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1916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docx

《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docx

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上完《看我多精神》一课后,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时,我发现了它

  的缺陷: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型课程。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只考虑到了如何组织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巩固坐、立、走的姿势,而没有想到活动的实效性。

虽然这个竞赛也是根据学生爱玩、好胜的特点设计的。

  但因为拘泥于教材,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孤立地训练学生的坐、立、走,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没有活力。

有的学生上来走路时,竟然腿不知怎么弯,手臂也不知怎么摆,整个人僵僵的,变得不会走路了。

  有的孩子索性机器人似的,同手同脚地迈步,直挺挺地走来走去。

原来我注重了“活动”,却把“生活”搁置一边了。

离开了“生活”,课堂肯定是索然无味了通过反思,我以为,做到以下两点有助于使活动具有实效性。

  一、活动内容生活化。

  品德课要讲究实效性。

如果说,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孩子们都小心翼翼地,不敢迈开步子向前走了,那又怎么能说‘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并能长期坚持,最终养成习惯’呢如果学生真的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那么,他在家休息看电视,正襟危坐;吃完饭散步时,健步如飞,这样是不是也会让人不能接受呢?

没错,对每个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并积极倡导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来组织、安排教学。

于是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例如,在教学坐、立、走的基本要求后,我就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选取一个场景,和自己的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这样不就把学生置身于生活吗?

而后在小组反馈中再做指导。

通过创设情境表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生活走进了学生的认识世界,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机器人似的僵硬,同手同脚地迈步,不协调,而且学生还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

  任何时候,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更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

在《看我多精神》一课中,我吸取了第一次上课失败的教训,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我首先让小朋友在小组中比试,每小组推选出一名站立、行走姿势最漂亮的小朋友来这样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游戏为载体,帮助儿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意愿。

  之后,我再让这些站立、行走姿势最漂亮的小朋友来当小教练,带领自己的队员到指定的地方练习站立和行走,互相纠正动作。

在这其中,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教育功能,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我们就要重视儿童生活中现实的、情境的、形象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积极、主动、探究地学习,把宏观的目标与学生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用具体生活实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儿童受到教育并避免说教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