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0853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0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docx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

 

第一章总则

1.1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xx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及概念规划,属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是xx县发展全域旅游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结合xx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围绕“中国大熊猫第一县”,融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旅游业在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旅游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确定xx县全域旅游总体发展定位和战略布局,优化旅游产业发展要素,促进xx县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按照新的理念、标准和方法,指导xx县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项目建设。

1.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xx县行政区划范围,把xx全县域纳入旅游范围,推进资源整合,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

xx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07°41'至108°10',北纬33°16'至33°45',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辖1个街道办事处和6个镇:

袁家庄街道办事处、长角坝镇、西岔河镇、大河坝镇、石墩河镇、陈家坝镇和岳坝镇。

1.3规划目标

全面梳理xx县旅游资源,理清旅游发展思路,明确xx全域旅游发展总体定位、发展模式和战略路径,制定空间战略布局和重点区域概念规划,策划重点建设项目,从旅游城镇体系、交通组织、产品设计、游线组织、旅游服务设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xx全域旅游发展进行总体策划和概念规划,并对全域旅游发展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发展策略、实施策略、运营策略、投融资策略以及近期行动方案。

1.4规划期限

xx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及概念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5年。

近期发展阶段:

2016年~2017年,为全域旅游启动与快速推进阶段;

中期发展阶段:

2018年~2020年,为全域旅游重点建设与深化阶段;

远期发展阶段:

2021年~2025年,为全域旅游全面发展与提升阶段。

1.5规划依据

1.5.1国家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

16.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17.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19.《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20.《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1994)等。

1.5.2行业规范标准及文件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20416-2006);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50298-1999);

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6.《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04);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9.《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等。

1.5.3相关规划及依据

1.《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

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3.《丝绸之路经济带》;

4.《引汉济渭输配水干线工程总体规划》;

5.《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2020)》;

6.《陕西省大秦岭旅游发展规划(2009-2025)》;

7.《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6);

8.《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7);

9.《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10.《秦巴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11.《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12.《汉中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

13.《xx县城总体规划(2010-2020)》;

14.《xx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15.《陕西省引汉济渭旅游区总体规划》;

16.《xx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1-2030)》;

17.《xx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2-2020)》;

18.《xx县旅游产业扶贫规划(2011-2020)》;

19.《xx县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2011-2020)》;

20.《中国xx原生国际度假体验区旅游综合开发策划大纲》;

21.《xx县大河坝镇旅游总体规划(2012-2025)》;

22.《xx县西岔河镇总体规划(2013-2030)》;

23.《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2014年);

24.《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5.《xx县志》等。

 

第二章发展背景分析

2.1宏观背景分析

2.1.1中国经济发展:

从“调整期”转向“新常态”,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开始逐步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更多地依靠内需,从要素效率提升获取动力。

消费市场中基本生活、生产性消费占比逐渐下降,以休闲、养老、康体、旅游度假为主的消费上升趋势明显,空间增大,后劲强势。

旅游业以综合性、服务性、带动性和外向性等显性特征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新常态”下投资消费引擎的启动,势必促进旅游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

2.1.2科学旅游观:

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明确发展方向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的发布,从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和深化产业发展理念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系统性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强调科学旅游观。

2.1.3“一带一路”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丝路之旅超越了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范畴,赋予旅游促进跨区域、跨国界、跨洲际的政治认同、政策融合、设施互通、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融的重任,为沿线相关区域的旅游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

陕西省确定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基本定位,将全力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品牌,并陆续推出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黄河风情和大秦岭专项旅游产品线路。

2.2旅游业发展态势

2.2.1旅游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中国把旅游业定位成了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加以培育,出台了《旅游法》。

美国发布了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包括针对中国游客的签证便利化措施。

俄罗斯政府批准了2011-2018年的发展旅游业目标计划。

2.2.2旅游业投资呈现全球化融合式发展趋势

国外市场,安邦保险以19.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纽约华尔道夫饭店,锦江酒店收购欧洲第二大酒店公司法国卢浮酒店集团(LouvreHotelsGroup),海航集团增持西班牙酒店集团NHHoteles股份,携程从皇家加勒比购买游轮,复兴欲收购ClubMed,大连万达赴港进行IPO,为旗下全球150个酒店融资。

国内市场,万达持续收购酒店和旅行社,腾邦国际并购欣欣旅游网布局旅游生态圈,众信旅游牵手竹园国旅,携程2亿美元入股同程,各巨头通过投资并购和拓展业务等方式布局旅游业。

2.2.3乡村旅游投资增速最快

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2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三分之一。

为适应快速增长的乡村旅游需求,我国旅游投资加速向覆盖面更广的农村地区延伸。

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1634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历年最高。

投资内容从单一产品建设向特色乡村民宿、乡村度假酒店、历史文化村落、养生休闲山庄、旅游风情小镇等多类型、多业态乡村度假产品拓展。

2.2.4在线旅游投资持续升温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在线旅游领域共发生160起投融资事件,在线旅游融资规模达到300亿元,为2013年的6倍。

单笔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有13笔,总投资额近100亿元。

OTA依然是全年投资重点,同程、途牛、遨游网、欣欣旅游、面包旅行共获得近33亿元投资。

旅游市场细分型产品备受关注,周边游、夏冬令营、亲子游、定制游等在线旅游新业态深受资本青睐。

阿里巴巴、京东、大众点评等主要电商和团购平台加速渗透在线旅游市场。

2.2.5自驾车和房车旅游投资快速兴起

据统计,目前我国游客选择自驾游出行的比例已超过40%,全国房车保有量约1万辆。

庞大的自驾游规模和日益兴起的房车旅游对营地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014年,全国自驾车和房车营地计划投资17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约80亿元。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驾车房车营地约200个,在建和拟建的营地约470个。

大型旅游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加快投资建设自驾车和房车营地,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建设营地的热情越来越高。

2.2.6养生养老旅游将成为投资热点

根据民政局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36.5%,高于美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

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以及全球整体健康理念的革命性影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成为继温饱需求之后的又一市场主流趋势和时代发展热点,养生养老旅游业将有望迎来投资、建设及发展高潮。

2.3xx旅游发展现状

2.3.1县域经济结构日趋明显,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势明显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融合日趋合理,一产加三产的复合发展模式将成为xx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013年,xx县三产比例为19.1:

34.4:

46.5,同年汉中市三产比例为20.2:

45.1:

34.7,陕西省三产比例为9.5:

55.5:

35.0,全国三产比例为10.0:

43.9:

46.1。

xx县第三产业比重为46.5%,在全市11个区县中位列第三,高于全市及陕西省平均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第三产业是xx首要的经济支柱;第一产业比重为19.1%,在全市11个区县中位列倒数第三,与汉中市平均水平接近;一、三产比例合计达到65.6%,高于汉中市(54.9%)及全国(56.1%)水平。

2.3.2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迅猛,逐步成为第三产业支柱

近年来,xx县旅游发展成绩显著。

从2009年至2015年,xx县游客接待量累积达到21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97亿元,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速保持在3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70%以上。

2013年,xx县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27.78%,是汉中市平均水平(12.03%)和陕西省平均水平(13.05%)的2倍多,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0%)。

2.3.3全域旅游资源丰富,市场转化率不高

xx生物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森林覆盖率高达90.3%,属原生状态;现存野生植物1802种,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443种;是秦岭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地带,种群密度居全国之冠,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著称的“秦岭四宝”齐聚于此。

xx2003年被省旅游资源普查小组确定为5级旅游资源;xx自然保护区三度获得国际性组织的正式认定。

xx县域范围内目前主要有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熊猫谷旅游景区、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等景区(景点)及佛光寺、仙果寺宗教旅游景点。

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体验及休闲度假旅游开发较为迟缓。

2.3.4旅游发展起步较晚,服务设施较为薄弱

酒店:

接待量有限,结构性短缺,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餐饮:

同质化严重,外向性不足,就餐环境有待提高。

购物:

商品种类单一,缺乏品牌形象,购物环境有待提升。

娱乐:

娱乐形式单一,缺乏特色文化,娱乐休闲氛围不足。

交通:

交通形式单一,整体运力有限,辐射客源半径较小。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

3.1客源市场现状

3.1.1客源地构成:

到访国内游客以省内为主,省外游客以毗邻省份为主。

《2014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陕西省国内游客以省内为主,占游客总量47.46%;省外客源以四川、河南、山西和甘肃等地为主。

到访汉中的国内游客以省内客源为主,占游客总量61.8%;省外客源以四川、甘肃和山西为主。

3.1.2出游方式构成:

自驾车出游方式趋势明显。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给日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自驾车旅游已然成为一种时尚。

《2014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按旅游者出游组织方式划分,旅行社组织的占11.25%,占比较上年下降了3.23%;自驾车出游的占45.71%,占比较上年提高了5.4%;其他方式出游的占43.04%,占比较上年下降了3.23%。

3.2旅游消费特征

3.2.1旅游消费构成:

观光游特征明显,娱乐消费有待提高。

在陕西省接待的国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中,购物所占比重均超过20%,而娱乐服务仅占5%左右,因此在继续加大旅游产品研发销售的同时,更应注重挖掘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娱乐活动的多样性和产业服务链的延伸。

3.2.2旅游目的:

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

按旅游目的划分,观光游览型游客占来陕游客总人数31.54%,休闲度假型占27.65%,探亲访友型占12.68%,商务型占9.83%,会议型占2.10%,宗教朝拜型占1.24%,文体科技型占7.15%,其他占7.81%。

其中,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文体科技活动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53%、0.77%和4.39%。

3.3旅游消费趋势

从传统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人们开始走出以参观性、热点旅游景区和团队旅游为主的观光型旅游阶段,而向更高层次的休闲度假方向发展。

旅游产品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促使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和范围不断提升,旅游产品从单一走向了多样化、专业化。

全民休闲旅游自由行方式增长势头强劲。

《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相继出台,对旅游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铁线路开通,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私家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受这些因素影响,自助游的出行方式将越来越盛行。

乡村民俗文化主题休闲游市场发展迅猛。

近年来,以民俗民风、风味食品、民间歌舞、民族建筑等为特征的乡村旅游日渐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

以陕西为例,2015年春节期间礼泉袁家村接待游客78万人次,比去年增长56%;兴平马嵬驿接待游客93万人次,周至沙沙河接待游客33.5万人次。

3.4目标市场定位

3.4.1国内目标市场定位

核心市场(一级市场):

关中、汉中和安康等地区

拓展市场(二级市场):

除一级市场以外的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机会市场(三级市场):

以西成高铁、京昆高速辐射的西北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机会市场

3.4.2入境目标市场定位

核心市场(一级市场):

港澳台、日本、韩国

拓展市场(二级市场):

除一级市场以外的东南亚、欧美等市场

机会市场(三级市场):

其他国家和地区

表3-1:

xx县旅游目标市场定位

市场类型

市场层级

代表性客源地

主导产品

国内市场

一级市场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汉中、安康

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

二级市场

陕北、洛阳、太原、平凉、天水、广元、十堰

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

三级市场

兰州、银川、西宁、上海、南京、合肥、广州、深圳

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科普考察

入境市场

一级市场

港澳台、日本、韩国

观光旅游、科普考察

二级市场

东南亚、欧美地区

科普考察

三级市场

其他国家和地区

科普考察

3.5游客接待量预测

根据xx县旅游客源市场发育现状及特点,结合当前汉中市、陕西省及全国旅游发展的形势及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xx四大主题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速度和接待能力,以及西成高铁建成通车和三河口水库建成蓄水对县域旅游发展的促进等因素。

基于2010-2014年xx县游客接待情况,及汉中市和陕西省近年来接待旅游人次数的增长比率,将xx县旅游市场发展规模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预测。

表3-2:

xx县游客接待量及旅游综合收入预测

期限

年份

增长率

(%)

游客量

(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

近期

2015

20

61

3.03

2016

20

73

4.06

2017

50

110

6.86

中期

2018

50

164

11.45

2019

20

197

15.41

2020

20

237

20.76

远期

2021

15

272

26.69

2022

15

313

34.39

2023

10

344

42.33

2024

10

379

52.24

2025

10

416

64.22

注:

游客量预测按照2014年xx县游客接待量为基础进行测算;旅游综合收入预测以2014年旅游人均花费(414.20元/人)为基数,增长率按近三年旅游人均花费平均增长率(12%)进行测算。

 

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4.1旅游资源分类

依据国家行业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旅游资源分类分级规范,xx县旅游资源涉及到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22个亚类,47个基本类型,185个资源单体。

表4-1:

xx县旅游资源类型构成表

主类名称

基本类型

资源单体

全国数量

xx县数量

占比(%)

xx县数量

占比(%)

地文景观

37

7

18.9

30

16.2

水域风光

15

6

40.0

29

15.7

生物景观

13

7

53.8

15

8.1

天象与气候景观

8

2

25.0

5

2.7

遗址遗迹

12

3

25.0

9

4.9

建筑与设施

49

15

30.6

40

21.6

旅游商品

7

4

57.1

35

18.9

人文活动

16

3

18.8

22

11.9

总计

155

47

30.3

185

100

从xx旅游资源统计结果来看,在类别构成上,xx旅游资源以生物景观、水域风光、人文活动为主。

其中,生物景观主要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栖息地,水域风光主要椒溪河、金水河、蒲河、黑龙潭瀑布、龙草坪温泉等,人文活动主要有xx秦岭大熊猫旅游节、茱萸花海踏春游活动、秦岭清凉帐篷节等。

综观xx县旅游资源及其观赏价值,可以看出生物景观是xx的拳头资源。

4.2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域组合不够合理。

xx地处秦岭腹地,自然生态环境较为完整,被誉为“天然基因库”。

“秦岭四宝”齐聚于此,大熊猫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并建有陕西省唯一的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

设有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陕西省首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县区。

但从结构布局来看,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呈“两极化”态势,高品质生物资源过度集中于县域北部的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缺少人文资源;水域风光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而生物资源欠佳。

各类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零散,各旅游区资源均衡性表现不足。

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xx旅游发展起步较晚,旅游基础薄弱,景区开发体量小、品质低,缺乏核心吸引力。

景区和景点开发仍处初级阶段,可进入性不强,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产业一体化网络尚未形成。

境内资源类型全面,但资源物化程度较低,缺乏可视性景观,景区单位规模较小,联动性差,开发和保护不足,资源开发特色不突出。

旅游产品单一,仍以生态观光资源为主,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性较差,没有形成旅游与生态、文化、体育以及农林牧副渔等有机结合的复合性旅游产品。

生态资源禀赋良好,极具生态休闲潜质。

xx拥有5级旅游资源,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最具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区。

xx境内具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气候特征,四季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约7-14℃,气候特征极度适宜休闲度假。

县域北部两大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生物资源、生态环境完善结合,极具发展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的生态观光、生态休闲和养生度假等旅游功能的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第五章总体发展定位

5.1发展契机

5.1.1全域旅游工程:

确立了以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

汉中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全域旅游工程,推动旅游产业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是坚持循环发展、生态宜居和促进消费、拉动增长的重大举措。

5.1.2西成高铁工程:

促进了区域旅游跨越式发展

西成高铁在将xx直接融入西安和汉中半小时经济圈的同时,也进入西安和汉中两地的周末休闲游市场范畴,亦将快速促进xx旅游由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等复合型旅游转变,为xx打造旅游强县做好坚实的铺垫。

5.1.3引汉济渭工程:

丰富了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

引汉济渭工程作为陕西省世纪性工程,不仅优化了陕西省南北以至国家西部的水资源配置问题,更是兼顾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各个方面。

“山常青水常绿”的良好生态环境,给发展以生态休闲、养生度假为主导的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xx县域旅游资源特征、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围绕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xx旅游发展的三大战略举措:

5.2.1生态立县战略:

生态就是发展、生态就是效益、生态就是发展力

xx县委、县政府将“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通过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将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保持和发展xx生态环境这一巨大优势,使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实施生态立县,就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起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的生态格局、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安全和生态制度等体系。

5.2.2产业引导战略: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实施产业生态化

在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城镇、弘扬生态文化、创新生态体制,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产业,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增强发展实力。

立足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深入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把生态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围绕旅游供给侧调整,完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