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0816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docx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

敬畏真相行有所止

【素材回放】

2020年12月初,一则“山东莱阳14岁男生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事件的真实性遭受各方质疑,后来官方终于出面承认报道失实。

据山东省莱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功签约”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承认由于核实不严,导致该事件为失实消息,并对事件中的相关责任人员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素材解读】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希望打造教育神话,来彰显教育政绩的心情似乎可以理解,但是搞事情不要太离谱,为了宣传,也要有基本的底线。

莱阳市教体局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总算低头认错,并向公众道歉。

但这场闹剧已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影响,尤其对相关部门权威与公信力的损害很难在短时间内挽回。

总是希望出“神童”是一种病,而权力如果对民意、真相缺乏敬畏,是一种更严重的病。

让政府部门认错、道歉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政府部门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而公众当然期待政府部门有错便改。

如果认为认错、道歉有损自身权威,而不愿面临这种局面,那就应该在决策、执行前多做调查研究、多征求意见、多做靠谱的事,尽量避免犯错。

【适用话题】

虚荣心引以为戒端正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

规范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老想出神童是“病”,不敬畏真相是病入膏肓

听任“神童”的故事到处流传,也会在扭曲社会价值观的同时,加剧社会公众的教育焦虑

公众有质疑,至少说明可能哪里出了问题,这个时候尤其要抱着谦逊、审慎的态度反思问题

任何回应,都应该基于严肃认真调查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固执己见,继续信口开河

近几年“神童”传说有绝迹的倾向,除了大人们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虚荣心有所转移这个因素外,还因为公众对于智力见识与努力、环境与教育等有了更客观的认知

一再出现的“神童”,不仅会对具体的当事人产生实质性伤害,也会影响一个社会正常的人才养成机制

与一个被早早榨干、思维和想象力都已定型的“神童”相比,一个健康、活泼、充盈着生机与活力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希望

【素材锐评】

对“神童”的怀疑反映出教育认知的变化

放在十几二十年前,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这桩“神童”造假的行为,很容易被当真——整个证据链看上去“非常完美”:

当事“神童”接受采访言之凿凿,地方最权威的文教管理部门公开发文宣传,再加上跟风媒体的片面报道,不少人不但会深信不疑,还会以此为榜样,向自己的孩子进行灌输。

这次的“神童”闹剧,之所以这么快被戳穿,一是因为现在的社交媒体,有了很强的自净能力,谎言的生存时间越来越短,网友仅仅通过公开的邮件截图以及相关的学校、机构名称,就发现相关证据漏洞百出;二是人们对待“神童”传说,已经有了足够的免疫力,可以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神童”,人造“神童”已经基本不具备弄假成真的土壤了。

这种理性眼光的形成,建立在怀疑的前提下,也有基本的常识作支撑。

现在的孩子,终日接受各种智能设备的影响,所接触的信息量与掌握的知识技能,都远超过去的孩子。

“六岁设计关闭学校电脑程序,八岁建博客并自主研发《开放式云计算平台》”,这种语焉不详的说法,给人造“神童”提供了很大的浮动空间,如果能够获得接入许可,再借助智能设备与软件,许多孩子都能做出“神奇”的操作,如此说来,岂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个“神童”?

在这次“神童”的“认证”过程中,莱阳教体局的官方发文宣传,是激发它成为公共话题的关键一步。

舆论虽然也质疑“神童”,但更多却是指向官方在发文宣传时的草率态度,如果官方在决定宣传“神童”之前,能够稍微进行一下判断与核实,那篇令人疑窦丛生的文稿就不会出炉,“神童”也就只是令当地人半信半疑的传说,不会引发这么大的讨论浪潮。

中国的“神童饥渴症”由来已久,民间崇拜“神童”,是因为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代的中、高考加分政策,都在鼓励儿童利用“早慧”特征走快捷通道进入利益群体,官方崇拜“神童”,则是父母官们彰显“地域文化优势”、“区域教育环境”的政绩心理作祟。

学者王晓渔在上世纪80年代,曾使用“球籍焦虑”和“时间焦虑”来诠释“神童少年班”的泛滥,“中国落后于西方多少多少年”是这两种焦虑的产生根源。

“神童”造假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处在这个造假链上的所有人,包括学生、家长、学校、政府、官员等,都能得到虚虚实实的好处,说白了,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对“神童”造假睁只眼闭只眼,图个高兴,于是,“神童”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了“吉祥物”的特征。

近几年“神童”传说有绝迹的倾向,除了大人们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虚荣心有所转移这个因素外,还因为公众对于智力见识与努力、环境与教育等有了更客观的认知———某个孩子在特定领域优于其他孩子可以理解,但这个世界“神童”是极为罕见的。

本能地拒绝相信“神童”的存在,才会端正教育态度,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

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

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

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

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

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

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

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

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

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表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

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

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

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

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

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8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

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人民公安报》2018年12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B.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宜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3、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

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人认知世界尽管有视野局限,却并不妨碍他们涵养天下观念、天下格局、天下气度。

先贤居一国之内而能孕育出以整个世界为思考对象的政治意识,淬炼关于世界治理的文化体系,这种“天下观”是中国古人卓越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亦是今天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最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古人眼里,“天下”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

古人很早就确立“天下为公”的观念,同时认为“天下”可以建构为一个理想世界。

如《吕氏春秋》称: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这种“天下为公”的认知,成为中华文化“天下观”一大基石。

以“天下为公”构建理想世界,就是“大同”。

《礼记·礼运》谓: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描绘了人类理想的生活与秩序图景。

如何与天下共处?

古人观念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把全人类看成一个大家庭。

如梁漱溟所言:

“中国人是富于世界观念的,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中国都没有,中国人对于世界向来是一视同仁。

”当代学者赵汀阳认为,中国人的天下观念从逻辑上“排除了不可化解的死敌、绝对异己或者精神敌人的概念”“任何具有外部性的存在都是需要化解的问题而不是征服的对象”。

这样的天下观,显然超越国家观,其视野、境界与气象自非寻常可比,决定我们解决国际问题的思维与方法,着眼的都不是战胜征服,而是合作共赢。

如何建构这样的理想世界?

古人的理念是“行大道”。

如儒家“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等观念,道家“抱一为天下式”等主张,法家“为天下治天下”等观点,墨家“一同天下之义”等思想,莫不以治天下为对象来构建学说,为实现天下“太平”“大同”了提供文化理论支持。

发掘分析中华文化天下观,目的是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有人借此以为中国要领导世界,便渲染“中国威胁论”,恰恰是没有读懂中华文化天下观的意涵,没有把握中华文化的内质。

(节选自陈家兴《传承中华文化“天下观”》,有删改)

1、下列对“天下观”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天下观是指立足一国有限的范围内,而能思考天下并淬炼关于天下治理的文化体系。

B.天下观“卓越”之处就在于它是中国古人的文化创造,是关于中华文化的文化建构。

C.天下观的现实意义是它能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提供文化支撑。

D.天下观中的“天下”更是一个政治概念,古人认为天下可以建构为一个理想世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的“天下观”就是在《吕氏春秋》“天下为公”理念上形成的。

B.引用《礼记》里的话,意欲说明以“天下为公”构建的“大同”世界很美。

C.如果没有“天下为公”认知,就难以出现“大同”世界的理想的生活图景。

D.“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念,着眼的是合作共赢,显然超越了国家观。

3、下面所列当今的一些看法,不符合文中“中华文化天下观”意涵的一项是

A.几千年来,中国人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B.负责任的国家要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

C.如果邻居家里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的篱笆,而应该去帮邻居一把。

D.凡是符合利天下、利人的行为就是义,而害天下自利的不义则危害天下的太平。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在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与利用X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

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

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

比如说可燃冰的研究,那么它需要模拟千米深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那么这一个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

(选自2018年8月24日“央视网”)

材料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

从20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

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

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

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

“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

“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

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

”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

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年8月28日10点56分18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摘自2018年8月29日《中国科学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裂中子源是一个体积庞大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B.中国散裂中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性能达到了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C.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带领大家冲出了低谷,后又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终于奠基。

D.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裂中子源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B.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会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C.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终于攻破难关,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D.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简辞,字子策,范阳人。

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

大历初,还京师,宰相王缙奏为秘书省校书郎。

王缙兄弟有诗名于世,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会缙得罪,坐累。

久之,调陕府户曹。

朱泚之乱,咸宁王浑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帅,乃拔纶为元帅判官。

贞元中,吉中孚为户部侍郎,典邦赋,荐纶于朝。

会丁家艰,而中孚卒。

太府卿韦渠牟得幸于德宗,纶即渠牟之甥也,数称纶之才。

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

方欲委之掌诰,居无何,卒。

初,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辞情捷丽;纶作尤工。

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

“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

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

伤悼之际,常畅博士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

”纶之才思,皆此类也。

文宗好文,尤重纶诗,尝问侍臣曰:

“《卢纶集》几卷?

有子弟否?

”李德裕对曰:

“纶有四男,皆登进士第,今侍御史简辞是也。

”简辞,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诸侯府。

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

文雅之余,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

宝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诣台治父叶县旧业,台司莫知本末。

简辞曰:

“干坐鱼朝恩党诛,田产籍没。

大历以来,多少赦岂有雪朝恩、黎干节文?

况其田产分给百姓,将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论耶!

”又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三十万,简辞按之,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

昭愍见之曰:

“此宫中所无,而卢昂为吏可知也!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简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恃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B.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内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C.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D.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

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

B.“司空郎中曙”中“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

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

C.“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

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D.“京兆尹”为三辅之一。

三辅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除京兆尹外还有左冯翊和右扶风。

这三位官员所辖地区也称三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纶才思敏捷,擅长作诗。

大历诸诗人的五言诗辞情捷丽,卢纶诗作尤其精工,他曾经创作五十韵长诗怀念已故旧友。

B.卢纶才名甚高,颇受知遇。

他虽因战乱未能登第,却受到不少人的举荐以及皇上的赏识,因而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

C.卢纶教子有方,门庭兴旺,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卢简辞更是担任了侍御史、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

D.卢简辞富有文才,精通法律。

他对历朝的官府文书都有所留意,也曾据理驳斥黎煟的非分要求,还查办卢昂贪污的案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2)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至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元年寓居夔州时所作,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

小至:

冬至日的前一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

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第三句写绣女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可以显示出气节的变化。

C.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充满生机。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_______________”,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_______________”也不会再变直了。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多个意象写出夔州的特殊秋景,而“_______________”则点明自己备尝国难家愁之苦,白发日多。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在介绍了小石潭四周树木青翠和藤蔓翠绿之后,接着对其进一步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