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弱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0874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场弱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机场弱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场弱电.docx

《机场弱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场弱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场弱电.docx

机场弱电

厦门机场弱电系统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厦门机场3#侯机楼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27500m2,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侯机楼。

在该侯机楼内设有楼宇自控、消防自动报警联动、综合布线、通讯、保安监控、闭路电视、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航班显示、子母钟、离港管理等十余个弱电系统。

通过这些弱电系统,实现了大楼的现代化管理和运行。

2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根据华东设计院设计的弱电施工图、《电气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图集》及各弱电设备厂家提供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

3主要安装项目及工程量

序号

安装项目

单位

数量

1

明暗管敷设

m

218000

2

导线电缆敷设

m

687000

3

桥架安装

m

37400

4

航班动态显示屏

134

5

子母钟安装

32

6

电话系统设备

2328

7

保安监控系统设备

394

8

消防系统设备安装

3060

9

广播系统设备安装

1450

10

楼宇自控设备安装

3450

11

电视系统安装

147

12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

4450

13

无线呼叫系统

10

14

停车管理系统设备

15

4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

材料清点检查

材料清点检查

结构配合配管

支架安装

桥架安装

交付验收

系统调试

单项调试

控制室盘柜安装

机房设备安装

配合装修弱电设备安装

线路绝缘检查

导线电缆敷设

箱柜安装

 

5施工准备

5.1针对该工程的性质及特殊要求,合同有关部门对电气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熟悉和掌握图纸、规范及施工技能,编制各种计划(如材料、机具、加工件、劳动力、施工计划等)。

5.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掌握资料表格的填写。

5.3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和掌握各种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

5.4施工安装前,对电气设备、器具的清点检查。

规格、质量、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明书、技术文件等。

5.5按施工进度计划落实设备、器具、材料的到货情况。

5.6电气设备进场前应使道路畅通,设专库、专人保管,并有相应的防潮措施。

对重要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

6施工图纸的深化设计

该工程的弱电设计方案及初步设计由香港CEC顾问公司设计,因各家弱电系统设备功能及系统结构不同,因此在设备机牌确定之后,必须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工作。

6.1仔细研究该工程的土建结构及装饰特点,确定各个系统构成方案及各种设备的安装方式。

6.2根据该建筑物结构特点及吊顶内空间位置,确定综合布线垂直干缆及水平系统以及系统通讯、总线的走线方式。

6.3根据信息点及系统监控点的分布情况,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架位置及各系统DDC控制器位置,以满足各系统要求。

6.4根据机场的使用要求,确定各监视设备、保安、防盗设备及航班设备安装位置;根据空调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各检测元件的安装位置,以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

6.5为满足楼宇自控系统、总线通讯距离的要求,建议该系统通讯总线不利用综合布线系统,以减少网络内信号放大设备。

6.6取消消防报警联动系统对消防栓、破碎按钮的监视联动,由该按钮直接起动消防泵以减少一台报警主机,降低投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6.7因该工程施工工期紧,根据各系统设计方案,先形成施工草图,指导施工,最终完善施工图。

7主要施工方法

7.1电气配置

7.1.1配管总则

施工人员应密切配合土建,根据施工草图,作好配管的打点定位工作。

对于敷设在多尘、潮湿场所的电线管,管子连接处、管口应作密封处理。

可采用麻丝和沥青混合堵塞。

7.1.2暗配管应按最近路线敷设(严禁跨穿工艺预留孔),尽量减少弯曲,埋入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

7.1.3埋入地下的电线管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

进入落地式箱(柜)的电线管应排列整齐,管口高于基础,并不小于50mm。

7.1.4明配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

埋设于地下混凝土内、楼板内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7.1.5在电线管超过下列长度时,中间应加装接线盒和分线盒,其加装位置应便于以后施工和维修,加装分线盒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子长度超过45m,无弯曲时;

b.管子长度超过30m,有一个弯曲时;

c.管子长度超过20m,有二个弯曲时;

d.管子长度超过12m,有三个弯曲时。

7.1.6水平和垂直敷设的明配管允许偏差3mm/2m,全长偏差应大于管子外径的1/2。

多根应排列整齐,并按图集P6、57施工,其管子固定应符合规范P13-5表2.2.5。

7.1.7管子在进入设备接线盒、器具箱应加管纳子固定,其丝扣露出部分为2~4扣。

7.1.8暗配管进入接线盒、分线盒以及控制箱、盘时,可采用焊接固定,管子露出盒(箱)应小于5mm。

7.1.9管子的连接在G25以下(包括G25)均采用丝接,并有良好的电气接地。

其G20以下可采用6钢筋跨接;G25采用8钢筋跨接,其熔焊长度为钢筋直径的6倍,并双面焊。

管口应光滑、整齐、无毛刺。

采用套筒连接应满焊。

所有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

7.1.10由于该工程按分块浇注砼,对所有电气配管一次不能到位的管口,应用油漆按系统将符号注明于管口,以便接管正确。

电气配管应在土建底模板施工完成后,根据电气施工图按系统放线定位,并用油漆按系统将符号注明于模板上,待土建底筋排列后,进行电气配管。

在焊接跨接处应用铁皮遮挡,以免损坏模板。

配管结束后,经“三检”确认无误后交监理公司验收,并及时作好工作量的统计以及资料的填写,同时作好下道工序的准备工作。

7.1.11该工程模板严禁开孔,为此,不同情况下的电气配管按图7-1所示施工。

8铜缆及光纤电缆的敷设

8.1电缆导线的敷设必须在所经由的管路、桥架、支架、套管等施工完毕后,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敷设。

敷设前,应对电缆导线的型号、规格等进行校对,并应进行绝缘、通断试验,光纤在敷设前应测量其光衰减是否符合要求。

8.2电缆及光缆在敷设前应首先确定电缆盘放置的位置,向末端敷设,电缆的敷设应由专人统一指挥,避免电缆在地上、桥架上、支架上长期磨擦。

电缆的终端、中间接头处应考虑适度的余量,并将电缆的回路、编号用不干胶注明于电缆头上(至少二处,二处之间距离为500mm),以免破坏电缆的性能,使指标下降。

8.3因弱电系统所有电缆机械强度低,因此在敷设时不应使电缆过分受力,以免破坏电缆的性能,使指标下降。

8.4各种电缆的中间接头应使用标准专用接头,不得直接焊接或绞接(如同轴电缆应使用F型专用接头)。

对于弱电系统所用的电缆(如同轴电缆)在订货时,应考虑每条回路电缆的长度,按每条电缆的长度定货,尽量减少中间接头,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增加系统抗干扰能力。

8.5STⅡ型光纤终端头的制作

在该工程的PDS系统中使用6芯多模光纤作为垂直干缆的一部分,光纤头制作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能力,在光纤终端连接头制作时应遵守下列程序:

8.5.1技术准备和工具准备

在光纤头制作前必须熟悉工程所用的光纤类型和护套特性,编制制作规程和现场措施,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避免盲目作业。

接头现场应做到卫生清洁,无灰尘,制作工具齐全,光连接头配件配套。

8.5.2光纤终端头连接头的制作

关于连接头详细制作方法参见有关手册,其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

光纤缆的准备-去掉规定长度的外护套;

第二步:

用模板上规定的长度对需要安装插头的光纤作标记;

第三步:

准备好剥线器,并用剥线器将光纤的外衣去掉;

第四步:

将准备好的光纤放在“保持块”上;

第五步:

环氧树脂和注射器的准备;

第六步:

在缓冲层的光纤上安装STⅡ型连接器插头。

8.5.3制作时注意事项:

a.每次使用剥线器剥外衣后,要用刷子把刀片刷干净;

b.在使用环氧树脂时,切勿将环氧树脂弄到皮肤或眼睛中去;

c.打磨光头时,要轻轻操作不得用力过大;不磨时,要将磨光工具拿开,并用罐气吹工具和纸上砂粒;

d.在作检查时,确认光纤上没有光源发送。

为了避免眼睛的损坏,永远不要使用一个光学仪器去看加有激光源或LED光和光纤。

8.5.4光纤头的初步检查和最终检查

光纤头的初步检查用眼睛放大镜检查连接器尖上平滑区的磨光情况,如果有薄的环氧树脂层,则连接器尖的表面就不能被彻底地磨光,在初始阶段,如果磨过头了,则可能产生一个高损耗的连接头,因此应不断观察。

光纤头的最终检查是用显微镜。

一个可接收的或采纳的光纤末端是在核心区域中没有“裂开的口”、“空隙”或“深的抓痕”或在包层中深的缺口。

8.5.5光纤连接头制作结束后,若不立即使用,应用保护帽把末端保护起来,以免损坏。

9主要弱电设备的安装方法

9.1控制中心控制台、机柜的安装

该候机楼的控制中心位于国际到达层,各系统监控室由玻璃幕墙隔开,地面敷设架空防静电地板,地板距地面250mm高。

各种线缆经吊顶内沿墙引下进入地板内,地板内敷设金属线槽,供电缆敷设使用,为防止机柜、控制台压迫地板,将机柜安装在由6号槽钢制作的支架上面,槽钢支架与防静电地板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并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地板上,支架可靠接地,各种线缆经地面线槽由机柜下面引入柜内进行端接。

9.2综合布线系统配线架、信息口的安装和跳线

候机楼综合布线系统由70个分配线架(IDF)和一个主配线架(MDF)组成。

垂直干线使用50对、100对五类铜缆和6芯多模光纤;水平线分为两类:

语音信息口使用三类无屏蔽双绞线(UTP);数据信息口使用五类无屏蔽双绞线(UTP)。

每个分配线架由铜缆线架、光纤配线架及HUB组成,安装方式如图9-1。

将20mm厚的多层板锯成如图尺寸大小,刷上防腐漆,用膨胀螺丝将其固定在墙上,将配线架及HUB用托架安装在木板上。

将垂直干缆及水平线外层保护剥开,留够长度,按规定色标跳接在配线架上,并将跳接端子分组编号。

根据需要,将水平线与垂直干线跳接在一起,将光纤终端头插入LIU上,用校线器检验各组跳接线是否正确,检查通断及短路情况。

9.3闭路电视系统摄像机的安装

本工程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用摄像机分为四类:

第一类:

固定式摄像头;

第二类:

带云台变焦式摄像头;

第三类:

吸顶式安装的高速云台球形摄像头;

第四类:

电梯轿箱内安装针孔摄像头。

根据其使用场所、功能的不同其安装方式可分为:

墙装式、吸顶安装、吊装式及电梯内安装四种。

9.3.1墙装式安装方法

将摄像机支架用6膨胀螺丝固定于墙上,然后将云台、摄像机安装于支架上,云台用解码器安装在附近的吊顶内。

若墙体为轻质隔墙,应在隔墙龙骨上制作加固底板,再将支架固定在加固的底板上,以免云台运动时,支架脱落。

9.3.2球形摄像头的安装

根据球形摄像头底座的尺寸及固定螺丝孔间距预制角钢支架,将角钢支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顶板上,并调整其安装高度,使支架底面与吊顶板面在同一平面上。

将解码器安装在支架上方,将球形摄像机安装在支架底面上,最后将球形保护罩安装在摄像机上。

9.3.3吊装式报像机的安装

在室外监视车道车辆的摄像机吊装在车道的上方顶板上,顶板下方设有吊顶,为安装的美观,采取如图9-2的安装方法,即:

使用不锈钢管作为吊架,在不锈钢管中间加装一支不锈钢制作的解码器箱,将解码器安装在里边,用膨胀螺栓将支架固定在顶板上,信号线、电源线及控制线由不锈钢管穿入解码器箱内作连接,为使云台旋转时支架不晃,不锈钢管采用60mm厚壁不锈钢管。

摄像机

云台

图9-2

出线盒

f60不锈钢管

解码器箱

 

9.3.4轿箱内摄像头的安装

与电梯厂技术人员配合找到合适位置。

在轿箱顶棚内焊接安装支架,将摄像机安装在轿箱顶棚内;在顶棚铁板上开一小孔,使摄像机摄像镜头对准小孔,摄像机的电源线及信号线沿电梯轿箱电缆一同敷设至电梯机房内,再经电缆接至CCTV监控室。

9.4楼宇自控系统设备的安装

本工程楼宇自控系统使用的设备是霍尼韦尔EXEL5000系统。

有两台主控计算机,100个DDC组成。

控制总线采用AK3702无屏蔽双绞线。

该系统对大楼照明、给排水、空调冷水机组、变配电装置进行监视控制,共有2500个监控点。

9.4.1DDC箱组装和安装

根据每个DDC箱内须安装的模块、变压器等设备,在箱内底板上打孔,将模块底座、线槽卡子及变压器等安装在底板上。

根据配线图,将模块底座接线端子与外部接线端子相连。

为不使模块丢失和损坏,待系统调试时,再将模块安装在箱内。

将已组装好的DDC箱安装在空调设备间内或弱电配电室内,作好外部接线,检查外部接线是否正确,检查线路绝缘是否良好,一切安装完毕后,等待下道工序调试。

9.4.2各种检测元件的安装

安装在风管上的传感器(如:

温度传感器、风流开关、湿度传感器等)应事先选择合适的位置,检修安装方便,测点等够仪表所需要检测的参数,然后在风管铁皮上开孔,将元件固定在风管上。

安装于水管上的传感器及调节阀也应预先选好位置,所选位置必须能够检测到所需的各种参数,然后在工艺管道上按规定尺寸开孔,并将套管焊接在管道上,最后将元件安装在套管上,各种元件的安装方法及接线方法详见图9-3~图9-8。

 

图9-3FS4-3水阀双位式流量开关安装示意图

图9-4水阀接线图

图9-5水管压力传感器安装图(242PC)

图9-6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图

图9-8空气差压开关安装示意图

图9-7温、湿度传感器在风管上安装示意图

9.5公共广播的安装

吊顶内安装的扬声器都设有防尘罩,应首先进行防尘罩安装。

因该吊顶为轻型龙骨结构,装修工艺要求不得将任何设备固定在龙骨上,因此防尘罩的安装选择吊挂在顶板上,用铁链固定。

防尘罩底边与吊顶板在同一平面上,防尘罩安装后,再将扬声器及扬声器面板一同固定在防尘罩上,如图9-9。

 

图9-9防尘罩安装图

铁链

防尘罩

吊顶

喉管

接线盒

(吊顶内安装)

 

9.6消防报警系统安装

本工程消防报警系统使用江森IFC-2020智能报警系统。

系统设3台报警主机,共分30个报警环路,联接2480个探头及500个模块。

9.6.1探头的安装

a.先将探头的底座安装在顶板或吊顶板上;

b.验证探头型号与底座标牌上注出的型号相匹配;

c.在探头上设定其地址要与基座标牌上注出的地址相匹配;

d.将探头置于探头基座上;

e.顺时针旋转探头,直到它对上位置为止。

9.6.2模块的安装

a.按图9-12和图9-13所示将监视模块或控制模块接至电路中;

b.设定M500MJ、M500CJ模块的地址;

c.指出模块标签上的地址和ID型软件;

d.如图9-12所示安装模块;

e.接上电源;

f.确信每个模块处于常态时,上面的LED在闪亮。

图9-12M500MJ/A,M500CJ/A或M500XJ/A智能模块的安装

图9-11

图9-10

9.6.3B501BJ基座的安装与配线

B501BJ基座是为安装各种智能探头用的。

它能装在88.9或101.6mm的八角电气盒上,电气盒的最小深度必须大于40mm。

a.在基座标牌上标明探头类型和地址;

b.逆时针旋转1/4圈,卸下装饰圈;

c.将环片从基座上脱开;

d.将基座与信号电路连接起来见图9-13;

e.利用随连接箱带来的螺钉和基座中的专用安装槽,将基座安装在箱上;

f.重新装上装饰环利用环片上的平直接片和基座上的切口旋转环片1/4圈,直到卡住就位为止。

 

图9-13B501BJ基座与信号电路连接

10主要系统调试

10.1消防系统的调试

10.1.1智能型探头调试方式

a.报警检测:

模拟火警情况(加烟或用磁石);

检查所动作的设备是否正常;

查看IFC-2020是否有报警讯号返回;

消除报警情况-系统复位;

在现场查看探头及各设备是否回复正常;

查看打印机是否所有的报警及连动消除都有打印记录;

如果全部测试正常,则此探头报警自检测试完好。

b.故障检测:

取下探头,查看IFC-2020是否有该探头的故障讯号返回;

查看该故障讯号的类型是否正确,查看是否有该故障的打印记录;

重新装上探头,查看IFC-2020是否有该探头的故障消除讯号返回;

查看是否有该故障消除打印记录;

如果全部正常,则此探头的故障自检测试完好。

c.智能型监视模块测试方法:

报警检测:

模拟火警情况(动作所监视的设备)普动探头用磁石启动;

检查所启动的设备是否正常,查看主机是否有报警信号返回;

查看是否所有的报警及联运都有打印记录;

消除报警情况,如该模块没有设定自动复位功能时,则需系统复位;

查看该模块及各设备是否恢复正常;

查看是否所有的报警及连动消除都有打印记录;

如果全部测试正常,则此模块的报警自检测试完好。

故障检测:

取下模块讯号线接线,检查方法同智能型探头检测方法。

d.智能型控制模块测试方法:

动作检测:

动作该模块(由报警连动或在主机上启动该模块);

检查所动作的设备是否正确;

查看是否有动作的打印记录;

消除报警情况或手动在主机上停止该模块;

查看该模块及设备是否恢复正常;

查看是否有动作消除记录;

如果全部测试正常,则此模块的动作自检测试完好。

故障检测:

同智能型监视模块故障检测方法。

e.IFC-2020主机测试方法:

备用电池测试:

断开220VAC电源供应,查看IFC-2020主机是否依然工作;

查看是否有该故障返回;

查看是否有该故障的打印记录;

重新接上220VAC,查看主机是否有该故障消除讯号返回;

查看是否有该故障的打印记录;

如果全部测试正常,则此电池检测完好。

回路线测试:

短路其中一条回路线;

查看是否有该故障返回;

查看是否有该故障的打印记录;

消除故障,查看主机是否有该故障消除信号返回;

查看是否有该故障消除的打印记录;

如果测试正常,则此测试完好。

f.系统经上面全部测试正常,即可投入试运行。

试运行阶段,密切注视各探头报警情况及各连动设备运行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停止系统联动运行。

10.2楼宇自控系统调试

10.2.1DDC程序的录入

将已编写好的应用程序用手提式电脑写入DDC可编程控制器,并装好备用电池,以免掉电丢失。

10.2.2DDC及监控设备调试

a.对照明系统,使用手提操作器手动操作各受控回路开关,观察照明主回路接触器是否可靠动作;

b.变电所检测监视系统,在手提式操作器上检查被监视点的数据是否和高低压盘显示的数据相同,检查各配电柜的断路器开断情况是否与手提终端显示相符,如不符,查找接线是否有错误;

c.空调机控制系统,利用手提式终端操作器起停空调机马达,观察马达电机是否能按指令运行。

在手动操作器上操作水阀及风阀,观察阀门开度是否与操作器指示百分数相符,如不符,调整阀门,如操作方向相反,改变阀门的正反作用开关。

在操作器上检查各温度检测点、流量开关、风流开关状态指示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如不符,查明原因进行调整;

d.空调冷水机组、冷却塔连动试验

将空调主机系统全部电源送电,确认空调主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冷冻水、冷却水系统运行正常。

在操作器上手动调整程序:

检查冷水机组是否按规定程序起动和停机,冷却塔及各水阀门联运关系是否正确。

水压差调节是否能正常作用,如系统不正常,停机检查接线或重新修改程序,直至正常运行为止。

10.2.3系统联网试运行

a.检查6条bus回路是否接通,如已连接正确,打开主机,在主机上观察系统各DDC送来的信号是否可以收到,主机上的状态指示是否和现场一致;

b.以上检查基本正常后,方可在主机上用鼠标操作被控设备,现场观察是否能够正确动作;

c.按上述检查办法对每一条回路、每一检测点进行核查,全部正确为止;

d.系统经上述检查结束后,可以将系统投入自动运行状态,检查照明及动力系统是否按预定程序运行,经一段时间运行正常,确认系统无问题,系统调试完毕。

11主要劳动力计划和施工部署

11.1主要劳动力计划

序号

工种

人数(人)

1

电工

40

2

焊工

4

3

电调

10

4

其他用工

15

11.2施工部署及劳动力组织

因弱电系统施工系统性强,安装技术要求高,根据每个系统特点和技术人员特长对该工程弱电系统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组织施工:

第一部分:

消防系统

该系统点多面广,联动设备多,联动程序复杂。

该系统的施工调试由刘永东同志负责,配安装电工10人。

第二部分:

楼宇自控系统

该系统为集散控制系统,由曾经做过类似系统调试的谢平同志负责。

第三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子母钟、航班显示系统及停车管理系统由杜超同志负责施工。

第四部分:

CATV、CCTV及综合保安系统由黄本勇同志负责施工调试。

各系统负责人责任如下:

a.负责对本小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b.指导本系统的施工和调试;

c.负责系统的开通调试工作;

d.负责同其它系统的配合调试工作;

e.负责本系统交工验收及工作。

12主要机具计划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台座钳

口宽4”-8”

4

12

磁力线垂

4

2

龙门压管钳

8”

4

13

弯管器

15~32

8

3

管钳

2”

15

14

电动弯管器

15~70

2

4

切割机

35~40

2

15

水平尺

200~500

4

5

电锤

28

4

16

梅花扳手

M6~27

4

6

电钻

13

4

17

扭力扳手

4

7

电动套丝机

15~17

2

18

钢板尺

4

8

手动带丝

15~32

4

19

万用表

8

9

台钻

18

2

20

兆欧表

2

10

电焊机

4

21

阻抗表

1

11

角向磨光机

100

4

22

综合布线测试工具

1

1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3.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

王和忍

副总工程师:

沈文斌

生产副经理:

陈祖民

项目质量科长:

皮孝富

专业质检员:

肖诗愚

电气专业负责人:

何安成

综合布线等系统:

杜超

综合布线等系统:

杜超

楼宇自按系统:

谢平

消防系统负责:

刘永东

班组成员

班组成员

班组成员

班组成员

 

13.2质量目标:

“保鲁班,创国优:

13.3质量保证措施

a.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施工班组建立兼职质检员,班组坚持每周开二次质量安全会议(周一、周六),发现隐患及时纠正处理,工长每日作1~2次质量总结,并作好详细记录;

b.对所需安装的材料、设备、器具必须经质量部门、材料部门以及业主和监理公司严格按国家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并具有合格证、材质证明及技术文件等;

c.每道工序必须要有技术负责人的书面技术交底以及质量要求。

工长、技术负责人随时对施工组织进行质量监督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d.加强自检、互检、交核检,工长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