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0713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

语文试卷

审核人:

王伟

1.选出下选出加点字的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

A.踯躅(chú)潺湲(yuán)劲健(jìng)骊山(lí)

B.后裔(yì)联袂(mèi)汀州(dīng)巨擘(bò)

C.塞上(sài)薜荔(bì)绸缪(móu)鼙鼓(pí)

D.沙渚(chǔ)于簟(diàn)庑门(wǔ)云栈(zhàn)

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A.云霄通宵达旦拖杳杳无音信B.世事知人论事逾越坚贞不渝

C.缅怀沉湎酒色频繁要言不烦D.题纲金榜题名聘用驰骋疆场

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

同情B.聊逍遥兮容与聊:

暂且、姑且

C.气变悟时易易:

容易D.三顾频烦天下计顾:

4.语空白处的字音、字形与所给例如加点的字完全一致的一组

例如:

歌数阕,美人和之

A.曲高()寡一唱一()B.()盘托出()衷共济

C.珠联盟()貌()神离D.随声附()()蔼可亲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向狂放的作者李敖更是踌躇满志,认为胜券在握。

B.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身临的乱砍滥伐有关。

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C.长江大桥他都能设计,设计这种小巧还不游刃有余?

D.不可一世的敌人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面临彻底灭亡的下场。

6.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A.骑皆伏曰善刀而藏之B.技盖至此乎弟子趣之

C.技经肯綮未尝即娉取洗沐之

D.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娉矣

7.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

A.南宋词的主流是爱国,代表作家有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人。

B.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的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C.杜甫的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D.李煜的词善用比喻,情景交融,语言清朗而富有韵律,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课内诗歌阅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对《一剪梅》这首词感情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含情,写得非常含蓄。

B.上片写词人思念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出了对丈夫深切的思念。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运用了由景到情的创作思路,感情细腻。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天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首联以设问引起的,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C.“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丽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千古以来获得成功的人士。

三、阅读下面课外文段,完成题10—13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

“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10.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

合乎;会:

节奏

B.进乎技矣进:

超过;技:

枝脉

C.如土委地委:

卸落

D.每至于族每:

常常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臣之刀十九年矣不知老之将至

B.以无厚入有闻臣一险衅

C.官知止而神欲行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为之四顾大底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

12.在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句子:

(1)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鉴赏

读陆游的《书愤》回答下面的问题。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书愤》一诗是如何书法愤慨之情的?

试分析。

 

岳阳楼记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

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起壮观扩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名句默写。

17.屈原在《湘夫人》中写道: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下。

____________,与佳期兮夕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揭示写作目的的几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

②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

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

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倚成一幅慑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

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不死的树,是生命的树,是神树。

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

A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

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青山,是绿水,是城市,是村庄,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

身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

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鲜花,让给了芳草,让给了名山,让给了大川,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

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

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

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移动的流沙,竞能深入到二十多米的沙下去寻找泥土,并深深扎根于其中。

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这不是神话。

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

B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⑦中华大地上,总有那么一批不求显达的精英,总有那么一批无私奉献的中坚,总有那么一批甘于寂寞的士子,如胡杨般昂首,如中流砥柱般挺立。

如此不被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同理,不被人知的平凡才是真正的平凡。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

你们是谁?

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

我是胡杨。

20.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温?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1.文章第二段说“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联系全文作答

 

22.如何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

 

23.文章结尾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联系全文作答。

 

七、语言表达

24.仿照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我梦想,来到贵州的白水河畔,在满月的银光里感受“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情怀;我梦想,来到蒙古的千里牧场,在夕阳的金辉中体会“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按照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①“3·15”晚会将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

②晚会的主题是“关爱互助,共建和谐”。

③晚会将充分满足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的收视期待。

(1)把①②句改成一个长句。

 

(2)把③句改为两个短句。

 

八、作文(50分)

2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豪巴金老人离我们而去。

他101年的生命历程,映射了一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灵轨迹。

他真诚而善良的人格,他丰富而独特的人生,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他对中华民族曾经历浩劫的反思,他对中国知识分子使命的忧虑,无不表现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对于时代的良知。

他的《随想录》是解剖自我、拷问自我、审视自我的“良心记录”。

他是20世纪的良知符号。

请以“良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休不限;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11CCBABDDCDBC

12.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13.

(1)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2)现在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宰了几千头牛了,而刀刃象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14.纵观全诗,首联感叹世事,颔联回顾当年颈联叹息时光,尾联借古讽今—“愤”字贯穿始终。

这一“愤”字通过理想与现实,早年与晚年两组对比表现出来,愤壮志成尘,愤年华已老,最终愤求和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