡镇,于联城镇敏河村汇入大溪。

境内长46.5公里,河道比降4.6%o,落差208米,流域面积411.5平方公里。

其小支流有西溪、库川、葛渡溪、巨溪等。

(三)宣平溪。

位于区境西部,发源于武义县,从丽新畲族乡赤圩入境,流经老竹、联城等镇,在联城镇港口村汇入大溪。

境内长36.8公里,河道比降2.4%。

,落差87米,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

(四)松阴溪。

发源于遂昌县,流经松阳县后从碧湖镇入境,至大港头镇与龙泉溪汇合。

境内长4.6公里,河道比降0.6%o,落差2.7米,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

南部峰源一带溪流(流域面积128.45平方公里)汇入青田县瓯江支流小溪。

径流特征是: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850毫米,最大年径流深1585.5毫米(1975年),最小年径流深411.5毫米(1979年)。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76亿立方米,其中从大溪出境水量11.30亿立方米,从峰源乡汇入瓯江支流小溪的水量1.46亿立方米。

外县溪流入丽水市境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9.37亿立方米,其中龙泉溪入境水量34.5亿立方米,松阴溪入境水量18.41亿立方米,松阳县桐榔、上源、黄岭根等地溪流入境内宣平溪水量0.65亿立方米,武义县从宣平溪、菊溪(小安溪上游)入境水量6.11亿立方米,好溪、严溪入境水量9.70亿立方米。

年均出境总水量82.13亿立方米。

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5—9月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三分之二,各水文站实测最大30日洪水总量大部分占年径流总量25%以上。

大溪河底纵坡较小,几条主要支流河川切割深度大,均属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瀑落。

汛期水位连续起伏,保持一段时间高中水位。

6—10月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会发生灾害洪水。

盛夏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无台风暴雨影响,除局部地区雷阵雨外,会发生伏旱或夏秋连旱,江河水位退落,小溪坑断流。

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水位长期保持在低水状况。

境内江河径流丰富,坡大流急,丰、平、枯季节性明显,山区性河流特征突出。

瓯江干流梯级电站(规划10级,已建3级)的开发,部分改变了水文状况。

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条件较好,河流中悬移质含沙量少,多年平均年侵蚀模数为每年每平方公里160吨。

地下水总量1.78亿立方米。

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红层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3种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处于全新统冲积砂砾石和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两种含水层,其水质良好,可作灌溉、生活用水。

全新统冲积砂砾石含水层分布于大溪、好溪两侧河谷冲积平原,出露面积

117.7平方公里,厚度6—12米,涌水量100—1000立方米/日,矿化度小于0.4克/升。

市区水南含水层厚度达19米,涌水量大于1000立方米/日,矿化度小于0.3克/升。

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含水层,分布于白云山前及各溪流两侧河谷,涌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矿化度小于0.5克/升。

四、生态环境条件

莲都区依山傍水,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故古称“莲城”。

森林面积11.7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20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

水域面积6.6万亩,水利蕴藏量达28.7万千瓦。

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粗骨土和水稻土等。

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地,面积62.66万公顷,占36.93%。

黄壤分布于海拔700—8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41.35万公顷,占24.37%。

紫色土、粗骨土表现为司临地带土壤,呈斑状分布,面积分别为2.38、41.30万公顷,其比例分别为1.40%、24.34%。

水稻土则分布各山谷河谷、小盆地,面积20.22万公顷,占11.91%,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的主要基地。

本区原生植被大多已经消失,代之以次生植被,并有一定比例的人工植被。

自然植被的植物群落组成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金缕梅科、杜鹃花科、蔷薇科、山矶科、桦木科、豆科、杜英科、禾本科为主。

全区有着丰富的经济林资源,毛竹林面积达10万多亩,板栗1.83万亩,油茶22.3万亩。

由于林产品生产管理相对容易,成本低,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良好。

植被的地域水平性和垂直差异较有规律,西南部以榜类林、细柄蕈树林为典型,而东北部则以苦楮林最为典型。

低中山地马尾松、甜楮、木荷林群落最为常见,以针叶林占优势。

河谷盆地、山间台地、丘陵缓坡,多已开垦为农田。

据部分典型区域调查,1200—13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1200—17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500—1700米以上为山地灌丛、草丛带。

第二节历史与人文环境

一、境域变化与建制沿革

本区在夏、商、西周为瓯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瓯越地,秦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为东瓯国土。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东瓯地置回浦县,属会稽郡,为回浦县地。

东汉建武初(25),省回浦入郵县。

章和元年(87)析回浦故地置县,名章安,为章安县地。

建安四年(199),分章安置松阳县,仍属会稽郡,为松阳县地。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松阳县属之。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历南朝宋、齐、梁、陈不变。

隋开皇九年(589),废临海、永嘉二郡为县,分松阳东乡置括苍县,置处州,治设括苍,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

大业三年(607),括州改称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括州,括苍、丽水二县属括州。

八年(625)省丽水入括苍。

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苍、永康两县地置缙云县。

景云二年(7H),析括苍置青田县。

天宝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

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括苍属括州。

大历十四年(779),避德宗讳,改括州为处州,改括苍县为丽水县。

《元和郡县志》载:

“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瀨,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名胜志》:

“以县北七里有丽阳山,故以丽水为名”。

《括苍汇记》:

“县北七里省丽阳山,下环清溪,县名丽水以此。

五代十国,丽水为吴越国地,属处州。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州县沿前代。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州为路,丽水属处州路。

明代改路为府,丽水属处州府。

景泰三年(1452),分丽水浮云乡、元和乡之半置云和县,析宣慈乡、应和乡及懿德乡之半置宣平县。

清代丽水属处州府,直至宣统三年(1911)七月,除丽水县,划归府兼理。

自隋建州设县以来,丽水历为州、君B、路、府治所。

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25日,光复军光复丽水,立处州军政分府,兼理丽水县事,上隶浙江军政府。

中华民国3年(1914)行省、道、县三级制,丽水属瓯海道。

16年废道,行省、县二级制,丽水直属省。

19年省分设县政督察区,属第十一区,后改第二特区。

24年,改设行政督察区,丽水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37年4月,改第六区,7月改第七区。

丽水县均为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49年5月10日,丽水解放,属浙江省第七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丽水属丽水专区。

1950年4月,县府迁驻碧湖镇。

1952年1月,撤丽水专区,丽水属温州专区。

5月13日,县府迁返城关镇。

1958年7月、1960年2月,云和、景宁两县先后并入。

1961年6月1日,县府迁驻云和镇。

1962年4月分县(国务院6月1日发文),县府迁返城关镇。

1963年5月,复设丽水专区,丽水属丽水专区,仍为专署驻地。

1968年11月专区改称地区,丽水属丽水地区。

1986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丽水县置丽水市,仍属丽水地区。

2000年7月19日,丽水市改为丽水市莲都区,7月20日,丽水地区改为丽水市。

二、时代变迁与文化沉淀

(一)文学。

历史上丽水多文人,历代诗文、歌谣、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遗产丰富。

自宋至清代,见于文献著录的经、史、子、集各种著作332种,其中诗文集85种,作者62人。

有宋代姜特立《梅山诗稿》、吴思齐《风雨集》,元代陈绎曾《文筌谱论》,明代何饉《翠微阁集》,清代王尚庚《云凫诗钞》。

唐朝学者杜光庭,著传奇小说《虬髯客传》。

宋朝诗人叶绍翁诗词《靖逸小巢》行世,佳句“春色满面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传诵至今。

诗人张玉娘诗词集《兰雪集》传世,中国女性文学史把她誉为宋代四大女词家之一。

元朝浙江儒学提举郑元祐,著《侨吴集》、《山居文集》。

明朝御史中丞刘基,著《覆甑集》、《翊运集》、《郁离子》等,后人辑成《诚意伯文集》。

清朝爱国诗人吴世涵,著《又其次斋诗集》。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邵荃麟等在龙泉县创办《大家看》刊物,发表《给小朋友们》、《走进动荡的山乡》等文章,诗人力扬著诗集《枷锁与自由》、《我的竖琴》,代表作《射虎者》。

1955年,丽水县文化馆主办《丽水文艺》。

1957年3月,龙泉、云和、景宁、庆元县合办文艺刊物《林海》。

反右派斗争后两刊停办。

1958年,文学创作反映“大跃进”,出现诗《丰收》、《山村春雨》,民间故事《丝带弯弯成彩虹》等好作品。

60年代初,诗《天外还有水车声》等,受到读者的欢迎。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摧残。

1974年“批林批孔”,小说《科学的主人》写了“文化大革命”坏人当道,好人受气,被诬为“大毒草”进行批判,作者遭残酷斗争。

1982年小说《天使与野马》获“萌芽”文学奖,小说《梅花天宝》获浙江省1981—1982年优秀作品奖。

1984年,短篇小说集《天使与野马》出版,长篇小说《铁弓传奇》问世,诗集《带蜜的云》随后出版,散文《瓯江帆影》被选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材,童话《青云山虎大王》由上海儿童出版社出版。

电影剧本《喜鹊岭茶歌》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电视剧有《路》、《山野的风》、《龙泉剑》、《翁美玲之死》、

《畲山情》等,《山野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