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1535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docx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文档编制序号:

[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难点1.守恒法

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探究

【例题】将CaCl2和CaBr2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g。

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

∶2∶1∶2∶3∶3∶2∶3∶1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

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

知识依托:

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

误用电荷守恒

n(Ca2+)=n(Cl—)+n(Br—)错选A。

解题思路:

1个Ca2+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

2n(Ca2+)=n(Cl—)+n(Br—)

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答案:

D

●锦囊妙计

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

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

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

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

包含两项内容:

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此外,还有物料平衡。

●歼灭难点训练

1.(★★★)将gFe3O4完全溶解在molL—1的H2SO4(aq)中,然后加入K2Cr2O7(aq)mL,恰好使Fe2+全部转化为Fe3+,且Cr2O72—全部转化为Cr3+。

则K2Cr2O7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1.提示:

Fe3O4中+2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Cr2O72—中+6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相等。

÷232gmol—1×(3-2)=×c(Cr2O72—)×(6-3)×2。

答案:

L—1

难点2.估算法

估算就是不算,估算法是通过推理、猜测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

●案例探究

【例题】在100mLmolL—1的AgNO3(aq)中,加入100mL溶有g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g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混合过程中逸出无色气体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Cu2+)=L—1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及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

Ba2+与SO42—、Ag+与Cl—的反应及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

数字运算失误。

解题思路:

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计算法)n(Ag+)=L×L—1=mol

n(Ba2+)=n(BaCl2)=÷208gmol—1=

n(Cl—)=2n(BaCl2)=mol

n(SO42—)=n(CuSO45H2O)=÷250gmol—1=mol

首先Cl—与Ag+发生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

Ag++Cl—=AgCl↓

molmol

反应后剩余Cl—:

mol-mol=mol。

其次Ba2+与SO42—发生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

Ba2++SO42—=BaSO4↓

molmol

生成mol。

反应后溶液中含Cu2+,其浓度为:

c(Cu2+)=÷×3L)=molL—1

与备选项对照,可知答案。

方法2(估算法):

最后Cu2+留在溶液中,溶液浅蓝色,A项不可选。

由CuSO45H2O的质量是3位有效数字,及溶液的体积也是3位有效数字可推知c(Cu2+)应为3位有效数字,D项不可选。

由于溶液混合时,只发生Ag+与Cl—、Ba2+与SO42—的反应,所以也不会逸出气体,C项不可选。

答案:

B

评注:

就解题效率而言,估算法大大优于计算法。

●锦囊妙计

估算法虽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但其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大多数计算题是不能用估算法解决的。

尝试用估算法解题是好的,但面对每一个题都想用估算法解决,有时也会贻误时间。

●歼灭难点训练

1.(★★★)有规律称:

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1,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1,但此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

试问将pH=3的H2SO4(aq)稀释105,其pH为()

1.提示:

酸不可能稀释为碱,也不可能稀释后pH变小或不变。

答案:

B

难点3.差量法

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差量法。

●案例探究

【例题】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molL—1的H2SO4(aq)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镁粉、过量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g和b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应用差量进行过量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

Mg、Al与H2SO4的反应;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

应用过量物质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错误的结果忽视有效计算得出不确切的答案。

解题思路:

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表明两烧杯内质量净增数值相等。

则可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进行计算。

n(H2SO4)=molL—1×L=mol

Mg+H2SO4=MgSO4+H2↑Δm

24g1mol2g22g

aga÷24mol11a÷12g

2Al+3H2SO4=Al2(SO4)3+3H2↑

54g3mol6g

mol

(波纹线上为求出数值,下同)。

根据题意

①a÷24<(H2SO4过量)

②b>(Al过量)

③bg-g=11a÷12g(净增值相等)

由①③得b<,结合②可知b的范围。

由②③得a>,结合①可知a的范围。

答案:

(1)11a=12b-

(2)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

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

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

●歼灭难点训练

1.(★★★)mL某气态烃在mLO2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mL的气体混合物(所有气体的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得的),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1.提示:

用体积差进行计算

CxHy(g)+(x+4y)O2(g)xCO2(g)+(y÷2)H2O(l)V前-V后

1L1+4y

LL

y=6。

答案:

BD

难点4.和量法

与差量法相反,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案例探究

【例题】g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g。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的过量判断能力,及计算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的能力。

知识依托:

NaHCO3的不稳定性及碱与酸性气体的反应。

错解分析:

过量判断失误,导致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错误。

解题思路:

发生的反应有①2NaHCO3Na2CO3+H2O+CO2↑,

②2NaOH+CO2Na2CO3+H2O(加热条件下不生成NaHCO3)

通过极限思维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NaHCO3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大,NaOH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小。

判断Na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CO2能否被NaOH完全吸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首先需要写出NaHCO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设条件下,固体失重g-g=g。

设固体失重g需恰好完全反应的NaHCO3和NaOH混合物质量为x,则

NaHCO3+NaOHNa2CO3+H2O

124g18g

xg

x=(124g×)÷18g=g

可见,题设条件下反应发生后NaOH过量,过量NaOH质量为

g-g=g,

参加反应的NaOH质量为:

g÷124gmol—1×mol—1=g

原混合物中NaOH质量为:

g+g=g

w(NaOH)=(÷)×100%=%。

答案:

%。

●锦囊妙计

遇到以下情形,可尝试用和量法解题

1.已知混合物反应前后质量,求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时

2.已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求混合物所含成分体积分数时

3.求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时。

●歼灭难点训练

1.(★★★)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NH3(g)和Cl2(g)恰好完全反应。

若反应产物只有N2(g)和NH4Cl(s),则反应前后容器中压强比应接近于()

∶11∶1∶1∶7

1.

提示:

8NH3+3Cl2=N2+6NH4Cl

111

答案:

B

2.(★★★)Na2CO3(s)和NaHCO3(s)的混合物g,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g。

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提示:

2NaHCO3Na2CO3+H2O+CO2↑

168g62g

w(Na2CO3)=(-)÷=%。

答案:

%

难点5.设一法

设一法是赋值法的一种,是解决无数值或缺数值计算的常用方法。

●案例探究

【例题】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

(1)吗啡中含碳(质量分数下同)、氢、氮,其余为氧。

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试求:

①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②吗啡的分子式。

(2)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

①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海洛因的分子式。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根据物质内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确定物质化学式的能力。

知识依托:

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化学式的关系。

错解分析:

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效数字取舍不合理,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列式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解题思路:

(1)由吗啡中各元素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断定吗啡分子中所含N原子数最少,设吗啡分子中含有1个N原子,则:

Mr(吗啡)=÷=285<300

符合题意若吗啡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则:

Mr(吗啡)=÷=570>300

不符合题意。

吗啡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的N原子更不可能,可见吗啡分子中只含有一个N原子,且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5。

吗啡分子中所含C、H、O原子个数分别为N(C)=285×÷=

N(H)=285×÷=

N(O)=285---÷=

吗啡的分子式为:

C17H19NO3。

(2)生成二乙酸酯的反应可表示为:

R(OH)2+2HOOCCH3R(OOCCH3)2+2H2O

显然,海洛因分子比吗啡分子多了2个C2H2O基团,则海洛因的分子式为:

C17H19NO3+2C2H2O=C21H23NO5

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r(海洛因)=12×21+1×23+14×1+16×5=369。

答案:

(1)①285;②C17H19NO3。

(2)①369;②C21H23NO5。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况可用设一法:

1.c、w、ρ间的相互转化;

2.根据质量分数确定化学式;

3.确定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歼灭难点训练

1.(★★★)某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试求此溶液的密度。

1.提示:

设H2SO4(aq)的体积为1L则:

m(硫酸溶液)=cmolL—1×1L×98gmol—1÷w=98c÷wg

硫酸溶液的密度为:

ρ(硫酸溶液)=98c/wg÷1000mL=c÷wgcm—3

答案:

÷wgcm—3

2.(★★★)已知某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1,密度为gcm—3,试求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2.提示:

为方便计算,设有硫酸铜溶液1L,则硫酸铜的质量为:

m(硫酸铜)=L—1×1L×160gmol—1=g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

m(硫酸铜溶液)=gcm—3×1000mL=×10—3g

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w(硫酸铜)=g÷×103g)=(或。

答案:

(或

难点6.奇偶数法

奇偶数法是利用数字间的奇、偶性规律探讨试题答案的一种巧解方法。

●案例探究

【例题】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命题意图:

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奇偶数”规律的认识或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特殊元素性质的认识。

知识依托:

元素周期表。

错解分析:

不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奇偶性规律,利用其他方法解题得出错误答案。

解题思路:

本题有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最简捷的是奇偶数法。

方法1(枚举法):

ⅡA族元素Be、Mg与ⅤA族元素N、P形成的化合物符合题干要求,其中Mg3N2中Mg与N原子序数差5。

ⅢA族元素B、Al与ⅥA族元素O、S形成的化合物亦符合题干要求,其中Al2O3中Al与O原子序数差5,Al2S3中Al与S原子序数差3。

欲找差值为1的化合物,需从变价元素中找,如N2O3中N与O原子序数差1。

选D项。

方法2(奇偶数法)由于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为2∶3,则可断定一种元素处于奇数族,另一种元素处于偶数族,奇数族原子序数为奇数,偶数族为偶数,奇数与偶数差值是奇数。

观察备选项,可知选D项。

答案:

D

●锦囊妙计

下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能用到奇偶数法

1.某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化合物的分子式与原子序数的推定;

3.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数值;

4.化合价与分子式的关系;

5.有机分子中H等原子的个数。

●歼灭难点训练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PH3=_____P+_____H2

(2)_____NH3+____NO=_____N2+______H2O

1.提示:

根据前后氢元素守恒,因为PH3中氢原子数为3,H2中氢原子数为2,所以先用奇偶数法配平氢元素,再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同理;

(2)也可以用奇偶数法配平。

答案:

(1)223

(2)46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